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城(歷史人物)

孫維城(歷史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維城,(1539—1602),字宗甫,邱縣孫莊人。在分宜縣任知縣時,接手一徇情枉法,致死人命案。不畏強權,仗義執法,果斷查處大奸臣嚴嵩宗侄嚴世茂欺男霸女一案。雖被嚴嵩革職,但仍將供詞、訴狀送給海瑞,終被清官海瑞秉公執法,將嚴世茂斬首示眾,為百姓除了大害,大快人心。此事後被改編為影視戲劇《孫安動本》。後升為布政使,到宣化府去鎮守。萬曆二十九年(1601),又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卒於官。

基本介紹

  • 本名:孫維城
  • 字號:字宗甫
  • 出生時間:1539
  • 去世時間:1602
人物經歷,明史記載,方誌記載,疏劾故殺,縱死湔雪,搗毀泥胎,發奮圖志,初露鋒芒,孫安動本,唱古說今,仗義懲惡,地埋忠魂,

人物經歷

孫維城(1539—1602),字宗甫,河北省邱縣孫莊人。影視戲劇《孫安動本》的孫安原型。隆慶庚午(1570)科舉人,辛未(1571)科進士。初任濬縣知縣,後任太康、任丘知縣,升湖廣道監察御史,擢山西按察司副使,不久又升為布政使,到宣化府去鎮守。萬曆二十九年(1601),又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卒於官。 寄題楊太宰桃花嶺
春深度索嶺雲暉,萬樹桃花倚翠微,
碧澗浮觴仙路近,斷橋古渡俗塵稀,
葳蕤錦繡霞生袂,零落胭脂水映緋。
自是閒情思綠野,君王肯賜鑑湖歸。
重修儒學碑記
吾邱學宮,創自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規制隘陋,尚多草率。明興以來,有司相仍補葺,亦未有鼎建充拓之舉。迄萬曆二年(1574),古雄侯公應宿來宰縣事,下車蒞學,遍覽其殿亭堂廡以及齋廨,類多傾欹,欲行修葺,以初任尚不遑及。越明年政通人和,諗於眾曰:“學校為祀神育才之所,不宜久荒。”乃捐俸資,兼以義導,諸如鍛礪甓甋朱粉材木之屬,凡既備矣。於是諏日鳩工,芟蓁蕪,夷塹壤,表方測景,正以繩引,繚以垣牆。創建則敬一亭、會經堂、聚奎樓、名宦鄉賢(二祠)之與泮池也;擴廣則戟門、欞星門,兩廡之與兩齋也;藻飾則先師廟、崇聖祠之與明倫堂也。門則益以金聲玉振,繼往開來,禮門義路之縱橫;壁則峙以騰蛟起鳳,金馬玉堂,壽祿雙清之輝煌。萬仞宮牆坊、崇化坊、育才坊、射圃、神廚、師宅、生舍。磽者以隆,圮者以堅,黌宮百度,一剗故跡而新之。入其門則見雕樑畫棟,丹楹刻角,文節艷宇,采龕邃冪;升其堂則見觀光有扁,登瀛有集,禮樂器具,羅列軒豁;登其樓則見重檐璇榱,四通八達,滿目雲山,一覽皆窮。此皆我公廊廟胸襟,台閣器量,以棟樑之材,而運規矩之妙,挈其綱而眾目舉矣。又委之以才能素著如蓮幕郝公者,區畫指麾,程工課匠,釋政傳餐,惟日不足;判簿李(鳳鳴)公,往來督監,與有勞勩。宜其才方三月,而厥功就緒也,然用人之力,而人不以為勞,用人之財,而人不以為費者,固知我公為國求忠臣,為家求孝子,為天下求仁人義士也。邱士際此崇文之嘉會,誠為不偶,必以忠信廉恥為基垣,以禮義為門戶,以道德為堂奧,仰副我公興學之意。否則徒履台榭,上下庭階,偃仰棲遲於泮宮之中,豈惟有負於我公,亦非吾儒之所以自待者也。
創修定興寺碑記[①]
夫定興寺者,乃廢華嚴寺之餘僧,渙而復聚所建也。先是寺在堂之西北,相距八里,曰華台村。其行者誤出戒行,寺為有司者廢之。自住持以下,胥散而之四方,有掛錫於庵觀者,有飛錫於雲水鄉者,有衣缽隨身而家居者,所遺瞿曇暴披於風日中。遙望者,莫不為象教者憐之,此嘉靖四十四年(1565)事也。延至萬曆元年(1573),有僧永宿、永才,不忍萍梗其徒,諗於眾曰:“吾比丘等,始者不如人,何不淬㲩㲩㲩立一招提,以為歸宿之所乎?”僉曰“可。”又慮私創無以厭眾志,復謀北上,而乾之定府。府之西亭徐公,雅崇沙門者也,乃捐俸金十兩,維帖,俾立為㲩㲩香火院,錫之匾曰定興堂,義取定府興建之堂也。乃還自京,遍求勝地。已而相田一區,去北營集南二百餘步。詢其田主,則鮑國寵、邢郁也。二僧登門求之,俱慨然舍為寶坊地。遂筮日戒工,聚材飭具與諸檀越共出不貲之需。殿宇、廊廡、伽藍、山門、井灶,次第而就。迄今萬曆八年(1580),廟貌巍峨,佛神炳奕,丹青碧綠,炫耀輝煌。方諸廢寺,雖未有加,行將增益其所未逮,不止如廢寺已爾。堂既成,不容無記,以垂不朽。鄉耆和守介等,因丐余以記之。余嘗過其右,姑摭拾其素所見聞者,述而鐫之石。首是事者,僧則永宿、永才等。共成是事者,俗則和守介、鮑世寧、宋秀、邢箴等也,俱宜書之。噫!華嚴之後有定興,定興之後,不可復有華嚴也。苾芻者知之而不鑒之,則是華嚴之後,又一定興也。可不慎與,是為記。
[①]作者自註:“寺在古城營村南。”

