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樹頭樹底覓殘紅

宮詞·樹頭樹底覓殘紅

《宮詞·樹頭樹底覓殘紅》是唐代詩人王建系列組詩《宮詞》百首中的一首,描寫宮女生活,素材據說得自一位作內侍的宗人王守澄。但它也並非全屬紀實性質,《石洲詩話》說:“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中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對王詩的這種評論,頗中肯綮。這首詩是百首中較有代表性的、膾炙人口的一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宮詞·樹頭樹底覓殘紅
  • 創作年代:中唐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建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原文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宮詞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作品鑑賞

原文鑑賞

詩一開篇就展現一幅暮春景象:宮中,一個暮春的清晨,宮女徘徊於桃樹下,仰看“樹頭”,花朵越來越稀;俯視“樹底”,則滿地“殘紅”。這景象使她們感到惆悵,於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邊拾,一邊怨,怨東風的薄情,嘆桃花的薄命..。
在古典詩歌中,傷春惜花,常與年華逝去,或受到摧殘聯繫在一起的。如“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宮人的惜花恨風,只是自覺不自覺地移情於物罷了。當然也隱含著對自身薄命的嗟傷。
詩上下聯間有一個轉折。從“覓殘紅”忽然想到“桃花貪結子”,意境推進了一層。《詩經·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用桃花結子來暗示女子出嫁,此詩“桃花貪結子”同樣具有強烈的暗示性。桃花結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樣。然而這些深閉禁苑的宮女,卻連開花結子的桃花都不如,寫“桃花貪結子”,委婉傳出宮女難言的隱衷和痛苦。
詩至此,讀者會感到宮女惜花的心情漸漸消退,代之以另一種情緒和心境,這就是羨花、乃至妒花了。從惜花恨風到羨花妒花,是詩情的轉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摯中別有頓挫”(《石洲詩話》)。這一頓挫,使詩情發生跳躍,意境為之深化。如果說僅僅從惜花恨風,讀者還難以分辨宮女之怨與洛陽女兒之怨的不同;那么,這羨花妒花的情緒,就把二者完全區別開來,寫出了人物感情的個性,賦予形象以深度與厚度了。同時,這一轉折又合乎生活邏輯,過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風吹散吹落,引起宮女們的憐惜和怨恨,她們以桃花自比,惜其飄零,同有一種淪落之感;但桃花凋謝了會結出甘美的果實來,這又自然勾起宮女的羨艷、妒嫉了。但詩人的運筆並不這樣直截表達,卻說是桃花因“貪”結子而自願凋謝,花謝並非“五更風”掃落之過。措詞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結子的自由,也就突出了宮女無結婚生子的自由,其悲慘命運也就大可怨恨了。
王建《宮詩》以白描見長,語言平易清新。此詩近於口語,並適當運用重疊修辭,念來琅琅上口,頗見民歌風情。尤其因為在明快中見委婉,於流利中寓頓挫,便成為宮詞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名家點評

石洲詩話》:“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中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

作者簡介

王建
唐代詩人。生卒年未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他是張籍的摯友,而且身世也與張籍有相似之處。出身寒微,雖曾進士及第,卻只作過幾任小官,“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婚娶尚單身”。(《自傷》)他也以樂府詩著稱於世,寫下了許多從不同側面反映社會矛盾和民間疾苦的作品;風格上也和張籍有相似之處,善寫七言歌行,絕少直發議論,語言通俗明快,凝練精悍,確有獨到之處,所以世稱“張王樂府”。現有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建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