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詔品第九

《宣詔品第九》主要介紹了武則天派薛簡問法,六祖稱病拒絕上京,為薛簡開示煩惱與菩提的關係。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

作品原文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幾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禪德皆雲。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雲。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師雲。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雲。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託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

作品注釋

(1)神龍元年上元日:神龍,是唐朝一個年號;上元日,就是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叫上元日,七月十五呢?叫中元日。
(2)則天中宗:在武則天和中宗的時候。武則天是唐朝一個女皇帝,是信佛的;可是很不守規矩,什麼事情她都做。但是她信佛,因此,她把當時的大德高僧,都請到皇宮去供養。中宗,是武則天的兒子,他做皇帝沒有好久,武則天就把他貶去做廬陵王,武則天自己就做皇帝。現在這時候,就是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
(3)詔云:詔,就是詔書,皇帝的一封信。可是這封信和普通的信不同,接到這封信的時候,普通的人就要向這封信叩頭頂禮,表示恭敬皇帝。至於出家人,當時因為她信佛,當然不須要了。
(4)朕請安秀二師:我已經把老安和神秀這兩位國師
(5)宮中供養:到皇宮裡,我來供養他們。
(6)萬幾之暇:這個“幾”,也可以用機會的“機”,就是萬種的事。就是一天我要理萬種事。之暇,把國家的事情辦理完了之後,我有時間,
(7)每究一乘:常常就是研究唯一佛乘,就是頓教法門。
(8)二師推讓云:老安師和神秀師都推讓,就把惠能大師推舉出來;說:“我們在道德上,不如惠能大師。”
(9)南方有能禪師:在廣東有一位惠能禪師,
(10)密授忍大師衣法:他是秘密地得到五祖弘忍大師傳授的衣缽,
(11)傳佛心印:他是傳佛心印的真正繼承者,真正傳佛心印的人。
(12)可請彼問:可把他請來,你問一問他。
(13)今遣內侍薛簡:所以現在我就派遣一個內侍。什麼叫內侍呢?就是皇宮裡邊用的工人,也就是太監。太監就是受過宮刑的。在漢朝,做太監的就要受宮刑。宮刑就是把男根割去。這個內侍名字叫薛簡。
(14)馳詔迎請:帶著皇帝我的詔書,來迎請大師。
(15)願師慈念,速赴上京:我願意大師您啊!慈悲愍念眾生,趕快就赴上京。上京就是京都,當時在西京長安。
(16)師上表辭疾:六祖大師就自己做了一道表章。表章,就是一封信;回一封信。辭疾,說我很多的病啊!你看,六祖大師當時都很多病。其實,六祖大師沒有病,只不過說個方便語,並不是打妄語。為什麼呢?因為六祖大師不願意見皇帝,尤其不願意見這個女皇帝。若是男皇帝,還馬馬虎虎可以的;這個女皇帝,根本她又不守規矩的,不講什麼戒律的,所以他就不高興去見。但是他不能說:“喔!你是女皇帝,我是祖師,我不須要見你這么個女皇帝。”不能這么樣講,所以就說:“啊!我年紀老了,有病了,我很多病痛。”這是辭疾不去。
(17)願終林麓:說我啊!願意死到山林裡邊。林麓就是山底下有樹木的地方。
(18)薛簡曰:薛簡就說了,
(19)京城禪德:說京城這些禪師大德
(20)皆云:都是這樣講,
(21)欲得會道:你想要明白道法,想明白修行的道理,
(22)必須坐禪:一定要坐禪,
(23)習定:要修習定力;
(24)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假設不由禪定能得到解脫的話,
