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繼民(哲學與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安繼民,男,1955年生,焦作人,哲學與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員。1983年從蘭州大學歷史繫到河南社會科學院工作至今,前八年從事科研管理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繼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個人簡介,專著、論著、譯著、撰述,論文(獨著、合著、書評、綜述),承擔課題,著作簡介,

個人簡介

安繼民,男,1955年生,焦作人,哲學與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員。1983年從蘭州大學歷史繫到河南社會科學院工作至今,前八年從事科研管理工作。1986--1988年函授中國文化書院研究生班。1985年在省政法學院講授《自然科學概要》;1986年作為特約研究員參與省委組織部受中組部青乾局委託的課題:《市(地)級黨政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研究與實驗》,參與各項研究考績活動,負責撰寫《歐美國家與日本文官制度的考績方法》。1988年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胡笑雲同志的意見和財政支持,主持省規劃重點課題《農村土地有償轉讓與剩餘勞動力出路問題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多份,並據此創辦村鎮發展研究所,以所長名義對外做調研、試點工作三年。1992年,撰寫《現代主義導論》15萬字,為研究道家特別是莊子思想奠定了一定的西學背景性基礎知識。2004-2005年,在公安部下屬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講授《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三門課,為所做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法哲學、政治哲學性質做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在近三十年的學術生涯和社會調研工作中,接受《河南日報》、《大河報》、《鄭州晚報》、《河南電視台》、《河南人民電廣播電台》的採訪多次,撰文登載或播放。參加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多次並提交論文或發言稿,參加河南省歷史學會、哲學學會、自然辯證法學會、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參與了一些活動。另寫有札記、隨感,讀書筆記數十萬字。主要著作和論文是《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初論》、《荀子註譯》、《莊子註譯》、《道家雙峰——老莊思想合論》、《金岳霖學術思想評傳》、《諸子集成·老子本義(魏源)》;《宇宙起源問題的邏輯考察:神創論和自然論》、《儒道兩家理論起點的邏輯分析》、《從乙丁制到昭穆制:儒道互補的歷史淵源》、《中華文明起源的地緣反思》、《馮友蘭境界說的人生意義追思》、《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的當代解讀》以及早些年關於莊子哲學的研究成果等。
後二十年主要在哲學所從事中國哲學專門研究。2010年1月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初論》是截止目前為止的代表作。這部專著是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儒道互補的理論結構及其當代價值》(01BZX022)的結項報告基礎上修訂而成,該報告曾獲得2007年12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專文高度評價。在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秩序與自由:儒道功能互補的歷史形態及其當代向度》(08BZX041),是對前期研究成果的進一步深化。用秩序與自由解讀儒道互補,主旨趨向是:所有的文明和文化形態都有自己獨特的秩序和自由形態。秩序是文化形態的理性外觀;自由是文化持續的感性動力。強調秩序還是強調自由,即秩序優先還是自由優先問題,既是學術問題又是政治問題。就傳統中國而言,強調秩序就是從儒家的關係人邏輯起點出發,站在法家統治的立場上來看待社會;強調自由就是從道家的個體人邏輯起點出發,站在墨家平民立場來看待人類的生活世界。這兩種邏輯起點和兩種立場恰好可以交叉對接於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起點是儒家-法家的關係人,政治上卻是道家-墨家的平民自由立場;自由主義的邏輯起點是道家-墨家的個體人,當代的現實政治立場卻是儒家-法家的統治秩序立場。從個體人\關係人這樣兩個不同的邏輯起點到秩序與自由立場選擇和觀念重構,這既是理解傳統中國儒道互補的邏輯起點,也是理解一切人類文明形態的一把鑰匙。文明的自由秩序獨特組合方式,是文化形態的界限,也是各種文化形態相互區別的關鍵所在。在當前人類文明各種形式的衝突對話中,既需要個體人的認識論理論立場,又需要關係人的社會組織綜合視域,儒、道、墨、法四家,從而構成中華文明理性認知和社會生活組織方式的完整幅面並與歐美文化相對而立。

