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之戰(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定陶之戰)

定陶之戰(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定陶之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定陶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對進攻山東省定陶、曹縣等地的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第一、二、三、六4個縱隊,12萬大軍,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隊苦心經營3個月,號稱可抵“四十萬大軍”的黃河防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陶之戰
  • 時間:1947年6月30日
  • 領導人:劉伯承、鄧小平
  • 地點:黃河、運河的三角地帶
  • 城市:定陶、菏澤、曹縣
戰役背景,戰役決策,戰役部署,戰役打響,戰役開始,戰役詳情,戰役尾聲,戰役結果,戰役總結,戰役評價,

戰役背景

1946年8月中旬,晉冀魯豫野戰軍出擊隴海鐵路(今蘭州—連雲港)開封至徐州段作戰,打亂了國民黨軍對解放區進攻的南線部署。下旬,國民黨軍統帥部匆忙從陝南、豫西追堵中原軍區突圍部隊的兵力中抽調3個整編師,從淮南、徐州等地抽調1個軍和2個整編師,加入冀魯豫戰場,連同原在鄭州、新鄉、商丘等地的8個整編師,共14個整編師32個旅約30萬人,企圖以優勢兵力鉗擊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於隴海路以北定陶、曹縣地區,占領魯西南,然後打通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為此,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派國防部長白崇禧、參謀總長陳誠到開封督戰,令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到考城、民權前線指揮。其部署是:以鄭州“綏靖”公署所屬整編第68、第55師各1個旅及暫編第4縱隊1個支隊由蘭封至商丘一線進攻曹縣,整編第3、第47師自封丘分兩路進攻定陶及其以北地區,整編第41師由封丘進攻東明;以徐州“綏靖”公署所屬第5軍和整編第11、第88師共5個旅的兵力,由虞城至徐州一線進攻魚台、豐縣、城武(今成武);另以13個旅在安陽、新鄉及其以東地區佯動,以4個旅和2個保全支隊位於隴海鐵路開封至商丘段維護後方交通。

戰役決策

針對蔣介石的這一攻勢,晉冀魯豫野戰軍制訂了“攻其一點(鄆城),誘敵來援,啃其一邊(定陶),各個擊破”的戰術方針,決心首先殲滅鄆城、定陶、曹縣之敵,啃掉蔣軍之西路。爾後集中兵力於運動中殲滅國民黨軍王敬久集團。定陶能否啃下,關係到戰役的全局。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在一縱包圍鄆城的同時,六縱於7月5日拂曉突然包圍了定陶城。

戰役部署

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凡與敵正規軍作戰,每戰必須以優勢兵力加於敵人,其比例最好是4:1,至少3:1,殲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個擊破之。劉伯承、鄧小平據此分析形勢認為,當面之敵雖占優勢,但其第一線進攻兵力只有15個旅,若再深入解放區,必將更加分散。徐州一路中雖有所謂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2個軍,但非主攻方向;鄭州一路只有整編第3、第47師戰鬥力較強,如能殲其1個師或2個師大部,即可打破敵之進攻。我軍士氣高昂,有根據地人民的大力支援,只要充分利用敵人弱點,積極創造戰機,實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是可以粉碎其進攻的。因此,決心從豫北調第2縱隊來定陶地區參戰,集中4個縱隊5萬餘人,4倍於敵的兵力,準備首先誘殲整編第3師(轄第3、第20旅)於定陶以西韓集地區,爾後視情況再殲整編第47師一部或大部。部署是:以第2縱隊(欠第4旅)和第6縱隊主力共5個旅為右集團,以第3縱隊(欠第9旅)和第7縱隊共5個旅為左集團,集結於定陶縣城西南地區,準備分割圍殲整編第3師;以第6縱隊2個小團採取運動防禦,消耗、遲滯整編第3師,將其誘至預定戰場;以第3縱隊第9旅1個團和冀魯豫軍區第5軍分區部隊阻擊整編第47師,擴大其與整編第3師的間隔;以第3縱隊第9旅2個團和冀魯豫軍區第5軍分區1個團位於曹縣以南,阻擊整編第68、第55師等部;以冀南軍區獨立第4旅牽制整編第41師;以冀魯豫軍區獨立旅和第3軍分區部隊位於城武地區阻擊第5軍等部。

