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納乍能

安納乍能位於泰國東北部的依善地區,是安納乍能府的府都。

安納乍能府(AmnatCharoen)是泰國的一個府,屬於東北地區,其人口數為356,556(2000年),土地面積為3,161平方公里,安納乍能府的首府為安納乍能(AmnatCharoe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納乍能
  • 外文名:AmnatCharoen
  • 位於泰國東北部的依善地區
  • 屬於:府都
歷史進程,外交,戰爭,

歷史進程

1238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羅,1652年(順治九年)暹羅派遣使節到清朝進行朝貢,開始了兩國的交往。1767年,緬甸軍隊入侵暹羅,攻破了暹羅的國都大城。大城王朝的達府太守披耶·達信組織暹羅人民擊退了入侵的緬軍,重新統一了暹羅,被擁立為王。

外交

1768年,達信派遣使節到清朝,請求清廷封他為暹羅國王,但清政府認為他是乘機篡位,予以拒絕。 然而,達信繼續向清政府表示友好,清政府終於在1777年承認了達信建立的王朝,準許暹羅使節到清廷朝貢。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羅國王拉瑪二世贈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額。

戰爭

19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1855年,英國代表、香港總督鮑林強迫暹羅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鮑林條約》),此後法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國也紛紛效法英國,強迫暹羅簽訂了類似的條約。暹羅淪為了西方殖民國家的半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衝國,與清朝的宗蕃關係也漸告結束19世紀末,拉瑪四世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拉瑪五世王借鑑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制為君主立憲制。1939年更名泰國,後經幾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