專著、論著、譯著、撰述

1.《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初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月版,獨著。
2.《莊子註譯》,與高秀昌、劉國建合撰,撰寫四分之三篇幅,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後進入《國學經典》叢書已第三次印刷至一萬多冊。
3.《荀子註譯》,獨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後進入《國學經典》叢書已第三次印刷至一萬多冊。
4.《莊子》少兒誦讀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獨撰。
5.《道家與中國文化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國家重點課題,專著,負責撰寫“道家與民間生活”部分)。
6.《性格地圖》,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撰寫“台灣”、“內蒙古”、“新疆”、“西藏”四部分)。
7.《道家雙峰——老莊思想合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省級課題,專著,與高秀昌、王守國合作,第一作者)。
8.《中國謀略演義》,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撰寫“戰國”部分十八篇)。
9.《地緣中國》,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年9月版(撰寫台灣部分“台島離恨”)。
10.《金岳霖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專著,與王中江合作,撰寫“邏輯思想”和“羅素哲學分析批判”部分)。
11.《諸子集成·老子本義(魏源)》(點校),嶽麓書社,1996年10月版。
12.《用兵經》,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承擔《六韜·三略》部分)。
13.《閒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承擔《幽夢影·幽夢續影》部分)。
14.《中國謀略事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版,(撰寫 “春秋戰國”部分)。
15.《東周列國志》,瀋陽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承擔第五十五至八十回的翻譯)。
16.《綠色世界的構思——青年學導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專著,與劉國建合著)。
17.《青年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一副主編,主要統稿人。
18.《與青年朋友談民主自由問題》,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版(撰寫“資本主義民主制是一種巨大的歷史進步”、“講民主不能離開四項基本原則”、“自由不等於無政府主義”、“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而奮鬥”四部分。)
19.《中國古代農民叛亂研究》(日譯中)18萬字,待出版。
20《秦漢帝國》(日譯中)20萬字,待出版。

論文(獨著、合著、書評、綜述)

1.《反思·比較·建構》,《社會科學評論》1986年第6期(與王守國合著)。
2.《沉思·吶喊——跨世紀的中國研討會綜述》,《社會科學評論》1987年第1期,獨著。
3.《主體客體與主觀客觀之相互關係》,《攀登》1987年第3期,(署名:魯洋)獨著。
4.《日本農村工業的發展及有關政策》,《企業活力》1988年第2期(與梁金玉合譯,韓基模校)。
5. 《新時期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工人月報》1988年第3期(特約評論員文章,與夏林合著)。
6.《評〈當代新道家〉》,《河南社會科學》1994年第4期,獨著。
7.《逍遙清高的人生——莊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隱士傳》收錄,獨著。
8.《論莊惠之爭》,《中州學刊》199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第7期全文轉載,獨著。
9.《鄭州旅遊渡假區可行性研究》,1994年參與撰寫,內部印刷供有關領導部門參考。
10.《莊子的社會批判》,《黃淮學刊》1997年第1期,獨著。
11.《簡論莊子社會批判觀的基本思路》,《中州學刊》1997年第6期,獨著。
12.《馮友蘭“三史”中〈莊子〉的“道”——一個宇宙論方面的考察》,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舊邦新命——馮友蘭研究》論文集收錄,修訂後陳書棟《矛盾基礎論》轉載,獨著。
13.《莊子天道觀二題》,《商丘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獨著。
14.《莊子悲劇意識及其超越》,《中州學刊》2001年第4期,獨著。
15.《說“中”》,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中原文化與現代化》論文集收錄,獨著。
16.《創業心史卷大風》,《大河報》2002年11月20日(署名安一方)。
17. 《馮友蘭境界說的人生意義追思》,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傳統與創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收錄,獨著。
18. 《企業文化建設的倫理學思考》,《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8期(與於省寬合著)。
19.《道教與儒、釋的關係》,《香港道訉》2003年1月第34期,(署名安一方)。
20.《以道家為根柢的儒道互補——馮友蘭〈新理學〉的哲學歸屬》,《中州學刊》2003年第3期,獨著。
21.《儒道互補:宗法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結合——中國哲學的一個解釋視角》,《中州學刊》2004年第5期,獨著。
22.《秩序與自由:中國傳統的當代解讀》,《文化中國》(加拿大)2005年第4期,獨著。
23. 《華夏民族早期統一的歷史脈絡》,收在《根在河洛——第四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大象出版社2004年出版,獨著。
24.《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的一個向度》,《中州學刊》2005年第5期,獨著。
25. 《墨學衰微原因初探》收在《墨學與現代社會》,大象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獨著。
26. 《智慧的光譜是灰色》,《大河報》2005年12月15日。
27. 《墨學衰微與儒道互補——思想體系命運的一種思考》,《文化中國》(加拿大)2006年第3期,獨著。
28. 《文化生態中的秩序和自由》,《中州學刊》2006年第5期,獨著。
29. 《自因還是他因——從馮友蘭看莊子對宇宙起源問題的思考》,收在陳書棟《矛盾基礎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獨著。
30. 《角色:儒家宗法主義的邏輯起點》,收在《哲學與文化新論》論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獨著。
31. 《徘徊於儒道之間的向秀》收在《竹林七賢與魏晉文化》論文集,大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獨著。
32. 《諸子文化》,收在《中原文化解讀》,文心出版社2007年4月版,獨著。
33. 《批判和功能互補——莊子的言說方式及其現代意義》收在《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二輯“道家與現代生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10月版,獨著。
34. 《論儒道互補》,《學習論壇》2007年第3期,獨著。
35.《馮友蘭境界說的人生意義追思》,《中州學刊》2008年第2期,獨著。
36.《中華文明起源的地緣反思》,《焦作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第1期,獨著。
37.《關於陰陽觀念的幾點思考》,《尋根》2009年第4期,獨著。
38.《懷念蘭大趙先生》,《趙儷生先生紀念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9.《墨子與墨家學說》收在《墨學與和諧世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獨著。
40.《從乙丁制到昭穆制:儒道互補的歷史淵源》,《中州學刊》2009年第3期,獨著。
41.《宇宙起源問題的邏輯考察:神創論和自然論》,《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6期,獨著。
42.《倫理與道德的中國哲學思考——兼與廖申白先生商榷》,《中州學刊》,2009年第6期,獨著。
43.《儒道兩家理論起點的邏輯分析》,《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3期,獨著。