戰役打響

9月2日,整編第3師在第6縱隊2個團的節節阻擊下,傷亡1500餘人,進占秦砦、桃園地區。整編第47師進占黃水口、呂砦地區。此時,劉峙將整編第3、第47師會攻定陶的計畫,改為整編第3師進攻菏澤,整編第47師進攻定陶,這樣該兩師的間隔即由原來的7.5~10公里擴大到10~12.5公里。而其餘各路國民黨軍分別被阻於東明西南、曹縣以南和單縣、城武以東地區,距整編第3、第47師達40~100公里。劉伯承、鄧小平當即決定乘徐州、鄭州兩路敵軍鉗形攻勢尚未合攏,整編第3師已經疲憊,且與整編第47師間隔加大之機,於3日晨放手誘整編第3師冒進,並將戰場由韓集西移大楊湖地區。待整編第3師進入預定戰場後,右集團主力向南,一部由東向西攻擊;左集團先楔入整編第3、第47師之間,然後主力由南向北攻擊整編第3師,一部向南阻擊整編第47師。

戰役開始

3日下午,整編第3師第3旅被誘至大黃集,師部進至天爺廟,第20旅進至大楊湖;整編第47師進至三丘店、常路集以南。23時30分,晉冀魯豫野戰軍左右兩集團突然對整編第3師發起攻擊,首先把攻擊重點指向較弱的第20旅,同時以一部兵力佯攻和牽制其師部和第3旅。4日,整編第3師在飛機、坦克配合下頑強抵抗,晉冀魯豫野戰軍僅殲其3個營。整編第3師師長
趙錫田發覺已陷入重圍,緊急求援。劉峙令其他各師馳援。4~5日,整編第47師企圖由南面向整編第3師靠攏,被第3縱隊阻於桃園地區;其餘各師亦向整編第3師增援。5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向整編第3師發起全線猛攻,戰至6日晨,於大、小楊湖地區全殲其第20旅,重創第3旅,並進逼其師部。中午,整編第3師師部與第3旅殘部向南突圍,晉冀魯豫野戰軍於秦砦附近地區將其全殲,俘趙錫田。

戰役詳情

定陶守敵為蔣軍桂系部隊第六十三師所屬的第一五三團。1946年蔣介石在“廬山避暑”時,該部曾是蔣的衛戍部隊。1947年5月間,山東戰局吃緊,該部奉命調入魯,走到半路,因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又奉命北調。7月2日,進占定陶城。敵第一五三旅進城後,立即強迫全城百姓為其趕修工事。至7月5日,敵加固城牆,在城垣四角和城門上修了碉堡,城牆上修建了部分野戰工事和地堡;加深加寬了護城壕,壕外與四關通路上設定了大量鹿砦,並建多處木質地堡,街頭巷尾還修建了許許多多的暗堡、炮樓,距城垣200米至300米處修築一道堅厚土堤與四關相連。敵人還強迫民眾將城周圍的桿作物和瓜藤全部砍光,以防我野戰軍利用其隱蔽接近。
為出敵不意,當日夜我六縱第十六旅、第十八旅以神速襲占了縣城四關,控制了東、西、南、北四面土堤,將敵人壓縮到城內,完成對城內之敵的包圍。隨後即加緊進行攻城準備。我軍採取三面圍攻,一面撒網,重點突破的戰法,以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團為第一梯隊攻東門,第四十六團一、三營和第四十八團為第二梯隊;以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團(欠三營)、第五十三團為第一梯隊,由北門實施主攻,第五十四團為第二梯隊;第五十二團三營向西門實施佯攻;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團第二營及第十七旅第五十團在城西南設伏防敵逃跑。縱隊還以炮兵營第二、三連和第十七旅山炮連加入攻城部隊。第十七旅主力集結於縣城北仿山一帶,準備阻擊菏澤方向之援敵。
