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

安代

蒙古族傳統民間歌舞。起源於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庫倫旗。已流傳200多年,是古代"踏歌頓足"、"連臂而舞"、"繞樹而舞"等集體舞形式的演變和發展。過去舉辦安代是請“薩滿巫師驅鬼治病,現已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自娛性舞蹈。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場院裡幾十上百人不等,圍成大圓圈,圈裡由兩名歌舞能手對歌對舞,眾人呼應踩腳、甩動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熱烈,歡騰的場面。解放後廣大舞蹈工作者通過蒐集、整理、改編、創新,使古老的安代發展為反映生活,表現時代的新的藝術形式。形式有兩種:在廣場上自娛性的集體舞,和在舞台上表演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代
  • 類別:歌舞
  • 地點:內蒙古
有關傳說,傳說一,傳說二,意義,

有關傳說

傳說一

庫倫旗養畜牧河畔,有這樣兩個年輕人,男的叫安代,相貌英俊瀟灑,彈得一手好琴。女的叫登代,體態婀娜,面容姣好,清亮的歌喉婉轉如百靈。安代和登代相親相愛,每當夜幕低垂,月華初上之時,一對情人便跨上一匹矯健的棗紅馬,來到離村很遠的一塊草甸子上,面對著清清的河水、青青的芳草、湛藍的星空、溫柔的夜風和一輪明月,彈琴唱歌,互訴衷腸。一曲曲悠揚的歌聲和馬頭琴聲隨著縹緲的夜霧飄向遠方……
安代
然而,沉浸在美好憧憬中的兩個年輕人哪裡知道,一場大難正悄然臨近。在養畜牧河南岸聳立著一座青山,名叫嘎海山(嘎海,蒙語:豬),山上住著一個千年豬精。一天,他發現了美麗的登代,頓時垂涎三尺,一心想占其為妻。他得知安代正深愛著登代,便想出了一條毒計,用一團妖霧將登代罩住,使安代無法看見她。安代思念心上人,直想得肝腸寸斷,四處尋找,最後變得痴痴呆呆,精神恍惚,看見一漂亮姑娘或年輕媳婦就誤以為登代,撲上去拼力摟抱,被抱住的女子驚恐不已,便得了同安代一樣的怪病,被人們稱為“安代病”。為了防止安代到處遊蕩,擴散病源,人們燃起篝火,將安代團團圍住,熊熊的篝火燒紅了夜空,驅散了妖霧,安代猛然看見了人群中的登代,一下子撲上去,雙方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大家見此情景,興高采烈,繞著篝火又唱又跳,盡情狂歡。“安代”因此而得名

傳說二

相傳,在科爾沁草原深處,有一位活潑可愛的蒙古族少女,生得春柳般婀娜,薩日朗花般嬌艷。她暗暗地愛上了一位勇敢英俊的少年,因朝思暮想,害了相思病,久治不愈。無奈,老阿爸用勒勒車拉著女兒四處求醫。這天,車子行到庫倫旗境內,在一道青蔥的馬蓮坡前,車轅突然斷了。為了安慰心愛的女兒,老阿爸甩著手巾,手舞足蹈地唱起來,歌聲深沉蒼涼,深深地打動了一群圍觀者,大夥情不自禁地圍著車子歡唱跳躍。少女被這熱鬧的場面所感染,慢慢抬起頭,立起身,加入了有趣的歌舞行列,病情竟奇蹟般地好轉了!從此,這種安代藝術便在庫倫大地流傳開來。

意義

在安代的家鄉庫倫旗還有好多關於這個舞蹈的傳說,一般認為可能跟薩滿教除病驅魔的儀式有密切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