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

宜秀區

宜秀區,是安徽省安慶市轄區,位於安慶市北部,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宜秀區擁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大、小龍山,以“獨不類他山”之譽。

截至2012年底,宜秀區轄2鄉3鎮1個街道,共58個村(社區),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得知,宜秀區總人口25.4萬人。是安慶市最具有活力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宜秀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慶市
  • 下轄地區:轄2個街道、3個鎮、2個鄉
  • 電話區號:0556
  • 郵政區碼:246003
  • 面積:410平方公里
  • 人口:25.4萬(2010年)
  • 方言江淮官話贛語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
  • 火車站:安慶站,安慶西站等
  • 車牌代碼:皖H
  • 行政代碼:340811
建置沿革,區劃沿革,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地理環境,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醫療,城市建設,旅遊,概況,景點,

建置沿革

1952年安慶市升為省轄市後進行區治裁併,將集賢區改為城中區。
1955年3月撤銷城中區,在其所屬4鄉及從懷寧縣劃入的十里舖、集賢、肖坑、谷橋、北安、竹園、五里7鄉基礎上成立安慶市郊區。
1957年10月,將東流縣(今屬東至縣)大渡口鎮及王墩鄉的聯發、民眾、大同農業社,慶豐鄉的永慶、石棋農業社,大渡口鄉的鎮聯、正榮、新庭、合意、聯合農業社劃入安慶市郊區。
1958年底,將懷寧縣聖埠、馬窩、老峰、柘山4個鄉劃入安慶市郊區。
1959年6月,撤銷郊區,改設江北郊區和江南郊區。
1960年,成立十里舖、廣圩、大渡口3個人民公社,江北郊區區公所併入廣圩公社,江南郊區區公所併入大渡口公社。
1962年5月恢復郊區建置,與市農林水利局合署辦公,轄十里舖、白澤湖、華中路、廣圩、漁業、大渡口、金雞籠7個人民公社。
1963年2月,將7個公社調整為21個公社和大渡口鎮。6月,又將1957、1958年劃入的鄉鎮(除聖埠大隊)分別劃回懷寧縣和東至縣,郊區下轄5個公社。
1969年初成立安慶市農業站革命委員會,行使郊區政府職能。1970年9月農業站革委會改稱郊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底,懷寧縣的新洲、長風、老峰、白澤湖4個公社以及總鋪公社的東風、向陽、砂橋3個大隊,桐城縣的楊橋、花山、大楓3個公社和羅塘公社的將軍、聯興、合興、樅南4個大隊,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劃歸安慶市郊區。
1981年,東方紅蔬菜公社與市蔬菜公司合併組建安慶市蔬菜聯合總公司,並成立龍獅橋辦事處承擔原公社行政職能。
1988年安慶市區劃調整前,郊區區委與安慶市農委合署辦公,郊區農林局、水產局、水利局、社隊企業局對外分別加掛安慶市農林局、水產局、水利局、社隊企業局銜牌。
2005年,安慶區劃調整,撤銷郊區,將原郊區的龍獅橋鄉、長風鄉、新洲鄉和老峰鎮劃歸迎江區,原郊區的十里舖鄉(除眉山、象山、蘇崗、砂橋、羅沖5個村)劃歸大觀區,同時從懷寧縣劃入大龍山鎮、五橫鄉,從桐城市劃入羅嶺鎮,並設立大橋、菱北2個街道辦事處,成立宜秀區。

區劃沿革

2000年,面積410.3平方千米,郊區轄2個鎮、5個鄉。
2004年底,郊區(Jiao Qu)轄1個街道、2個鎮、5個鄉。
鮑沖湖鮑沖湖
2005年5月13日,國務院批准調整安慶市部分行政區劃: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將懷寧縣的大龍山鎮、五橫鄉和桐城市的羅嶺鎮劃歸宜秀區管轄。宜秀區人民政府駐地由迎江區青少年宮路遷至大龍山鎮。將原郊區的老峰鎮、龍獅橋鄉、長風鄉、新洲鄉劃歸安慶市迎江區管轄。將原郊區的十里舖鄉(不含眉山、象冊、蘇崗、砂橋、羅沖5個村)劃歸安慶市大觀區管轄。調整後,宜秀區轄楊橋鎮,白澤湖鄉、大龍山鎮、五橫鄉、羅嶺鎮、菱北街道辦事處。

資源

生物資源

山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山區,常年經濟林和珍貴古樹遍及整個區域。名貴的帶綠樹種有五針松、金錢松、香樟、楓香、黃檀、銀杏等。小龍山是省級野生白玉蘭基地。大龍山一帶盛產水果,有桃、李、杏、梨、石榴、枇杷、柑桔等傳統產品,也有引進的蜜桔、白風桃、黃桃、油桃等品種。
大龍山區有黃雀、山雞、河麂、小天鵝、鴛鴦、灰鶴、黑鸛鶴、貓頭鷹白頸長尾雉、野豬、雲豹和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獐、大靈貓、穿山甲等。

礦產資源

宜秀區境內蘊藏的金屬類礦產有鐵、錳、鉛、鋅、銅、鈾等,非金屬類礦產有煤、石英、花崗石、大理石、墨玉、石灰石、白水泥原料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位於安慶市區東北部,北緯30°,東經116°。東南與樅陽縣、迎江區、大觀區接壤,西北與桐城市懷寧縣相連。
地形地貌
宜秀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部為平原,西北為丘陵,西北部為大龍山及沿山山地。
氣候特徵
宜秀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5℃,降水量13 89mm,年平均無霜期247天。

