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蘆花雞

安徽蘆花雞

安徽臨泉桃花島蘆花雞原產自美國的蛋肉兼用品種斑紋洛克,中國人將斑紋洛克稱為蘆花雞。蘆花雞體型橢圓而大,單冠,羽毛黑白相間,公雞斑紋白色寬於黑色,母雞斑紋寬狹一致。雄雞體重為4-5斤,雌雞體重3-4斤。生長快,肉質好,易肥育。產蛋較多,年產蛋180~200個,蛋重50~60克、殼紅褚色。安徽臨泉桃花島自2000年引種,年存欄近萬隻,遠銷浙江,河南、廣東、江蘇、上海等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臨泉桃花島蘆花雞
  • 拉丁學名:Gallus domestiaus
  • 別稱:斑紋洛克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鳥綱
  • :雞形目
  • :雉科
  • 亞屬:紅原雞
  • :家雞
蘆花雞介紹,習性,特性,育雛飼養階段,雛雞前七天的飼養管理關鍵點,中雛的管理,初育成飼養階段,育成期飼養階段,種蛋的孵化管理,選擇,儲存,消毒,提高種蛋孵化率,提高種蛋受精率,降低密度,開窗搭棚,勤換飲水,早放晚圈,科學飼餵,搞好防疫和衛生,

蘆花雞介紹

習性

蘆花雞以群山為伴,游食于山澗中,行食林中草,歸飲溪山泉,在無污染之地原生態環境中生長。

生長4-6個月,雄雞體重為4-5斤,雌雞體重3-4斤,其營養成份是一般柴雞的3-4倍。
因此,該雞味美肉佳,據有藥膳作用,保健功效,肉質細膩而精道。安徽臨泉桃花島蘆花雞,稱為柴雞之王,上上佳品。

特性

特性一:生長期為4-6個月,雄雞體重為2.5kg左右,雌雞體重為2kg左右。
特性二:生長階段的飼養劃分,化分為三個階段:育雛飼養階段、初育成飼養階段、育成期飼養階段、
特性三:蘆花雞食物鏈非常廣,山間的野草鮮花、樹葉草根、草籽樹果、飛蛾昆蟲、蠅蛆、蚯蚓、昆蟲等等均可成為該雞的食物鏈。
特性四:蘆花雞從小活動量大、攀登能力強、飛行距離長。因此,該雞的抗病能力強,體態健美、肌肉發達,該品種雞肉質緊湊、細膩而筋道。
特性五:蘆花雞認巢性非常強,不管白天游食多遠,夕陽西下時,均回巢上架歇息。因此,很適合不同地方區域(平原、丘陵、草原、山地等)的散放飼養。
總之,飼養蘆花雞經濟效益可觀,蘆花雞食物鏈廣、抗病能力強、飼養容易、飼養成本低、肉質感好,因此飼養蘆花雞有廣闊的前景。

育雛飼養階段

從出殼到前二十天,該二十天內飼養飼料均為膨化飼料,無膨化飼料之地最好將飼料燙熟,涼乾投喂,以減少腸道疾病。
生態放養很有季節性,進雛時間最好掌握在每年的3--9月份,其他月份天氣寒冷,不適合這種飼養方式。育雛一般採用舍區域網路上育雛為好。空氣品質一般要求在以人進育雛室後不感覺到有刺鼻的臭辣味即可;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以人工補光為主,強度一般掌握在前期晝夜照明,以後隨著日齡增大,光照時間和強度應逐步縮短和減弱;育雛期間飼料最好飼餵全價配合小雞料,其粗蛋白質控制在17--19%即可。每天自由採食,自由飲用清潔水。

