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毯

宮毯

宮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宮廷特色的手工藝製品,起源於寧夏,因其織結堅牢,毯面柔軟,深得皇家權貴的青睞,自元代起,就成為皇宮的御用品,宮毯也就由此得名。編織地毯在我國已有兩乾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月,公私合營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廠。上世紀80年代,北京地毯行業進入全盛時期,職工多達5000多人,機制地毯大量出現,1990年代後,北京原有的8家國營地毯廠紛紛倒閉,只剩一家老廠能夠編織手工地毯。2008年,“宮毯”技藝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國務院又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毯
  • 起源:寧夏
  • 品種:地毯、壁毯、臥毯
  • 原材料:羊毛、絲線為主
  • 樣式:京式、古紋、民族、錦紋、花鳥
簡介,起源,特點,工序,製作,圖案設計,原料準備,支架設備,成型,編織工具,掛經線,固定托底線,底邊編織,毯面編織,美化,美化工具,平毯,開荒,片剪,洗毯,整修,現狀,傳承,大獎,新生,非遺,盤金絲毯,

簡介

起源

宮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宮廷特色的手工藝製品,起源於寧夏,因其織結堅牢,毯面柔軟,深得皇家權貴的青睞,自元代起,就成為皇宮的御用品,宮毯也就由此得名。
宮毯
編織地毯在我國已有兩乾多年的歷史,早在元代時,元大都就已有專為皇宮編織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時期,則已大為發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織染局裡有9名毯匠專門為皇帝編織地毯,鹹豐年間,大批西藏織毯工匠進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興盛繁榮。

特點

北京手工織毯製作工藝考究,圖案豐富多彩,因為過去曾是皇宮專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宮毯。北京織毯有地毯、壁毯、臥毯等多個品種,原材料以羊毛、絲線為主,織結堅牢,毯面柔軟。北京宮毯則以傳統圖案著稱,融中國繪畫、刺繡、織錦、建築裝飾藝術於一體,有京式、古紋式、民族式、錦紋式、花鳥式等等,圖案講究紋樣對稱,給人以四平八穩之感,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文化氣息。宮廷藝術掛毯也將中國畫與西洋畫融為一體,創作出中西合璧的韻味。其以工藝精細、樣式美觀、圖案多彩、色調素雅而馳名世界,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藝術的代表”。

工序

宮毯的製作分為設計、編織、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藝師設計出織毯的花紋圖樣後,還要將它按照織毯的尺寸放大,並用不同符號標識出不同顏色的毛線。然後按照圖樣以經線、緯線交叉的方法將一根根毛線編織成片。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精美的織毯就一點一點地成型了。
北京宮毯,尊貴典雅、構圖精美、配色鮮亮、立體凹凸的剪裁極富層次感,樣式千變萬化。就其材質劃分,北京宮毯有絲毯、絨毯和盤金毯。但其中最能體現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皇家風範的,就非“盤金毯”莫屬了。“盤金毯”是指在編織時,用金絲編織成宮毯的背景色,從而使宮毯顯得金碧輝煌,熠熠生輝。早在乾隆年間,這種“盤金毯”就已躋身宮廷上等藏品,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京繡並稱為“燕京八絕”。
由於歷史原因,這種盤金毯曾經一度消失。【康玉生:“(盤金毯)上世紀20年代就絕跡了,就沒有再織的了,為了搶救和挖掘這個瀕臨失傳的盤金地毯的這個工藝,我們地毯五廠就開發這么一個項目,成立這么一個搶救小組。”採訪內容】技術小組先後幾次對故宮僅存的幾塊盤金毯,進行反覆觀摩,細緻分析,成功的復原了這項失傳的技術。並在2009年2月,北京宮毯被正式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您現在看到的這張《盤金九龍絲毯》,就是用現代復原的技術編織的盤金毯。編織密度為120道,即每平方英尺橫豎各編織120行。地毯中心一條盤龍坐鎮,周圍八條龍以格律體對稱分布,外邊是象徵吉祥如意的“佛八寶”圖案,仍以嚴謹對稱的格律體分布。畫面主體背景以24K金線編織,而中心盤龍周圍和毯子邊沿為18K金線,略顯黯淡,不同成色的金線,將整體構圖從中心到邊沿,劃分出不同層次,使其更加精美。

