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躊

完顏躊

金文學家。名壽孫,字仲實,一字子瑜。金世宗子永功之子。幼有俊才,博學。工真草書及詩文。晚年刪存詩300首,樂府100首,編為《如庵小集》。南渡,盡載所藏書畫不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完顏躊
  • 外文名:字仲實
  • 出生日期:1172
  • 逝世日期:1232
生平簡介,史籍文載,文學創作,詩作選摘,

生平簡介

完顏躊(璹)(1172~1232)本名壽孫,世宗賜名為躊,字仲實,一字子瑜,自號樗軒居士。
完顏躊
女真皇室成員,他是金世宗完顏雍之孫,越王完顏永功之子。仕歷奉國上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等職銜,哀宗正大初年,由胙國公進封為密國公。天興元年(1232)蒙古軍攻汴梁,圍城中躊以疾卒,年六十一。第五子守禧,字慶之,風神秀徹,躊特鐘愛,嘗曰:“平日所蓄書畫將以付斯子。”及汴城降,守禧病卒,年未三十。《金史》卷八五附傳永功。
完顏躊雖出身皇族,位列公侯,但一生行跡卻儼然如一寒儒。他嗜愛文學藝術,長於詩詞書法,奉朝請四十年,卻“日以講誦、吟詠為樂”(《歸潛志》卷一)。平生所作詩文甚多,晚年自刪其詩存三百首,樂府一百首,號《如庵小稿》。《中州集》錄存其詩4首,《全金元詞》存其詞9首。周泳先《唐宋金元詞鉤沉》輯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問推為“百年以來,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寫隨緣忘機、蕭散淡泊意緒。況周頤稱其“姜史、辛劉兩派,兼而有之”(《惠風詞話》卷三)

史籍文載

璹本名壽孫,世宗賜名,字仲實,一字子瑜。資質簡重,博學有俊才,喜為詩,工真草書。大定二十七年,加奉國上將軍。明昌初,加銀青榮祿大夫。衛紹王時,加開府儀同三司。貞佑中,封胙國公。正大初,進封密國公。璹奉朝請四十年,日以講誦吟詠為事,時時潛與士大夫唱酬,然不敢明白往來。永功薨後,稍得出遊,與文士趙秉文、楊雲翼、雷淵、元好問、李汾、王飛伯輩交善。初,宣宗南遷,諸王宗室顛沛奔走,璹乃盡載其家法書名畫,一帙不遺。居汴中,家人口多,俸入少,客至,貧不能具酒肴,蔬飯共食,焚香煮茗,盡出藏書,談大定、明昌以來故事,終日不聽客去,樂而不厭也。
完顏躊
天興初,璹已臥疾,論及時事,嘆曰:“兵勢如此,不能支,止可以降。全完顏氏一族歸吾國中,使女真不滅則善矣,余復何望。”是時,曹王出質,璹見哀宗於隆德殿。上問:“叔父欲何言?”璹奏曰:“聞訛可欲出議和。訛可年幼,不苦諳練,恐不能辦大事。臣請副之,或代其行。”上慰之曰:“南渡後,國家比承平時有何奉養,然叔父亦未嘗沾溉。無事則置之冷地,無所顧藉,緩急則置於不測,叔父盡忠固可,天下其謂朕何?叔父休矣。”於是君臣相顧泣下。未幾,以疾薨。年六十一。

文學創作

完顏躊以“孔顏樂處”為理想境界,他不以“一室蕭然”為苦,而在“琴書滿案”中獲得樂趣。同時他又深受佛、道思想的影響,尤其是佛家那種空無虛幻的世界觀,在其詩中屢屢有所表現。佛道的出世態度與前述儒家那種自甘清苦、追求道義的人生態度,統一在完顏躊這裡,便是對富貴的鄙棄,對生活的超脫。“貧如囊底一錢無,老黨人間萬事虛。富貴倘來終作么,勛名便了又何如。”(《漫賦》)“富貴山林爭幾許?萬緣唯要總無心。”(《題紙衣道人圖》)“有書貯實腹,無事梗虛臆。謝絕聲利徒,尚友古道直。”(《白適》)這些詩句足以表明佛、道的隨緣自適與萬物齊一的處世哲學同儒家自甘清苦、追求道義的理想人格是如何統一在完顏琦身上的。愈到晚年,完顏琦便更以莊禪為自己的思想坐標,為恬淡閒適的人生況味所環繞。《老境》一詩頗能道出此種心境:“老境唯禪況,幽居似寶坊。酒杯盛硯水,經卷貯詩囊。懶甚書彌少,閒多夢自長。不知何處雨,徑作夜來涼。”這正是詩人晚年的心境寫照。
這種思想性格,表現詩歌創作上,就流溢出隨緣忘機、淡泊自如的意緒。這在他的山水詩中也得到很明顯的表現。他的山水詩往往並非廣遠闊大的景象,而是以一個個小巧的鏡頭,寫出自然的可親、可愛與自由感。試讀這樣一些七絕:“輕輕姿質淡娟娟,點綴圓池亦可憐。數點忽飛荷葉雨,暮香分得小江天。”(《池蓮》)“飛飛鷗鳥自徜徉,也解新秋受用涼。日暮碧溪微雨過,滿風都是藕花香。”(《溪景》)這類山水小詩都是一些小景,如同畫家筆下的扇面。詩人把這些小景寫得清新靈動,傳達出大自然的一派生機。另如七絕《梁台》:“汴水悠悠蔡水來,秋風古道野田開。行人驚起田間雉,飛上樑王鼓吹台。”則是將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融成一個有機的完整意境,在對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的審美觀照中,升騰起懷古的遐思,使人讀此有了深遠的歷史感。這些小詩也表現了詩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和關係。對於自己的境遇,詩人以一種隨緣忘機的態度處之;對於山水,詩人則以閒淡自適的心境與之相接。
完顏躊另外一些山水之作,則是境界較為闊大的,給人一種蒼涼廣遠的審美感受。如《北郊晚步》詩云:“陂水荷凋晚,茅檐燕去涼。遠林明落景,平麓淡秋光。群牧歸村巷,孤禽立野航。自諳閒散樂,園圃意猶長。”再如《秋晚出郭閒遊》一詩:“塵中俗事海漫漫,暫出城閨借眼寬。沙麓去邊群牧小,野雲平處一雕盤。殘荷露水秋光晚,衰柳搖風古渡寒。此幅大年橫景畫,魯風圖上似曾看。”這類山水詩作,與前述小詩相比,意境開闊,層次感強,風格蕭散野逸,更多了一些北方山水的蒼涼感。在用筆上,可說是類於繪畫中淡墨寫意的手法。

