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總理紀念碑

孫總理紀念碑

孫中山紀念碑建於1928年,1930年落成。碑的造型可以說是獨具匠心、構思奇巧,它遠看猶如一個巨大的“文”字聳立天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總理紀念碑
  • 建於:1928年
  • 落成時間:1930年
  • 性質:銅像
主要介紹,主要緣由,

主要介紹

孫中山名文,號逸仙,碑上的“文”字則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細看銅像和碑身是“文”字的一點,兩邊的階梯交叉而上,構成“文”字的一撇和一捺。
紀念碑身正面刻有“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體大字,是胡漢民的筆跡。東面刻著“和平、奮鬥、救中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生命彌留之際,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呼喚:“和平、奮鬥、救中國”這七個字,來表達他心中的理想。碑上刻的字是軍校代校務何遂寫的。
碑座正面刻有“親愛精誠”四個大字。“親愛精誠”是軍校的校訓,其意是,大家要互助互愛,真誠合作。紀念碑四面都刻有碑文。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間隔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分開。據說這7級代表軍校在此地辦了7期,而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參加了五次戰役,且屢戰屢勝。還有一種說法是,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地辦了5期,在大陸共辦了12期。碑座的紅色花紋,有人說是基督教花紋。之所以刻有基督教的圖案,據說是因為孫中山信仰基督教,孔祥熙、蔣介石和宋氏家庭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故飾上這種花紋是毫不奇怪的。

主要緣由

孫中山先生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眾,神采奕奕,宛如他生前站在講台上講述“三民主義”的原理。銅像是孫中山先生生前的好友、日本友人梅屋莊吉贈送的。梅屋莊吉和孫中山三十年交誼不渝,積極支持孫中山的事業。當得知孫中山病逝後他十分悲痛,本來寫些什麼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後來他決定鑄銅像來紀念,使人們一看到銅像就自然想到孫中山先生革命和偉大的一生。梅屋莊吉原想鑄造七尊銅像,分放在日本和中國,但他當時經營的生意不好,且已經破產,身又患病,為了解決鑄像經費,他抱病四處籌款,連女兒準備結婚的儲蓄也挪用了。塑像是他委託雕刻家牧田祥哉塑造的。最後由於經費不足,只鑄成四尊,運來中國。一尊豎立在這裡,其餘三尊則分豎立在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和澳門孫中山紀念館。四尊銅像都是一模一樣的,均高2.6米,重約2000斤。
一般的紀念碑多是坐北朝南的,但這座紀念碑卻坐南朝北。據說,其中隱含著孫中山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遺願。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竊取後,孫中山積極開展討袁、護法和北伐鬥爭,但都因各派軍閥的阻撓和破壞而失敗。圖為1917年孫中山第一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就任陸海軍大元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