製作

今天,我們以盤金毯為例,向您介紹北京宮毯的製作工藝。

圖案設計

一塊精緻的盤金毯,離不開優秀的圖樣設計。過去織毯的圖樣,都是靠手工繪製,這要求設計師有紮實的繪畫功底,可以說,每一份圖案樣稿都是一幅工筆畫作品。現在,藉助電腦軟體的幫助,設計師能夠更加輕鬆自如地進行設計工作。
樣稿設計完成後,就是以宮毯設計的規格放大圖樣,稱為“放樣”。放樣本身也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放樣後的圖案,可能在美觀程度上會打一些折扣,或者一些細小的圖案無法編織,這就需要設計師對圖樣進行適當的調整,修改圖案的大小,使整體布局更為合理,甚至是重新設計樣稿細節部分,使得圖案更加適合編織。
放樣完成後,根據原始設計,在圖樣的相應位置上,標記一些數字,這些數字對應固定的顏色,可以在色卡簿上查到,這將幫助編織工人識別並選用正確的色紗進行編織。這一步被稱為組色。
組色完成後,將樣稿按1:1的比例轉畫到坐標紙上,用短線段代替曲線,這樣做可以使圖案的大小位置以及用色區域更為精確,方便編織。織毯工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在坐標方格里標註顏色和使用的編織手法。

原料準備

北京宮毯的檔次是根據,道數及絨線質量來劃分的,絨線質量越好、道數越高的宮毯,檔次越高。120道以上屬於高檔產品,90至100道屬於中檔,而90道以下的規格在宮毯的編織中極為少見。常用的絨線可分為3.5支、6支、7支、10支等,“支”表示絨線的粗細,支數越高,絨線越細,織出的毯子也越精細。編織時,並不是使用單一的一根絨線,而是將幾根絨線並在一起使用,稱為絨線的股數,比如6支4股的絨線,就是由4根6支的絨線組成。
一塊宮毯,圖案簡單的只需三、四種顏色的絨線;圖案複雜的則需七八十種。圖案的配色類型可分為捷色和潤色兩種:捷色,指的是顏色過渡分明,用同樣顏色的純色絨線來實現;而潤色是指顏色過渡柔和,我們用不同顏色的絨線組合,來實現這種效果,逐漸改變絨線的配色比例,可以精確的控制顏色深淺、明暗的變化。
盤金毯所用的金線,並不是純粹的金絲,因為金絲本身容易折斷,影響其質量,所以我們用棉線作線芯,將金絲纏繞在上面,這樣既不影響美觀,又能保證金線的韌性和強度。

支架設備

編織宮毯一般使用鋼管機梁,它的主要構造是:上樑、下樑、支撐機架、絞椽。

成型

編織工具

荒毛剪:是織毯操作中用以剪掉多餘絨線的工具。
砍刀:織毯時砍斷栽絨結的工具
鐵靶:用來砸平粗緯、細緯的工具。
制子:用於測量栽絨層的厚度。

掛經線

這種垂直懸掛的線就叫做經線,整個織毯的工序都是圍繞著它來進行的。經線一般使用棉線,掛經線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棉線有順序地,一根挨著一根,纏繞在機樑上就可以了。在掛經線時,一定要按照順序進行,不能弄亂經線。為了糾正在編織過程中出現的收縮問題,靠近底梁的經線總寬度,要比毯子的設計寬度寬出2%,而靠近上樑的經線總寬度,則要再寬出2%左右,這種上寬下窄的布局,可以有效的防止毯子越織越窄。掛好的經線分成前經和後經,各連在一根贊棒上,贊棒由竹子製成,長約一米,通過繩套套在絞棒上,這樣,以絞椽為支點拉動絞棒,就可以交換前後經的位置了。

固定托底線

在編織之前,要在側柱之間固定托底線。第一跟托底線就相當於建築的地基, 所以要用水平儀校正,確保水平。然後拉動絞棒交換前後經,上第二根托底線,按照同樣的方法,再過第三道托底線,用鐵耙砸實,並用鑷子調整經線的間距,使其排列勻稱,這一步主要是為了保證編織的宮毯密度均勻,寬度與設計相符。經線調整完畢之後,就可以編織底邊了。

底邊編織

底邊編織,是編織宮毯的第一步。編織底邊前,先編起始邊。我們先取長度是底邊經線寬度4倍的一根棉線,將線的中心點掛在左側第一根經線上,雙線交錯編織,一次纏繞一組前後經線,完成一行後,將前後經拉平,再反向走一行,用水平儀校正一下,底邊的起始邊就完成了。然後編底邊。用一條棉線從前後經中間穿過,交換前後經位置,再將這根棉線反向穿過,注意要保留一定的寬鬆度,防止編好的外邊出現收縮,用鐵耙砸實。重複上述步驟。根據設計要求直至底邊編織完成。
完成底邊的編織,就開始圖案部分的編織了。編織時,要嚴格按照坐標紙上標明的位置和顏色執行。並且,如果一行當中既有栽絨又有盤金,我們一般先完成栽絨部分。

