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建築史話

宮殿建築史話

《宮殿建築史話》是2012年5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鴻勛。

基本介紹

  • 書名:宮殿建築史話
  • 作者:楊鴻勛
  • ISBN:9789573608929
  • 類別:理科工程技術
  • 頁數:164頁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宮殿是集中社會財富、智慧與技能而建造的最高級的建築,是王權或皇權的象徵,是當時社會的思想意識、文化藝術、生產水平和工程技術的集中體現,反映了當時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級秩序。本書概括、通俗地講解了中國宮殿的發生和發展情況,列舉了歷代典型宮殿實例,生動具體地顯現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成就。

作者簡介

楊鴻勛,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俄羅斯國家建築遺產科學院院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

圖書目錄

引言1
一 宮殿的雛形——原始氏族“大房子”的蛻變4
1 氏族盛期的“大房子”——半坡F15
2 宮殿的雛形——大地灣F9018
二 原始宮殿——二里頭F1是“夏後氏世室”嗎?12
三 “宗”、“廟”一體建築——二里頭F216
四 商王宮殿——至尊的“四阿重屋”20
1 屍鄉商城的宮殿22
2 殷晚期的離宮樓閣——小屯殷墟甲12基址26
3 小屯殷墟婦好墓上的享堂——“母辛宗”28
4 方國都城的宮殿——盤龍城F1和F230
5 鄭州商城的台榭殘跡31
6 殷商宮殿的營造成就32
五 殷晚期周邦君的祖廟和西周“瓦屋”宮殿35
1 殷晚期周邦君的祖廟36
2 周原的“瓦屋”40
六 周代宮殿制度42
七 周王的宮廷前殿——“明堂”44
八 東周列國的“高台榭”、“美宮室”48
1 春秋時期的秦都雍城宮殿——鳳翔馬家莊3號遺址50
2 春秋時期秦國宮殿的青銅構件和飾件——金53
3 戰國時期飛閣復道相連的秦鹹陽宮殿55
4 戰國時期中山國王和王后的陵墓享堂57
5 燕下都宮殿的屋脊裝飾58
九 周代宮殿的營造成就61
1 營造器具的使用和工種的分化61
2 土結構的成就——版築和泥土砌塊工藝的定型63
3 木結構的成就——櫨、欒和抬梁屋架的創造64
4 人工建築材料的套用68
5 建築裝飾的多樣化69
十 秦帝國氣吞山河的宮殿群落72
1 新朝宮的前殿——“阿房”75
2 東海疆的“國門”——“碣石門”與“碣石宮”75
十一 “非壯麗無以重威”——西漢宮殿80
1 長樂宮(東宮)82
2 未央宮(西宮)82
3 建章宮86
十二 東漢洛陽的宮殿89
十三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宮殿91
1 三國曹魏鄴都宮殿的“東、西堂”制度92
2 東晉建康宮殿93
3 北魏洛陽的太極殿——最早副階周匝的實例95
十四 莊嚴富麗的隋、唐宮殿97
1 太極宮(西內)99
2 威名遠揚的大唐帝國朝宮前殿——大明宮含元殿101
3 大明宮著名的“三殿”——麟德殿104
4 隋避暑離宮——仁壽宮(唐改稱“九成宮”)108
十五 秀麗典雅的兩宋宮殿113
1 北宋東京城的宮殿113
2 南宋臨安城的宮殿117
十六 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遼、金、元 三朝宮殿120
1 遼上京的宮殿121
2 遼南京的宮殿121
3 金上京的宮殿122
4 金中都的宮殿123
5 元大都的宮殿124
十七 碩果僅存的明、清宮殿127
1 明南京的宮殿128
2 未完成的傑作——明中都的宮殿129
3 世界現存最宏偉的宮殿群落——明、清北京紫禁城130
4 滿漢合璧的“帳篷型”殿堂組合——後金時期關外奉天(盛京)的宮殿135

