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評傳

宗白華評傳(套裝共2冊)》由家世和童年;少年;哲學探索;少年中國學會;22歲的主編;“伯樂”;文學——美學;留學德國八章,主要包括:宗澤的後裔;桐城“魯谼方”;古城安慶;南京思益國小;教育家和水利專家宗嘉祿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宗白華評傳
  •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 頁數:388頁
  • 開本:16
  • 品牌:西苑出版社
  • 作者:鄒士方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1030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鄒士方編著的這本《宗白華評傳(上下)》是國內外第一部美學大師宗白華的傳記,是二十多年來引用次數最多的美學經典著作之一。
由於作者與美學大師亦師亦友,面對面叩問,就使得本書的內容絕對真實。由於是記述私人談話和私人通信,內容上就有他書不可替代的真實性。
本書適讀於:本書所涉及的人物的家屬、親屬、學生、崇拜者、熱愛者,美學研究者、愛好者,美學青年,文學藝術研究者、愛好者,攝影專業人士,攝影藝術愛好者,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

作者簡介

鄒士方,方知名作家、美學學者、藝術評論家、畫家、攝影家。1949年出生於北京,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美學大師朱光潛和宗白華及美學家楊辛、葉朗教授,被學術界公認為是朱光潛、宗白華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員。散文作品入選《中國散文大系》、《大學語文(藝術類)》。《中國哲學年鑑》、《中國新聞年鑑》以及冰心、季羨林、端木蕻良、吳祖光、常任俠、李澤厚、蔣孔陽、管樺、蔣星煜、趙清閣、郁風、張允和、吳小如、劉章對其著作均有評介。出版著作:《名人紀實》;《春天的問候》;《北大訪師記》;《文學大師的流年碎影》;《藝術大師的流年碎影》;《大師的印象美學家卷》;《大師的印象文藝家卷》;《國學大師的文人情懷》;《宗白華評傳》(香港繁體字版);《朱光潛宗白華論》(與王德勝合著)。

媒體推薦

鄒士方多年致力於美學研究,特別是朱光潛和宗白華兩位美學大師的研究,成就顯著,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他對於宗白華教授的生平和美學思想的研究在國內外尤具有開拓性貢獻。——文學大師冰心、沙汀
鄒士方是研究美學的後起之秀,著述甚豐。——漫畫人師華君武
鄒士方是有影響的美學家和美術評論家。——雕塑大師劉開渠
美學研究,後繼有人。——文學大師蕭乾

圖書目錄

新版自序
原香港繁體字版自序
第一章家世和童年
一宗澤的後裔
二桐城“魯谼方”
三古城安慶
四南京思益國小
五教育家和水利專家宗嘉祿
第二章少年
一酷愛山水風景
二“青島海風吹醒我心靈的成年”
三同濟醫工學堂
第三章哲學探索
一佛、莊子
二“拿叔本華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
第四章少年中國學會
一“少中”評議員
二“少中”理論家
三“為什麼要愛國?”
第五章22歲的主編
一《時事新報》和《學燈》
二輸入新鮮血液
三“少中”的園地
四寫稿最多的“少中”會員
五《學燈》發表名人名作
第六章文壇“伯樂”
一郭沫若的作品第一次變成鉛字
二“異軍突起”
三郭詩的第一位評論家和鑑賞家
四“合二而一”
五三人行
六《三葉集》
第七章文學——美學
一唐人絕句和《園丁集》
二詩一樣的生活
三《問祖國》
四《新詩略談》
五《新文學的源泉》
六見解和偏愛
七李瑞清、謝無量
八《美學與藝術略談》《青年煩惱的解救法》《戲曲在文藝上的地位》
第八章留學德國
一巴黎會友
二法蘭克福
三《看了羅丹雕刻以後》《藝術生活—藝術生活與同情》
四柏林歲月
五“印象的生活”和“衝動的生活”
六“我隨手擲下紅花一朵,人間添了一分春色”——《流雲》小詩
七《戀愛詩的問題》《樂觀的文學》《之讚揚者》
八鴻雁往來
九“此生不再入第二黨會”
第九章哲學教授、美學專家
一回國之初
二中大哲學系的陣容
三聽課印象——學生們的回憶
四中國哲學會
五同徐悲鴻、田漢、郭沫若的交往
六與校內外名人交遊
七與詩人們的友誼
八“平凡”的美德——珍貴的回憶
九歌德研究
十《席勒的人文思想》
第十章重慶時期
一會見毛澤東
二教學和社會活動——朋友和學生們的回憶
三與美術家的來往
四主編《星期學燈》
第十一章輝煌的論著
第十二章天亮之前
第十三章美學散步
一“馬列主義的哲學喚醒了迷途的長夢”
二不同的道路
三初到北大
四美學散步
五鄭州講學及其他
六“蘭亭論辯”
第十四章“史無前例”
一中斷美學散步
二常熟之行
三“親友半成鬼”
第十五章繼續散步
一復甦
二《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
三“壽長所歷多”
四《羅丹在談話和信札中》·周揚講話·《歐洲現代畫派畫論選》
五海峽兩岸同出選集
六談“表現自我”·謝國楨手錄《流雲小詩》
七《關於美學研究的幾點意見》《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
八85歲大壽
九《漫談中國美學史研究》·與唐至中通信·《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
十李澤厚的評論·《我和藝術》
十一任教60周年慶祝會
十二1985年
十三最後的日子
第十六章哲人其萎美學長新
後記

