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莊村(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崇文街道下轄村)

宋家莊村(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崇文街道下轄村)

宋家莊村位於孝義市城區以西,隸屬崇文街道辦事處,周邊分別與汾陽市、仁義村、善吉村、小垣村、大垣村、賈莊和蘇家莊接壤。340省道、市區規劃西外環、北外環、崇文大街等道路沿村而過,交通便利,區域優勢明顯。全村共有630戶,1870餘人,土地5000餘畝,2010年人均收入9764元,於2009年8月被山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也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家莊村
  • 外文名:Songjiazhuang village
  • 地理位置孝義市城區以西
  • 類別:村莊
  • 國土面積:5000畝
  • 人口:1870餘人
村情概況,歷史建築,任家莊,翰林院,旗桿院,任家院,張家院,東嶽廟,關帝廟,三官閣,

村情概況

宋家莊位於孝義市城區以西,隸屬崇文街道辦事處,周邊分別與汾陽市、仁義村、善吉村、小垣村、大垣村、賈莊和蘇家莊接壤。340省道、市區規劃西外環、北外環、崇文大街等道路沿村而過,交通便利,區域優勢明顯。全村共有630戶,1870餘人,土地5000餘畝,2010年人均收入9764元,於2009年8月被山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也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歷史建築

任家莊

宋家莊村位於孝義市城區西北5里,屬崇文街道,原名叫“任家莊”,村內曾有聲名顯赫的任、宋、萬、何四大家族。任家是當地的富商大賈,業務廣闊,逐利四海。到清朝中期,宋姓家族人才輩出,宋國珖任翰林院待詔,經濟文化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在任家莊東嶽廟以東大興土木,建宅造房,從此宋家聲名顯赫,“任家莊”故改名為“宋家莊”至今。
村莊整體呈矩形,規劃考究,布局整齊,四周有堡牆,南北長500餘米,東西寬800餘米,占地面積可達40萬平方米,是一座傳統風貌濃厚,具有古樸、自然特徵,且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典型堡寨村落。2009年8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宋家莊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村莊東西向有明清一條街,古稱“十槐街”,因街兩側栽有十棵古槐樹而得名。原臨街兩側店鋪字號比比皆是,村里各業興旺,百姓富足安康,曾有“金宋家莊”之美稱。南北共有八巷十九門,三十六座牌坊院,八十多座民居院,風格迥異,古鄉古色,十分壯觀。其中古民居以翰林院、旗桿院、任家院、張家院等建築為代表,古寺廟以東嶽廟、關帝廟、三官樓等建築為代表,構成一個完整的古建築群,其規模在三晉大地之內實屬罕見。

翰林院

位於村西街南,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為一宅四進院,建築面積2128平方米,有房屋72間。院落坐南朝北,正院上房為二層,下為五間窯洞,上為五間磚木結構的瓦房,院中央築有香台。下房建有五間窯洞,中間一間為過道通往二院。二院出前院有三間過廳,兼作客廳使用。各院均有東西廂房。再加上場院和西偏院,也可稱是一處五進大院。大門朝北臨街,門頂高懸御賜“翰林待詔”木雕牌匾,門前曾有一顆大槐樹,樹徑粗壯,數人才可環抱。院落規模宏大,功能各異,建築奇巧,雕藝高超,院內窯洞前均建有木結構廊廡。屬明清建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旗桿院

亦稱“夾道旗桿院”,是一宅三進大院,院門面南臨街,正院與西偏院相通,正偏房帶門東西十二間,馬車轎車出入通暢。正門前的旗桿立於過街南側,故稱“夾道旗桿院”,表示主人聲望高顯。據說該院院主宋其源曾出任浙江巡撫,死後葬於本村“京家墳”地,石碑石柱石刻石馬,專人守墳護墓。
宋家莊村

