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這顆心·開啟人生幸福的心靈頓悟書

安住這顆心·開啟人生幸福的心靈頓悟書

《安住這顆心·開啟人生幸福的心靈頓悟書》以星雲、弘一、淨空、聖嚴等佛學大師的人生智慧、佛法真言為指引,對大眾的人生定位、得失、困境、生活情感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人們在生活中安住這顆心,憑著正念、正勤、正道為人處世,培養耐心、誠心、清淨心,拋卻諸般妄想,讓浮躁的心靈得到安撫,從而把握住眼前的幸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住這顆心•開啟人生幸福的心靈頓悟書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作者:白君 王二永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072995, 978750807299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安住這顆心·開啟人生幸福的心靈頓悟書》編輯推薦:不煩惱,不生氣,不自苦,開啟人生幸福的心靈頓悟書。
·安心,就是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來。安心則能安身,安身則能安家,安家則能安業。
·安不住這顆心,總是隨境遇而轉動,將永遠無法擺脫疲憊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王陽明
·外你還取相,內你會動心,你怎么能安?外有分別,內有執著,你心就不會安;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心就安了。——《金剛經》
平凡的人生,不會有起伏;平淡的生活,不會有煩惱;平靜的內心,不會有欲求;平常的心境,不會有爭執。自己的人生自己過,自己的內心自己安。——達觀法師
·此心安處,便是幸福。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浮躁,人們不斷尋求各種安慰、剌激、滿足,可這顆心越向外追求,越躁動不已。幸福之道,在於求心不求境,心隨境轉則煩,境隨心轉則悅。安住這顆心,就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堅定自我,不受外境影響,有定有慧,活出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大師談人生幸福 ——在平淡中樂享人生
吸幸福芳香
人生失意無南北
簡化內心,珍惜擁有
不抱怨,把天地裝在心中
轉個身,就能看 到陰影背後的陽光
隨所住處皆安樂
接受並填補幸福的缺口
用雙手構築幸福的天堂

第二篇 大師談人生定位——自我價值比成功更重要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貴有自知之明
善戰者死於兵,善泳者溺於水
靜坐常思己過
成功要靠自己
專心致志走好腳下的路
你也可以成為“發光體”

第三篇 大師談人生得失 ——拿起是負累,放下是超然
懸崖撒手,自肯承擔
捨去多餘外物,求得內心清閒
用心取捨,找到最適合的
捨棄,是為了更好的選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莫讓貪婪侵蝕你的內心
愛出者愛進,福往者福來
無得便也無失

第四篇 大師談人生管理 ——人生短暫,珍惜今朝
今日不為,更待何日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不要總是回味
千金難買後悔藥
學會坦然面對當下
餓了吃飯,渴了飲茶

第五篇 大師談人生解脫 ——最是自在得解脫
不辨不爭的智慧
身心皆需解脫
接受痛苦,才能走出痛苦
提放自如是大解脫
不為外物所役
釋懷的幸福,簡單而沉重
遠離“我執”的怪圈
放下,是一種有智慧的選擇

第六篇 大師談人生快樂 ——通往樂土的金鑰匙
讓心靈回歸本真
助人才能得樂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可樂終身
人生需要看得開
懂得寬容的人,才是快樂的人
苦中作樂,怡然自得
心情好,一切都會好
不要把快樂的底線定得太高

第七篇 大師談人生煩惱 ——失之我命,得之我幸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知足是幸福的源頭
放下痛苦,學會釋懷
放下名和利,才能真正超越自我
凡事想開,笑容就能常在
學會激勵自己
趕走憂慮,活在當下
不要為小事而煩惱

第八篇 大師談人生困境——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要輕易被失敗嚇倒
悲與喜,一切都將會過去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不幸是人生最好的老師
沒有永久的幸運,也沒有永久的不幸
不放棄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
面對挫折,要堅定信念
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第九篇 大師談世間情緣——讓我們學會珍惜緣分
家庭需要用“心”經營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愛人者,人恆愛之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沒有寬 容就沒有友誼
勿因小事傷姻緣
珍惜友情之花,修得一分情緣
珍惜當下的每一分緣
緣分可遇而不可求

第十篇 大師談愛的真相——百年修得共枕眠
何為真愛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要強行改變對方
愛情是一種宿命
愛,不是自私的占有
愛也需 要自由呼吸的空間
失戀不失態,留一點美好回憶在心中
愛情只有紮根在麵包上,才能茁壯成長
婚姻生活不要忽視溝通
婚姻中的AA 制不是漠不關心
愛情可以跳槽,婚姻不能早退

第十一篇 大師談人間親情 ——孝敬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不要在父母的課堂上遲到
母親的賬單上,回報是“0”
父愛多無言,需要細思量
勸君盡力生時養,莫待凋零空悲戚
經常與子女坦誠溝通
有一種犧牲叫作母愛
微笑面對有“不是”的父母

