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郁文

宋郁文(1916——1985),平岡人,其母黃洞人。幼時在廣州就學,長成後從事新聞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郁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簡介,詩記,新聞,

簡介

抗戰期間,任《大光報》編輯、1946年被推舉為旅廣州鶴山同鄉會理事長。1949年後旅居香港。任《成報》主筆,兼任珠海書院、樹仁學院(今樹仁大學)新聞班教授,香港電台聘為“咬文嚼字“欄節目主持共十四年。
兒子:宋韶光
孫子:宋漢生

詩記

清明憶往
少小回鄉興倍加,山邊斜出路三岔。
步沿水澗歸農舍,指點菸村是舅家。
稚子何嘗知稼穡,老人偏喜話桑麻。
匆匆三十餘年事,回味猶新似老茶。
[自注] 吾鄉老茶,越宿猶甘。
記夢
歲歲思歸未有期,紅棉落盡白棉吹。
五更喜作還鄉夢,一路愁聞野哭悲。
春暖群芳非耐冷,歲寒粒米未療飢。
醒來我尚悽惶甚,猶為蒼生不展眉。
從報三十年詠懷
十六許身心奮發,卅年回首夢依稀。
編排老去夸思巧,褒貶從來恨力微。
酒值佳辰飲欲醉,筆當長夜運如飛。
平生不羨加冠冕,亂世偏能別是非。
書懷
少年簪筆事長征,舉國狼煙自不平。
百粵戰場春走馬,三湘帥府日論兵。
那堪皓首窮經卷,徒仰蒼穹待晏清。
腕底毛錐應未禿,長供民眾寫心聲。
憶鎮海樓
九州南盡有高樓,樓上名聯憶勝游。
珠海最宜明月夜,白雲仍是漢時秋。
一從去國為羈客,無復憑欄問故侯。
五百年來多變幻,巋然依舊瞰江流。
[題解] 鎮海樓,即今廣州越秀山之五層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為永嘉侯朱亮祖所造。樓前懸兩副對聯最聞名。一為光緒朝督師廣東的兵部尚書彭玉麟署名(實為幕僚李棣華所撰):“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另一副為辛亥革命元老胡漢民所撰:“五嶺北來,珠海最宜明月夜;層樓晚望,白雲仍是漢時秋。”

新聞

新聞與傳播學院首屆郁文獎學金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暨大通訊站6月1日,新聞與傳播學院首屆郁文獎學金頒獎典禮在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頒獎典禮由學院黨委書記劉家林教授主持。
宋郁文先生後人宋韶光先生及其夫人宋陳妙玲女士,以及宋韶光先生的兒子宋漢生先生等人出席了典禮。
後代合照後代合照
宋郁文先生20歲到廣州《共和報》當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曲江《大光報》編輯、廣州灣《大光報》分社主任,積極從事抗戰宣傳。抗戰勝利後任《大光報》編輯主任,知名度漸高。1949年後旅居香港,任《成報》主筆,兼任珠海書院教授、樹人書院新聞班教授、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新聞文憑班講師、信義書院新聞系主任,被香港無線電視台聘為“咬文嚼字”專欄節目主持人共14年,是粵港兩地知名的新聞工作者。
“自小我就受到父親的影響,對國學有比較深厚的感情,這也為日後在電視台主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宋韶光先生在致辭中說,為了能來參加本次頒獎典禮,故向廣州電視台請了三個半小時的假前來出席,稍後還要再回去錄製節目。宋先生簡單介紹了其父宋郁文先生對新聞的解析,“成立郁文獎學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培養下一代的顯著新聞精英工作者。”
學院黨委副書記曾利斌老師宣讀了本屆郁文獎學金的獲獎名單,本次獎學金設一,二等獎各四名。獲獎學生代表何裕華同學在發言中對各位老師,評審,以及設立郁文獎學金的宋郁文先生及其家人表示了感謝。
在座的領導和嘉賓向獲獎的八位同學頒獎併合影留念。劉家林書記向嘉賓贈送了紀念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