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戲神

宜黃戲神

宜黃戲神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江西省東部的宜黃以儺神灌口二郎清源真君作戲神。16世紀初,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作《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說:“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西川灌口神,即清源妙道真君,原指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守李冰,後衍化為李冰次子,俗稱灌口二郎。由於官府的利用與宗教的滲透,灌口二郎神分化出多神,其中清源又傳為隋朝嘉州太守趙昱,都是青年美男子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黃戲神
  • 性質: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
  • 地點:江西省東部的宜黃
  • 清源:隋朝嘉州太守趙昱
文化與影響,歷史來源,歷史緣由,廟宇地理位置,

文化與影響

清源是南、宜周邊地區的儺神,所以清源戲神最早也產生於這個地區。
宜黃戲神
但宜黃弟子有上千人,為了生存而四處演出,一些名角因各種原因加入其他聲腔戲班時,必然帶去清源信仰,這也許是後來弋陽腔和崑山腔以清源為戲神的原因。清代戲劇更為繁榮,許多地方戲曲聲腔劇種進入城市,戲班弟子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找到地位更高的老郎神(唐明皇)來充當戲神,但贛東地區仍然流傳清源儺神與戲神,如南丰南堡儺神殿里早幾年還懸掛著清源戲神牌。

歷史來源

歷史緣由

以儺神灌口二郎清源真君作戲神,有4方面原因:
1、二郎神武藝高強,傳說他下水斬蛟,為民除害。三本有關二郎神的元明雜劇中,他都是驅邪院主(真武大帝)的部屬。湯顯祖的戲神清源師廟《記》說:“人有此聲,家有此道,疫癘不作,天下和平”。以他為戲神,能體現戲劇的逐疫功能。
2、湯說灌口二郎“以遊戲而得道”。儺與戲本都有遊戲成分,宋代儺更具娛樂性,朱熹說:“儺雖古禮而近乎於戲”。南豐石郵儺廟就以此為門聯:“近戲乎非真戲也;國儺矣乃大儺焉。”儺與戲有不解之緣。
3、二郎神是藝人崇敬的對象,《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開封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生日時,諸色百戲藝人都要上演雜劇、舞蹈以示祝賀。這種習俗南豐上甘村一直流傳,當日,儺班弟子不僅聚會吃壽麵,而且村中連演十天大戲。
4、二郎神宜黃弟子最為熟悉。古代各種行業都有自己的保護神,儺既有驅疫功能,又有娛人作用,儺神清源自然是宜黃戲神的最佳選擇。

廟宇地理位置

宜黃位於江西省東部,與南豐縣為鄰。西川灌口神作為宜黃戲神立廟前,他作為南豐儺神早在宋代已經立廟。據南豐《金砂余氏重修族譜》記載,後梁開平二年(908),余氏為避戰亂,從江西餘干縣遷至南豐金砂村定居,隨將遠祖余瑤任衡州太守時崇奉的西川灌口神遷至金砂,立廟奉祀,並承祖制,世襲“驅儺”。宋代是西川灌口二郎的神化時期,南宋大學者朱熹說:當年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現今出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初時封王,後徽宗好道,改封為真君。北宋首都開封民立灌口二郎神祠,皇帝敕賜“神保觀”;南宋首都杭州皇帝下旨興建二郎廟,御書“清源崇應之觀”。由於封建統治者的倡導,南豐金砂清源廟香火興旺,祈禱者絡繹不絕。金砂村位於南豐與宜黃交界邊境,宜黃鄉民常來朝拜,加之金砂大儺班常為四鄰鄉民沿門逐疫,灌口二郎信仰遍及南、宜兩縣。如南豐明永樂年間(1403—1424)重修的上甘儺廟,以及稍後的南堡、上古等儺廟都以清源(灌口二郎)為儺神,宜、南邊境的宜黃神崗,與宜黃為鄰的樂安縣東湖、羅山,與南豐為鄰的廣昌縣甘竹、赤溪等村的儺舞、儺戲也以清源為儺神。但贛西、贛西北與贛東北地區的儺舞、儺戲都不以清源為儺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