第十二篇 大師談生命抉擇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一連串的選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
活得長不一定是活得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人生的意義需要你為之確立
心靜如水,不為外物所左右
生命最美是順其自然

文摘

平淡中呼吸幸福芳香
禪心如燈
有時候羨慕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人也應該像鳥兒一樣,歡呼於枝頭,與清風嬉戲,與明月為伴,飲山泉,覓花果,無拘無束,無羈無絆。這才是鳥兒的生活,這才是人們應該有的生活。
——湛弘法師
人生原本只是一段平淡的旅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非宿命的安排,也不是上天的選擇,只是自然繁衍的過程而已。一切所謂的生命應當如何精彩,只不過是渴望自我存在價值得以實現的一種變相證明。我們把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行舟的水手當作人生的偶像,卻忘了在岸邊垂釣的老翁也有他怡然自得的快樂。生活並不是為了追尋刺激,濃烈如酒,只能讓你在迷醉中體味虛幻的快樂;清雅如茶,才會使你在淡淡的芬芳中品得幸福的真諦。
修行之人因其精神世界的安靜與富裕而相應減少了自身的物慾,清淡素樸是他們的生活中平常而恆久的主題,他們的心中坦然清明,因此也不易受到外物變遷的影響,他們視簡單為平常,白菜也好,蘿蔔也好,不過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們無欲無求,心中卻有大樂。
弘一法師是近代中國得道的高僧,1924年,正值兵荒馬亂時,他修道於寧波七塔寺。他的摯友夏丐尊邀他到白馬湖小住。他所帶的鋪蓋只是一床破席,衲衣為枕,洗臉的毛巾雖破舊但潔白。夏先生要替他換掉這些所攜之物,但弘一婉言拒絕。
他平淡地說:“還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換了。”
夏先生帶來的飯菜,成了些。他又微笑著說:“這樣蠻好的,鹹有鹹的滋味嘛!”
夏先生說:“你在這裡安心住好了,每天我會差人送飯來的。”
“不必了,出家人化緣是本分。”弘一法師還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讓人送飯來吧!”夏先生還是請求說。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緊,我有木屐,可走潮地,這可是我的法寶呢!”
後來,夏丐尊先生說起弘一法師,總是讚嘆不已:“在他心目中,凡這個世界上的東西,都是寶,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統艙、破蓆子、舊毛巾,白菜也好,蘿蔔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覺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說,這太苦了,他卻說這是一種享受,真正的享樂!”
弘一法師是真正懂得享受平淡的人,他能從樸素中獨得無欲之樂,享受生命之清靜。其實人活一世,華貴衣帽、別墅豪宅都不過是人生的裝飾品而已,而一份自得其樂的心境,卻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富有。因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人的內心。內心的滿足,才會讓人真正感覺到幸福。君不見古時諸多風雅名士,因一顆甘於平淡的心而選擇歸隱田園,他們閒來無事的時候彈彈琴、唱唱歌、喝喝酒,對於他們來說,生活的快樂不外如是,平淡便是生活的本色,正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一個人想要成功不難,難的是成功之後,仍然能夠保持最初的本色,平淡地面對天下一切事,這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物。換句話說,不管遇到了怎樣的境遇,是富貴、貧賤還是默默無聞,始終堅持自己的本色,這就是所謂的超脫。
聖嚴法師有一位朋友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家財萬貫。
聖嚴法師去拜訪他。這位朋友從冰櫃里取出半個檸檬,切下一片放進聖嚴法師的茶杯里,接著切下一片放進了自己的杯子裡,最後又把剩下的少半個檸檬放回了冰櫃。
聖嚴法師說:“這個檸檬似乎已經被切過好幾次了。” 朋友回答:“是啊,之前也用來泡茶招待客人。”
“這個檸檬已經吃了幾天了呢?”法師問。
“今天是第三天。一般來說,我一個檸檬可以吃上五六天。大師是不是覺得我太吝嗇了?”朋友略有些侷促。
聖嚴法師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又問道:“你每天的早餐都吃些什麼?”
“一杯咖啡、一個蘋果、一杯牛奶。反正我一個人吃飯,早餐也習慣如此。”
“你一個檸檬吃五六天,早餐也如此簡單,是不是太節省了?”聖嚴法師微笑著等待對方的回答。
朋友平靜地說:“可是,我只需要這么多!”
—個巨富之人生活竟如此簡樸,一般人可能都會覺得他太過小氣,但聖嚴法師對他的生活態度卻大為肯定。更重要的是,這位商人把個人的消費降到了最低,對他人卻非常慷慨,將自己的很多金錢投諸於慈善事業上。
聖嚴法師將朋友的這種生活稱為“清貧”的生活,這種生活“符合自然,儘量節約,崇尚樸實,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或許仍然會有人把“吝嗇”等同於“清貧”,但聖嚴法師認為兩者的實質截然不同:清貧者追求的是一種簡單的生活,尤其是其中家境較為寬裕的人,不花錢並不是因為捨不得;慳吝者是因為捨不得給自己,更捨不得給他人,所以才節省。
珠光寶氣並不是高貴的象徵,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金錢是用來實現人某種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段,而許多人卻把它當成了生活的全部,人活著的目的遠遠超越了物質的層面,人的內心深處都追求著精神自由,沒有精神作支撐,人就只是麻木地在人世間行走的軀殼而已,所以在這個世間生活的人,都是在實現著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者內心信仰,如此說來,金錢遠遠支撐不了世人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的人,與其在亂花迷眼的花俏世界中暈了頭腦,不如做個清淡、簡樸的清貧者,過著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清心少欲,在樸實、簡單的生活中安定下來,不隨著物質世界顛倒起伏。
P002-005

