家鄉的味道(紀錄片)

家鄉的味道(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家鄉的味道》系列為優酷網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河北赤城縣的美食生態。家鄉系列共包含《家鄉的味道1》、《家鄉的味道2》。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河北赤城的精緻和源遠流長。本片製作精良,4集內容製作耗時14個月,2015年9月在赤城縣電視台首播後,在網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鄉的味道
  • 外文名:The taste of home
  • 出品時間:2015年9月
  • 出品公司:赤城縣東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河北赤城
  • 拍攝地點:河北省張家口地區
  • 拍攝日期:2014年6月
  • 導演:張曉東
  • 製片人:王文智
  • 類型:紀錄片
  • 片長:每集45分鐘
  • 上映時間:2015年9月8日
  • 分級:壹
  • 對白語言:國語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國家級金犢獎最佳攝影提名獎
  • 線上播放平台:優酷網 土豆網
  • 出品人:張曉東、明曉東
  • 贊助方:赤城縣第二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簡介,分集劇情,視頻連線,第一部(2014),第二部(2015),特別聲明,主創人員,鳴謝:,合作夥伴,贊助單位,合作贊助單位,網路合作單位,網路首播合作網站,幕後花絮,榮獲獎項,影片評價,

簡介

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為優酷網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河北赤城縣的美食生態。家鄉系列共包含《家鄉的味道1》、《家鄉的味道2》。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河北赤城的精緻和源遠流長。本片製作精良,4集內容製作耗時14個月,2015年9月在赤城縣電視台首播後,在網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家鄉的味道 第一季》從2012年12月開始拍攝,2013年6月7日上線。
《家鄉的味道 第二季》從2014年6月開始大規模拍攝,2015年9月18日上線。
紀錄片《家鄉的味道》第一部在2013年6月上線網路後,引起廣泛關注,聯合優酷網設立獨家合作,觀看率突破百萬人,攝製組跨越赤城縣六大地域,三集40分鐘影片,共耗費420分鐘素材,上千分鐘的後期製作。
《家鄉的味道 第二部》在2014年7月全面啟動籌劃拍攝,跨越鄉愁,承載親情的紀錄片,扣人心弦,承載鄉韻的紀錄片。攝製組從28萬人中調研選出22位主人公,將納入大量鄉土特色飲食文化,影片共分為四集,每集45分鐘,其中有三集分別記錄了我縣各地的特色美食,其中最為代表的山野菜,大鍋悶魚等一系列特色美食。影片第四集將會把故事的主人公轉向家鄉的味道製作團隊的幕後工作艱辛,涉及我赤城縣十三個鄉鎮,二十八個自然村,總調度關聯一百多人,攝製組折返行程八百多公里,四千多鏡頭。歷時12個月周期拍攝,2015年9月上線。

分集劇情

第1集 佳肴
  分集編導:孟德剛
    地處首都北京一山之隔的赤城縣,隔開了原始與繁華、安靜與喧囂。這裡也被動地接受著這個國際大都市的吸附,讓人們有著更多的機會走出家鄉,接近和走進城市。像中國許多農村一樣,年富力強的村里人把老人、孩子,連同原始與自然一起留在了這個內心永遠依附著的被稱做“家”的地方,遠走他鄉。而飽含著汗水和記憶的每一道美味,既是佳肴,也是家餚。
第2集 鄉情
  分集編導:王妍
千百年來河流把地球分出若干區域,每個區域繁衍出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黃河之北,跨越燕山,在方圓5287平方公里的赤城大地上紅、白、黑三條河自然形成三個流域,分割出不同的土壤、氣候、稟賦,也分割成不同的風俗民情。我們穿越都市,不斷跋涉、探索、尋找最真切的家鄉美食,尋味那記憶深處的家鄉情感,用味覺慰藉情感背後的秘密。
第3集 時野
  分集編導:李杜鵬、郭建生
舊時的赤城“山多地少,土脈苦寒”。從地圖上看這裡地處中溫帶,屬亞乾旱地區。在當地一直有“十年九旱”之說。貧瘠乾旱的山地,生存繁衍的本能,催生著人們探尋食材的智慧,然而依靠大自然的慷慨,先人們的靈感,通過味覺的轉換,幾千年的時間沉澱,形成了這裡特有的飲食文化。
第4集 築夢
  分集編導:趙曉寧、趙偉澤
赤城,這箇中國北方一個普通的小城鎮,一群平均年齡僅有19歲的年輕人,將要花費長達一年的時間去記錄這所有的一切,以下45分鐘,我們的主人公將是紀錄片《家鄉的味道》製作團隊,他們歷盡艱辛,去實現自己的青春價值,構築青春火一般的激情和夢想。
選集
選集