後記

我放下手中的筆,如釋重負地長舒了一口氣,抬起頭遠望著東方的微曦,心中瀰漫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
當我醞釀寫作這一部書時,我的小女兒還沒有出生,而現在她已經6歲了。
風霜雨雪,酷暑嚴寒,7年的時光是如何度過的,我自己已記不大清楚了。
本書的寫作緣起,說起來也是偶然的。1980年12月三聯書店計畫出版一套“中國現代學術傳記叢書”,由於我當時寫了兩篇關於宗白華先生的散文,引起了叢書編者包遵信先生的注意。他寫信約我談話,談話的內容就是約我寫一部關於宗白華先生的學術傳記,以便納入他主編的那一套叢書。在他的鼓勵下,我開始了工作。第一年在我聽課讀書之餘,利用了北京大學的圖書館,查閱了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的《時事新報·學燈》、《少年中國》月刊及《流雲》詩集等等。多次訪問了宗先生及北大的一些學者專家,不久又擴大到社會上,進一步訪問了宗先生的一些親屬、朋友、學生。1981年5月9日我的小女兒出生了,她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家務矛盾。我時常奔波於北京大學和西四寓所之間。儘管這樣,工作也沒有停止。緊接著在1981年11月,第一場冬雪的夜裡,我家被竊,財物損失殆盡,這使我和我的家庭陷人無窮的煩惱和恐怖之中。但我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工作。難關渡過後,我該大學畢業了,忙於處理其他事務,沒有充裕的時間考慮問題,著手工作。
1982年初,我分配在全國政協學習委員會辦公室工作。這裡的工作不忙,使我有充裕的時間去圖書館查閱報刊資料和繼續我的訪問。我永遠不會忘記,日復一日地在北京圖書館報庫查閱抗戰時的《時事新報》微縮膠捲的情形。時值酷暑,汗流浹背,但我抄錄著宗先生在《星期學燈》上的詩意盎然的“編輯後語”,只感到渾身爽快,如置身於清涼世界。我再一次被宗老那深邃的思想和優美的語言所折服。與此同時,我向身在外地的宗老的朋友、學生髮了許多封信(在大學畢業前夕也曾發了一些信),不久陸續得到了答覆,使我欣喜若狂。
1982年夏,我開始了本書的寫作,陸續寫出了幾個片段送包遵信先生審閱。但不知為什麼始終得不到他的明確答覆。據我估計可能是這一套叢書的出版計畫有了變動。果然,以後再未見三聯書店以這套叢書的名義出版過什麼著作,只是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了馮友蘭的《三松堂自序》和侯外廬的一本回憶錄。據我回憶,這兩種都曾是那一套叢書中的選題。
情況有了變化,直接影響了我的寫作的情緒。但更為主要的原因是1982年9月我開始參加了人民政協報的籌辦工作,以後我就像一架快速運轉的機器上的齒輪不停息地轉動起來。屬於個人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只好放棄了節假日、暑期,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夜晚,斷斷續續地寫下去。1986年我的繼母身患癌症,住院,做手術,出院,再住院……我的工作又不得不暫停一段。這樣直到今年春季這部書才算基本完成。
但直到此時,我還沒有同與宗老關係密切的游壽教授取得聯繫。當我存在著哪怕一線希望時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努力。我根據傳聞貿然給黑龍江大學歷史系寫了一封信。信轉到了在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的82歲的游壽教授手中。她很快給我回了信,以後又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回憶材料和宗老寫給她的兩封親筆書信。我真不知道怎樣感謝她!機緣。機緣,皇天不負我也!在此之前的一次聚會上我又見到了曾多次想去訪見的虞愚教授(過去我曾給他去過信,但得不到答覆),完成了對他的訪問。機緣再一次找到我——常熟市政協的吳正明先生從報刊上看到我的一些研究和介紹宗老的文章後,主動寫信與我聯繫,約我為他們的《文史資料輯存》撰寫《宗白華傳略》,由此我請他提供了宗老1975年回鄉的情況,使我能把它們寫入本書。至此本書初稿就算完成。
為了趕在今年12月15日宗老誕辰90周年時交出全部書稿。我從7月底開始了本書的謄清工作,邊抄邊寫。暑期休假,別人都去遊山玩水,我卻冒著北京37度或更高的高溫揮汗如雨。為了保持頭腦的清醒。我將電扇放在距頭部一尺的地方直吹。一個星期後,我病了。即使是在病中我也沒有停止手中的筆。這樣在緊張的編輯和採訪工作之餘,歷時三個半月,一部30萬字的書稿終於謄清並修改完畢。大功告成,我又病倒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真正懂得了這句話。
但工作還沒有到此為止,168幅的手跡和照片的選擇、複印、放大、編排,種種繁瑣的事情都要親自一一動手……
我的小女兒大概在她來的這個世界上睜開雙眼的一瞬間就看到我在寫作。當她懂事的時候她時常眨著稚氣的眼睛問我:“爸爸,你在寫什麼?”我總是回答:“我寫對你和你的孩子也許有點用處的東西。”
我不敢奢望不朽,我只希望我的這些文字能成為後來研究者的鋪路石,即使一萬年以後,我的肉體和靈魂化為烏有,我也心甘情願……
但是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是不朽的!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風度。他的美的境界,都是我們永遠追求而可望不可即的……
鄒士方1987年11月17日
於京華前英子胡同擷英齋