(25)未之有也:決定沒有這個道理的。
(26)未審師所說法:我不知道祖師您所說的法“如何”:是怎么樣子的?
(27)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六祖大師說,道,是由心裡悟出來的。怎么單單地只在坐呢?你就單坐,這不可以的。你一定得還要明白開悟佛法的道理。開悟佛法的道理,就叫解。明白了,這是解;你坐是行。你單行不解,這是愚痴;你單解不行呢,這是口頭禪。所以你又要明白,又要去做,這才是。不是單單就一天到晚,叫你在那兒坐著。你坐幾十年,什麼道理也不懂,自己心裡也不開悟。
(28)經云:經上說
(29)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金剛經》上說:你若說佛好像坐著,又好像躺著。這個人是行的旁門外道,是個邪道。
(30)何故:什麼原因呢?
(31)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因為如來也沒有地方來,也沒有地方去;
(32)無生無滅:他也不生,也不滅,
(33)是如來清淨禪:這才是如來清淨禪!
(34)諸法空寂:一切的法,本性是空寂的,
(35)是如來清淨坐:這是如來的清淨坐。
(36)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究竟也無所證得,況且還要你總這么坐呢?你總坐,也是一種執著。
(37)簡曰:弟子回京:薛簡說,弟子我回京去,
(38)主上必問:皇帝一定會問我的,
(39)願師慈悲,指示心要:現在我願意祖師您大發慈悲,指示以心印心重要的道理。
(40)傳奏兩宮:我回去把你所說的道理,向皇帝說。兩宮,就是武則天和中宗兩個。
(41)及京城學道者:和在京城裡,所有的學道這一些人。
(42)譬如一燈然百千燈:有個比喻,就像一盞燈,能把百千盞燈都點著。就表示六祖大師,這是一燈,到京城裡,令其他的百千燈,都光明起來了。
(43)冥者皆明:黑暗的地方,都得到光明,
(44)明明無盡:使光明無盡無盡,總也沒有窮盡。
(45)師云:道無明暗:六祖大師就說,道的本體,也就是性的本體。沒有明,也沒有暗。
(46)明暗是代謝之義:明和暗,是一種代謝的意思。明來則暗去,暗來則明去;明代替暗,暗又代替明。
(47)明明無盡:你所說的這個明明無盡,
(48)亦是有盡:也是一個有盡。
(49)相待立名:為什麼呢?它有對待法,明對著暗;有對待,就會有盡。
(50)故淨名經云:所以《維摩經》就說,
(51)法無有比:法沒有可以和它比類的。
(52)無相待故:它是絕待的,不是相待的;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
(53)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薛簡就說:這個明,我是譬喻智慧;暗,是譬喻煩惱。
(54)修道之人:所有修道的人,
(55)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假若你不以智慧來照破所有的煩惱,
(56)無始生死: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的生死,
(57)憑何出離:你憑著什麼可以出離呢?
(58)師曰:煩惱即是菩提:六祖大師說,你不要把智慧和煩惱,看成兩個!煩惱就是菩提覺性。
(59)無二無別:煩惱和菩提,沒有兩樣,也沒有分別。
(60)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假設你用智慧來照破煩惱,這是二乘聲聞緣覺的見解,不是大乘的佛乘,不是菩薩乘,也不是唯一佛乘。
(61)羊鹿等機:這是二乘聲聞緣覺;譬如羊車、鹿車這等的機緣。
(62)上智大根,悉不如是:有最上智慧和最大善根這種的眾生,他們修行的法,完全不是這樣子的。
(63)明與無明,凡夫見二:凡夫看見明與無明,是兩種,
(64)智者了達其性無二:有智慧的人,就明白它的性不是兩樣的。
(65)無二之性,即是實性:無二之性,就是實性。