視頻連線

第一部(2014)

第一集《混合的風味》
第二集《轉換的靈感》
第三集《汗水的味道》

第二部(2015)

第一集《佳肴》
第二集《鄉情》
第三集《時野》
第四集《築夢》

特別聲明

本片所涉及的所有背景音樂均來自網際網路
引用音樂
作曲:阿鯤
01. 勞作的春夏秋
02. 水與火的藝術
03. 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04. 時間的記憶
05. 廚房的交響曲
06. 勞動人民的平凡,與偉大
07. 夕下
08. 耕種速寫
09. 舌尖上的中國
10. 傳統與變革
11. 冬藏
12. 東方智慧
13. 原野之風
14. 土地圖騰
15. 味與情
16. 水的秘密,城市的聲音
17. 微觀的世界
18. 大自然的法則
1. 彩蝶舞夏
專輯:京城四季(一)
作曲:何真真
2. 初夏雨後
專輯:京城四季(一)
作曲:謝明祥

主創人員

出 品:赤城縣東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出 品 人:張曉東、明曉東
制 片 人:王文智
顧 問:施展文、李飛 、杜桂蘭
總 導 演:張曉東
分集導演:孟德剛、李杜鵬、郭建生、王妍
幕後花絮:趙曉寧、趙偉澤
現場製片:馬玉坤
剪輯/攝像師:張曉東
錄 音:魏鑫
航拍攝像:‌李佳楠
財 務:張曉潔
劇務助理:潘赫然、路文闊、李文剛、孫利東、郭佳琦、卜志偉、安有為、馬樂川
前期籌劃:張曉東、郭建生、李航、
前期文稿統籌:劉文博、李諾、路趙生、楊帆、張蘇
設備統籌:楊傑、李新艷、趙韓勇、郭愛軍、張沛澤、劉志強、趙毅、趙永恆、魯志勇、韓桂亮、明曉東
外 聯:程智偉、梁晶、趙亮、丁健、張克俊、張曉玲、釗鑲軍、高德、徐慶國、田文華、蔡萬海、曹
勇、鄭海濤、郭離楊、田明媚、張樹紅、榮愛峰、鄭海濤、趙強、鄭文山
技術顧問:郝潤琦
影片調度:林占山、王秋香、李穎、王曙光、明曉東
網媒宣傳:劉岳陽、郭愛軍、李騰飛、陳志東、
配音調度:劉祥、吳強前期宣傳配音:魏鑫
家鄉的味道攝製團隊家鄉的味道攝製團隊
翻 譯:劉澤宇
技術支持:張衛強
音樂作曲:阿鯤
字幕題字:付岩
運輸調度:姚建新、張福、魏海林、李弘揚、薛強、侯林
設備贊助:趙毅、李永文

鳴謝:

赤城縣縣委組織部電教科
赤城縣獨石口鎮人民政府
赤城縣龍門所鎮人民政府
赤城縣大海陀鄉人民政府
赤城縣三道川鄉人民政府
赤城縣雲州鄉人民政府
赤城縣後城鎮人民政府
赤城縣龍關鎮人民政府
赤城縣文廣新局
赤城縣雲州水庫管理處
河北古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創依然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赤城縣第二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合作夥伴