序言

拙著《宗白華評傳》繁體字版自1989年9月由香港新聞出版社出版,至今已23年。但我欣喜地發現,這本帶有草創性質的國內外第一本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的傳記並未過時,雖經歲月的淘洗,仍煥發著青春的光彩。2007年7月5日《宗白華評傳》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
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搜尋到,這本書多年來一直是美學研究者們的重要參考書,以研究宗白華生平和美學思想為主題的博士、碩士論文及其他著作、論文都將拙著列為參考書,並大量引用、摘錄此書。要知道此書只在港澳台和國外發行,大陸圖書館很少有收藏。現在此書的繁體字版幾乎已經絕跡。
因此將拙著在大陸出一簡體字版勢在必行。恰好西苑出版社看好這一前景,襄助出版,這是要感謝他們的。
回想30年前,沒有電腦,我只能一筆一畫爬格子;沒有網際網路,查找資料只能在圖書館一本一本翻閱舊雜誌和舊書籍、一張一張翻看舊報紙的微縮膠捲。其辛苦可想而知。沒有數位相機,照片要一張張沖洗出,放大挑選,要花費多少財力和精力!
時代在發展,現在寫書快捷方便多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快餐式、垃圾式的書籍越來越多,真正有價值的可稱為精神財富的經典越來越少。許多暢銷書都缺乏原創性,只能各領風騷沒幾月。
這本《宗白華評傳》大陸簡體字版我不期待會暢銷,但她可以以她的原創性和史料的唯一性而長銷,以她的真實和樸素繼續打動讀者。一切美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們會時時眷顧她,她注定不會寂寞。
當人生的盛筵過去之後,
記憶的羹勺還能舀起幾多顏色?
畢竟有過輝煌的日出,
當暮色襲來時,
情感的碎片,
仍能圓出一個金色的夢。
鄒士方
2012年6月27日於北京藏經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