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之仁

宋襄之仁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與楚國的泓之戰中,由於堅持自己的戰術而失敗,從此,人們便將宋襄公的這種戰術思想稱為“宋襄之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襄之仁
  • 拼音:sòng xiāng zhī rén
  • 解釋:指對敵人講仁慈的可笑行為
  •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成 語,典 故,宋襄公出兵伐鄭,楚成王伐宋救鄭,宋楚交戰,

成 語

【名稱】宋襄之仁
【拼音】sòng xiāng zhī rén
【解釋】指對敵人講仁慈的可笑行為。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事例】小師父此心,~也。 ★金庸天龍八部》第三十章

典 故

宋襄公出兵伐鄭

宋襄公想當盟主不成,反被楚王侮辱了一番,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力不能及,又怪鄭文公提議尊楚王為盟主,就想去打鄭國,出一出氣。正在這時,鄭文公向楚國行朝禮,宋襄公知道後,更加惱火,就起傾國之兵,去討伐鄭國。鄭文公大驚,趕緊派人向楚國告急。

楚成王伐宋救鄭

楚成王聞訊後說:“我們對鄭國的事,要象父親對兒子的事一樣,宜急救。”大夫成得臣說:“救鄭不如伐宋。”楚王問:“這是為什麼?”成得臣說:“今宋襄公又不自量,出兵伐鄭,國內必定空虛,我們乘虛而攻之,必定取勝。如果宋襄公回兵自救,軍隊就很疲勞,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打勝仗?”楚王認為此話很有道理,就命成得臣為大將,斗勃為副將,興兵伐宋。

宋楚交戰

宋襄公得了楚軍伐宋的信,急忙帶領軍隊日夜兼程回國自救。在泓水(今河南柘城縣北)以南擺開陣勢,準備迎擊楚軍。成得臣派人下戰書。宋國司馬子魚對襄公說:“楚國派兵來打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救鄭國。我們放棄鄭國和楚國講和,楚軍就會退回去,不可交戰。”宋襄公說:“昔日齊桓公興兵伐楚,今楚軍來打我們,我們不與他交戰,怎么能繼桓公的霸主之業?”子魚又說:“宋國甲不如楚堅,兵不如楚利,人人不如楚強,你依靠什麼來戰勝楚軍?”襄公說:“楚兵甲有餘,仁義不足。我雖兵甲不足,但仁義有餘。以有道之君,避無道之臣,我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說完,就批了戰書,約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與楚軍交戰,還命人制了一面大旗,旗上寫著”仁義”兩個大字。
約定交戰的那天早上,楚軍陸續渡泓水北進,子魚勸宋襄公趁機襲擊,說:“楚兵多宋兵少,此時動手,我們可以得勝。”襄公指著大旗說:“你看見‘仁義’二字嗎?我是一向主張仁義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只渡了一半就襲擊呢?”子魚暗暗叫苦。過了一會兒,楚軍全部渡過了一泓水,成得臣手執長鞭,指揮軍士,東西布陣,氣宇昂昂,旁若無人。子魚又勸襄公說:“楚軍的陣勢還未布好,趕快打吧,錯過了這個機會,我們就危險了。”襄公厲聲地就:“ 咄!你貪一擊之利,不顧萬世之仁義?怎么襲擊人家未布好陣勢的軍隊呢?”子魚又暗暗叫苦。楚軍列好陣勢,兵強馬壯,漫山遍野,宋兵見了都很害怕。此時,兩軍一齊擂鼓交戰。襄公自挺長戈,帶著公子盪和向訾守二將及許多門官,駕著戰車向楚軍陣營衝去。成得臣見來勢兇猛,就暗傳號令,開了陣門,放襄公一隊車騎進來。子魚隨後趕上去護駕,襄公已裝進“口袋”里了。楚將斗勃和蒍氏呂臣在陣門擋住宋將子魚和樂仆伊,兩對兒廝殺了一陣,宋將華秀老衝出來牽住了斗勃,子魚撥開刀殺入楚陣,見楚軍甲士如林,把襄公團團圍住。宋將向訾守血流滿面,大聲叫喊:“司馬快來救主!”子魚跟隨向訾守殺入重圍,只見公子盪身負重傷倒在車下,“仁義”大旗已被楚軍奪去了,襄公數處受傷,已不能起立。子魚急忙把襄公扶到自己的車上,歷力殺出,好不容易脫離了楚陣,所隨門官全部戰死。樂仆伊和華秀老見襄公已離虎穴,也就各自逃回。成得臣乘勝追擊,宋軍大敗,死者不計其數。
宋襄公由於受傷過重,第二年就死了,可是人們還一直笑他,後人把對敵人講仁義的可笑行為,稱為“宋襄之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