明史記載

孫維城,字宗甫,丘縣人。隆慶五年進士。歷知浚、太康、任丘三縣。萬曆十年,擢南京御史。初,張居正不奔喪,寧國諸生吳仕期欲上書諫。未發,太平同知龍宗武告之操江胡檟,以聞於居正。會有偽為海瑞劾居正疏者,播之邸抄。宗武意仕期,遂置獄,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訟冤,維城疏言狀。檟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廣參議,皆落職戍邊,天下快之。中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請兼行分守事,帝許之,維城援祖制力陳不可。
俄以救言官范俊,奪俸一年。忤座主大學士許國,出為永平知府。遷赤城兵備副使。繕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車二部千餘人。以功屢進按察使,兵備如故。部長安兔挾五千騎邀賞,維城請於督、撫,革其市賞而責之,戢不敢肆。尋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廣東左布政使。二十九年,拜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河套常犯順,罷貢市十餘年。後復松山,築邊城,諸部長恐,益侵軼。至是,吉囊、卜莊等乞款。聞巡撫王見賓當去,請益切。在寧夏者曰著宰,亦請之巡撫楊時寧。兩鎮交奏,給事中桂有根請聽邊臣自主。維城方代見賓,時寧亦遷去,以黃嘉善代,二人並申約束。維城又條善後六事,款事復堅。
初,維城在宣府,與總兵官麻承恩不相能。會承恩亦移鎮延綏。一日,維城見城外積沙及城,命余丁除之。承恩紿其眾曰:“食不宿飽,且塞沙可盡乎?”卒遂噪。維城曉之曰:“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謂塞上沙也。”卒悟而散。維城因自劾,帝慰留維城,治嘩者。然維城竟坐是得疾,不數月卒。將吏入視其橐,僅俸數金,賻而歸其喪。

方誌記載

孫維城(?~?),字方鎮,山東丘縣人,登隆慶辛未(五年,1571)進士,授直隸大名府濬縣知縣,後除河南太康縣知縣。

疏劾故殺

鄉賢孫維城,字宗甫,隆慶庚午舉人,辛未進士,由知縣歷官湖文道監察御史,晉右都御史,開府榆林。
監察湖廣道,御史孫宗甫。
前有張江陵,奪情而起復。
諸生吳士期,譙擬萬言書
伺於郡丞龍,以白操江胡。
斃系吳生獄,婦持冤狀哭。
公劾龍胡故殺罪,詔下法司並謫戌(節錄本傳)。

