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岱後村

安岱後村

安岱後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西南部,安民源發源地,西北有全縣最高峰箬寮峴(海拔1502.3米),南與龍泉市青田坑、符畲村接壤,北靠楓坪鄉梨樹下、丁坑村,東與安民鄉大橫坑、李坑村毗鄰,距縣城西屏街道53公里。有雙坑口至安岱後公路(簡稱雙安線)達鄉人民政府駐地大潘坑,直通縣城,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岱後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 麗水市 松陽縣 安民鄉
  • 下轄地區:轄安岱後、外垟、中垟、內垟4個自然村
  • 電話區號:0578
  • 郵政區碼:323403
  • 地理位置: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西南部
  • 面積:146畝耕地,11604畝林,
  • 人口:388人(2016年)
  • 方言:松陽話
記載統計,箬寮峴林區,歷史發展,革命山村,英雄之地,人物活動,英雄事跡,地圖信息,

記載統計

據《陳氏宗譜》記載,陳氏祖日政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景寧庫川(現為毛洋鄉庫頭村)遷徙此地,距今已歷二百多年。清屬內十三都,民國時期屬安民鄉,1958年10月改安民大隊安岱後生產隊。1982年1月屬安民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為安民鄉安岱後行政村。轄安岱後、外垟、中垟、內垟4個自然村,安岱後為村委會駐地。2016年,有村民131戶,288人,村民小組4個,黨員14人其中陳姓占總人口的65%。
浙西南革命根據地領導機關舊址浙西南革命根據地領導機關舊址

箬寮峴林區

箬寮峴林區,是浙江省著名林區之一。箬寮峴主峰在安岱後村西北2公里。林區面積約4萬餘畝。林區至今仍保留著一片5000餘畝年份古老、林相整齊的天然林。北宋宣和間(1119~1125)狀元,沈晦(松陽縣人)《游竹溪》:"寒流穿曲岸,支逕入翠微。山深古木合,林靜珍禽飛。"明代高宣《山行次韻》:"樹密盡猶暗,山深晴亦 寒。"二詩就是對箬寮峴林區的生動描繪。林間藤蔓纏繞,樹幹台蘚密布,絲蘿懸似美髯飄逸,充滿神秘氣息。植物區系以闊葉林種為主,是浙南地區為數不多的富有中亞熱帶特色的森林。在擬蕨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均有原始的代表。植物中屬國家二、三級保護的有:白豆杉、南方鐵杉、黃山木蘭、樂東擬單性木蘭、伯樂樹、香果樹、南方紅豆杉、浙江楠、長序榆、短萼黃蓮等13種,其中長葉榧、百日青的種群叢是全國範圍內分布最為集中的林地。大片奇特、年齡數百年的"斷子絕孫"林--亮葉水青岡組成的林相單純連綿,個體粗狀高大,在省內幾個自然保護區中絕無僅有,其中有徑1.46米,高26米年代久遠的古樹。而屬於南半球的百日青種群叢垂直分布於海拔200~900米之間更屬罕見。猴頭杜鵑林叢分布面積廣闊,稱雄於浙江,每年鮮花盛開的季節,奼紫嫣紅,嬌嬈紛披,吸引大批省內外科學工作者和旅遊者前來觀光考察,已聞名遐邇。海拔1350米的關山源背坡,有成片樹齡三四百年,徑0.5米以上的參天大樹。人工經濟林和建材林群落,如厚朴與杉木混交,厚朴與紅花油茶混交,杉木與水昌花混交等組成了新的體系。動物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有:黃腹角雉、雲豹、黑麂、白鷳、鬣羚、靈貓等。箬寮峴局部地段層巒疊嶂,谷深坡陡,奇岩突兀,四周環帶森林茂密,被千姿百態的黃山松環繞覆蓋,水質清澈甘美,景色謐靜秀麗,氣候獨特宜人。林海掩藏著的安岱後村山莊、田園更富有詩情畫意,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令人神往。主峰西北下側,有高二十多丈的"殺人磯"石筍和"三十六灶"石堆。濃蔭蔽日的林蔭曲道,時而迎面出露著飛瀑、雲海,或間兒伴隨?岩裸露,幽洞怪石,其豐富的自然景觀是農林、生物科研、學生教學參觀、實習,以及旅遊、避暑的理想場所。縣、省林業科研部門於1986年8月、1991年8月曾兩次組織到此實地考察。
村外貌村外貌

