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然

宋子然

宋子然教授,男,漢族,重慶萬州人。1967年畢業於西南大學中文系,1983年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並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研究生導師,四川師範大學移民文化研究所所長,四川師範大學新詞新語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特邀顧問,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多年從事語言與文化的教學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子然
  • 外文名:Zhi-Ran So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萬州
  • 出生日期:1943年12月23日
  • 職業:高校教授
  • 畢業院校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
  • 主要成就:訓詁學、文字學、社會語言學
  • 代表作品:100年新詞大辭典、新詞年編、訓詁學
  • 單位:四川師範大學
  • 項目: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 獲獎:教育部三等獎、四川省政府三等獎
目錄,1.主要經歷,2.主要論著,3.研究課題,4.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與獲獎情況:,5.教學情況,

目錄

1.主要經歷
2.主要論著
3.研究課題
4.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與獲獎情況:
5.教學情況

1.主要經歷

1961年畢業於重慶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分配到西南化工設計研究院(後改為化工部第八設計院土建室工作。1963年考入西南師範學院(後改為西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中文系讀書,1967年畢業後在四川省萬縣市第二中學任教。1981考入四川師範大學攻讀漢語史碩士研究生,1983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古文,1987年之後在四川師範大學漢語研究所、文學院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2.主要論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已出版的主要語言學著作有《中國古書校讀法》、《訓詁學》、《訓詁理論與套用》、《古漢語詞義叢考》、《“世說新語”語言研究》(合著)、《漢語新詞新語年編》(6卷)、《成語幽默故事》、《“呂氏春秋”故事今解》、《學生古漢語字典》(合編)、《“黃帝內經太素”校注》(合著)等。並在《中國語文》、《中華醫史雜誌》、《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台灣國語日報》等核心期刊和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論文多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二十一世紀後出版的社會學著作有《四川水庫移民史》、《全國對口支援三峽移民情況調查研究》、《三峽外遷移民生活情況調查報告》、《三峽外遷移民在安置地社會融合與穩定研究》,並主編反映三峽移民的報告文學《三峽大移民》、《他鄉月亦明》等。2015年出版《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
(一)主要專著有:
(1)《訓詁學》,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2012年第四版
(2)《訓詁理論與套用》,巴蜀書社,2002年
(3)《中國古書校讀法》,巴蜀書社,1995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
(4)《古漢語詞義叢考》,巴蜀書社,2000年
(5)《“世說新語”語言研究》(第二主編),巴蜀書社,1995年
(6)《漢語新詞新語年編(1995--1996)》,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7)《漢語新詞新語年編(1997--2000)》,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8)《漢語新詞新語年編(2001---2002)》,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9)《漢語新詞新語年編(2003---2005)》,巴蜀書社,2006年
(10)《漢語新詞新語年編(2006-—2008)》,四川師範大學電子出版,2009年
(11)《漢語新詞新語年編(2009---2010》,巴蜀書社,2011年
(12)《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主編),上海辭辭書出版社,2014年
(13)《成語幽默故事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呂氏春秋”故事今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15)《名著精華的現代套用》叢書(四卷12種,叢書副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16)《四川水庫移民史》,巴蜀書社,2002年
(17)《高峽矗豐碑——全國對口支援三峽移民記》(主編),重慶出版社,2004年
(二)主要論文有:
主要學術論文50餘篇,發表於《中國語文》、《中華醫史雜誌》、《北京中醫藥大學》、《台灣國語日報》和大學學報上。論文多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論文舉例:
(1)略談《詩經》重言的形式和分析方法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 》1982年第3期
(2)從漢人訓詁看上古並列複合詞的構成及其特點《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85年第12期
(3)詞義札記,《中國語文》1989年第3期
(4)華佗“麻沸散”古讀考 , 《中華醫史雜誌》1989年第2期
(5)台灣《中文大辭典》釋義問題商榷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
(6)古書校讀法略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7)“著”為“之於”合音說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8)訓詁方法“隨文謀義”說略 , 《西華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9)漢字形近而訛對古漢語辭彙的影響 ,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0)流行語的社會價值---“興”、“觀”、“群”、“怨”例釋,《澳門語言文化研 究》2014,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15年。

3.研究課題

先後承擔國家社科規劃辦、教育部、國務院三峽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移民局、重慶市移民局等科研項目共13項:
(1)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峽外遷移民在安置地社會融合與穩定研究”
(2)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3)2003年教育部項目“四川水庫移民史”
(4)2009教育部項目“汶川地震受災民眾異地安置與社會融合調查研究”
(5)2006年國務院三峽辦科研項目“三峽外遷移民生活生產情況調查”
(6)2004重慶市移民局科研項目“全國對口支援三峽移民情況調查研究”
(7)2005年重慶市移民局科研項目“三峽外遷移民生活情況調查研究”
(8)2003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四川水庫移民與四川方言演變研究”
(9)1989衛生部重點古籍整理項目“黃帝內經太素校注”(合作)
(10)1989四川省社科重點項目“《世說新語》語言研究”(合作)
(11)1991四川省教委重點項目“中國文獻校讀方法研究”
(12)1995四川省教委重點項目“漢語辭彙發展史研究”
(13)1995四川省教委重點項目“名著精華的現代套用”(合作)

4.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與獲獎情況:

(1)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最終成果《三峽外遷移民在安置地社會融合與穩定研究》,為中央和有關地方政府提供了決策參考,被中宣部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2008年5期摘發,題為《三峽外遷移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及相關對策建議》,呈送中央政治局和國家領導參閱。該成果2009年2月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同年9月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主編的《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出版基金資助。2015年3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前後,《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日報》、《中國文化報》、《四川日報》、《成都商報》、《成都晚報》以及《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鳳凰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諸多報紙與網站撰文或轉載推介該大辭典。
(3)《世說新語語言研究》,2001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1990年四川省教委授予“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

5.教學情況

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古代漢語、文字學、訓詁學、中國古書校讀法、漢語新詞新語研究等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