縱死湔雪

明朝嘉靖年間,邱縣城隍廟前圍滿了人,只見一個身材瘦小面容清秀的少年立在廟頂上,這少年便是孫維城。只因一位富豪子弟丟了筆硯,知道孫維城家境貧寒,便污良為盜,孫維城受此不白之冤,心中十分憤怒,便約來雙方家長、老師、學友來此廟前,以洗清白。他面色凝重,注目全場,高聲說道:“眾位前輩、學友聽真,我孫維城人窮志不短,貴公子所丟筆硯非我所為,請貴公子也上來,咱兩人當眾跳下,摔死者虧心。”
他的老師、學友一個個愁眉緊靠鎖。那富豪公子和他的父母孤零零縮在一旁,在場之人無不動容。那貴公子原以孫維城貧寒可欺,沒想到他竟是這般剛性傲骨,直嚇得他臉色煞白,骨軟筋酥。孫維城言罷止不住熱淚滾滾,懷著滿腔的激憤,縱身躍下。孫維城摔落地面,腳髁骨嚴重折傷,但他仰首挺立凜然不屈。貴公子理屈詞窮,狼狽而去。

搗毀泥胎

孫維城自幼不信鬼神,眼見農田荒蕪,貧苦百姓餓死,逃亡。他心中早把廟堂里那此白糟蹋供品不給人間造福的泥胎神象痛恨透了。
在一次上學的路上,孫維城撿到一塊鵝卵石,他愛不釋手,為了一試泥胎是否有靈,就把鵝卵石放在土地佬兒身後,並指著泥胎的鼻子警告說:“土地、土地,你聽仔細,丟了石頭,砸你成泥!”
待他放學回來,竟不見了鵝卵石,心中十分生氣,三下五除二把泥像推倒在地,搗了個稀爛。自此,邱縣城裡土地廟裡沒有了土地泥像。

發奮圖志

筆硯事件深深地觸動了孫維城幼小的心靈,深感弱肉強食的現實,他揮毫寫下了二十個大字,“天下不平事,多是富凌窮,沒有好父母,庶小難存生。”
自此,孫維城立志圖興,發奮苦讀,決心得志後改變這種現狀。因此與聶山固姓賈的同窗互勉互學,科試中,兩人由秀才中舉人,均列榜首。
嘉靖末年,赴京殿試,雙雙及第為進士。孫維城任江西分宜知縣,任途經家拜祖謝師,鄉鄰同窗俱來道賀。那位富豪子弟也來恭維。孫維城當眾大笑曰:“領情,領情,若非貴友筆硯之失,小可怎有今日之幸。”一名話說得滿堂大笑,貴公子滿面羞慚,無地自容。

初露鋒芒

分宜縣原是當朝權奸嚴嵩的老家。其宗侄嚴世茂狗仗人勢,無惡不作。他見民婦張美秀姿色出眾,便強行霸占。其丈夫劉明上門論理被當場打死。其母親抱待哺幼孫來衙前告狀,前任知縣懼怕嚴家勢力哪敢過問。孫維城到任接收此案,決心斷清、審明。可隸卒多次提醒勸阻孫維城說:“嚴家官高勢大,弄不好輕則丟官走,重則抄家滅門。”孫維城看著自已殘疾的腳,想起當初的誓詞,不由拍案而起:“俺孫維城,堂堂七尺之軀,吃皇俸,當報君恩,為民作主,焉能效法貪生怕死之輩,南山之石碎,北海之水可竭,頭可斷,志不易改。”
當即令人救出受害民婦,將嚴世茂押上公堂。嚴世茂態度蠻橫,立而不跪,咆哮公堂,破口大罵。孫知縣大怒,喝令差人將嚴世茂摁翻在地,一頓殺威棒打得他哭爹叫娘,供認不諱。孫維城令其當堂畫押,然後押入死囚牢。
嚴府家人星夜進京找嚴嵩告急。嚴嵩傳令州府將孫維城革職查辦。孫知縣聞訊將供詞、訴狀當夜送往江南巡撫海瑞台下。海大人正愁搬嚴嵩不倒,四方搜查嚴父子罪狀,接此訴狀正中下懷。當即傳令將嚴世茂斬首示眾。孫知縣為當地百姓除了大害,民眾為之雀躍,人心大快。

孫安動本

《孫安動本》這齣戲,家喻戶曉,為民眾所稱道。孫安原名孫維城,系邱縣邱城鎮孫莊村人。他為這官清正,愛民如子,終生歷職十三任,留下千古佳話。
為民請命動章本,萬曆年間,首相張居正,假傳御旨以丈量土地為名,令民間新開墾的土地納賦稅。將新稅均於舊賦額中,這就加重了墾田農民的負擔。有很多貧苦農民棄地不墾,造成大片新墾農田荒蕪。這時孫維城正在雲南任安寧知州。他體察民情,本奏天子,安頓流民,墾荒修田,獎勵農桑。嚴懲貪官污吏,安定民心。幸喜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當時有民謠讚頌孫知州:“孫安寧,浩安寧,寧如青天海剛峰(海瑞)”。