毯面編織

1、栽絨
北京宮毯的傳統栽絨工藝,主要由抽絞和拉絞組成,兩種工藝栽絨都採用“8字扣”法,只是由於前後經交換順序上的區別,絨線扣的形狀略有區別。拉絞織法比較明顯的特點是絨線扣不繞在前經上,這種方法織出的地毯絨頭密度大,普遍見於柔軟、厚實的地毯;抽絞織法的絨線扣,將前後經纏繞在一起,一般高道數,輕薄型地毯用此工藝。
我們今天介紹的盤金毯就是採用抽絞的編織方法,具體的方法是,先拉起前經,絨線從後面繞過,再拉起後經,讓絨線從前後經中間反向穿過,形成一個8字,前後經被絨線纏結在一起,用砍刀砍斷絨線,這樣一根絨線就栽好了。一張毯子的圖案就是這樣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栽絨堆砌來完成造型的,有的地毯尺寸較大,需要兩人至數人織做在同一個機台上,這就要求織毯工人在手法上、速度上、毯面的鬆緊度上都要配合一致,操作技術水平平衡,才能完成一塊高質量的作品。
2、盤金
盤金和栽絨不同,金線只纏繞在前經上。在盤金前,我們先用棉線按順時針方向將後經纏緊,這一步主要是為了保護金線的背面。纏好棉線後,再將金線按逆時針方向纏繞在前經上,織到盡頭後折返回去,向相反方向重複上述步驟,這一行的金線就編織完成了。
編織的過程中,我們都要過緯線,過緯線是將一根棉線從前後經之間穿過,過緯用的棉線分為粗緯和細緯:粗緯較硬,它與經線一起起到支撐毯面的作用;細緯較軟,可以增加毯子的柔韌性,避免出現毯面的彎折。完成一行的栽絨和盤金後,先過一道粗緯,用鐵耙壓實,開始編織側邊。方法是拉起單數經線,讓棉線從中穿過,折返時,拉起雙數經線反向穿過,用鐵耙壓實。當栽絨、盤金、側邊都織好後,這一行就完成了,拉絞棒交換前後經的位置,使得前後經和緯線、絨線、金線緊密的織結在一起。過一道粗緯再過一道細緯,用鐵耙砸實,用制子測量栽絨層的厚度,剪短過長的絨線,就可以開始下一行的編織了。
經過幾個星期的辛苦編織,宮毯的紋樣部分完成,剩下的就是完成上方收邊,方法與底邊基本相似,上方收邊完成後打一個結。至此,編織的工序就全部完成了。
編織是整個宮毯生產的重要環節,工人的技藝水平會直接影響地毯成品的質地,所以具備過硬的織做技藝,才能打好地毯高品質的基礎。

美化

剛剛織好的毯子表面粗糙,不同顏色之間缺乏過渡,層次不分明;圖案也顯得雜亂無章,毫無生氣。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宮毯也是如此,這就需要通過美化整理來增強它的藝術魅力。北京宮毯的美化整理工作主要分為平毯、開荒、片剪、洗毯和修整這幾個步驟,由於盤金毯特殊的質地,一般不做片剪和洗毯的處理。

美化工具

平毯機:對毯面進行總體平整。
剪活電剪子:用於雕刻紋樣和投溝。
片活電剪子:分為左手剪和右手剪,主要用於凸顯紋樣的立體感。
手工剪子:用於修整精細的圖案和彌補機械工具遺留的瑕疵。
傳統的美化整理僅用一把普通剪刀完成,耗時很長,現代技術為這種傳統工藝提供了電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時對藝人們技藝的熟練度和精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毯

平毯是對整個毯面進行修整。是美化整理的第一道工序。平毯可以使用平毯機,也可以使用手工剪子。不論使用那種工具,都要求操作穩、動作輕。平毯後的宮毯,毯面平整、光滑,看不出明顯道數,厚度一致。

開荒

經過平毯處理的毯子,表面就像雜草叢生的荒地,顏色顯得雜亂無章,缺乏層次,影響美觀,這就需要 “開荒”。開荒是為了突出宮毯紋樣輪廓界溝的清晰程度,是修飾美化的關鍵。工人使用剪活電剪子在圖案邊沿和背景顏色交界的部位,修剪出一道寬度大約1毫米左右的溝。這樣一來,圖案輪廓一下就變得清晰可辨,色彩也顯得富有層次感。開荒過程需要工人對圖案配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下剪要準,操剪要穩,動作要麻利,剪出的溝壑要深淺適合。