詩作選摘

【思歸】
四時唯覺漏聲長,幾度吟殘蠟燼釭。
驚夢故人風動竹,催春羯鼓雨敲窗。
新詩淡似鵝黃酒,歸思濃如鴨綠江。
遙想翠雲亭下水,滿坡青草鷺鷥雙。
【朝中措】
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
夢到鳳凰台上,山圍故國周遭。
【朝中措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此類作品,並不拘泥於一時一地一物,而是筆勢跳躍,地域轉換涉及頗廣,古今上下,縱橫多變。既表達了作者內心澎湃激盪的感情 ,又是刻意而為的婉轉的筆法。因為詞人雖然憂念國事 ,對金朝衰勢焦灼悲苦,但迫於政治環境的險惡 ,此種心情 ,卻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委婉地透露,故在此詞中用典頗多,但其用典渾化無痕,意深而筆曲,頗為耐人尋味。
上片首句以灞陵古道起,氣勢頗為宏大。灞陵橋,即霸橋。《 三輔黃圖 》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此處以此地起首,當然不是寫離別,而是麼面懷英雄業績之意。因為在歷史上,這一帶曾發生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湧現出了眾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雄才大略、一統中華的秦始皇、“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的漢高祖劉邦;漢初功臣蕭何,韓信、張良;漢武帝時的封疆大將衛青、霍去病、射虎南山的飛將軍李廣,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他們在這裡都留下了許多驚天地 、泣鬼神的動人事跡 。詞作者由古蹟“灞陵橋,想到了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聯想到金朝國勢衰落,卻無人能象這些英雄那樣,擔當起挽救國家於危亡中的大業,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故有“詩興與秋高”句。“千古風流人物 ,一時多少雄豪”雖是化用蘇軾《念奴妖·赤壁懷古》“千古風流人物 ,一時多少豪傑”句,但卻毫無突兀之感,實在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既抒發了他追念前代英雄豪傑的真情實感,同時也流露出他對國家缺乏棟樑之才,不知前途如何的深切的憂慮。
下片 ,沿上片起首之意 ,依然以地名入詞。玉塞,即玉門關,又稱玉關,“霜清玉塞”意玉門關外,霜清月冷 ,“ 雲飛隴首著,風落江皋”則更顯淒清。後兩句 ,出自南粱柳惲《搗衣詩》“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這三句都是寫秋景,皆對應了上片“秋高 ” 二字 。同時也婉轉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況。《金史》本傳曾載詞人“客至 ,貧不能具酒肴。”可見,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寫,也未嘗不是作者孤淒 ,憤懣心境的曲折表露。後兩句“夢到鳳凰台上,山圍故國周遭 ”則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及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詩句,充溢著強烈的感傷之情,表達了詞人對故都燕京昔日繁華 、昌明盛世的深切懷念。往日國家興旺,才人輩出 ,而今冷落淒涼 ,缺少棟樑之才;兩相對襯 ,詞人是多么的焦灼 ,心中的悲憤、憂慮向誰傾述?讀罷此句,那種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思宛如感同身受。嘆寥寥數句,能達此立意,也使我們不能不承認,作者是個極具才華的詞人。
【沁園春】
壯歲耽書,黃卷青燈,留連寸陰。
到中年贏得,清貧更甚,蒼顏明鏡,白髮輕簪。
衲被蒙頭,草鞋著腳,風雨瀟瀟秋意深。
淒涼否,瓶中匱粟,指下忘琴。
一篇梁父高吟。看谷變陵遷古又今。
便離騷經了,靈光賦就,行歌白雪,愈少知音。
試問先生,如何即是,布袖長垂不上襟。
掀髯笑,一杯有味,萬事無心。
【西江月】
一百八般佛事,二十四考中書。山林城市等區區。著甚由來自苦。
過寺談些般若,逢花倒個葫蘆。少時伶俐老來遇。萬事安於所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