唱古說今

孫督堂家教甚嚴,育子有方。兒女幼年時,常以自身經歷,激發孩子們刻苦上進。在他的教導下,四個愛子先後成了國家棟樑之才,最大任布政使。
早年邱縣有個胡知縣,人送外號“糊塗蟲”,胡知縣讀過幾本四書五經,自以為學問蓋世,仗著家有萬貫家資,花錢買了個知縣。他懶於政務,不理民事,曲周縣令知道“糊塗蟲”是個庸才,便有意捉弄他。一次宴會,曲周知縣先吹捧了“糊塗蟲”一番,然後說:“貴縣有五營,我縣有七寨,我欲七寨換你五營如何?”
“糊塗蟲”不理民事,更不知所轄地理。暗想,兵家講,安營下寨,寨者主也,營者兵也。寨轄數營,七寨轄營更多,小小五營村算得了什麼,何樂而不為!
當時拍板成交,自以為沾了很大便宜,有點得意忘形。待正式交接文書批示下來,“糊塗蟲”傻了眼,七寨並非七所大寨,而是一個小村名,五營卻是五個大莊,“糊塗蟲”吃了大虧。
孫督堂經常以此笑柄,告誡後代,為官者要勤於政務,體察民情,不可紙上談兵,脫離實際。

仗義懲惡

孫督堂自幼結髮夫人王氏,系城北孟固村人,這貌不出眾的農家姑娘,心地剛正,嫉惡如仇。城南堤上村陳氏兄弟,在朝居官,清正廉明,但其家奴專橫跋扈,為所欲為,往返京都,奔馬疾車,沿途傷人。小小孟固村是必經之道,本來是東西街道,偏要南北穿行,屢屢傷人,無人敢言。這一日,督堂夫人省親居家,忽聽街上雞飛狗咬,哭聲盈天。夫人出門觀之,眼見惡奴橫行,心中憤怒,便搬一把木椅坐在街中,迫使惡奴停車下馬請罪,賠償所受損失,令其買道繞村而過。當地村民就在督堂夫人擋道的地方,建廟塑像,銘刻不忘。

地埋忠魂

皇宮內苑有位鄭貴妃,她貌似天仙,心如蛇蠍,百般獻媚,深受萬曆皇帝恩寵。鄭貴妃野心勃勃,結黨營私,排斥異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很多剛直的大臣慘遭殺戮。孫維城臨危不懼,冒死進諫,觸怒了鄭貴妃,被奪俸革職,遣返原籍。萬曆四十八年,太子朱常洛(泰昌帝)即位。朝中複議,起用舊日大臣,鑒於孫維城直諫有功。應加官重用,傳旨孫維城進京。孫維城深知龍顏寡恩,喜怒無常,此次詔宣吉凶難卜,先派家員入京打探,臨行再三叮囑,歸途吉可緩馬,凶則飛馳。為料,家員因喜忘為,途中看戲耽誤了時間,打馬如飛。孫維城站在城樓遠望,觀驟馬揚塵,急如飛火,預感大禍臨頭,隨即咬下鈕扣吞金而亡。臨近城廓,家員猛省,收韁緩馬,入府報喜成喪。怎奈大錯鑄就,回天無術,千古堪悲(註:此為傳說,正史載為善終)。為表督堂豐功偉績,後人寫文作戲、著書立說,以求千古不泯(註:海剛峰就是海瑞,錄入本書時內文略有改動)。
孫洪基,字肇伯,中丞公維城長子,萬曆庚子二十八年(1600)舉人。早失枯,事兩繼母如所生。初授寧晉諭,勤課諸生,至以一科登第者八人,隨升國子助教。力絕請託,卻千金如土苴。出知泗州,一載告歸。性介而仁,重然諾,好施,賑貧恤孤,出棺具為葬者百家, 人有以急售產者,卒歸之,曰:“吾不忍使若棄祖父業。”三仕無長物,殃之日,至鬻田為殯具,可謂於中丞無愧者矣。
孫洪圖,萬曆乙卯(1615)科舉人。學通五經,淹貫百家,尤精聲律,善詞賦。由興平教諭,升乾州知州,政暇與諸生談論經史,校雙文藝,文風以振。詿誤,降照磨,尋升陝西平涼州通判。休歸,崇禎戊寅(1638)知縣高重光征守城,大清兵破城,死之。可謂有功於父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