雛雞前七天的飼養管理關鍵點

蘆花雞雛雞的成活率除了和購入雛雞的品質有關之外,前七天的飼養管理師影響雛雞存活率最重要因素。另外雛雞一周齡的體重和均勻度對以後連續幾周影響極顯著,所以做好進雛雞前七天的飼養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在育雛前七天應達到以下目標:雞群健康,死亡率低於2%,體重達到45g,均勻度達到85%以上。如何完成以上目標,需要抓住日常管理的關鍵控制點,為雛雞提供一個穩定、適宜的生長環境。
開食:雛雞初飲後2~3小時左右開食為宜,開始飼餵膨化顆粒料(小肉雞全價料),每次每隻雞餵1g料,每2~3小時餵一次,將料潮拌後均勻地撒到料盤上; 第四天開始使用料桶,方便雛雞採食;每天飼餵至少4次。
飲水:雛雞的初飲 。初飲一般越早越好,因為雛雞出殼後內水份大量消耗,據研究報導,出雛24小時後體內水份消耗8%,48小時後消耗15%,所以早飲水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殘留卵黃和排便,增進食慾和飼料的吸收,提高雛雞的成活率。
在水中加入6%的葡萄糖,起到補充能量的作用,同時添加水溶性維生素,增強雛雞抗病能力,初飲後第二天在水中添加抗菌藥物(例如0.2%的百菌消)可以提高雛雞成活率並促進生長。
飲水方式。根據實際條件前3~7天使用飲水器,每天換4~6遍水,以後逐漸過度到使用自動飲水管,禁止出現斷水現象。
飲水器應每天清洗一次,飲水管每半月沖洗消毒一次。
光照:光,對雛雞生長的影響並不是直接的,是藉助於對雛雞採食量的影響間接地發生作用的,應確保光照強度達到20勒克斯以上。前七天可以使用60w普通燈泡,保持1~3天24小時照明,從第四天起光照時間每天減少1小時。溫濕度
(1)雛雞溫度控制一般原則:雛雞 前3日齡溫度一般控制在33~35℃,如果雞體質弱可以適當提高1℃左右,4~7天溫度控制在32~34℃。保持溫度的適宜、均勻、穩定對雛雞的健康和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是養好雛雞的關鍵。
首先,確保雞舍內溫度均勻,各處相差不超過1℃。溫度不均勻直接造成雛雞發育不均勻,體質參差不齊,增加育雛難度;其次,保持雛雞脫溫的穩定,每天降溫不可超過1℃以上。最好根據育雛末期的目標溫度,制定出詳細到每天的溫度控制計畫。例如,42天目標溫度為23℃,在育雛期可以每隔三天降1℃,從而達到平穩脫溫的目的。
(2)育雛時還要結合“看雛施溫”。
(3)濕度應保持在40%~60%,濕度過低,雛雞易脫水,空氣中粉塵增多易損傷雛雞的呼吸道黏膜誘發呼吸道病。在高溫低濕時,可以通過帶雞消毒的方式增加濕度降低溫度,同時淨化舍內環境;在高溫高濕時可以通過增加通風量的方式減小高溫高濕對雞群的不利影響,對於低溫高濕,可以增加舍內溫度的同時適當加大通風量。
通風
(1)通風的目的:保證雞舍內充足的氧氣含量(19.6%);排走雞身體處過多的熱量;排除濕氣;減少舍內灰塵;減少舍內有害氣體的蓄積。例如,氨氣二氧化碳
(2)通風方法:育雛前期已保溫為主,通風為輔。通風的目的是為了適當的換氣;白天外界溫度高,雛雞活動量大,可以適當增加通風量,而夜間外界溫度低,雞群活動量小,應減少通風量。前七天風俗和通風量不易太大,以人感覺溫度舒適不悶為宜。

中雛的管理

首先結合室外氣候選擇晴天中午將雛雞趕至室外草地或地勢較為開闊的坡地進行放養,讓其自由採食植物籽實及昆蟲。放養時間應結合室外氣候和雛雞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在放養的同時進行歸牧調教。其具體措施是:在放養過程中有意識在草地或坡地上撒少量的中雞粒料和穀物,邊撒邊敲飼料盆,或吹哨子,形成條件反射,使其聽見聲音後,就有東西吃,便於以後收牧。
仔雞飼管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仔雞逐步適應了外界的氣候和環境,養成了放牧歸牧的習慣後,則應全天放牧,牧場應選擇喬木林地(俗稱亮腳林)為好,同時應選擇沒有獸害的地方。野外放牧應建好棚舍。修建棚舍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平坦的地方。建棚可就地取材,只要白天能避雨遮陽,晚上能適當保溫就行。放牧林地應根據管理人員的收牧水平決定是否圍網。圍網可採用網目為2×2厘米的魚網即可,網高2.5米。在放牧期間應時常巡視,發現網破了應即時修補,預防逃雞。放養密度:以每畝放牧800-1200隻為易。
及時補飼
根據仔雞具體放牧採食情況適度補飼,以提高雞隻生長速度和均勻度。此外,牧地還應多出放置清潔飲水,雞隻放牧期間每天傍晚必須進行收牧,結合收牧情況可考慮是否補飼,清點只數、觀察健康狀況,總結每天放牧情況。

