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堂

孫光堂

孫光堂,山西靈石人,研究生學歷,長江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山西省委黨校客座教授,山西農業大學客座教授,山西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現任中共晉中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孫光堂在左權、榆次兩地首創並實踐的生態莊園經濟,是中國農業領域的一大創新性變革,曾多次受邀走進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做有關生態莊園經濟的專題講座。

2009年8月,孫光堂被評為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曾受到習近平、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的專著《左權之路——一個貧困縣的發展與變遷》,被譽為“關於中西部地區發展模式的啟迪之作”。2013年5月出版了《媒體眼中的生態莊園經濟》一書,以媒體的第三方視角解讀了生態莊園經濟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反響。2014年3月,又出版了《專家學者論生態莊園經濟》一書,通過專家視角進一步解讀了生態莊園經濟的價值,豐富了生態莊園經濟的理論,對研究生態莊園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光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靈石
  • 職業:公務員
  • 畢業院校:山西農業大學
  • 主要成就: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任職履歷,個人榮譽,生態莊園,從“莊園經濟”到“生態莊園”,生態莊園有望叫響全國,不僅僅是生態莊園,決策者要有長遠眼光,縣委書記走上清華講台,“基層教授”再登清華講台,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任職履歷

參加工作後在靈石縣英武公社工作;
1978年在山西農業大學學習;
孫光堂
1985年12月任靈石縣馬和鄉黨委書記;
1990年10月任靈石縣兩渡鎮黨委書記;
1992年12月任共青團晉中地委副書記;
1995年6月任榆社縣委副書記;
1997年3月任太谷縣委副書記;
2000年12月任左權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5年5月任左權縣委書記;
2010年4月任山西榆次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副廳級)、晉中市榆次區委書記;
2011年8月任晉中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山西榆次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榆次區委書記;
2012年6月任晉中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

個人榮譽

2009年8月被授予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

生態莊園

初冬的北京,寒意漸濃。11月6日,清華大學的“時事大講堂”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共晉中市委常委、榆次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榆次區委書記孫光堂。當晚,200多位清華師生仔細聆聽了孫光堂講解的 《生態莊園經濟的探索與實踐》,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報告大廳響起了數十次熱烈的掌聲。
11月7日,同樣的激盪和成功在天津大學“北洋大講堂”演繹。無論在清華還是天大,年輕學子們最深的感受是:來自基層的實踐,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讓他們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有人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啟迪和感悟。
2009年2月,山西省林業廳首次邀請時任左權縣委書記的孫光堂,作了左權莊園經濟的講座。之後,孫光堂生態莊園經濟主題講座的邀請從未間斷,北京人民大會堂、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省委黨校、省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山西大學研究生班、山西農業大學等許多地方都留下了孫光堂的“足跡”,生態莊園經濟開始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受到關注和推廣。

從“莊園經濟”到“生態莊園”

2005年,在孫光堂的大力倡導和傾力推動下,當時的左權縣委、縣政府依託大規模移民搬遷遺留下來的耕地、“四荒”等資源,一批社會能人和工商資本,以多元化的方式籌集社會資本,以租賃、購買土地使用權等形式,集中一定規模的土地,嘗試探索一種新型農業產業開發和農村經濟發展模式,這一政府主導的創新之舉,很快得到了工商界人士的全力配合,左權縣內縣外投資者積極主動回響政府這一行動,左權莊園經濟應運而生。應該說,左權是山西最早提出並大膽實踐莊園經濟的地方,並很快呈現出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的特點。“農民下平川,老闆進深山,四荒著新綠,舊村變莊園”成為左權莊園經濟開發的生動寫照。
到2010年底,左權生態莊園累計已達221處,累計完成投資1.85億元。蓬勃發展的左權莊園經濟受到社會各界及專家學者們的強烈關注。2009年4月18日,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山西省改革創新研究會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左權莊園經濟研討會,由於左權莊園經濟大多以林業開發為主,併兼有綠色養殖,有著明顯的生態經濟特徵,與會專家學者一致同意將左權莊園經濟更名為左權生態莊園經濟,謂之左權莊園經濟的“4·18”共識。
“4·18”共識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左權生態莊園經濟走出了一條山區縣份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創新之路,極具典型意義和推廣價值。2009年7月21日至22日,省政府在左權召開了生態莊園經濟現場會,左權發展生態莊園的經驗和做法在全省59個山區縣大力推廣,以左權模式為標誌的山西生態莊園經濟建設全面展開。

