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第一次幽州之戰

宋遼第一次幽州之戰

宋遼第一次幽州之戰是遼朝與宋朝第一次在戰場上的直接對話,是五代十國時期結束以後的一場重要戰爭,這場戰爭結束了宋朝統一的步伐,並且在軍事上總體逐漸處於劣勢。

基本介紹

  • 名稱:宋遼第一次幽州之戰
  • 地點:宋遼邊境,以幽州為主
  • 時間:979年
  • 參戰方:北宋、遼
  • 結果:宋軍敗退
  • 主要指揮官:趙光義、耶律希達、薩哈
背景,過程,結果,歷史評價,

背景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 年)五月,北宋滅亡北漢後,宋遼直接對峙。雙方接觸線大體東起泥姑口(今天津大沽口),西沿巨馬河流域的信安軍(今河北霸縣東)、霸州、容城(今河北定興東南),然後折向西北至飛狐(今河北淶源北)及靈丘(今山西靈丘)以南,直達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北)。此線以北為遼控制的幽雲地區。當時習慣把幽雲十六州中位於太行山北麓東南的檀、順、薊、幽、涿、莫、瀛7 州稱為“山前”,把太行山西北的儒、媯、武、新、雲、朔、寰、應、蔚9 州稱為“山後”。遼對這一地區特別是幽州十分重視,除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韓德讓和大將耶律斜珍率兵防守幽州外,還在宋軍進攻北漢時增派北院大王耶律希達、將領蕭托古和伊實王薩哈加強防務。並在隋唐薊城的基礎上對幽州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從而使幽州城成為方圓36 里,城高3 丈、寬1.5 丈,人口30萬的陪都和軍事、政治重鎮。宋軍在消滅北漢時,在太原集結了數十萬部隊。趙光義企圖乘戰勝的餘威,一舉奪取幽雲地區。但是,宋軍“攻圍太原累月,饋餉且盡,士疲乏”,需要休整。同時“人人有希賞意”,需要對攻克太原進行論功行賞以利再戰。因此大多數將領不贊成立即向遼進軍,但無人敢直言諫阻。只有崔翰慫恿趙光義,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能挾戰勝之威,攻取幽州如探囊取物。趙光義於是決意北伐,命曹彬負責部署軍隊行動,潘美組織糧運管理後勤;郭進繼續監視雁門以北遼軍動向以保障側後的安全。其戰略方針是:以幽州為主要作戰目標,迅速自太原轉移兵力東進,越過山丘重疊、溝壑縱橫的太行山,乘遼無備,實施突然襲擊,一舉奪占幽州。一旦幽州得手,必然震動其餘諸州,然後乘勝收復全部幽雲地區。
宋遼第一次幽州之戰

過程

五月二十日,宋軍從太原分路東進,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鎮州(今河北正定),進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趙光義調發京東、河北諸州的武器裝備和糧秣運往前線。十三日,趙光義親自率軍從鎮州出發。十九日進入遼境,占領金台(今河北易縣東南),二十日進至歧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巨馬河北)。由於宋軍每天以百里的速度迅速開進,暴露在宋軍側後的遼東易州(治歧溝關)守軍孤立無援,不戰而降。這時,遼北院大王耶律希達、將領蕭托古和伊實王薩哈在沙河(今易縣東南的易水)迎擊宋軍,企圖阻止宋軍向幽州推進,被宋軍擊敗。二十一日宋軍進至涿州,遼涿州守將開城投降。二十三日黎明,宋軍進抵幽州城南。遼南院大王耶律斜珍看到宋軍兵鋒甚銳,不敢正面交鋒,率兵進駐清沙河北(在今北京清河鎮一帶),以聲援幽州,從而使幽州、得勝口、清沙河結成犄角之勢,並保持了幽州與山後的聯繫,因為而提高了幽州遼軍固守待援的決心。趙光義認為耶律斜珍只能憑險固守,便以一部牽制其軍,部署主力圍攻幽州。六月二十五對幽州展開圍攻:宋渥率部攻南面,崔彥進率部攻北面,劉遇率部攻東面,孟玄喆率部攻西面。遼韓德讓、耶律學古一面加強守備,一面安定人心,以待援軍到來。六月三十日,遼景宗耶律賢得到宋軍合圍幽州的訊息,派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和南京宰相耶律沙統率五院兵越過燕山增援幽州。宋軍攻城10 余日,雖一度乘夜登上幽州城垣,但旋即敗退。

結果

宋軍圍攻幽州堅城不下,“將士多怠”,士氣低落。七月初六,正當趙光義督軍攻城時,耶律沙的援軍到達幽州城外,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畔同宋軍展開激戰。戰至黃昏,耶律沙部不支,向後撤退。這時,耶律休哥的騎兵從捷徑趕到,數萬人各持兩個火把,宋軍不測虛實,軍心恐懼。耶律休哥到達幽州城北後,即與原集結在清沙河北的耶律斜珍合軍,分左右兩翼向宋軍實施猛烈反擊,宋軍被迫撤除圍城部隊。駐守幽州城內的耶律學古在宋軍撤圍後,開城列陣,四面鳴鼓吶喊助威。宋軍於是陣勢大亂,失去指揮而大敗。趙光義中箭負傷,乘驢車南逃,僅以身免。遼軍乘勝逐北,追至涿州。宋軍沿途遺棄的大量兵器、糖秣,均為遼軍所得。

歷史評價

趙光義被攻克太原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對遼軍的實力及其擁有大量騎兵的情況估計不足,在部隊疲睏交加的形勢下,倉促出兵,企圖以突然的行動、優勢的兵力數量,一舉襲取幽州地區。這種輕率魯莽、僥倖取勝的投機舉動,最後遭到失敗乃是情理中事。從作戰指導上看,宋軍移師幽州,僅是一個方向的進攻,既未從幽州北面出兵配合,牽制遼軍,又未控制一定的預備兵力。一開始便將主要兵力投入戰鬥,企圖速戰速決,一舉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無力挽救。其次是對幽州城的防禦力量估計不足。幽州是遼的戰略要地,遼必以重兵守城。宋軍遠程急進,無攻堅準備,以致頓兵堅城,陷入師老兵疲的困境。最後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為遼戰略要地,在受到圍攻時,必以重兵增援。但趙光義計不及,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顧傾全力攻城,致為遼援軍拊擊,導致全軍潰敗。反觀遼軍,雖在宋軍突襲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採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為調集援兵贏得了時間。在援兵到達後,又成功地運用兩翼包圍的戰法,發揮騎兵的長處,乘耶律沙拖住宋軍並使宋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時,突然投入戰鬥,終於扭轉戰局,取得了解圍幽州,大挫宋軍的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