7、8日兩天,定陶、菏澤方面的敵軍,數次向我軍陣地發起攻擊,企圖打通定陶與菏澤的通路,以解定陶之圍,均被我軍擊退。10日下午,縱隊司令部接到野戰軍總部的攻城命令,劉伯承司令員在電話里說:“你們一定要拿下定陶!拿下定陶,一是解放定陶人民,二是為我軍南下掃清障礙。如果攻不下,我軍過隴海路就會受阻。你們攻必克,攻必全殲!”19時,第六縱隊指揮所發出了攻城命令,炮兵部隊依託護城河堤有利地形,幾十門大炮開始對北門進行轟擊,將北門城門樓摧垮,並將城牆炸開一個大缺口。在硝煙瀰漫中突擊排爆破組在團工兵的配合下,立即對鹿砦等障礙物實施連續爆破。20時5分,炮火延伸,我步兵發起衝擊,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團登城突擊隊第一營第二連,在特等英雄劉玉芳的帶領下,經過10多分鐘的激戰突破東門,首先登上城頭。與此同時,我第十八旅擔任北門突擊隊的第五十二團一連在炮火支援下,前赴後繼,勇猛登上城垣,並擊退了敵人的多次反衝擊,掩護二、三連登城,鞏固突破口。戰鬥中,全軍著名戰鬥英雄王克勤率領突擊排,冒著密集的彈雨,越過護城壕,一口氣衝到城牆缺口下,命令三班副班長趕快把雲梯架上,王克勤第一個登上雲梯。當他向雲梯第四階挺進時,突然敵人射來的一顆槍榴彈落在護城壕邊上,爆炸聲起,王克勤從雲梯上倒了下來。三班長張老四一看排長負傷,一面命令戰士迅速登城,一面把排長王克勤扶起來,當手摸到他右肋時,只覺一股熱血從排長身上正往外涌!他連忙叫副班長陳群給排長包紮,並說“快把排長背下去!”但是王克勤堅決不下火線,忍著劇疼推開張老四,說:“不要管我,快衝上去!”張老四含著眼淚,大吼道:“為排長報仇!沖啊!”帶領戰士們向城頭殺去。戰士們奮不顧身地登上了城頭,打退了城牆上敵人的反撲,鞏固了突破口。這時,該發出登城的信號了,可信號槍還在排長手裡,怎么辦?正當張老四和戰士們著急之時,突然,兩顆信號彈從城腳升起。原來王克勤強支著身子在雲梯下坐著指揮戰鬥。他向剛上來的一班長說:“機槍掩護好!……擴大突破口!”他向剛上來的二班長說:“右邊有敵人的機槍,把他幹掉!”他向身旁的陳群說:“你……你……你不要守著我,快……快……沖!”他注視著城頭的戰況。當同志們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占領城頭時,他忍著鑽心的疼痛,用右手慢慢地從腰裡抽出信號槍,高高舉過頭頂,向大部隊發出了登城的信號…….
我軍抓住戰機,立即令各團主力和第二梯隊投入戰鬥,攻進城內。五十二團向西南、五十三團向南、五十四團由北門突入後向西再向南發展。從東門突入的第四十七團、四十八團等部,立即向縱深發展,快、猛、狠地打擊敵人。突入城內的我軍,不與小股敵人糾纏,不為小的勝利所誘。最後我軍取得完全勝利,全殲敵人153旅。