經濟

概述

截至2012年底,宜秀區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是建區時的4倍、12.3倍和9倍,經濟總量占宜城板塊的比重節節攀升。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59個,建成41個;獲批政府投資項目140個,爭取政策性投資4.1億元;累計引進內資321.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9億美元。2012年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均榮獲全市一等獎。二是質量不斷提升。三次產業比由建區之初的19.5:34.1:46.4,調整為16.2:58.1: 25.7,已由農業區變成了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新城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2%,財政超千萬元的鄉鎮(街道)達到5個。

第一產業

2013年,宜秀區農業經濟平穩發展,蔬菜園藝、畜牧水產、鄉村旅遊等特色板塊逐步形成,新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5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增長9%;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通過驗收,土地流轉率達到30%。

第二產業

2013年,宜秀區編報政府投資項目63個,獲批41個,爭取政策性投資5000餘萬元。全年新增招商項目81個,成立上海宜秀經濟文化促進會,成功舉辦黃梅戲藝術節宜秀區經貿洽談會,引進區外資金50.86億元,增長19.4%;境外資金2800萬美元,增長40%。全年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項目45個,完成投資23.7億元,阿爾博白水泥、旺旺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投產。大橋開發區完成投資23.6億元,獲批 “中國(安慶)食品工業城”,成為華東地區首個獲此殊榮的開發區;實現財政收入2.05億元,占全區財政收入55%。北部新城區完成投資7億元,建成道路總里長20公里,招商引資實現全國500強企業零的突破。
區域地圖區域地圖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截至2012年底,累計投入近6000萬元用於改善民生,省、市31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3790人,下崗人員再就業39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000人。紮實推進基本養老、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生活保障工作,6703名被征地農民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1.7%,位居全省第一;縣(區)級光榮院建設全省首創。重度殘疾人生活得到救助。村級幹部工資正常增長、醫療和養老保障“三位一體”的激勵保障機制全面落實。

醫療

截至2012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4%,17.1萬人次受益。6.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新建1個鄉鎮衛生院和10所標準化村衛生室。

城市建設

截至2012年底,1600口沼氣池建設任務全面完成,3座水庫得以除險加固,2.2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有效解決。全力服務“雙百”城市建設,違法建築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垃圾圍城”得到整治。開工建設還建房近80萬平方米。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任務完成,新增道路20.7公里。安樅新線全線貫通,羅新線五橫段修通,龍眠山路完成拓寬改造,機場大道啟動建設。北部新城防洪工程被列為全國中小河流治理第一批試點。石塘湖被列入長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項目庫。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啟動實施校舍安全工程,教師基礎性績效工資足額兌現,中高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鄧石如故居”、“嚴鳳英故居”等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新建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9個農家書屋。

旅遊

概況

宜秀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大龍山挾石塘湖、菜子湖破罡湖之秀美,以山青、水秀、石奇、洞幽著稱,素有“獨不類他山” 的美譽。宜秀區是一代書法大師鄧石如、“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共創始人陳獨秀、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山水畫家肖謙中等文人名士的故里。大龍山又是佛教勝地,古有“龍山三十六寺七十二庵” 之說,現存的龍泉寺、圓照寺、源浦寺、靈山寺、觀音廟等香火旺盛,宜秀區農村旅遊資源豐富。

景點

石塘湖石塘湖素有“十里長湖”之稱。古人詩云“石塘湖畔龍山麓,十里杏花紅兩灣”。已開發的主要是水上世界景點。
大龍山風景名勝區::安慶市大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慶市宜秀區境內,截至2012年底,總面積132平方公里,其中山嶽面積12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平方公里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AA級旅遊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大龍山:大龍山其山脈始自皖山,宛如一條長龍蜿蜒連綿,故而得名。
靈山石樹:地質學倒石堆崩塌現象重要遺蹟,是大龍山的精髓。
龍山鳳水:位於宜秀區羅嶺鎮菜子湖畔,是黃梅戲劇《天仙配》中七仙女與董永美麗愛情故事的發生地。
龍湫池:傳說龍王巡遊人間在此一深潭處洗浴多日,久久不願離去。奇峰、怪石、溪流、瀑布、石刻。
日照峰:日照峰,大龍山主要遊覽區之一。位於安徽安慶大龍山脈中段,是大龍山的主峰,又名三鄉尖(俗稱三縣尖)。
黃梅之鄉:嚴鳳英的故鄉:“黃梅之鄉”——宜秀區羅嶺鎮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出生地,當地仍留傳著“白虎山上鳳音鳴,黃梅從此戲留聲”的佳話。嚴鳳英故居已成為安慶市獨具特色的人文景點。
鄧石如故居:坐落於宜秀區五橫鄉白林村內,是“千朝第一人”鄧石如及第六代謫孫“兩彈元勛”鄧稼先居住的地方。
源浦寺:也稱源浦禪寺,原屬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五橫鄉五橫村庵涯。據寺廟內介紹和當地人傳說,源浦寺創建於明末天啟年間,大約在1622-1625年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