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眩湯

定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續集》。具有補虛泄濁,定神定眩之功效。主治美尼爾綜合徵,又稱內耳眩暈症。症見頭暈目眩、伴耳嗚、噁心、嘔吐,閉目靜臥稍安,開眼、運動則症狀明顯加劇。

基本介紹

  • 名稱:定眩湯
  • 出處:《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續集》
  • 組成:桂枝、茯苓、澤瀉、白朮、半夏、人參、天麻
  • 功用:補虛泄濁,定神定眩
  • 主治:美尼爾綜合徵,又稱內耳眩暈症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附方,

組成

桂枝6g,茯苓30g,澤瀉30g,白朮15g,半夏20g,人參10g,天麻10g。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水煎2次,分2次溫服。如噁心嘔吐藥汁難以咽下,可口含生薑1片,再飲藥徐徐下咽。

功用

補虛泄濁,定神定眩。

主治

美尼爾綜合徵,又稱內耳眩暈症。

運用

診斷要點:頭蔦目眩、伴耳嗚、噁心、嘔吐,閉目靜臥稍安,開眼、運動則症狀明顯加劇。

加減化裁

舌苔白滑而外感症狀較重者,桂枝用量力倍,人參用培減半;舌紅苔黃,有熱象者,去茬枝,加桔梗10g,薄荷10g,淡竹葉10g;舌苔厚膩者,加蒼朮15g,紫蘇梗15g,藿香15g。

附註

鄭某,57歲,幹部,1992年2月3因眩暈月余就診。自述月前某日晨,醒來即頭暈目眩,動則天旋地轉,噁心嘔吐,遂投兩醫治療,被診為美尼爾病,先後給予苯巴比妥、安定、抗眩定、符維素等藥,歷時甸余,症狀略有緩解,可下床行走,於是改投中醫治療。服鎮肝熄風湯、知柏地黃湯20餘劑,症狀未見明顯改善。詢知既往並無此病史,此次發病亦無明顯誘岡;觀其神氣清朗,舌質無異,苔薄白潤;察六脈浮細而滑。似此如寒無寒,如熱無熱,似虛非虛,似實非實之證,最難辨識。斷為氣虛表郁濕滯,以定眩飲倍桂枝,加紫蘇投之,首煎服後,小便暢解,量倍於常,立感沖定暈止,全身輕快。(《中華醫方內科篇心繫病》)

附方

名稱:定眩湯
組成:澤瀉30g,白朮30g,葛根30g,磁石30g,陳皮30g,法半夏20g,藿香15g,車前子30g
主治:痰濕眩暈
出處:《杏林傳薪趙和平臨床經驗與學術思想研究》
功用:健脾利濕,鎮靜止暈
名稱:定眩湯
組成:天麻、半夏、全蟲、僵蠶各9克,白芍、夜交藤各24克,鉤藤(另包後下)20克,茯苓15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服。為楊篤權處方
主治:頸椎病
出處:《陝西中醫》
名稱:定眩湯
組成:天麻10g,鉤藤30g,菊花10g,半夏10g,雲茯苓30g,陳皮10g,白朮12g,澤瀉30g,豬苓15g,桂枝10g,牡蠣30g,磁石30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耳源性眩暈。症見陣發旋轉性眩暈,或伴噁心嘔吐,耳鳴重聽,冷汗,眼球震顫,舌質淡,苔白滑,脈弦滑,屬痰飲上犯清陽者
出處:《劉獻琳學術經驗輯要》
功用:化飲平肝,息風定眩
名稱:定眩湯
組成:黨參30g,白朮24g,茯苓24g,當歸15g,川芎12g,白芍15g,柴胡12g,代赭石15g,荷葉15g,生龍骨(先煎)30g,生牡蠣(先煎)30g,半夏9g,陳皮9g,澤瀉24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每日1劑。4周為1個療程
主治:老年高血壓
出處:《定眩湯治療老年高血壓病100例》
功用:健脾益氣,養血活血,祛濕化痰,升清降濁
名稱:定眩湯
組成:黃芪、丹參、茯苓、澤瀉各20克,天麻、鉤藤各15克,半夏10克,甘草6克
用法:將諸藥(鉤藤除外)加水煎煮20分鐘,入鉤藤再煎10分鐘,倒出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將兩次所煎藥液混勻,早晚分服。每日一劑
主治:用於本病痰濁中阻型,症見眩暈,耳鳴,噁心嘔吐等
出處:《福建中醫藥》1996年第3期
功用:化痰熄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