(66)處凡愚而不減:就是在凡夫、愚痴的眾生上,它也不減。
(67)在賢聖而不增:就是在聖人的地位上,它也不增加。
(68)住煩惱而不亂:它就在煩惱的境界裡也不會亂的,不會無所措手。
(69)居禪定而不寂:在禪定里,它也不是靜寂的。它是亦動亦靜,亦靜亦動。
(70)不斷不常:你說它是斷也不可以,你說它是常也不可以。
(71)不來不去:它也不來,也不去,
(72)不在中間:它也不在中間,
(73)及其內外:也不在內外。
(74)不生不滅,性相如如:性和相都是如如的;性也如如,相也如如,都一樣的。
(75)常住不遷:它是常住不動的,
(76)名之曰道: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道。
(77)何異外道: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有什麼兩樣呢?
(78)師曰:六祖大師說
(79)將滅止生,以生顯滅:他是說滅了之後就不生,把生就停止了。他以有生,就顯出有滅來。他把生滅說成兩個。
(80)滅猶不滅:他雖然說是滅,但是結果不是真滅,還是沒有滅。
(81)生說不生:這個生,他說不生。
(82)本自無生:本來就沒有生,
(83)今亦不滅:所以現在也沒有滅。以前也沒有生,現在也沒有滅。
(84)所以不同外道:所以我說不生不滅的道理,和外道那種說法,是不同的。
(85)汝若欲知心要:你若想知道這個傳心的妙法,心地法門的重要性,
(86)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你一切的善也不想,一切的惡也不想,
(87)自然得入清淨心體:你這個時候,自然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就得入清淨本有的心體。
(88)湛然常寂:常常那么清清淨淨的;不是暫時的,是永遠都是這樣子。
(89)妙用恆沙:但是真空里有一種妙有;那種妙處的用途,比恆河沙都多。
(90)簡蒙指教:薛簡得到六祖大師這么來教化他,指教他,
(91)豁然大悟:突然間就開了悟。
(92)禮辭歸闕:他開了悟之後,就頂禮辭別六祖大師。歸闕,就歸回去到皇帝所住的宮裡。
(93)表奏師語:他寫了一個本章奏明皇帝,把六祖大師所說的道理,都寫到表上。
(94)其年九月三日:這一年九月三日這天,
(95)有詔獎諭師曰:有詔書來獎諭六祖大師,說
(96)師辭老疾,為朕修道:你說你年紀老了,又有很多病,你又為朕躬我來修道,
(97)國之福田:你真是國家的福田,國家最有修行的高僧。
(98)師若淨名,託疾毗耶:六祖大師您呀!就好像《淨名經》那位維摩居士,他託疾在毗耶城,在那個地方有病。
(99)闡揚大乘”:你闡揚大乘的佛法,
(100)傳諸佛心:你在南華寺,傳諸佛心印的法門。
(101)談不二法:你所談的,是不二法門,是生滅一如,性相不二。
(102)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薛簡回來,把你所說的道理,都傳達給我聽了;你的知見,就是如來知見。
(103)朕積善餘慶:說朕躬我啊!是在多劫做的善事很多,所以現在有這種的幸福,有這種的慶幸,
(104)宿種善根:我前生種了很多菩提善根,
(105)值師出世:我才能遇著祖師您出世,
(106)頓悟上乘:令我也即刻明白上乘的妙理。
(107)感荷師恩:我很感謝。荷,就是用肩挑著東西;就是說我蒙你的教化,我也開悟了。
(108)頂戴無已:我天天為你所說的道理,向你頂禮叩頭,沒有完的時候。
(109)並奉磨衲袈裟:我並且奉上送給你的磨衲袈裟。磨衲,是很名貴的一種紗,是高麗國出的。當時高麗進貢給中國,只有皇帝有這個東西,其他人沒有。所以皇帝用這種的材料給六祖大師做袈裟。這個袈裟,我看過。這是武則天送給六祖的。有很多塊,每一塊上,繡一尊佛像,據說是武則天親手做的;是不是,這不得而知。
(110)及水晶缽:用水晶做的缽。水晶,是名貴的東西,好像玻璃似的,裡邊可以看見外邊,外邊可以看見裡邊。
(111)敕韶州刺史:我敕令韶州刺史,
(112)修飾寺宇:修飾你新州所造的寺宇,
(113)賜師舊居為國恩寺:賜給他在新州六祖大師出生的地方造一個寺院,叫國恩寺。