赤城縣廣播電視台
赤城縣縣委組織部電教科
張家口日報新聞網
駱駝FM網路電台

贊助單位

赤城縣第二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合作贊助單位

赤城縣龍門所鎮人民政府
赤城縣後城鎮人民政府
赤城縣沁馨苑生態園
赤城縣龍關新區山藥粥館

網路合作單位

張家口日報公眾微信平台
赤城信息網
赤城門戶網公眾微信平台

網路首播合作網站

優酷網、張家口新聞

幕後花絮

七月二十六日,隨著導演宣布最後一個鏡頭的結束,這部由九人主創歷時12個月參與人數上百人的赤城縣首部全高清紀錄片,將會在幾十天后以最靚麗的一面呈現給全國人民。然而這部歷經千幸飽含期待的紀錄片背後,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中國夢。
這裡是赤城縣第一中學,紀錄片的故事將會在這裡開始。一年內所有劇組的參與人員中心調度將會往來於這座建築。在這間臨時組建的會議室里,將會以最低調的方式製造出一部長達180分鐘的紀錄片腳本。
時至紀錄片開機已經進入第二年的五月,八人的主創人員,在有僅的時間裡,利用短暫的五一假期,分別從全國五個城市相聚在此,在總導演張曉東的引導下,為二期的調研工作做著詳細安排,此後幾天,關於紀錄片《時野》的前期調研工作將要陸續展開。此時這支年輕的紀錄片團隊,每個人都倍感刺激和興奮。在這間臨時的會議室,諸如今天這樣的場景,在去年夏天已經開展了幾十場。
攝製組大多數人都是地道的赤城兒女,生活在赤城最終組建成家鄉的味道核心製作團隊。他們中,還沒有一個人是專業影視出身。而在去年夏天,團隊成立之初,每個人都剛剛參加完高考。此時依然有人奮鬥在高考一線,分集導演王妍正在為20幾天后的2015年全國高考做著準備。
家鄉總導演張曉東,將會帶領這支年輕的紀錄片團隊,去將踐行他們心中的夢想。
食物的背後,都隱含這一個家庭關於生存的故事,生活包含食物,但生活,卻總是那么不盡人意,去尋找最具故事性的食物背景,這一直是攝製組面臨的困境。為了尋找到最具當地特色的美食,攝製組將《時野》的總調研區域選擇在赤城縣黑龍山進行。
攝製組在赤城縣拍攝挖掘山野菜攝製組在赤城縣拍攝挖掘山野菜
因為去年夏天的工作失誤,導致《時野》部分的調研素材丟失。不得以,攝製組將再次前去。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家鄉的味道團隊第二次來到這裡進行實地調研,今天的調研結果將決定幾天后的拍攝內容。
關於調研,收穫的不僅僅只是關於影片的素材,一個家庭,一段愁苦,或許真正的調研意義,就是讓參與的每一個人都不斷的掙扎在悲痛和喜悅之中,或多或少的體會到平凡百姓,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對幸福的理解。無論是拍攝還是調研,當告別一站迎來新的一站的時候,也將面對一個新的家庭。這些家庭擁有的可能是富足的歡喜,也可能是貧瘠的踏實,但都共同擁有一個幸福而祥合的家庭。
從北到南,感受了一個又一個村鎮帶給我們的喜悅,這是中國式的百味人生,也讓整個團隊明白究竟對於普通人,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在中國首都,北京,一年一度的人類最大規模的周期性遷徙正在發生,在短短40天左右的時間裡,會有超過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其中就有超過八萬多人,來自河北赤城縣,家鄉攝製組為了尋找到最具北漂代表性的家庭,在此之前已經通過網路做了大量調研工作,為了節省經費,攝製組縮減工作人員,將要在今天搭乘通往北京的大巴,這是整個團隊第一次離開赤城縣域進行拍攝。
為了儘可能的拍攝到春運的原創鏡頭,攝製組在沒有任何拍攝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展了最為低調的拍攝任務,在中國政治中心,想要通過專業設備拍攝到合格的紀錄片畫面,這將充滿挑戰,如出意外,幾十萬的攝影器材將會被沒收,這考驗著攝製組的每一個人。
北京西站,此時的北京西站正是春運高峰期,執勤警察隨處可見,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攝製組不得已只好選擇較遠的位置,通過長焦鏡頭進行拍攝。
最終意外還是發生,在拍攝北京捷運換乘的畫面時,由於攝像機體積過大,剛剛拍攝到第二個畫面,拍攝任務就被捷運工作人員叫停,萬般無奈只好被迫停止拍攝。
此後的兩天裡,攝製組又輾轉到北京東郊的一處出租屋內,去跟蹤拍攝將要回家的赤城年輕夫婦。從北京到河北老家,丈夫驅車,於德君帶著孩子,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二百七十八公里、七個小時,從北京到赤城,整整需要一天的時間。這將是家鄉的味道整個影片拍攝跨度最遠的一次。
在長達一年的拍攝周期中,這支平均年齡僅有19歲的紀錄片團隊,不斷的遇到過各種困境,夏季的高溫,致使每個人都有過中暑,暴雨之後的洪水,衝垮通往拍攝地的路段,導致拍攝延遲,但無論路途的崎嶇,還是高溫的氣候的影響,拍攝任務還是要繼續進行,這考驗這支年輕的紀錄片團隊每一個人。
零下20度低溫,攝製組在這樣的環境下已經連續工作了5天。壹月份的獨石口鎮,氣溫正是全年的最低,然而最具當地特色的獨石口糖棗正在此地如火如圖的製作著,攝製組不得已將要在最寒冷的時候趕去當地拍攝,寒冷正考驗著每一位參與人員。今天攝製組將要頂著嚴寒,去尋找一處較高的拍攝位置,對於每一個人這是極為平常的一天。
攝製組在赤城縣黑龍山拍攝攝製組在赤城縣黑龍山拍攝