歷史發展

安岱後村位於林區的中心地段。據1992年統計,有林地1.11萬畝,耕地146畝。村區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座。但因地處高山偏遠地區,豐富的林業資源長期沒有得到充分開發。1949年前,村民生活極端困苦,食不果腹。1949年後,人民政府給予重點扶持。幫助集資或投資興建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山鄉,安岱後人提出"以林為主,綜合開發"的富民思路。1986年8月集資62.12萬元建成雙安公路,1987年進行飲水改造,使家家戶戶用上清澈衛生的自來水,1988年下旬架設高壓線路,保證了農機、照明用電,村里正準備投資2萬餘元改電視差轉站為衛星接收站,把山外的信息更多地傳進山莊各家。全村經濟以林為主,正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近年來年均人工營造林50畝以上,木材採伐量400立方米。1992年出產筍乾1.8噸、厚朴1.8噸,占全縣71%。1992年種植梨樹2.5畝、藥材150畝,人工種植香菇4.69萬袋。據統計,1982~1992年,人均收入增長3.93倍,糧食增長26.35%。1992年,人均收入達863元。

革命山村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安岱後村一度成為跨松、遂、龍、雲遊擊鬥爭的中心。以陳鳳生陳丹山為首的村民為發展紅軍、游擊隊伍,擴大蘇區根據地拋頭顱、灑熱血,進行了英勇卓絕的鬥爭。
1935年5月,劉英、粟裕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來到安岱後,並以此為根據點,和當地的革命青年陳鳳生、陳丹山等人共同開闢了浙西南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現今村里仍完好保存著粟裕、劉英故居、挺進師司令部機關舊址和浙西南特委舊址、紅軍橋、紅軍醫院舊址等,被授予省、市國防教育基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
文化禮堂文化禮堂
安岱後村

英雄之地

陳鳳生(1902~1935),又名子榮,乳名銘德,族名德球,資質聰穎,秉性剛直。
陳丹山(1884~1935),乳名鳳岐,族名維烈,以教書行醫為業。

人物活動

1929年12月因不滿統治者的壓迫和土豪地主的剝削,深受閩北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武裝暴動的影響,組織起以"青幫"為名的農民武裝,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劫富濟貧"的政治主張,隊伍一度發展到5000餘人,戰鬥在松陽、遂昌、湯溪、武義等地,後在統治者"協緝合剿"的鎮壓下損失慘重而失敗。1935年5月10日,以粟裕為師長、劉英為政治委員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轉戰到達松陽,紅軍到村後,陳鳳生、陳丹山當即要求參加紅軍隊伍。在他倆的帶動下,當時全村參加紅軍和游擊隊的人數約占全村總數的四成,達青壯年男子的一半,跟隨紅軍參加革命活動的人則更多,約占70%。在黨的培育和革命戰爭環境鍛鍊下,陳鳳生、陳丹山等一些當地優秀分子很快加入中國共產黨,由農民首領成長為黨的忠誠戰士。同年6月,安岱後村組成游擊隊,配合紅軍開展政治和軍事行動,有力地打擊了統治者的地方勢力。由於陳鳳生、陳丹山有著豐富的武裝鬥爭經驗,陳鳳生被任命為松(陽)遂(昌)龍(泉)游擊大隊長、總指揮和中共浙西南特委玉岩區委書記、玉岩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陳丹山被任命為浙西南軍分區徵募主任和玉岩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成為紅軍在浙西南培養起來的首批傑出領導骨幹。

英雄事跡

1935年7月上旬,紅軍挺進師在安岱後村陳氏祠堂召開了民眾大會,參加這次大會的紅軍領導人有劉英、粟裕、黃富武、楊林、朱乾等,會議由挺進師政治部主任黃富武主持,宣告安岱後鄉蘇維埃政府成立,同時建立村分田委員會。這一時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並為紅軍籌集了給養。安岱後村民對擴大和鞏固革命根據地,保衛紅色政權作出卓越貢獻。為了掩護紅軍傷病員,在村外山上隱蔽處搭起醫療所(現稱紅軍寮),組織村裡的七八個民間醫生為紅軍治病,一時成為浙西南地區紅軍和游擊隊戰士養傷隱蔽地。
1935年10月間,國民黨糾集大軍瘋狂進犯根據地,步步緊逼,燒山撤村並點,安岱後村成為重點"進剿"地區。國民黨第十八軍九十四師、十一師輪番進村搜捕,宣稱:"不交出陳鳳生,燒房屋,誅九族"。陳鳳生不忍鄉親受株連,從附近密林中昂首挺胸走出來。陳鳳生受盡酷刑折磨,最後押解龍泉縣城被慘無人道地釘在牆上壯烈犧牲,時年34歲。這一次共抓走革命志士24人,用繩索反綁雙手串連著押往龍泉、松陽縣城,多人被殘殺。陳丹山被害於松陽縣城草場圩。全村被捕坐牢的人數占參加革命者的63%,傾家蕩產、無家可歸而流落他鄉者有18戶,32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數的21%、10.2%。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松陽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