生態莊園有望叫響全國

2010年7月,孫光堂離開他工作了10年的左權縣到晉中市榆次區任區委書記,在調研中,他驚喜地發現,榆次個別有經濟實力的大戶和企業家,開始利用 “四荒”等資源進行農業規模化開發,已具備莊園經濟的雛形,而榆次特有的交通區位優勢、農業產業基礎優勢、巨大的投資潛力、廣闊的發展空間及省委書記袁純清考察晉中時提出的打造省城後花園的講話精神,使榆次更適合發展都市農業為特徵的新型生態莊園經濟。“嫁接”左權生態莊園建設經驗,全力推動榆次特色的生態莊園建設,很快由構想變為轟轟烈烈的實踐。僅一年時間,榆次區生態莊園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莊園總數已達106處,共利用各類土地11萬畝,累計實現投資9.64億元,並湧現出來豐潤澤、明樂、凱眾等具備休閒觀光,吃住遊玩各具特色的“十大魅力生態莊園”。
2011年9月8日,榆次區第八屆文化旅遊節除了傳統的榆次老城後溝古村常家莊園外,又多了一個全新的旅遊產品——魅力生態莊園,令來自全國的遊客耳目一新。10月22日,由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山西省改革創新研究會主辦的山西生態莊園研討會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舉行,副省長郭迎光代表省委、省政府發去賀信,信中指出:“左權縣和榆次區的發展表明,生態莊園經濟具備了在全省推廣的條件。”本次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們共同通過了 《山西生態莊園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宣言》指出:“山西左權、榆次是全國生態莊園經濟的發祥地,發展前景廣闊遠大,必將成為農民增收的希望,農村發展的希望、農業轉型的希望。生態莊園經濟不僅是中國農村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創造,也是中國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還是中國農村未來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從2009年的“4·18”共識,到2011年的“10·22”宣言,山西生態莊園的使命越來越明確,正如《宣言》指出的:“山西應該在全國的生態莊園建設方面起積極的示範作用”。

不僅僅是生態莊園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出生在山西靈石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我至今難以忘記我在農村的歲月和那裡的父老鄉親……”孫光堂在清華園學術報告廳的開場白立刻迎來了清華師生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在清華大學、在天津大學,孫光堂所傳遞的不僅僅是生態莊園,還不時穿插他的執政風格,人生感悟,在清華大學,當一位來自貴州的學生問到孫光堂做事的原則時,孫光堂答道:“我始終堅守一個原則,就是為當地百姓做一些實事,誠心誠懇地去做,對待上訪百姓,我從不迴避,不推遲,給他們倒上茶水,認真聽他們講述,十年時間我沒有換過手機號,民眾可以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
在天津大學講座完後,財經學院的王成才同學這樣說道:“孫書記的講座給我們以生動的感召,一是感召我們青年學子到基層去,基層大有作為,基層能創大業,二是孫書記踏實為民辦事的精神、親民的情懷,是我們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2000年,孫光堂走馬上任左權縣長,左權從此“不平靜”,工商企業“二次改革”,鄉村煤礦改革、信用改革、糧企改革……這些率全省先河的大膽改革在革命老區左權縣相繼展開,左權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脫胎換骨”,一時間成了全省縣域經濟大膽改革的前沿陣地,這種改革所釋放出的發展動力、潛能和成就迅速顯現,因此而產生的“左權現象”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2005年,孫光堂擔任左權縣委書記,此時,左權工商業和城鎮化高速發展,大批山莊窩鋪農民紛紛移民搬遷到城鎮謀求更好發展,針對這一全省乃至全國都面臨的共同課題,孫光堂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莊園經濟並付諸實踐,很快被譽為當今縣域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現代農業的創舉……
創新的激情、務實的品格、親民愛民的情懷構成了孫光堂最明顯執政風格,2009年8月,他被授予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如今,身兼數職的孫光堂,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經常受邀到各處講座,而每一場講座,他留給聽者最深的往往是講座內容所折射出的——一個基層領導幹部人格的影響力。

決策者要有長遠眼光

這種做法短期看是一種浪費,但從長遠來看,卻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
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會有什麼樣的出路。回想10年來在左權縣的工作,我對這句話體會很深。
城鎮化是左權發展的必由之路,但作為一個山區縣,15.9萬人口分散在1000多個村,平均一個村不到200人,這需要決策者擁有長遠眼光。
根據實際,我們確定了一批基礎好、潛力大、位置優、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為中心村,以縣城和中心村為主體,合併周邊行政村。人口集中後,整頓出來的可開發土地有46萬畝之多。
如何開發利用這些土地和原有的基礎設施?實踐中我們發現,生態莊園經濟形式可以有效解決移民搬遷形成的資產閒置和移民生計問題。
生態莊園就是引導社會能人用工業商業上的資本去開發民眾搬遷後留下來的耕地和基礎設施,用租賃或者購買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去搞綜合開發。從2005到2010年,左權發展了211處莊園經濟,造了6萬多畝生態林、63萬畝經濟林,還養了3萬多頭畜禽。
現在的左權,城市變大了,道路變寬了,農民儲蓄存款餘額從2億多元增加到30多億元,縣財政收入從不到4000萬元增加到6億多元。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的做法讓老百姓搬離了世代居住的家園,原來的耕地也可能撂荒,多年形成的水利、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也廢棄了,似乎是一種浪費。但從長遠來看,卻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省里還決定在山西省的59個山區縣推廣這種做法。

