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新譯

孫子兵法新譯

《孫子兵法新譯》是2001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興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子兵法新譯
  • 圖書編號:1528211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定價:10.0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孫子兵法新譯
圖書編號:1528211
出版社:齊魯書社
定價:10.0
ISBN:753330958
作者:李興斌等註譯譯者:李興斌,楊玲/國別:
出版日期:2001-06-01
版次:1

簡介

軍形第四
本篇主要論述了戰爭中如何從敵我雙方實力出發,巧妙運用攻與守這兩種基本作戰形式,達到“自保而全勝”的目的的問題。孫子認為,敵人能否被戰勝決定於敵人,自己能否被戰勝則決定於自己,所以,戰爭指導者應首先創造使自己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而不放過敵人可被戰勝的時機(即所謂“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孫子指出,“勝兵”總是“先勝而後求戰”,“敗兵”總是“先戰而後求勝”,而“修道”與“保法”則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
形,含有形象、形體等義,在戰爭中指一切客觀的、可見的、相對穩定的各種與實力有關的因素。本篇所論,主要是物質條件和物質準備如何,對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影響問題,故以“形”名之。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有餘],攻則(有餘)[不足]①。善守者,藏於九地②之下;善攻者③,動於九天④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①此句底本與簡本正相反,但意思均通。②九地:與下文之“九天”相對,形容地之極深處。一說,指對應於按九宮劃分之天宇的星野分區,也叫“九野”。如此,則所指非深而是廣子。③竹簡本無此三字。但據文意似應有,故不改。④九天:形容天之極高處。一說,指按九宮劃分之天宇。
孫子說:從前善於用兵打仗的人,會首先做到不可被敵人戰勝,然後等待敵人出現可以被戰勝的機會。己方之不可被戰勝全在於自己,而敵人之可以被戰勝則決定於敵人。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卻不能使敵人必定被我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知,卻不可以強求。要想不被敵人戰勝,就要善加防守:當敵人出現了可以被戰勝的機會時,就要及時發動進攻。[在兵力一定的情況下],取守勢,就會感到兵力富餘;取攻勢,就會感到兵力不敷使用。善於防守的人,好像藏於九地之下,[使敵人無法找到];善於進攻的人,好像自九天而降,[讓敵人猝不及防]。所以,他們既能夠保護自己,又能夠取得全勝。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①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日,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②。不忒者,其所措勝,勝易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③。
①秋毫:鳥獸秋天長出的絨毛,因其極細小,故常用以比喻分量輕微。②不忒:沒有差錯。忒,音tè差錯。③此處簡本為“正”,與底本之“政”義通,均為主宰的意思。
預見勝利超不過普通人的見識,不能算是最高明的。戰而勝敵,天下人都叫好,不能算是最高明的。所以,能舉起秋毫算不上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上限明,能聽見雷霆算不上耳聰。古時候所說善於用兵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勝的情況下獲勝的。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獲勝之後,既無智慧的名聲,又無勇武的戰功。但其戰勝敵人、取得勝利,總是不出差錯。不出差錯,是由於他採取的措施使敵人處於必敗的地位,己方已經必勝無疑。善於用兵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放過導致敵人失敗的機會。所以,能打勝仗的軍隊,是先有了勝利的把握才去尋求與敵人決戰;而打敗仗的軍隊,卻是先與敵人開戰,然後才去尋找獲勝的條件。善於用兵法:一日度,二日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日勝①。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②,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也],若決積水於乾仞③之溪者,形也。
①度:計算,量度。引申為土地面積的大小,故下文曰“地生度”。量:數量,容量。指物質資源的數量,因其由國土面積大小決定,故曰“度生量”。數:數目,員額。這裡指兵員眾寡,因其直接受物質資源充足與否的影響,故曰“量生數”。稱:比較,衡量。指對敵我雙方力量強弱優劣的比較和權衡,因其直接決定於兵員之眾寡,故曰“數生稱”。勝:指戰爭勝利之可能。因其決定於雙方實力之比較,故曰“稱生勝”。②以鎰稱銖:比喻以絕對優勢之兵
力對處於劣勢之敵人。鎰,音yì,銖,音zhū,均為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二十四兩(一說為二十兩),一兩為二十四銖,二者之比為576:1。③千仞:形容極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為八尺(一說七尺)。兵的人,總是修明政治,加強內部團結,確保各項法令制度的貫徹執行,所以能夠成為戰爭勝負的主宰。
