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藥膳

安國藥膳

藥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套用與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在長期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實踐中,不斷發明創造,積累了豐富的食療知識,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食療保健法。中國藥膳源遠流長。遠在西周時期,在“周禮”中就有專為周天子製作保健膳食的“六食”、“六飲”、“六膳”的記載。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亦有記載:“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說明了藥療、食療和營養保健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國藥膳
  •  申報地區:河北省保定安國市
出處,歷史,

出處

安國利用藥膳始於何時?據《安國縣誌》記載:悠久的藥業,使安國人民很早就懂得了“藥物養生”、“醫食同源”的道理。古既有“山藥蘸蜜糖,吃了壽數長”之說和家家水缸泡“貫眾”以防瘟疫之舉,率因山藥性甘平、補脾胃、益肺腎,貫眾解毒之效。清代雍正已酉(1729年)祁州進士刁顯祖著名之作《祁陽賦》載“香椿為薦盤珍味,蒜台亦食品佳苗”,“薏米勝雕菰之飯”,“土豆冠環蕷之餚”,“瞻蘇記於簡冊,醪棗制以薰燒”。這說明在清朝中期安國民眾就已把“香椿”、“薏米”、“大蒜”和“棗酒”作為食療佳品了。當時的宮庭御膳所用薏米即專由安國進貢。而在這一時期,安國藥業達鼎盛期,這裡年年春秋兩次廟會,春五(個月)秋七(個月),連線不斷,全國藥商雲集於此,南藥換北藥,東西大交流。隨之各地藥膳食療之方、延壽益年之術亦在這裡得到交流傳播發展,甚至一些宮庭藥膳及其他民族藥膳也傳入安國。同治年間(1862-1874),安國城內有酒樓飯館30餘家,較大規模的酒店有宴賓樓、三義館、順興、仁和飯莊,均有藥膳菜譜。民國初年(約1920年左右),“黃芪八寶雞”、“栗子雞”、“八寶蓮子粥”等藥膳即從承德傳來。

歷史

20世紀80年代初,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加之安國藥市的恢復和擴大,藥物保健品的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醫藥界和廣大勞動民眾的重視。傳統藥膳也很快發展起來。北方藥材貨棧經理安慶昌精心研究藥膳的製作,在傳統藥膳菜譜基礎上,又據藥典加以豐富。主灶廚師武建斌能配製烹調藥膳20多道。招待所廚師亦能烹調藥膳近20道。有不少美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友人食用藥膳後,給予高度評價。1990年4月,詩人韓克華來安國參觀後,寫《贊天下第一藥市》詩中有“宴請賓朋用藥膳,藥浴除病濟世湯”的詩句。
安國藥膳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藥物膳食己入“尋常百姓家”。而安國市城區,有能力烹製藥膳的餐館酒店達五、六家,且藥膳品種豐富、價格適中,食用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