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獻魚

宮門獻魚

宮門獻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此菜也是清御膳名菜。它是選用整條鮮魚治淨後,斬成頭、身、尾三段,將頭、尾兩側剞蘭草花刀,身段剝皮,剔去骨刺切成片, 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經分別烹製後,頭尾放盤的兩側,白色魚片碼頭尾中間,兩色兩味,形如宮門中躍出條魚。 據傳此餚為清朝康熙皇帝親筆命名,且是清宮遷大典中必須備有的菜點之一。

基本介紹

簡介,傳說中的來歷,傳說一,傳說二,菜品,原料,製作方法,特點,

簡介

“宮門獻魚”是清御膳名菜。它是選用整條鮮魚洗淨後,斬成頭、身、尾三段,將頭、尾兩側剞蘭草花刀,身段剝皮,剔去骨刺切成片, 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經分別烹製後,頭尾放盤的兩側,白色魚片碼頭尾中間,兩色兩味,形如宮門中躍出條魚。
宮門獻魚

傳說中的來歷

傳說一

傳說,“宮門獻魚”這道菜名是當年康熙皇帝所賜。1670年,康熙皇帝南巡暗訪民情。有一天,他一口氣走了很多地方,中午,他感到很累,便來到一個山腳下的小酒店,就推門進去了。小酒店的主人連忙迎上前說,“客官,想用點什麼?” “請拿條魚和一些酒來。”康熙皇帝說。
宮門獻魚
不一會兒工夫,店小二便端上了魚和酒,康熙皇帝便自斟自飲起來,好不痛快。康熙皇帝是個美食家,一向對菜名頗感興趣。他邊吃邊問店小二:
“請問這菜叫何名?味道這么好!”
店小二見有人誇他的菜味道好,高興得合不上嘴。
“腹花魚。”店小二連忙答道。
“為何喚做腹花魚?”康熙問道。
“這是因為此魚生在池中,喜吃池中的鮮花嫩草,且它的腹部長著好看的花紋,所以人們就叫它腹花魚。”
“這菜名倒也挺好聽的,就是俗了些。我給它取個菜名如何?”康熙皇帝問道。
“那太好了,請吧!”店小二忙答道。
店小二拿出了筆、墨、紙、硯,康熙皇帝大筆一揮,寫下“宮門獻魚”四個大字,最後又寫了“玄燁”二字。店小二雖然很感激那位自告奮勇為他的菜取名的人,但他卻目不識丁,根本不知字中的奧秘,便隨手將那張字畫放在一邊。康熙走後,又過了許多天,此時店中顧客稀少,店小二得以休息一會兒。這時,他的一位朋友來店,發現了那張字畫,說字寫得很好看,應將它掛在門上。店小二便將那字畫掛在門上了。
過了不久,浙江總督路過此地,一見門上掛的字便大吃一驚。他大步進了門,找來店小二問明原委。店小二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向總督說明。總督聽罷驚喜道:“這字果真是當今聖上所寫!實在太好了!”
店小二一聽說前些時“到此一游”的是當今皇帝,又驚又喜,不知如何是好,忙跪在四個大字面前謝恩。
康熙皇帝為小店題字的訊息轟動了鄉里,前來光顧這個小店的顧客絡繹不絕。從此,小店整日忙得不可開交,生意興隆得很。

傳說二

康熙九年(1607年),清聖祖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一天,他來了雲南“宮門嶺”,這是一個十分險要的山嶺,嶺下有個天然大山洞,洞寬數丈,形如宮門,宏偉非凡。東邊是一片山坡草地,西邊有一池塘。這日中午,康熙來到池邊一家小酒店,經打坐後,點要了“一條魚,一壺酒”。很快,店家便將酒、菜送上桌,康熙食後感覺很美,並問道:“店家,此菜何名?”答曰:“腹花魚。”原來此魚生長於池塘,專食鮮花嫩草,魚腹上長有金黃色花紋,故有此名。康熙一時興起,便揮筆給店家寫了“宮門獻魚”四個大字,落款為“玄燁”。不久,江浙總督路過這裡,見店門上掛著“宮門獻魚”署名“玄燁”的牌匾,大吃一驚,經了解原委,果真是當今天子所賜。自此,訊息傳開以後,凡路過此處的遊客,都要進店嘗嘗,“宮門獻魚”這道名菜。
清宮名菜“宮門獻魚”如何傳入民間?
據說1912年清王朝覆滅,宮廷御廚們也各奔東西。有的則流落到其他城市,為了謀求生計,便開設專門經營宮廷菜點的酒樓食店,於是,使這一古老技藝的宮廷菜,得以流傳民間。

菜品

原料

原料鱖魚1尾(1000克),火腿20克,冬筍25克,榨菜15克,乾紅辣椒15克,雞蛋清2個,青豌豆5克,花生油25克,紹酒40克,醬油50克,米醋25克,蔥段5克,姜4克,蒜末5克,味素2克。

製作方法

將鱖魚收拾淨,切成頭、中、尾三段,將頭、尾放在盤內,加入紹酒、醬油、蔥段、姜塊等醃漬。
將鱖魚中段去骨刺、去皮,用刀將魚肉修成宮門形,並將其片成0.5厘米厚的片,用乾澱粉和2個雞蛋清調成糊,將魚片放入糊中抓拌掛糊。
將火腿切成菱形薄片。
魚片在大平盤上一片片攤開,將火腿片擺在魚片上,擺成花狀,並將青豌豆放在花中心。
將鱖魚頭尾炸一下,撈起,與冬筍、蔥丁、薑末、蒜末一起燒煮,並加入醬油、糖、醋、紹酒和適量的湯汁,燒開後慢燉40分鐘後取出,擺放在大盤的兩頭。將原備好的魚片在油中炸熟撈起,擺放在大盤的魚頭和魚尾中間,澆上滷汁和香油即成。

特點

色澤鮮明,造型獨特,清香四溢,肉質嫩軟,味道鮮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