後記

俗話說“獨木難成林”。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完成單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藉助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是最佳的做事方法,本書的完成就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
本書在創作過程中聽取了許多同行的建議,也得到了很多老師和同仁的指點,沒有他們的幫助和支持,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問世。因此,借這個機會向他們表示誠摯地謝意:廖峰、黃文華、常悅、程仕才、劉健、張保文、秦風超、范毅然、李猛、李文靜、孫朋濤、汪文娟、何瑞欣、張艷芬、閆瑞娟、歐俊、楊雲鵬、梁素娟、焦亮、宋潔心、聶小晴、李彥岐、齊艷傑、周珊、李良婷、魏清素、趙文聞、楊茜彥、姜波、李偉軍、於航。
蜜蜂採花釀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就能釀成蜜的,而是從多種花中採集來的,本書也不例外。我們這本書之所以能開花結果,臻於完美的與廣大讀者見面,不僅有作者的長久努力、艱辛付出,還有諸多同行的支持與幫助。而且,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借鑑、博採了諸多作品的精華和智慧,在此,我們向所有這些作品的作者表示感謝,感謝你們為我們提供了更高的創作平台,也感謝你們為廣大讀者朋友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另外,由於創作和出版時間倉促,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為此,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

序言

時時安住此心
處處品味人生美好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是一首偈子,以一種入世的心態,告訴我們修行的重要,注重內心遠比爭取外物更讓人富足。可現實生活中,人們卻非此心境,而是一味地爭奪和索取,用身外之物填塞其身心,到了已經滿滿不可裝的境況,卻依舊抵制不了外界的諸多誘惑,直至心房無一空隙,瀕臨破裂,方才醒悟。
一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生活現已為世人所不齒,可是一個人擁有的即便再多,倘使內心不知滿足,那么也無法擁有幸福。
回想當初,我們還是初來人世的嬰兒時,我們與這個世界渾然一體,單純之心,清澈稚眸,無一不向世人傳遞本真之美,天籟之妙。因為單純,所以內心的渴求十分簡單,不分別、不虛偽,只是以純淨的心來應對生活的需求。然而隨著成長,我們逐漸從人與世界本真合一的狀態中分離出來,有了你我之分,脫離“無我”的空靈境界,開始追名逐利,趨樂避苦,忙忙碌碌,身陷欲望的苦海之中,無盡的煩惱和苦痛相伴其一生,無法自拔。
星雲大師說:“物有本,水有源,人有本來面目。每一個人的本真、本性、本來面目像湛然的朗朗晴空,沒有一點污染;又如一大明鏡,只因為平時被煩惱、無明的塵埃遮蓋了,失去了本真,才落在生死海中受苦。很多人為了人情、名利,不得不去攀援、找關係、走後門,從事種種的拜託,沉淪在人情世相里,認不清自性,失去了本真,如何能成就覺悟的自己?”
正如大師所言,人們需要覺悟,一些人便求救於佛法禪宗,渴望於懸崖之邊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開始反思生活的目的,開始領悟生命的本質,直至踏上一條修行之路。
而本書則結合現代人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煩擾和困境,以廣大讀者較為熟悉的虛雲、星雲、弘一、淨空等佛學大師的人生智慧、佛法真言為指引,從人生幸福、從容、快樂、愛情、自我認知等角度運用佛法智慧加以闡明解析,指導讀者在佛家的千年智慧中獲得人生的開示和了悟。本書共分為十二章節,其中每節精選的大師箴言和故事旨在向世人展現參修佛學的益處,並助其走出人生困境。
願讀此書時,您能與大師一起領悟人生智慧。讀罷此書時,你能把大師的人生提醒運用於生活,並從中獲益終生,如此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名人推薦

1.很好
受益匪淺。
2.看了些
一口氣看了半本書,還是很有感觸的。
3.還沒看
書的質量不錯。
——讀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