文摘

宋時中國北方地區的契丹族建立了遼國,不久女真族建立的金國興起。遼設立了“五京”,以臨潢為“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遼陽為“東京”、大同為“西京”、大定為“中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析津為“南京”又稱“燕京”(今北京市西部)。
金朝國勢強大後滅掉了遼和北宋。金初,以上京會寧府(今吉林省阿城南)為國都。上京地偏北方,氣候寒冷,為了進取中原,於金貞元元年(1153年)由上京遷都到南京(燕京),改名為“中都大興府”。金朝皇帝命右丞相張浩仿照北宋東京的規劃擴建原燕京城。
1234年北方蒙古族興起,滅掉金朝,蒙古蒙哥汗六年(1256年)忽必烈在灤河以北築城建宮,3年告成。中統元年(1260年)定名“開平府”;四年,稱“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1264年定都燕京,沿襲金朝仍稱“中都”。1267年開始,以中都東北的瓊華島離宮為中心,建設新皇宮。1271年蒙古可汗仿照漢族習慣稱帝,並建立元朝,統一了中國。1272年命漢人劉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兒主持在瓊華島新皇宮周圍規劃新國都——大都城,歷時8年建成。
遼、金、元三朝同屬北方遊牧民族的政權,這三朝的共同之處都是注重文化的提高,統治者學習漢文化、任用漢人,以圖進取中原、建立全國性的政權。所以,遼、金、元三朝在統治方法和宮廷典章制度方面,都採取漢族的傳統;宮殿也基本上採取漢族傳統宮廷形制,但是其中也反映出遊牧民族的觀念和習俗。遼上京的宮殿遼上京的宮殿是天顯元年(926年)所建,遺址在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二里。上京分南北兩城,北城為皇城。皇城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2000米,東、西、北各有一門,都設瓮城。皇城內,中部有連線東、西宮門的橫路,路北利用高地建成500米見方的宮殿區。宮殿區內正中是一個前為長方形、後為圓形的主殿。圓形殿堂,反映了遊牧民族所習慣的穹廬型帳篷——氈包的造型。主殿以北是內宮。宮殿區正南200米處,為“承天門”,尚存基址和雕刻。門外中軸大街,將城市分為東、西兩區。遼南京的宮殿《遼史·地理志》載南京(燕京)城的皇宮情況是:“燕京大內在西南隅,皇城內有景宗、聖宗御容殿二:東日‘宣和’,南日‘大內’。內門日‘宣教’,改‘元和’;外三門日‘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萬春’,右掖改‘千秋’。門有樓閣,球場在其南,東為永平館。皇城西門日‘顯西’,設而不開;北日‘子北’。西城顛有‘涼殿’,東北隅有‘燕角樓”’。皇城裡還有于越王廟、清涼殿、嘉寧殿、五花樓、五鳳樓、迎月樓、鳳凰門、昭慶殿、乾文閣、九層台、天膳堂、遊仙殿、仁政殿等。金上京的宮殿金上京城內,由一道東西橫牆將城市分為南北兩部分。橫牆中部偏東開有一門;橫牆南部西北隅地勢高平,這裡建有560米見方的宮城,宮城後牆就利用了城市的橫隔牆。宮城南面正門與城市南門相對,宮門前左右有高台觀,既是禮儀雙闕,又是軍事設施。宮城南面正門有三個門道,進宮門沿向北的長甬道兩側為東、西廊廡;甬道通向正面一殿門。進殿門,正面一座大殿,通面闊約150米,進深約50米。大殿北面有和正殿規模相等的一殿,殿後為“工”字形殿堂。“工”字殿位於宮城中央,為宮城主殿,顯然是效仿宋東京的宮殿形制。“工”字殿東西有牆,將宮城分為前南北兩區:南部“前朝”,北部“後寢”。“工”字殿以北中軸線上還有南北排列的三座宮殿,東西兩側仍有廊廡。以上是宮城中路;另外還有與中路差不多寬度的東、西兩路宮殿。東、西路殿堂各有四進。所有宮殿都敷黃、綠琉璃瓦或琉璃剪邊。金上京的宮殿仿宋宮,只是具體而微。正像《大金國志》所說:宮殿“規模曾仿汴京,然十之二三而已”。金中都的宮殿金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為中都大興府。在中都宮殿建設之前,先派畫工到北宋東京繪製宮殿建築圖樣,然後按照這些圖來建造宮殿。皇城在中都的中央,南面宣陽門外有龍津橋,過橋大道直通中都城的南面的豐宜門。皇城宣陽門裡左有文樓,右有武樓,兩側並有千步廊各250餘間。直北為宮城正門——應天門。東廊外,北有太廟,南為球場;西廊外,北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南為三省。東西千步廊外偏南,分別有西夏館和會同館等,並各有民房雜處其間。宮城應天門內800米處是正朝的大安殿,也就是舉行皇帝登基、元旦、萬壽節(皇帝生日)等大典的地方。後面是仁政殿,是常朝使用的殿堂。東面是太后宮、太子東宮和東苑;西面為後、妃居住的寢宮。宮城中軸線正對天寧寺塔(完好保存至今,位於現在北京市西南部)。中都的宮城前有大朝大安殿和後有日朝仁政殿兩座主殿,並沒有按照隋、唐以降的外朝三大殿制度,後來的元大都宮殿也與此類似。P120-1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