赤城,山間溝壑眾多,黑白紅三條河流貫穿南北,同一地域海拔相差懸殊,致使在狹小的縣域內包含著各類地貌,也促使在不同的環境下,人們駐足產生截然不同的飲食結構。但對於攝製組,去拍攝出最具代表的地域畫面,是一件費時費力回報甚微的工作,僅僅不到七秒的鏡頭,攝製組將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去採集到合格的畫面。
凌晨五點,攝製組要趕在早市結束前,提前到達主人公的家裡。今天的任務是去跟蹤拍攝挖掘野菜直至在早市上出售的全部鏡頭,一早太陽剛剛升起,工作已經開始,連續工作到下午四點結束,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總導演臨時決定,當日驅車趕往70多公里外的樣田鄉最深處的一個位置,取景拍攝不到7秒的縮時鏡頭,攝製組的車輛沿著水泥馬路一直前行,直至消失,車輛漸漸顛簸了起來,最後因為前方水勢不明,車輛無法通過,只好趟河徒步前行,完成拍攝。
最極致的美食,往往常秘在大山深處,要想找到他,攝製組只能花費更多的精力。
對於攝製組來說,意外的接到一個電話,便意味著迎來了一個新的挑戰。攝製組在赤城縣黑龍山調研時選定的主人公,打來電話,山野菜即將消失。攝製組一旦錯過今年的拍攝周期,整個拍攝進度將會推遲一年,為了和時間賽跑,攝製組臨時抽出三名主創人員,連夜從全國三個城市趕回赤城拍攝地,同時總導演張曉東緊急聯繫拍攝助手調度設備運輸和安全保障工作,展開最為棘手的拍攝任務。
下午六點,所有人員到齊,連同司機一行六人,連夜驅車從縣城出發,一行一百多公里,趕往三道川鄉。這是和時間的賽跑。晚上九點,攝製組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找到了住處。為了確保第二天的拍攝順利,總導演繼續連夜趕往實際拍攝地,聯繫主人公確定幾個小時後的拍攝工作,此時麻煩隨之而來。
家鄉的味道設定團隊在赤城縣嶺後村家鄉的味道設定團隊在赤城縣嶺後村
由於真正的拍攝地還隱秘在大山的更為深處,路途極為難行,攝製組的車型僅限於較為平緩的路段行使,但由於路途遙遠,設備繁多,攝製組的車輛無法到達,時間逼迫總導演今天晚上務必要解決,此時已經是深夜11點,萬般無奈劇組只能求助遠在縣城的第二出品人明曉東,連夜協調,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解決了第二天的運輸問題。幾個小時後,攝製組將要在太陽沒有出來前趕往拍攝地,也將意味著,連夜趕回赤城拍攝的三名主創人員在48個小時內僅有3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考驗著這支年輕的紀錄片團隊。
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赤城縣黑龍山林場,地處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熱帶,是一處原生態森林公園。公園面積7034.4公頃,森林覆蓋率86.5%。今天我們的故將要從這裡開始。
王成恩今天要前往渺無人煙的深山中去尋找一種當地特有的野菜,想要尋找到拍攝目標,攝製組就必須要到達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位置,前幾天連日的陰雨讓這裡本來就難行的路更為難行,複雜的地形和泥濘的泥路,給登山拍攝帶來了巨大的障礙,稍不留神,迷路,懸崖,毒蛇都將會威脅攝製組的安全,這不得不讓每一位人員倍加小心。四個小時的攀爬,攝製組終於抵達野菜的生長帶。
對於觀眾,僅僅只見過電視或電腦螢幕上精良的畫面,並給予或好或壞的評價,但觀眾始終也無法感受得到拍攝過程中遇到的艱難與心酸,也無法懂得拍攝完成後的喜悅,這便是幕後工作。
家鄉的味道 英文顧問家鄉的味道 英文顧問
關於影片的配音稿件,今天將進行第六次確定修改,這也將是最後的一次。此後稿件的信息量將直接影響到幾天后關於家鄉的味道攝製組最大規模補拍工作的開展。攝製組的補拍工作隨之展開。
7月26日,在總導演宣布最後一個鏡頭順利通過後,這部從14年6月籌劃歷時一年的前期拍攝的紀錄片,意味著前期工作徹底結束。但這僅僅完成了這部紀錄片的一半工作,此後幾天拍攝的所有內容將會統一存放到這間屋子,進行緊張的後期製作。
極致的紀錄片背後,除了前期團隊拍攝的辛苦,更大的努力還有後期枯燥無味製作,四集一百八十分鐘的紀錄片,整個素材量高達一千五百多G,上千個鏡頭,要想閱覽一篇原始素材就需要6個小時。
今天六位分集導演和總導演將會與專業特效技術人員共同確定影片特效效果,這將是第一次關於影片後期製作的會議。
長達一周的枯燥後期製作,紀錄片的雛形已經形成,等待的則是家鄉的味道攝製組幕後默默支持者的評價和建議,攝製組召集所有參與者進行最後一次影片建議修改會議,出品人,製片人,以及影片相關文化部門代表也將會來到現場。
總導演張曉東進行緊張的後期製作總導演張曉東進行緊張的後期製作
在後期技術幫助下,最完美的畫面誕生了。歷時一年的拍攝,平均年齡僅有19歲的家鄉的味道製作團隊,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終於完成了這部赤城人民自己的紀錄片,這部由非專業團隊製作的紀錄片,歷經一年的磨練,踐行了自己對家鄉,對影視的熱愛,也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夢想,這是歷經磨練的一年,也是收穫夢想的一年。
通過對家鄉飲食文化的追溯探索,讓這支年輕的紀錄片團隊學會了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這不僅僅停留在這部紀錄片,更多的是成長,懂得,體會。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幕後的故事。