戰役尾聲

整編第3師被殲滅後,國民黨軍各路援軍即向考城、蘭封方向撤退。晉冀魯豫野戰軍抓住有利戰機,於7日對整編第47師從側後展開猛烈卷擊,經1天激戰,全殲其2個旅。同時,追擊整編第41、第55、第68師,8日上午又殲其約1個團。至此,鄭州方向國民黨軍的進攻被挫敗,徐州出犯的國民黨軍仍被阻於城武地區。

戰役結果

定陶戰役歷時5天,晉冀魯豫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編師師部、4個旅共1.7萬餘人,其中俘1.2萬餘人,繳獲坦克6輛及大批軍用物資。這一勝利,連同中原軍區部隊突圍的勝利和蘇中大捷,對整個解放區的南部戰線起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

戰役總結

一、我們結束了隴海作戰後,緊接著於八月二十二日進入了第二個作戰。敵於占領隴海線後,繼續由隴海線及考城、長垣等據點向我曹縣、定陶及東明前進,同時徐州之整八十八師、整十一師及第五軍各一部(1)占我豐縣、沛縣、虞城,向魚台、單縣、城武前進,其目的是會師定陶、菏澤,然後向北進攻。此時我軍在隴海線上作戰半月,傷亡五千餘,已感疲憊,亟待休整,故對開封系統各路前進之敵,最初採用運動防禦,爭取與掩護主力休息五天,但部隊從隴海路上轉入腹地,到九月三日為止,實際大部沒有得到五天休息即進入了戰鬥。
二、這次劉峙(2)的部署是以劉汝明集團約一萬五千人,由蘭封、民權、商丘向曹縣;孫震集團之三師、四十七師共四個旅約一萬七千人,分兩路向定陶及其以北地區進攻,兩師間隔約二十里。另以四十一師三個團向東明前進。我以三縱一個旅分以兩個團及一地方團對曹縣方面之敵,另一個團及一地方團對四十七師,以六縱兩個小團對三師,以冀南獨四旅二千餘人對長垣之敵,都完成了阻止敵人爭取時間與掩護部隊調動和休息之任務。
三、我們原定九月四日在定陶西二十里處開始作戰,首先消滅第三師之兩個旅。後悉敵改變部署,以整四十七師向定陶,整三師向菏澤,其間隔加大,而愈在西面間隔愈大,故決心提前一天於九月三日黃昏開始,改在韓集、安陵集以西作戰。戰鬥發起後,因有些部隊攻擊太晚,尤其未發揮突然由南北同時鉗擊之奇效,故當晚戰果極微。第二天(四日)夜戰亦僅消滅約兩個營。五日,我六縱以最頑強的戰鬥,消滅敵二十旅之五十九團,三、七縱亦各消滅其一部,才打開了戰局,此時敵整三師主力之二十旅已基本被消滅,第三旅亦已受傷。六日,敵整三師向西南突圍,企圖靠攏整四十七師,在途中被我殲滅。當整三師被圍殲時,劉峙嚴令整四十七師向北增援,但其行動消極恐懼,最後兩師間隙不到十里,仍為我箝制部隊隔斷。敵整三師被殲後,我除以一部肅清殘敵外,主力轉入西南,向整四十七師側背卷擊,該敵旋即潰散,被殲大半。七日,我即以二、三兩縱一部向考城迫近,又消滅由曹縣向蘭封撤退之七十四旅兩個營,並給一一九旅以殺傷,我二縱又在考城以北消滅四十一師由東明向南撤退之一二五旅、一○四旅各一部(約兩個營)。至九月八日,整個戰役即告結束。
四、主要經驗:
(一)誘敵入解放區打為有利,但必須組織有力而適當的運動防禦,消耗敵人彈藥,損傷其人馬,造成我主力決戰的有利條件。如是者十二天,僅敵整三師即消耗了大量彈藥,而人員至少已經傷亡至一千五百人以上,其二十旅兩個團長陣亡。尤以八月三十一日在白茅集、九月三日日間在大張集之兩次受創最巨。每次我均以一個小團防禦。敵共死傷千餘人,我僅傷亡六、七十人。
(二)對戰鬥力不強,特別是兩個系統的敵人,我們可以插入其並列縱隊中間鉗擊一部(對善於突擊的而又積極的敵人又當別論)。如打蔣嫡系,雜牌增援一般不積極。我們此次即利用了敵人這個弱點,大膽以主力透入兩師之間作戰。
(三)在戰役上集中憂勢兵力打敵基幹軍隊,打敵嫡係為有利。此次打整三師其他不積極配合,整三師被殲,則全線潰退。
(四)在戰術上,以兵力重點打擊敵人弱點而各個消滅之,容易收效。實際上是縮短了作戰時間。至於其他戰術問題當待整理另告。
五、此次順利消滅敵四個旅,是因為敵人戰鬥力不強,且不充實(整三師九千,整四十七師八千多,只原孫桐萱(3)之二十旅很強)。而我們本身弱點亦不少,如組織上頭大腳小,連隊極不充實;三日、四日協同作戰太差,戰術上集中兵力打一點的運用仍嫌不夠;因對空襲無法,尤其是在敵人火力太強的條件之下,而我彈藥奇缺,故不能白天作戰等等,亟待克服。
六、本作戰我傷亡約三千五百人,敵傷亡五千以上,實際俘虜最多八千(因空軍轟炸,逃散很多)。
這是以劉伯承、鄧小平、滕代遠、張際春四同志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的報告。
(1)屬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揮的部隊。
(2)劉峙是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其屬下的劉汝明集團為第四綏靖區,孫震集團為第五綏靖區。
(3)孫桐萱是原西北軍所屬的韓復榘的部下,其二十旅後來編入蔣軍嫡系整三師。
《劉伯承軍事文選》

戰役評價

此戰解放軍以傷亡3500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個旅17200人,其中俘敵12200人,斃傷5000人。定陶戰役再次證明,共產黨軍隊依託解放區實行內線作戰,可以獲得大量殲敵的良好戰機。這個戰役在作戰指導上最成功之處是,晉冀魯豫野戰軍既堅決又靈活地貫徹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戰法:在整體上敵軍兵力占有巨大優勢並向晉冀魯豫野戰軍實行分進合擊的情況下,晉冀魯豫野戰軍正確地選擇了諸路敵人中較弱的一路為突擊目標,並使用地方武裝和民兵於次要方向擔任鉗制任務,調集一切能夠調集的主力於主要作戰方向,從而使主要作戰方向的兵力達成了四倍於敵的優勢;同時,在主要作戰方向上,也實行分批逐次殲敵,使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不僅貫徹於總的戰役指導,並能體現於具體戰術部署上;但對潰逃之敵,則僅臨之以相對優勢的兵力。此戰的獲勝與中原突圍攻的勝利和蘇中戰役的勝利,對整個解放區的南方戰線,起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