兵法上判斷勝負的根據有五個方面: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敵我雙方國土幅員的不同,產生大小不同的土地面積;大小不同的土地面積,產生豐乏不同的物質資源數量;豐乏不同的物質資源數量,產生眾寡不同的兵員數額;眾寡不
同的兵員數額,產生強弱不同的軍事實力;強弱不同的軍事實力,產生勝負不同的戰爭結果。所以,能夠贏得勝利的軍隊與對手之間好比是以鎰去稱量銖,而注定要失敗的軍隊與對手之間則好比是用銖去稱量鎰。在實力比較中處於勝利地位的一方使用他的民眾作戰,就好像在千丈之高的懸崖上決開山澗的積水一樣,這就是“形”啊!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①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②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膠]其所之③也。
①速:簡本及《御覽》所引均作“遠”,因與文意不合,故不從。②畫地而守:指不假城池、不必設防即可守住,比喻極為容易。③膠其所之:誤導敵人,將其引往錯誤的方向。膠,詐、欺的意思,古通“謬”。“乖”、“謬”互訓、意通。
前進而使敵人無法抵禦,是因為衝擊的是敵人的空虛之處。退卻而使敵人無法追擊,是因為行動迅速,敵人追趕不上。所以,我要交戰,敵人即使深溝高壘,也不得不與我交戰,是因為我方打擊了敵人必須救應的地方。我不想交戰,即使是畫地而守,敵人也無法與我交戰,是因為我方設法誤導、改變了敵人的行動方向。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①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②。能以眾擊寡③,則吾之所與戰者約④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①專:集中,專一。②我眾敵寡:竹簡本作“我寡敵眾”,不從。③以眾擊寡:竹簡本作“以寡擊眾”,不從。④“約:少,寡。
誘使敵人暴露形跡而我卻不露形跡,就會使我方兵力集中而敵方兵力分散。我方的兵力集中到一處,敵人的兵力分散到十處,我方就是以十倍的兵力攻擊敵方之一部,如此就會形成我方兵力雄厚而敵方兵力寡弱的局面。能以眾擊寡,那么我所要與之交戰的敵人就少了。我所要與之交戰的地點敵人無法知道,無法知道則其需設防的地方就多;敵人設防的地方多,則我要與之交戰的敵人就少。所以,防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就會薄弱;防備了後面,前面的.兵力就會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邊的兵力就會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會薄弱;處處設防,就會處處兵力薄弱。兵力感到寡弱,是因為被動地處處防備敵人;兵力感到充足,是因為主動地使敵人防備自己。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①,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以吾度②之,越人③之兵雖多,亦奚④益於勝哉?故曰:勝可為⑤也。敵雖眾,可使無斗。
①此處與後句中之“地”與“日”,竹簡本位置正相反,今不從。②度:音du6,推斷,忖度,估計。③越人:即越國人。其時吳越為敵國。④奚:音xī,疑問詞,“何”的意思。
⑤勝可為:《軍形》說“勝可知而不可為”,這裡說“勝可為”,看似矛盾,實乃辯證的統一:前者是說,勝利雖可以預知,但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不可單憑主觀願望強求;後者是
說,在具備了一定的客觀條件之後,將帥只要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勝利就是可以爭取到的。
故策之①而知得失之計,作之②而知動靜之理,形之③而知死生之地,角之④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⑤,而應形於無窮。
①策之:根據客觀情況對敵人行動計畫進行分析判斷。策,策度、預測。②作之:挑動敵人,使之動作。作,動作,引申為挑動。③形之:示形於敵。④角之:與敵較量一番。這裡指為了解敵人兵力部署情兄而進行的試探性進攻。⑤戰勝不復:戰略戰術靈活多變,每次取勝的
方法都不重複。
所以,能事先知道交戰地點,能事先知道交戰日期,就可以長驅千里而參加會戰。不能事先知道交戰地點,不能事先知道交戰日期,就會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隊救不了後隊,後隊救不了前隊,更何況遠的數十里、近的數里呢!根據我的判斷,越國人的兵力雖然多,但對於取勝又有什麼幫助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的。敵人兵力雖多,可以使它無法戰鬥。
所以,通過對敵情的分析判斷,可以了解敵人在謀劃上的得失;通過挑動敵人並使之行動,可以發現敵人的活動規,律;通過示形而引誘敵人暴露形跡,可以觀察敵人所據地形的險易;通過與敵人進行小規模的較量,可以了解敵人兵力配備上的虛實強弱。因此,佯動示形達到了極致,就可以使自己不露任何形跡。不露任何形跡,則隱藏再深的間諜也無法窺見我方的企圖,再聰明的敵人也無法對付我們。根據具體形勢而克敵制勝,並將這勝利擺在眾人面前,眾人也無法了解其中的奧妙。人們都知道我所以能戰勝敵人的具體方式,卻不知道我用這種方式為什麼能戰勝敵人。所以,每次戰勝敵人的辦法都不再重複,而要根據具體情況的不斷變化
作出無窮的變化。
……

目錄

前言
凡例
卷上
始計第一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
卷中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卷下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附錄
一、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孫子兵法》殘文
二、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佚文
三、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摹本
四、《史記·孫子列傳》原文及譯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