片剪

片剪是用片活剪子,將圖案周圍背景部分的絨線削薄,增加圖案的立體感,使圖案顯出浮雕效果。片剪過程中,注意要順著絨線傾斜的方向剪裁,否則就會“嗆茬兒”,影響毯面平整。所以,我們一般從圖案兩側,按同一方向進行片剪。越是靠近圖案的部位,削的越深,深度向周圍遞減,形成一定坡度,以肉眼不易察覺為宜。經過片剪處理的宮毯,圖案更加栩栩如生,躍然毯上。如果說編織是加法的藝術,那么片剪就是剪法工藝了。

洗毯

洗毯是美化處理中的主要環節。用清水反覆洗滌,破除原材料中含有的羊毛纖維鱗片,使毯面達到絲緞般光澤的效果,更顯出地毯的富麗堂皇。盤金毯由於它材料的特殊性,清洗過程損害毯子的黃金層,所以盤金毯不做清洗處理。

整修

整修通常由質檢員完成,它是地毯生產過程中的最後一道工序,質檢員會仔細檢查每一寸毯面,剪除毯面的毛刺,彌補各道工序流程中遺留下來的質量瑕疵。
經過一番仔細的修整,一塊盤金毯的製作就大功告成了。縱觀整個製作過程,從圖案設計再到織毯成型,是一個書畫藝術和手工編織技藝完美融合的過程,美化整理又可以看作是對作品的藝術包裝,每一個環節既有嚴格的操作規則和技術要求,也要兼顧藝術品質的考量。因為是手工操作,而且每個人又各有自己的特點和操作習慣,所以每一塊手工織毯可以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新潮家居裝潢之風一浪高過一浪的今天,傳統手工藝織毯本身蘊涵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使它具有天然的家居美化功能,更不用說它包含的藝術收藏價值。社會的發展不僅給傳統的宮毯工藝帶來新的工具,同時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創作元素。北京宮毯的圖案日趨多樣,一些西方現代繪畫作品也被吸納進宮毯的設計中。可以說悠久宮廷工藝的未來是充滿光明的,只要我們的宮毯藝術家們不斷開拓新的思路,不斷為這門傳統工藝注入新鮮的血液,那么北京宮毯悠久的藝術傳統必將繼續傳承下去。

現狀

傳承

民國後,地毯行業急速發展。據《北平市工商業概況》記載,1916年,北京市的地毯從業者在崇文門外東花市成立了地毯行業商會,其時入會者才70多家。而到了1931年,地毯行業商會會員已增至220多家,從業人員7400人。此時,北京成為中國地毯的重要產區,中國地毯成為重要的出口工藝品之一。

大獎

“宮毯”在出口的同時,也頻頻參加各國舉辦的博覽會。1900年,北京地毯在法國巴黎世博會獲得金獎。1904年,美國在聖路易斯舉辦世博會,北京地毯在評比時再次獲獎,由此北京的“宮毯”在國外名聲大振。北京地毯生產一時供不應求,許多從業者開始在天津開辦企業,於是,北京的“宮毯”技藝也傳到天津。1920年代後,甚至上海都有部分企業開始仿製北京地毯供出口。

新生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月,公私合營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廠。上世紀80年代,北京地毯行業進入全盛時期。其時成立的北京地毯公司下設11個工廠,職工多達5000多人。但也就在這一時期,機制地毯開始大量出現,全手工製作的“宮毯”受到很大影響。進入1990年代後,北京原有的8家國營地毯廠紛紛倒閉,只剩一家老廠堅持織手工地毯,能夠編織手工地毯的技師大量流失。

非遺

為了保存“宮毯”技藝,2008年,“宮毯”技藝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國務院又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盤金絲毯

盤金絲毯屬於清朝官坊毯品種之一,專供皇宮使用。多出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工匠之手。他們善於用絲線編織出密度很高的地毯,而且還用金銀線與絲線合織出華麗的盤金絲毯。盤金絲毯用金為98庫金,純度相當高,金的顏色飽滿柔和,能夠完美襯托紋樣。外邊用金為74大赤金,色淺且亮,在毯面周圍形成亮點,使整幅地毯顯得很精神。
故宮裡有保存完整的盤金絲毯,地毯五廠搶救小組的部分成員來到故宮研究到底是怎么織的,甚至用上了高倍顯微鏡。從2003年開始研究,到2005年第一塊盤金絲毯織出來,用了兩年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