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州(虛擬行政區劃)

宛州(虛擬行政區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架空世界“九州”中的地理名詞。

宛州位於東陸西南,北與中州交界,東與越州相鄰,是九州最為富饒的地區。面積約為十二萬拓,在東陸諸州中面積最小。商業發達,在歷史的發展中依託於商業形成了宛州商會這類獨立於朝政的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宛州
  • 位於:東陸西塊
  • :與中州交界
  • :與越州相鄰
  • 面積:約十二萬拓
民族,地理,山,水,林,城市,南淮城,宛州十城,宛州八景,生物,

民族

宛州是華族和河絡的共同家園。每座宛州城市都深深地留有河絡雙手靈巧的痕跡,宛州十城就多是在河絡建築的基礎上營造。
宛州地圖宛州地圖

地理

宛州位於東陸西南部,面積約十二萬拓,北與中州交界,東與越州相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分跨兩州,使得兩州極大程度上被隔絕開來。宛州地形受到了來自建水與西江組成的建水水系以及諸多大小地表徑流的切割,河網密布。
主要的平原有兩大部分,與中州交接的楚唐平原,以及位於建水入海口南部的宛南平原。除此之外的宛州大部分地區呈丘陵地形分布。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複雜。

【南暮山-莫合山】:在地理上都是雷眼山的余脈。莫合山西接夢沼,東通鬼怒川,北為遼闊的楚唐平原,南為神秘的幻象森林,若想進入宛南平原,便只能取道青石城,故此青石被稱為宛州十城的門戶。
九隆山脈】:由一系列鬆散而矮小的山丘組成,實際上這些山脈的海拔比它們南麓的丘陵帶並沒有高出多少,偏偏又稀鬆得很,若非天然居的遊方考察出這些山丘的地質構成大致相同,恐怕已經被誤會為數個小山脈或乾脆與那些丘陵混為一談了。

【雁返湖】:位於雷眼山山巔的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發源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宛州境內最大的地表徑流系統“建水水系”。雁返湖水從海拔五千尺進入海拔不足千尺的丘陵平原地帶,形成了建水的源頭鬼怒川。從鬼怒川一路奔騰而來的雁返湖湖水注入溫暖的夢沼後,再分別經由下游的西江和建水注入大海。建水水系是東陸唯一的有兩個出海口的河流,是宛州西部城市、鄉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同時,優良的通航能力也使得建水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

【幻象森林】:是宛州的西南角的濃密的原始森林,幻象森林盡頭的半島上,是宛州重要的港口和鎮。宛南海岸丘陵和幻象森林之間狹窄崎嶇的通道,是進入和鎮的唯一陸路,因為此地是西陸珍珠流入東陸的要道,所以被稱為“珍珠走廊”,除此之外,前往和鎮這個著名的港口城市就只能通過海路了。和鎮是雲望海峽南部距離西陸最近的港口,也是繞過雲望海峽的最佳航線的起始點。

城市

南淮城

南淮在越遼山麓南側,是座處境微妙的城市。胤末時期,作為下唐的國都,它是東陸中僅次於天啟的繁華重鎮之一,地處宛州,與獨立於朝政之外的其他商會各城格格不入。源自越遼山的建河,流經南淮,水量充足,常常被人誤以為是建水,實際上卻僅僅是西江的一條支流。

宛州十城

面積最大的淮安城,位於楚唐平原的西南端,此處是西江的入海口,與南暮山隔江相望,背枕越遼山脈,處於海路、陸路、漕路樞紐的位置。
青石城是最北、最老、最小的一座。它位於南暮山脈東端,是扼守中宛兩州在楚唐平原上交通咽喉之地。
白水城在夢沼的東南,建水的上游。宛州八景的“雷壑飛瓊”與“流光絕影”都在白水城中。
衡玉城與西陸相隔雲望海峽,海峽是內三海與外洋的南部連線口。。
和鎮城臨近萬象森林,有大量優質木材提供,因此一度成為帝國的造船業中心。加之它是通往西陸的最佳出海地點,和鎮在最繁榮的時候曾有一天出航二百六十七艘商船的紀錄。