任家院

位於村中街路北,人們習慣叫“北院”。因以規模和年代排在翰林院和旗桿院之後,所以稱“老三院”。在清末民初進行過維修整建,所以後來者居上,獨領風騷。該院由八部分組成,總面積達1066平方米。院落四進,中軸對稱,沿軸線設三門,形制逐次提高,中軸末端為院落的高潮部分——內院正房。正房五間窯洞,木門木窗木爽扇,精工畫作,彩繪鮮艷。磚窯外側有木構架檐廊,斗拱施彩繪,形制較高。內院兩廂均為三間窯洞加木構檐廊。正院東出有偏院,偏院北出是棗樹園,院內樹木繁茂。該院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技術和藝術價值,屬明清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院

位於村中街南,是宋家莊保存最為完好的清末民初建築,以其獨特的建築表現語言,真實記載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建造水平和社會人文。該院為典型三合院,建築面積395平方米,院落一進,南北軸向,院門位於中軸線南端,格局完好。正房及東西廂房均作居住,冬暖夏涼,實施完善。六角形開窗方式,院牆上的圓形窗及獨特的砌磚形式,無不證明該院落為傳統民居精品,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成院,俗稱“老院”,坐北朝南三進院,建築面積1008平方米,格局完好,房屋木結構仍可顯示當年輝煌印記。該院主姓萬,據說明萬曆年間曾被封為“慶成王”。
此外,還有申家院、劉家院、何家院等,均屬牌坊院,各具特色,盡顯風格。這些宅院布局井然有序,與古街巷、東西堡門相應成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與其它公共建築,真實反映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體現宋家莊建築群的獨特氣質和風貌。

東嶽廟

位於宋家莊西門外北側,據我省專家考證,該建築為元代所建,後於大明萬曆31年和大清道光18年進行過兩次修繕和擴建,均有石刻記載,是宋家莊現存最古老的歷史建築,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殿坐北朝南,設前廊,施斗拱,一間磚木結構,木雕精美,硬山頂琉璃剪邊,正殿內原塑有三大佛像,正中為商代武成王黃飛虎像,兩側有藥王像和紅臉神像,有盤龍柱兩根,內壁保存了極有價值的壁畫,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建造技術和藝術成就,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左右為東西偏殿,東偏殿為馬王殿,西偏殿為龍王殿,殿內均有彩繪壁畫。與主殿相對建有戲台一座,院內松柏參天,莊重威嚴。寺廟周圍還有神佛堂等相關建築,均完美精巧,光彩奪目。

關帝廟

位於宋家莊村西,坐西向東,是四合院建築格局。正殿三間,左右偏殿各三間,廟內枕頭窯洞建築形式奇特。廟門上書“義鎮乾坤”四個大字,門前蹲坐石獅一對,左右旗桿高聳入雲。廟門內屏門上方彩繪著關羽《千里走單騎》和《單刀赴會》的故事。關帝廟修建於明代,因年久失修,本村一些有識之士於2008年集資進行了翻修,使之重現輝煌,並定期開放。

三官閣

亦稱“三官樓”,建於東門二層上,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朝外有兩個天窗,上圓下方,好似門樓的兩隻眼睛,可視遠方;朝內建有鐘鼓樓,用以擊鼓撞鐘警示世人。三官閣磚木結構,內壁施有壁畫,抗戰時期遭嚴重破壞,但木結構仍清晰可辨,不僅見證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顯示其歷史價值,而且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所謂的“牆倒屋不倒”。
此外,村莊四周的堡牆繼續遺存,過去是防禦外敵的主要屏障。東西門樓都是二層建築,威嚴壯觀,氣勢宏大,曾具有極為重要的防禦功能。
在市委、市政府和街道黨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認真研究,提出保護並恢復古村面貌的構想,規劃建設觀光農業、花園農家小餐廳等配套項目,形成集旅遊、餐飲、娛樂、新型服務業為一體的發展產業,準備全力打造“三晉古宅第一村”,填補我市旅遊產業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