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縣鴛大鎮黃桷大佛

安岳縣鴛大鎮黃桷大佛

大佛為彌勒坐像,依高岩石壁雕刻而成,像高十六米,頭高四點二米,頭頂螺髻直徑二十公分,結跏坐於五米高的蓮花座上,面部圓潤豐滿,神態端莊慈祥,穿通肩袈裟,內襯輕薄佛衣,造像古樸大方,線條剛勁流暢,令人望而起敬。

位於,建造歷史,

位於

根據大佛的造像風格和清代培修碑文所記,黃葛大佛為唐代雕刻無疑,現雖已殘損,但佛體正身健全,依然有文物價值和藝術欣賞作用。位於安岳縣城西北十六公里的鴛大鎮黃桷鋪福應山石岩之上。佛前清代重修廟宇七重,是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據說原來大雄寶殿宏偉壯觀,佛閣戲樓爭相輝映,斗拱翹角古樸華麗,加之寺院周圍青松翠柏掩蔭,流水桃花襯托,特別是廟後有一直徑兩米多的巨大黃桷樹,終年樹冠遮天蔽日,因而環境十分幽靜,其大佛造像也因此樹得名,每逢會期,”善男信女”來此朝拜者甚眾;熱鬧非常,盛極一時。
大佛為彌勒坐像,依高岩石壁雕刻而成,像高十六米,頭高四點二米,頭頂螺髻直徑二十公分,結跏坐於五米高的蓮花座上,面部圓潤豐滿,神態端莊慈祥,穿通肩袈裟,內襯輕薄佛衣,造像古樸大方,線條剛勁流暢,令人望而起敬。古人為蔽風雨侵蝕,特建依岩佛閣重疊而上,大佛端座閣中,保護十分完好,但由於種種因素,現廟宇拆毀殆盡,更使人痛心的是,在十年浩劫之中,大佛頭部也被炸毀,現僅保存胸以下部份,降為縣級保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當地民眾又集資重新塑上頭部,並在兩側岩壁上新刻佛、菩薩數十尊,佛前修了休閒長廊,成了縣內有名的旅遊景點。

建造歷史

黃桷大佛為唐朝開元年間建造的摩崖岩刻,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年久失修,1959年被折後修學校,林木全部被砍光,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大佛頭像被人炸掉,僅存正身和碑刻數通及岩邊兩棵小黃桷樹。1985年成立了大佛管理站,修復了大佛頭像,重建大佛寺門,岩下建地獄鬼窟一處,培植園林28畝,為休閒旅遊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