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

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

上海圖書館所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歷經袁樞、袁賦誠、朱汝修、許焞、張鏡菡、張瑋等名家遞藏,卷尾有張伯英、張瑋題跋,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版本研究價值。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宋拓《松桂堂帖》,同出於明袁樞、袁賦誠父子家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泉州本淳化閣帖》,墨拓殘本。存第五、六、八卷,分裝3冊。均為明代吳正志舊藏。《泉州本淳化閣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閣帖的一個宋代重要翻刻本。傳說原石藏於南宋內府,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陳懋仁《泉南雜誌》云:“淳化閣帖十卷,宋帝南狩,遺於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石出光怪,櫪馬驚怖。發之,即是帖也

介紹,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淳化閣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卷冊,關於,

介紹

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淳化閣帖》

《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南宋時刊刻於泉州,主持人為莊夏,故又稱“莊夏刻本”。關於“泉州帖”由來,有一種頗具傳奇色彩的說法。據明代陳懋仁《泉南雜誌》記載,元軍攻入臨安後,南宋末帝趙昺攜“閣帖”石刻逃至泉州,後來石刻雖漸漸湮沒地下,仍“時出光怪”,以致“櫪馬驚怖”,得以發掘出來重見天日,即“馬蹄真跡帖”。雖然這一說法有演義的成分,尤待進一步考證。但“泉州帖”為《淳化閣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確實沒有疑義。而這種近乎離奇的記載,恰恰反映出人們對於“泉州帖”的推崇。時至今日,傳世“莊夏刻本”僅存兩部,分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
《淳化閣帖》流傳至今已有千餘年,堪稱絕世瑰寶。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趙炅命王著精選歷代名家書法墨跡,摹勒刊刻,此即《淳化閣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書家103人,計420帖。其中,卷一收錄先秦至唐代19位帝王書法;卷二、卷三、卷四收錄歷代名臣法帖;卷五收錄歷代書法名家法帖;卷六、卷七、卷八收錄王羲之墨跡;卷九、卷十收錄王獻之作品。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淳化閣帖》不僅保存了諸多珍貴而又難得一見的書法作品,而且通過歷代傳刻,廣為流布,對我國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宋代諸多傳本中,又以泉州翻刻本尤為著名。至明代,“顧從義玉泓館本”“潘允諒五石山房本”“肅王府遵訓閣本”等流傳漸廣,彼時宋拓本已經極為罕見。
上海圖書館所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歷經袁樞、袁賦誠、朱汝修、許焞、張鏡菡、張瑋等名家遞藏,卷尾有張伯英、張瑋題跋,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版本研究價值。各卷簽題為“淳化閣帖宋搨泉州本”,傳為米漢雯所書。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上海圖書館大力支持下,影印出版上海圖書館藏《淳化閣帖宋搨泉州本》,總計十冊,三一六開;冊高三二·六厘米,寬一七·八厘米;帖芯高二四·九厘米、寬一三·六厘米。高度還原原帖裝幀風格和版本狀況,限量發行200套,每套附編號收藏證書,配以定製楠木書箱,使千年翰墨,化一為百,古韻墨香,展卷可得。後還黏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特藝公司宣武經營管理處”標籤,標價二千四百元,當年館藏海內孤本《許真人井銘》售價亦不過八百元,可見此本之珍貴。帖學專家對《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的藝術價值、文獻價值給予高度評價。
按王鐸《擬山園選集》卷三八《跋淳化閣帖》:“茲《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明睢州又稱葵丘)袁氏六焉,後得粵東李氏二焉,皆宋拓棗木,似王著初本也。”考《瀟湘圖》王鐸跋語稱“為石■袁親家收藏如此至寶,葵丘城墮家失有此數幀”。知跋語中“葵丘袁氏”乃睢陽袁氏”,《瀟湘圖》收傳印記有“睢陽袁氏家藏圖書記”即此,至民國年間《河南通志採訪稿》尚有尚書府(即舊洛學書院)“藏書樓”之說。另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宋拓《松桂堂帖》,同出於明袁樞、袁賦誠父子家藏。
淳化閣帖·袁樞明印·睢陽袁氏家藏圖書記淳化閣帖·袁樞明印·睢陽袁氏家藏圖書記
睢陽袁樞家富收藏
明末袁樞是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王時敏稱其“環翁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李營邱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鑒之祖。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家。”(《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上海圖書館《淳化閣帖》袁樞收藏印上海圖書館《淳化閣帖》袁樞收藏印
袁樞藏品巨富,是明末書畫及收藏鑑賞大家。《國朝畫征錄》稱其“樞博學好古,精鑑賞,家富收藏,工書畫,為華亭董宗伯,孟津王覺斯所推許。”藏有《宋拓淳化閣帖》(上海博物館);《松桂堂帖》(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董源《瀟湘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董源《夏山圖》(上海博物館),董源《溪岸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巨然《蕭翼賺蘭亭圖》(台北故宮博物院),巨然《層岩叢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巨然《秋山圖》(台北故宮博物院),巨然的《赤壁圖》(王鑑《仿古巨冊》跋);王維《山陰圖》(台北故宮博物院);唐顏魯公《贈裴將軍詩》(董其昌跋《顏魯公贈裴將軍詩》:“顏魯公《贈裴將軍詩》…,今為伯應(袁樞)所收,伯應自其尊公(袁可立)幕府攜來。)宋《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遼寧省博物館);《宋拓聖教序》(董文敏為環中司農題跋);元吳鎮《溪山深秀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元鮮于樞《蘇軾海棠詩卷》(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沈周《送吳匏庵行卷》(日本角川氏家族藏);明項子京刻《唐摹蘭亭》(張照《天瓶齋書畫題跋·跋項子京刻蘭亭帖》);明董其昌《疏林遠岫圖》(天津博物館),董其昌《課徒稿》(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董其昌《紀游圖冊》(安徽省博物館);王鐸《雪景竹石圖》(濟南市博物館),王鐸《單椒秀澤軸》,王鐸《贈袁樞詩冊》(美國楊思勝處),王鐸贈袁樞《賢弟帖》;祝允明《正德興寧志序》;王寵《自書詩卷》。
袁樞為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子,袁可立與董其昌為同年至交,且為王鐸恩師。董其昌一生最珍視的“四源堂”名畫幾盡歸於袁樞,袁樞董巨藏品實緣於此。
明與後金交惡時,袁可立曾策反過努爾哈赤女婿劉愛塔,袁樞也為寧遠明軍督運糧餉,且最終不仕滿清在南京絕食而死。袁氏父子遺緒二百年間遭滿清“文字獄”封殺,至清末鮮聞於世,致翁同龢在《松桂堂帖》跋語中竟因無考睢陽袁氏而將袁樞和袁賦誠父子誤斷“其為一人無疑也”的千古學術錯誤。正因為此,清代以來書畫作偽者難以著筆於睢陽袁氏之鑑藏,鑑賞家以書畫有袁氏父子藏鑒印者斷為真跡。近年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邀請全世界頂尖學者召開學術研討會,為其藏品《溪岸圖》進行辯偽,最後就把注意力放到了袁樞的收藏印章,並公認“明末的袁樞,是收藏荊關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經其收藏的遞傳董巨真品最多”,以此作為藏品遞傳有序的重要痕跡參照。
明崇禎十五年,袁樞的家鄉睢州城遭李自成兵燹河決之變,三年後南明弘光元年又發生許定國誘殺高傑的“袁園之禍”,袁可立尚書府“藏書樓”內書畫藏品毀於一旦,流散天涯者不可勝計,僅此數幀捲軸隨袁樞輾轉千里至江蘇滸墅關寓所隨身珍藏免遭兵火之災,得以流傳至今,實傳為中國乃至世界名畫收藏史上之佳話。
中國美術學院 顏曉軍 博士論文《董其昌畫禪室里的藝術鑑賞活動》:“袁府所藏,金題玉躞皆付丙丁,固已足可惜。明王朝大勢去矣,袁氏父子之丹誠博雅則永照汗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泉州本淳化閣帖》,墨拓殘本。存第五、六、八卷,分裝3冊。均為明代吳正志舊藏。
《泉州本淳化閣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閣帖的一個宋代重要翻刻本。傳說原石藏於南宋內府,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陳懋仁《泉南雜誌》云:“淳化閣帖十卷,宋帝南狩,遺於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石出光怪,櫪馬驚怖。發之,即是帖也。故泉人名其帖曰‘馬蹄真跡’。”頗富傳奇色彩。王佐《新增格古要論》則記帖石出土後,“洪武四年辛亥(1371年),知府古任常性,以劉次莊釋文序而刻之。仁宗皇帝命取入內府,人不可得而見矣。”
由上述經歷可知,此帖傳拓不多,世人重之。據記載明代即有翻刻本及再翻本出現。而原石氈蠟,即使明代“馬蹄本”已屬難得,何況宋拓。故宋葆淳在跋語中稱此3冊宋拓殘本“雖非完璧,亦足寶也”。