榮獲獎項

2013年12月獲得“國家級金犢獎最佳攝影提獎”
家鄉的味道(紀錄片)
2014年11月獲得“傳媒藝術節三等獎”
2015年12月獲得“河北傳媒藝術節影視類一等獎”

影片評價

2015年9月7日家鄉的味道第二季開始面向全縣人民在赤城電視台連續五天的滾動播出,次日9月8日,優酷網同期上映,引來大量網友感嘆點讚。9月13日優酷網正式收錄推廣,四集紀錄片在短短兩天內點擊率從剛開始的一萬猛增至百萬。
9月14日晚隨著網友對於影片的討論預發激烈,赤城縣紀錄片家鄉的味道第二季被推送至優酷網首頁,進行6個小時的展播,同期這次展播將是全國性的,這將是充滿歷史意義的時刻。中國張家口赤城縣也被眾多網友知曉。眾多相關知名媒體將赤城納入他們的拍攝對象,其中CCTV4(中央電視台4套)遠方的家欄目組也將前往張家口赤城縣進行拍攝。
家鄉的味道(紀錄片)
家鄉的味道第二部不僅僅展現了赤城縣的風土人情,也帶動了赤城旅遊業的發展,推動了赤城當地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網友對於影片的討論,關於“模仿”《舌尖上的中國》一事,家鄉的味道總導演張曉東也微博做出回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