初育成飼養階段

從育雛飼養階段完成到後二十天內,該二十天裡飼養階段內可添加20%的青飼料(即白菜南瓜胡蘿蔔芹菜西葫蘆等、人可食用的蔬菜均可作為該雞食用的青飼料,和玉米面等雜糧粉碎拌合投餵),各種蔬菜含大量的維生素及各種營養成份,使蘆花雞美味可食性大大增加,又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育成期飼養階段

從初育成飼養階段後三個月內,該生成期各種青飼料的添加量可達到45%左右。注意拌料的濕度要掌握好,抓在手裡不散不滴水即可。產蛋期青飼料減至35%左右較為科學。

種蛋的孵化管理

選擇

選擇種蛋必需從非疫區、健康而高產的優良雞群中選擇。入選種蛋必需大小適中,蛋形蛋色正常,畸形蛋、沙皮蛋、裂紋蛋鈞不宜做種蛋。種蛋的選擇是細緻的工作,必須認真做好。 種 蛋

儲存

種蛋貯存時間為7-10天,溫度為15-16℃,濕度為70%-75%,通風良好。種蛋應放在蛋盤上貯存,大頭朝上,以稍斜放為宜,如貯存時間超過7天,應每日翻蛋1次,以防蛋黃與蛋殼粘連。種蛋保存不好對孵化率影響很大。

消毒

種蛋貯存前和入孵前應熏蒸消毒。消毒的用具可自制,用小方木條做一個立方體木框,木框上面和周圍4面用塑膠薄膜封閉,底面空著。種蛋放在蛋盤上一層層碼好,把封閉塑膠薄膜的木框扣在蛋盤上面。消毒時把封閉塑膠薄膜的木框掀起10-20厘米,把裝有福馬林的陶瓷或玻璃容器先放到木框裡面,然後再向容器里放進高錳酸鉀,迅速放下木框,熏蒸20分鐘即可。每立方空間用福馬林42毫升加21克高錳酸鉀

提高種蛋孵化率

(1)種蛋從貯藏室取出後,要在孵化室內自然預熱,待蛋表溫度達到室溫後即進行碼盤入孵,碼盤位置與貯存時一致。另外,孵化機事先清洗、消毒、調試,並要預熱。
(2)孵化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如果把孵化機感測器放在孵化機內蛋盤外面的空間裡,在入孵後第1-7天孵化機空間溫度為38.5度,第8-18天為38度,第19-21天為37.5度,如果把孵化機感測器放在蛋盤裡的種蛋上,則從始至終保持蛋溫37.8-38度即可。孵化濕度根據孵化機不同而區別,電熱管直接放在孵化機內加溫的老式孵化機,機內風很大,入孵後第1-20天孵化濕度60%,第21-24天為70%。用暖風加熱,機內風機較小的孵化機,入孵後第 1-20天孵化濕度45%,第21-24天為60%。
(3)翻蛋:在入孵後第1-20天,每隔2-3h要翻蛋一次,每日翻蛋8-12次,翻轉角度為9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熱均勻,防止胚胎黏殼。如果孵化機內各處溫差±0.5℃,則每日要調盤一次,即上下蛋盤對調,蛋盤四周與中央的蛋對調,以彌補溫差的影響。
(4)照蛋:第1次照蛋在孵化後第7天進行,通過照蛋,撿出無精蛋和死胚蛋。受精蛋胚胎髮育正常,血管呈放射狀分布,顏色鮮艷發紅;死胚蛋顏色較淺,內有不規則的血環、血弧,無放射狀血管;無精蛋發亮無血管網,只能看到蛋黃的影子。第2次照蛋在入孵後第17天進行,以刪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雛盤和出雛器。活胚蛋呈黑紅色、氣室傾斜、邊界彎曲、周圍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氣室周圍看不到暗紅色的血管,邊緣模糊,有的蛋顏色較淺,小頭髮亮。在孵化過程不定期地抽檢胚蛋,以便掌握胚胎髮育情況,並據此採取相應措施。
(5)落盤與出雛: 雞種蛋孵化至18天,應將活的胚蛋落盤。落盤後要按種蛋孵化的溫度與濕度要求來控制溫度和濕度,即較前一孵化階段,溫度適當降低,而濕度適當增加,以利出雛。為保證有足夠濕度,應適當增加水盤數量,保持水盤內的清潔,以利水分蒸發。雞種蛋孵化至第20天即開始出雛,滿21天出雛完畢,雞雛出殼後,在出雛器內要停留至羽毛乾透,而後取出,放入育雛室或箱中。揀雛過早,幼雛羽毛未乾,對環境適應性差;撿雛過晚,幼雛羽毛乾後,即可活動,則雛可能自行爬出,掉入水盤淹死。出雛期間應儘量少開照明燈,只在撿雛時開燈,以免幼雛爬行時損傷關節。一般2小時揀雛一次。
(6)孵化管理 :雞蛋在孵化期間,每日定時觀察溫度和濕度(如不符合要求應及時調整),並做記錄,一般每2小時檢查記錄一次。定時往孵化機的水盤內加水,定時翻蛋。注意通風換氣及儀表、指示器的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排除故障。
每次孵化工作結束後,應將孵化器、出雛器及用具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