承擔課題

1.《秩序與自由:儒道功能互補的歷史形態及其當代向度》(08BZX04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負責人,在研。
2.《儒道互補的理論結構及其現代價值》,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負責人,2001-2006年。已結項,結項報告修訂後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3.《道家與中國文化精神》,國家重點社科基金項目,參與撰寫“道家與民間生活”,已結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老莊思想研究》,省級課題,主要撰稿人,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5.《農村土地有償轉讓與剩餘勞動力出路問題研究》,省級重點課題,課題負責人;1988年立項,1990年11月3日被中止;
6.《市(地)級黨政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研究與實驗》,中組部項目,參與者之一。研究成果內部印刷,供領導部門參考。
四、獲獎
1.2003年,省級社科一等獎(參與者之一)。
2.2005年,金岳霖學術獎。
五、其他
1.《在這爿土地上》,調查報告,《人才瞭望》1990年第1期發表(與李太淼合撰)。
2.《喔,老魏哥》,報告文學,《莽原》1990年第3期(與李太淼合撰)。
3.《“旋風”二重奏》,報告文學,(與劉國建、馬明合撰,署名馬國民),收錄在《群星燦爛》一書中,中國文化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著作簡介

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初論——安繼民著
怎樣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實際上是怎么樣找到一個什麼樣的當代視點的問題。從“秩序與自由”的視角來觀照傳統中國的“儒道互補”問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秩序是文化形態的理性外現;自由是文化持續的基本動力。
中國傳統文化存續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她擁有獨特的秩序形態和自由動力是自明的。
《秩序與自由:儒道互補初論》的目的是揭示以儒道互補為主的中國文化形態和哲學理念在社會結構平衡和歷史動態平衡中生效的內在理路和機制。這一致思方向受到了諸多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的高度肯定和額手讚賞。
理論的原創性啟人心智!文風的暢快性快人朵頤!
這是一本專業書,難能可貴的是一切有文化關懷的中國人也都很能看得懂,達到或至少是庶乎達到了雅俗共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