宛州八景

雷壑飛瓊
建水向南,落差一路下降。離開夢沼一百里距離內的江段尤其壯觀,跌水瀑布不斷,宛州中心位置的大城白水就是由此得名。建水江邊的白水城內,有馳名東陸的飛瓊樓,是觀瀑佳地。坐在樓中,水花隨著江風飄進樓來,看著莽莽白浪在壑中沸騰,聽著水聲與高亢的銅簫迴響,足以讓人愴然涕下,與淮安城中的鶯歌燕舞完全是不同的感受。飛瓊樓是很昂貴的酒樓,卻總是賓客盈門,內中多有名人題留,是雷壑飛瓊的景觀所在。飛瓊樓南三里是朝天門碼頭,自朝天門南下,船速極快,故有“七里朝天”的說法。說陸路距離七十里,水路只需要走七里,極言水流迅速船運快捷。
驛路煙塵
通平到白水之間的道路以其寬闊與繁忙享譽整個東陸,各個種族的行者和商人,各種車輛和馱獸都在這不長的道路上潮水一般涌動,甚至有不少行人專門在此邊停留觀看這難得的熱鬧,東陸最大的一個獨立客棧酒肆群落就此應運而生,宛州八景之一的“驛路煙塵”因此得名。這樣的景觀大概只有在華族社會中才會存在。愛熱鬧本身都可以成為熱鬧的理由,聽起來很怪異。在這裡開客棧酒樓,盈利機會是很大的,雖然密度已經非常高。宛州各地的人都願意來這裡消磨他們的閒暇時光,淮安城有的一切這裡都有,淮安沒有的這裡也有。說這是個風景,不如說這是市井來得精確。
江山夢晚
西江一路蜿蜒入海。水之盡頭,南暮山、淮安城隔江相望。山並不高,三千尺的主峰即便在東陸也排不上號。青蔥翠裹,滿山的枝葉茂盛。登上高處,卻是一片開朗,遠處海天一色,不時有白雲如天馬行空般匆匆而過,又有出海的商船揚起白帆,踏浪遠去。不經意間低轉頭,山下是城市的繁華,即便看不清人影,也能想像得到街巷的車水馬龍。然而這樣的景致只是一段序曲。慢慢等紅日偏西,小半截身子落入海中。天空中是一片紅紅的晚霞,映得海水金燦燦的,映得山樹金燦燦的。又過了一會兒,遠處的紅日越發小了,周遭漸漸黑了起來。不知何時,山下亮起了一處處的小光點,天上也亮起了一處處的小光點,灑下了片片燭光星輝。江是西江, 山是南暮山, 所謂江山如畫,眼前的美景便是最好的詮釋。只有星光下的淮安城,還在時不時向夢中的遊人拋來俗世的媚笑。
月影林音
宛州八景,西江便獨占去兩樁。盡頭是“江山夢晚”,中段則有“月影林音”。逆江而上,江水從楚唐平原與宛南平原這兩大“天下糧倉”間歡騰而過,就像孩子般調皮地繞著圈拐著彎。從沁陽到夢沼的這段江面卻平靜了許多,兩岸是半高的矮山和鬱鬱蔥蔥的密林。泛舟江面,靜靜等著暮色降臨。無論滿月或是殘月,靜靜掛在天上,也靜靜落在水裡。天上的月似清純可人的姐姐,水裡的月則是調皮有趣的妹妹,盡力模仿著姐姐的一舉一動,卻又不甘心一輩子做姐姐的影子,於是等到一陣江波,便拚命地扭動身子做著怪臉,但又不失可愛。月下卻不是寂靜一片。江風微送,兩岸的樹木枝葉和著風的韻律搖擺著身子,輕輕吟唱千年的等待。更有江水拍打著岸石,彈奏著萬年的寂寞。這時候,心中是沒有雜念的。隨著舟,隨著江,隨著風,隨著月影,隨著林音,隨著千萬年的傳說,慢慢遠去。
淼南落英
在由沁陽至夢沼的途中,廣為人知的,是“月影林音”,而宛州八景中另一方奇觀“淼南落英”卻恰恰隱在這密林之內,也正是九州並不多見的“景中景”之一。輕舟溯行江上,遠眺北岸,不久便有“淼南渡”三個字映入眼帘。踏上短短的棧橋,蜿蜒的小徑尤似粉面含羞的仕女,莞爾一笑中把好奇的旅人引入密林深處。步行不過一刻光景,卻發現不知何處而來的香氣竟然已經偷偷地襲了滿身。正在驚異中,舉目四望,緣得此身早已置於一片落英竹林中。這落英竹為宛州獨有,挺拔秀麗而不失風骨,最奇的正是竹葉中天生的香氣,不張不狂,淡淡的、勻勻的,散了滿林馨然又不著一絲痕跡。淼南落英於是以此揚名。
於落英林中歇息片刻,不妨到近處的茶鋪一坐。會意的店家毫不聲張,若見有客人坐到自家的茶鋪外,一杯清茶便不聲不響地送到你面前,由你高興,隨便給些茶錢。若是你一時興起,小店中自有筆墨伺候,雖是簡陋之處,倒也算照顧周全。賞如此風景貴在一靜字,偶爾喧譁吵鬧了,雖不會有人高聲責備,被擾了雅興的人也不免在心裡怪你一番。
長雁送日
