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廣場

孫權廣場

孫權廣場,坐落於美麗的鄂州江邊,位於鄂州觀音閣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孫權廣場的標誌性建築是總高11.8米的國內最高的孫權雕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鄂州孫權廣場
  • 地理位置:湖北鄂州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孫權廣場,觀音閣
鄂州孫權廣場簡介,孫權和鄂州(古武昌)的關係,孫權帶動的鄂州三國文化,劇情梗概:,

鄂州孫權廣場簡介

“千年往事人何在,遺蹟猶存說仲謀。”總高11.8米、重150噸,花崗岩質的國內最大孫權雕像在鄂州(古武昌)江灘孫權廣場首掀蓋頭。據悉,這尊“吳大帝孫權”雕像從設計、製作到安裝歷時兩年,系鄂州打造“吳王古都”旅遊風光帶的標誌性工程,於2011-02-13正式對遊客開放。
雕像用4塊福建花崗岩石拼成,總高11.8米,其中,基座2.3米、像高9.5米,重150噸,造價100多萬元。
鄂州是吳王孫權故都,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古銅鏡之鄉、書法藝術之鄉,李白、蘇軾、黃庭堅等都曾經在這裡留下足跡。書法文化遺存如怡亭銘石刻、松風閣詩帖、張裕釗書體都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鄂州孫權廣場

孫權和鄂州(古武昌)的關係


鄂州在歷史文化的定位上一直是定位:三國--吳王城--吳都
孫權廣場

其重要的歷史原因是孫權是在鄂州登基做皇帝的,雖然只是在鄂州當了半年的皇帝就遷都建業了。那么孫權為什麼要在鄂州登基而不在他的根據地建業登基呢?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事件。
200年接管兄長孫策之位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採納魯肅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08年赤壁戰後,孫劉結盟乘勝進軍,經過一年,奪取荊州城。戰後,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荊州。
劉備率本部兵馬在江南的油江口立營,改油江口為公安,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孫權採納周瑜的建議,不借荊州。
公元210年,周瑜病故,魯肅繼任,勸說孫權暫時將荊州借給劉備。劉備借得荊州後,以之為立足點,建立蜀漢政權。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黃初二年(21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於指揮對蜀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
219年奪回荊州
而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次年四月,劉備稱帝
223年劉備去世
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九月遷都建業。
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權帶動的鄂州三國文化

備受矚目的三國歷史文化電影《武昌情殤》,將於2012年5月8日在觀音閣公園孫權廣場舉行開機儀式。作為我國首部反映三國歷史文化的電影,本次活動受到了主流媒體、電影行業專家以及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劇本取材於劉敬堂、葉有聲、胡念征三人合著的長篇小說《吳都遺恨》,再現三國吳大帝孫權在鄂州的一段歷史,旨在挖掘和弘揚鄂州三國歷史文化。
電影《武昌情殤》以三國歷史為主線,以吳大帝孫權為主角,圍繞其在古武昌(今鄂州)建都稱帝所發生的故事展開,展現了孫權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和在歷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同時,該影片還描繪了古武昌(今鄂州)的繁榮景象,一經推出,將有利於擴大鄂州對外形象宣傳,提升鄂州三國文化軟實力和知名度,帶動鄂州文化旅遊業的大發展。
孫權廣場

劇情梗概:


赤壁大戰之後,東吳討虜將軍孫權率部來到鄂縣(今鄂州市)。這裡襟湖扼江,既可屯軍練兵,又可停泊戰艦,且盛產魚米,銅礦豐富,是戰略要地,便決定在此修築都城,以圖與魏、蜀爭奪天下。
在選擇城址時,孫權偶遇以織葛布為生的民女文倩,文倩之父文海是漢初的營造總監,專司修造城池宮殿。文倩自小跟隨父親學習營造技藝,後因戰亂逃往江南。途中其父遭劫匪殺害,臨終前將所攜營造文牘交給了文倩。她受孫權之命,親自測量、繪圖、監工,終於在長江南岸建起了一座都城。孫權取“以武而昌”之義命名為武昌。在建城過程中,文倩敬慕孫權立足武昌、平定戰亂、統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孫權欣賞文倩的膽識和才華,並由此引發了一段曲折而纏綿的愛情故事。
孫權在武昌拜天稱帝後,不聽文倩勸諫,滿足於三分天下,迷戀帝王生活,並聽信讒言,準備遷都建業。遷都之前,他欲冊封文倩為後。文倩見他不思進取,統一天下宏願難以實現,在冊封大典前夕,悄悄離開了吳王宮。孫權派人四處尋找,並親自前往報恩寺探尋,卻始終不見其蹤。
公元229年秋,文倩登上西山之巔,默默地望著孫權率領龐大船隊順江而下,船隊漸漸駛出了她的視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