卷冊

三冊的具體情況是:第五卷,存16開,每半開縱25厘米,橫14厘米左右。卷首標題“諸家古□□(法帖)五”。內容為蒼頡、夏禹至智果作品,智果以下闕如。卷內有朱翼盫邊跋十二則、張瑋跋二則。卷後有清人宋葆淳二跋、朱氏一跋。鑑藏印有“吳正志印”、“桐軒主人藏書畫記”、“王孝禹收藏記”、“翼盦朱氏所藏善本”等10方。張瑋跋指出:“此本紙性純麻,……與何蝯叟題本宋拓蘭亭正同。”“惜程邈書至古法帖系用他本合成。”
第六卷,存26開半,每半開縱25厘米,橫11-16.5厘米不等。卷首標題“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卷末有“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模勒上石”篆書題記。卷中有朱氏邊跋七則。鑑藏印有“吳正志印”、“黃晟東曙之印”、“桐軒主人藏書畫記”、“王孝禹收藏記”、“翼盦審定金石書畫記”等13方。
第八卷,存22開,每半開縱25厘米,橫14厘米。卷首標題“法帖,晉王羲之(草書)”與他本不同。卷末有淳化三年篆書題記。紙色微黃瑩潤,拓墨深沉勻淨。且首尾一貫,在3冊中最為整齊精神。卷中有朱氏邊跋二則。鑑藏印有“徵仲父”、“文彭之印”、“吳之矩”、“桐軒主人藏書畫記”、“銅梁王孝玉家藏金石書畫印”、“翼盦鑑藏”等14方。

關於


關於《泉帖》的著錄除上文已舉者外,主要有:明範大澈《碑帖紀證》、朱存理《鐵網珊瑚》,清王弘撰《砥齋題跋》、孫承澤《閒者軒帖考》、錢詠《履園叢話》、沈曾植《寐叟題跋》,近代張伯英《小來禽館帖跋》,現代林志鈞《帖考》、王壯弘《帖學舉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