回龍江源自雷眼山脈,經寒雲川、雲中城後,悄然匯入建水。雖然名為支流,但是浩浩蕩蕩,九曲迴環,如長龍擺尾,盤旋在宛州東南大地上。回龍江寬廣的江面一到寒雲川,立刻被兩岸險峻的山勢收斂起來。澎湃的江流怎甘心如此被拘束起來。於是,一腔的豪情在這不到二百里的峽谷間險峻風發起來。水流在其間歡騰跳躍,遠遠望去,白茫茫的一條怒龍翻滾而前。中午時分,激流之上隱隱一道七彩霓虹閃爍著每個觀者的眼瞳。但是,卻不能近觀,那倏忽狂妄的湍流面前,沒有人能穩穩站在河畔的鵝卵石上。不知道有多少青絲白髮隨這一江長流飄落異鄉。回龍江也成了宛州兇險去處之一。
寒雲川的盡頭極之狹窄,除非正午時分,別的時候向來是看不見太陽的。然而在這一片昏暗中,兩峽頂上各有兩座巨石,一飛揚,一徘徊,仿若兩隻大雁各具其資,神態惟妙,落翅峽因而得名。如果在秋日天暮時分,放舟自峽頭直下,千里一線,乘風破浪。在一片近乎於黑夜的寂靜裡面,仿佛有隱隱的冤魂哭叫,於秋風之中迴蕩在耳,淒涼莫不可言。然而,在出峽那一剎那,柔柔的昏黃日光如此溫柔地鋪照下來,眼前是無邊無際的大江之面。回首去,兩隻石雁在橘黃色的天光中如同得到了生命般,想要各自展開翅膀,向天盡頭飛去。當此時,鮮有人不為之感動,泫然欲泣。
流光絕影
白水城東門,又名失影門,是全城的最高點。失影一名的由來,是因為城門向下微收弧度,使得拱門的正下方無論日夜,都不會有投影。拱門的來歷,傳說是在人類仍與河絡交好之時,有十二名河絡神匠率領上百名族人與人類一起設計修建,前後費時達三年之久。
拱門總高七十九尺,總寬二百三十八尺,厚約三十八尺,洞寬一百零三尺,高三十六尺。建築拱門的材料為屑玉,其常性如石灰,但是若用河絡的古老配方塗抹其上,便有堅不可摧的奇特效果。整個建築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隆。正面有巨幅浮雕,為雷壑飛瓊圖。此圖氣勢恢宏,分三段而下。因此拱門也分做三段,呈飛湍瀑流之狀,更顯雄偉。若在日出前後,站在拱門內眺望遠方。朝霞輝映,紅日呼之欲出,遠山近野連同拱門都披上了一層金光。唯獨門下依然如故,令人稱奇不已。
古台殘陽
古競技場遺址位於越遼山東南的山谷。一座巨大的石碑巍巍然孤立於曠野中,石碑後有小路蜿蜒進山,遙遙望去,石階直至山腳。古競技場便在此背山而建。古史曾這樣記載此處勝地:“……有林有洞,有溪有瀑,山頂有閣隱於雲中。拾階而上,至武場外,兩個古獸石像立在兩旁,分外威猛。緩步進場,地勢反而下降且漸闊,接連三個武場,其一闊而險,五根石柱矗立;其二低平形圓,有台居中,旁設觀眾席。其三最里,削坡而成,又分三層而上,每層皆有平台拱洞,又有小徑與山中相連……”
白雲千載,萬年風塵,如今的競技場早已面目全非。古獸石蹤跡全無,三處演武場也只有最大的一處尚留下遺蹟。五根巨大的石柱留下了數尺高的基座,用石塊壘起的台階上遍布野草青苔。放眼望去,滿目的斷壁殘梁。殊不知這一地碎礫,也曾幾許風光。傳說競技場毀於天火,也有記載是戰亂所致。盛極則衰,古老的殘石記錄下這樣的格言。斜陽如血,在寂靜的山谷中,獨自感受人間萬象後的本真。

生物

宛州的氣候溫和濕潤,冬不太冷,夏不太熱,降水適中。這種氣候條件適宜於木本植物的生長,闊葉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盛產各種可食用、藥用的菌類。
身為水鄉澤國,宛州的各條水系都有著自己的標誌性淡水魚類,逆鱗、徊龍鯽都代表著它們所出產的江河。東部山脈地區環境相對嚴酷,且人跡罕至,類似雕、猙、大山貓、熊等等的猛獸也相對較多,與河絡生活息息相關的原生豚鼠也是這裡的原產動物。中西部丘陵地區環境則完全不同,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很少有體型龐大的猛獸,較多的蛇類是小動物和鳥類的捕食者。整個宛州受到華族的影響沒有中州那么深,所以鼠、兔乃至鹿的分布更加廣泛,除了西部的農墾區幾乎隨處可見,開發較為悠久的宛州,也難得有什麼兇猛的珍貴怪獸出沒。倒是衡玉的角斗場中,總能看到九州各地的珍稀猛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