提高種蛋受精率

一、公母雞比例要適當。一般公母雞的比例為:蛋用型雞1:15~20,兼用型雞1:12~15,肉用型雞1:8~12。
二、調整雞群年齡結構。當年飼養的新雞受精率比較高。所以新母雞的數量應占雞群數量的70%以上;老母雞雖然受精率較低,但配以優良品質的新公雞後,仍可取得較好種蛋受精率。母雞飼養1年後,受精能力最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受精能力逐漸下降,應注意及時淘汰老母雞。
三、飼養雞群不可過大。大群飼養時,以不超過300隻為好。散養雞群數量過多時,要相應地擴大運動場,便於雞群分散活動和進行配種,以提高受精率。 四、注意加強補飼公雞。公雞在配種期間,體力消耗較大。為使公雞健康和精液品質優良,可在舍內牆上或籠中掛以較高食糟(槽的高度以母雞吃不到食為宜),其內盛放高能量和高蛋白質的混合飼料,如玉米面、魚粉、蠶蛹粉、骨肉粉等。還應經常飼餵青飼料(蘿蔔絲、胡蘿蔔絲、白菜葉等)。
夏季散養關鍵 由於散養雞皮膚緊密覆蓋羽毛,沒有汗腺,再加上夏季天氣炎熱,蛋雞的抵抗力降低,其產蛋量受到很大影響。為了保證蛋雞夏季穩產、高產,飼養管理上必須認真抓好以下關鍵措施: 散 養

降低密度

入夏後,應根據氣溫的上升情況及時降低雞群的飼養密度。

開窗搭棚

當雞舍溫度上升到25℃以上時,要及時打開窗戶,安裝通氣紗窗;當雞舍溫度高於30℃時,要在離雞舍較近的活動場地上搭涼棚遮陰。涼棚大小與雞舍相當,但應高出雞舍50厘米左右。

勤換飲水

夏季,為預防雞的飲水被太陽曬熱,應將飲水器放在陰涼處,並且經常換水,最好能讓產蛋雞飲到剛打上來的井水,以降低其體內溫度。

早放晚圈

夏季天一亮就應該把雞放到活動場地餵第1遍食,等天黑後再圈雞,儘量減少蛋雞在雞舍里停留的時間。入伏以後也可以在涼棚下搭一些木架,讓雞在涼棚下過夜。

科學飼餵

夏季日照時間長,應增加蛋雞的飼餵次數,少添、勤喂,以刺激散養雞的食慾。

搞好防疫和衛生

要認真搞好雞舍的消毒防疫工作。雞舍內每天要打掃一次,並且勤墊沙土;每次雨後要及時清理雞活動場地的積水,切勿讓蛋雞喝髒水;料槽要常清洗,並放在陽光下曝曬。注意定期做疫苗和預防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