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慎行故居

孫慎行故居、孫星衍故居位於常州市雙桂坊59號。 在雙桂坊現代建築的圍裹中,路南側鄰公園路的那組占地近900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宅院雖然顯得 兩孫故居明式船廳低矮、衰邁,但它卻厚重不容小覷。因為它曾擁有過兩位歷史文化名人:明末著名東林黨人孫慎行及他的族七世孫、清代中期被譽為“天下奇才”的孫星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慎行故居
  • 地理位置:常州市雙桂坊59號
  • 占地面積:占地近900平方米
孫慎行簡介,孫星衍簡介,孫慎行、孫星衍故居,

孫慎行簡介

孫慎行(1565—1636),常州人,自幼受身為文學家和抗倭英維的外祖父唐順之的影響,酷愛讀書。他於萬曆二十二年(1594)中舉、次年摘取殿試探花,任翰林院編修。萬曆四十二年(1614)升禮部郎,一度代理尚書。曾數度請假歸里,精研理學。萬曆四十八年七月,萬曆帝去世,八月朱常洛即位。不久新皇帝患痢疾,朝廷莒^ 從哲推薦的醫官李可灼進紅丸兩粒,豈料在位僅29天的皇帝服後突亡。此即"紅丸案"。九月天啟帝登基,當年十二月就召孫慎行返京,拜為禮部尚書(從一品官)。天啟二年(1622)四月起,孫慎行3次上書求嚴懲"紅丸案"首惡李可灼、方從哲罪,在朝廷內外引起大爭辯。最後李可灼下獄戍邊,天啟帝對方從哲擱置不問。七月孫慎行無奈託病辭歸,一度講學於東林書院。天啟六年(1626)起撰寫的《三朝要典》一書,魏忠賢閹黨翻"紅丸案",指孫慎行為罪魁。天啟七年(1627)七月,天啟帝下詔孫慎行被遣戍寧夏。但八月天啟帝去世,新登基的崇楨帝於十一月剷除閹黨,魏忠賢自殺,孫方得免。崇禎八年(1635),朝臣一致推薦他為內閣大臣,崇禎帝令立即徵召。次年,72歲的孫慎行抱病入京,未及上任便逝世。著有《玄晏齋集》、《明四大家文選》等多種文集。

孫星衍簡介

孫星衍(1753—1818),字伯淵、淵如,陽湖縣(今常州市區)人。生於觀子巷(今和平南路),後遷居雙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試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升刑部郎中。後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職,清廉有政聲。嘉慶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東布政使時稱病請假回鄉。3年後他客居揚州,參與校刊《全唐文》。嘉慶二十一年(1816),他主持南京鐘山書院。先後主講揚州安定書院、紹興書院、杭州詁經精舍等書院,樂育英才。嘉慶二十三年(1818),他66歲時病逝。生平鑽研經史文學音訓之學,旁及諸子百家。精於金石碑版,工篆隸書,尤精校勘,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他勤於著述,積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經學家成就,刊成《尚書古今文註疏》,標誌清代古文經學達到高峰,孫星衍因此成為乾嘉學派(古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他還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

孫慎行故居、孫星衍故居位於常州市雙桂坊59號。
在雙桂坊現代建築的圍裹中,路南側鄰公園路的那組占地近900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宅院雖然顯得 兩孫故居明式船廳低矮、衰邁,但它卻厚重不容小覷。因為它曾擁有過兩位歷史文化名人:明末著名東林黨人孫慎行及他的族七世孫、清代中期被譽為“天下奇才”的孫星衍。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坐南朝北,原占地面積較大。由孫慎行在做官期間所建,系私人住宅遺址。慎行服官期間曾數次請假裡居於此。故居北臨雙桂坊,東、西、南三面均為住宅區。到清代乾隆年間其族七世孫、著名學者孫星衍又繼承此宅,繼續居住。5間花廳等建築於清代後期毀後重建,房地產由孫氏子孫世代繼承並居住。後故居部分房屋被後裔賣掉,餘下的最後由孫養淵繼承時,故居呈倒置瓦刀形,入門為長通道備弄(似刀柄),備弄盡頭為長方形建築布局,東首為明式船廳,其西有天井,天井北建有清式花廳5間,花廳左右空地堆黃石假山及花圃等。20世紀80年代興建廣南大廈時,兩孫故居長條形備弄被拆除,保留故居房屋、天井等。由常州市政協大樓與廣南大廈間通道通向廣南大廈後故居。明式船廳遺存雕花月梁及明代木隔窗,乃明代所建原屋。據孫氏後裔孫養淵透露傳家秘聞:船廳地下埋有其祖先孫慎行棺木。並出示其家珍藏的孫小慎行手書《梔子花記》真跡。清式花廳5間面闊19.7米、進深5檁8.9米,前廊後軒,硬山式磚木結構。1987年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孫慎行、孫星衍故居被原地修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