作品譯文

神龍是唐朝中宗的年號,上元日即是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七月十五就叫中元日。武則天是唐朝女皇帝,非常篤信和擁護佛教,可是這位女皇帝她很不守規矩,什麼事情她都敢做。但她倍佛,故她將當時的大德高僧都請到宮中供養。
中宗是武則天的兒子,在位沒幾年,武則天將他貶為廬陵王,而自己即位做皇帝。她下一詔書,說:‘我已經迎請嵩岳慧安師及北宗神秀師到宮中供養。我處理萬種國事閒暇之餘,常常研究頓教法門。可是這兩位法師都推讓說:我們的道德不如南方廣東惠能大師,他是密受五祖弘忍大師衣缽,傳佛心印真正繼承者,可請他來問一問。所以現在我派遣宮中內侍(即宮中的太監),名叫薛簡,帶著皇帝的詔書來迎請大師。但願大師憫念眾生,速來京——長安。’
六祖大師作了一道表章,也就是回一封信說:‘我很多病啊!’其實六祖大師沒有病,不過這是說方便語,並非打妄語,為什麼呢?因六祖大師不願見皇帝,尤其不願見女皇帝,更何況她不講規矩又不守戒律,所以不高興去見她。但六祖不能說:‘你是女皇帝,我是祖師,我不需要見你這個女皇帝。’所以就辭疾推託說:‘我年紀老了,有很多病痛。我願終老於林麓間。’
這是第九品,在丁福保注釋的本子上說是護法品,是錯誤的,應該是‘宣詔品’。宣即皇帝請六祖到宮中供養,詔即是詔書;宣讀他的詔書請其到京都去,不能算是護法品。
薛簡說:‘京城那些禪師大德都如此說,若你想明白道法,必須要坐禪修習定力。假設不由禪定得到解脫的話,這是決無可能的事。我不知祖師您所說的法如何?’
六祖大師雖不識字,但所講的卻非一般人所能悟到的。他說:‘道是從心裡邊悟出來,怎么是單單在坐呢?單坐是不可以的,你一定也要明理,開悟佛法的道理,這就叫‘解’。坐是行,若單行不解,這是愚痴;若單解不行,這是口頭禪。所以明白後還要身體力行,而非一天到晚坐著坐著,坐了幾十年一點道理也不懂,自己心裡也不會開悟。’
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說佛好像是坐著或躺著,這是行旁門外道。為什麼呢?因為佛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他也不生也不滅,這個才是如來清淨禪。一切法本來是空寂的,這是如來的清淨坐。究竟也無所證得,況且要你總是打坐耶?總是打坐也是一種執著。
薛簡說:‘弟子回京時,皇帝一定要問我的,願祖師您大發慈悲,指示以心印心重要的道理,好讓我回去稟告皇帝,及令京城裡所有學道的人都知道。就好像一盞燈能將百千盞燈點著了,使黑暗的地方都得到光明,使光明無有窮盡。’
六祖大師說:‘道的本體,也就是性的本體,是沒有明,也沒有暗,明暗只是代謝的意思。明來則暗去,暗來則明去,明是代替這個暗,暗是代替這個明。你所聽說的“明明無盡”,這也是個有盡。為什麼呢?因它是個對待法,明對著暗,有對待就會有盡了。所以維摩經上說:‘法是無可比擬的,它是絕待而非相待,是絕對而非相對。’
薛簡說:‘明就是譬喻智慧,暗就是譬喻煩惱。所有修道的人,若不以智慧照破所有的煩惱,則從無始劫到現在的生死,憑什麼可以出離呢?’
師答:‘煩惱即是菩提覺性,你不要將煩惱和菩提分為兩個,它們是沒有分別。假使你要用智慧照破煩惱,這是二乘聲聞、緣覺的見解,而非大乘的唯一佛乘。聲聞、緣覺就如羊車、鹿車此等的機緣,而最上智意和最大善根的眾生,他所修行的方法就完全不是這樣。’
薛簡問:‘什麼是大乘見解呢?’
六祖大師答:‘明與無明,在凡夫看來是兩種迥然不同,但有智慧的人就明白其性沒有兩樣,無二之性,這就是實性。什麼叫實性呢?就是在愚痴的眾生上,它不減;在聖人地位上,它也不增。處煩惱境界它不亂,在禪定時它也不靜寂。它是亦動亦靜,亦靜亦動,不斷亦不常,不來亦不去,不在中間,不在內外,不生不滅,性也如如,相也如如,性相都是一樣。它是常住不動,所以為它取名叫作“道”’。
薛簡問:‘大師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有什麼兩樣呢?’
六祖答:‘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滅後就不生,將生停止,以生來顯滅,故它將生滅說成兩個。雖說它是滅,卻不是真滅。雖繼續生,卻說不生。而我所說的不生不滅,本來它就沒有生,所以現在它也沒有滅,故我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和外道那種說法不同。你若想知傳心妙法、心地法門的重要性,就不要思量一切的善和一切的惡,這時你自然會明白這個道理,而得入本有清淨的心體——它是永遠湛然清清淨淨,而非暫時清淨。雖它是湛然常寂,但它真空里有妙有,其微妙的用途比恆河沙都多。’
薛簡蒙大師指示教導後,忽然間也開悟了,於是向大師頂禮辭別回到皇宮去。他將六祖大師所說的道理寫在奏章來奏明皇帝。在那年的九月三日,有一詔書獎諭六祖大師說:‘大師您以老疾辭謝召請,且為朕來修道,您真是國家的福田,國家最有修行的高僧。大師您就像淨名經的維摩居士,託疾在毗耶城。您闡揚大乘的佛法,在南華寺傳諸佛心印的法門,所談的是不二法門——生滅亦如,性相不二之法。
薛簡回宮後,將您所說的道理傳達給我,您的知見就是如來知見。朕在多劫廣做善事,故現有這種的慶幸,也因我前生種了很多菩提善根,才能遇到祖師您出世,令朕亦即刻明白上乘的妙理。朕蒙您的教化,對大師感恩不盡,朕天天將您所說的道理,頂戴叩頭無已,故朕奉上名貴的高麗國所朝貢的磨衲袈裟。’
這袈裟我看過,是武則天送給六祖大師,上面有很多塊,每塊上繡一佛像,據說是武則天親手所繡。
武則天的詔書繼續說:‘又奉上水晶缽......’水晶缽,像玻璃似的,內外透徹。‘我敕令韶州刺史,修飾新州您所造的寺宇,並賜大師舊居出生地,造一寺院叫國恩寺。’

作品評析

本來第九品,在丁福保那個版本上,說是“護法”。其實那是錯誤了,應該是宣詔品。宣,是皇帝來宣,就是請他到皇帝那兒去。詔,是詔書,就是到他那兒,宣讀她的詔書,請他到京都去,所以不能算是〈護法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