縣委書記走上清華講台

沒有官腔、不講套話縣委書記進清華“接地氣”
沒有官腔、不講套話,用近3個小時的時間、低調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委書記孫光堂此間來到清華大學,向200多名學生講述他曾“受益匪淺”的“生態莊園經濟”,以及自己的做官心得。
由共青團清華大學委員會與中國縣域經濟報社主辦的“縣委書記與清華學子面對面”系列活動當日在清華大學新水利館舉行,孫光堂對此看作是“接地氣”,讓坐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用“高端的視角”檢驗基層官員的從業歷程。
什麼是生態莊園經濟?用孫光堂的話說,就是讓“老闆進村、資本進村、產業進村”,使荒山增綠、荒地改良,使“空心村”變成“新莊園”,使閒置的資產變成“賺錢的機器”,“逼著”農民走上致富道路。
生態莊園經濟,這一起源於15世紀英國的新型農業開發模式,近年來在山西各地遍地開花,在左權、榆次兩地更是發展得如火如荼。城鎮化建設是兩地生態莊園經濟產生的一個重要背景。也可以說,是縣域城鎮化催生了生態莊園經濟。
孫光堂介紹說,生態莊園經濟有三個“五”:休閒度假、科技示範、市場開拓、產業發展、綜合開發五種類型;經濟性質上屬民營經濟,組織形式上屬規模經濟,管理機制上屬公司經濟,產業形態上屬多元經濟,生產流程上屬循環經濟的五個特點;實現了農村經營體制、農業生產模式、農民身份、農村融資方式、農村資源開發利用的五大創新。
孫光堂用帶有“山西味兒”的國語將拗口的專有名詞講述得通俗易懂,常常將台下的學生笑得前仰後翻。而後者對此的感覺是:“這樣的官員真誠,簡單,肯吃苦、實幹,與傳統印象中的‘官員品味’大相逕庭。”
而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的理解是,“縣委書記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善於做民眾工作、能妥善應對各種複雜局面、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豐富、能力突出,同時有較為豐富的人生經歷。邀請縣委書記走進清華校園,向學生們介紹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分享工作感悟和思考,以切身工作實踐和人生經歷與青年學生探討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這對於清華學生了解中國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信仰、關注並投身基層發展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基層教授”再登清華講台

——孫光堂再次受邀清華大學暢談生態莊園經濟
“特別高興我再次來到清華……我是農民的兒子,與‘三農’有著很深的感情,長期以來都在關注研究‘三農’問題……”白襯衣、黑西褲,就像一名職業教師一般,沒有架子、沒有官氣,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是低調的開場,瞬間拉近了與在座師生之間的距離。繼2011年走進我報與清華大學合辦的“時事大講堂”之後,8月30日,清華大學再次邀請山西晉中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孫光堂登上“明德論壇”。
論壇上,孫光堂部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起源發展、開發類型、多重效益、顯著特點、創新意義、發展前景等六個方面,闡述了生態莊園經濟這一模式。從革命老區山西左權起源,到榆次發展,再到眾多地區的推廣,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豐富的基層經歷和生動的語言表述深深地吸引了眾多師生的注意力,不少同學都認真記錄著講座的精彩內容。兩個多小時的報告,迎來了師生們多次熱烈的掌聲。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黨委書記孟慶國對此次論壇給予了高度評價。孟慶國講道,這次“明德論壇”是清華大學第102期論壇,也是為數不多的來自基層的領導幹部主講,孫光堂部長的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讓在座師生深入了解了我國“三農”發展現狀和基層改革實踐,為學子們的學習和理論研究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2011年11月6日,時任山西晉中榆次區委書記孫光堂用近3個小時的時間,向清華師生解讀了發源於山西晉中的生態莊園經濟。
孫光堂曾在山西左權、榆次任職12年之久,他與廣大幹部民眾一道探索實踐,依託移民搬遷舊址遺留的“空殼村”“四荒”等資源資產,倡導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進行現代農業開發,首創了生態莊園經濟模式。近年來,生態莊園經濟在山西晉中得到積極推廣,並被遼寧遼中縣,山西大同縣、黎城縣、沁源縣等地廣泛複製,引起了各級專家、媒體和院校的高度關注。
最後,孫光堂部長向部分師生贈送了他的專著《左權之路》《媒體眼中的生態莊園經濟》和《孫光堂走進百年清華》的光碟。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我是人民的公僕,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人民的微笑是我最大的欣慰,人民的滿意是我最大的幸福。”
8月14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上,孫光堂被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光榮稱號,受到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手捧獎章和證書,孫光堂心潮澎湃,他如是表達了他的獲獎感言。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執政理念與執政情懷,他從2000年12月任左權縣委副書記、縣長,2005年5月至今任縣委書記以來,近十載寒暑紮根基層,躬耕實踐,默默奉獻,引領左權這個“山區、老區、貧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左權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被上級領導總結為“左權現象”。
“黨派我來老區,不是來當官的,是來為人民做事的,要做事,就要有勇於開拓的精神”
孫光堂剛到左權,正是左權最為困難之時,百年不遇的洪災後,農業產業元氣未復,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下,工礦企業面臨虧損,全縣16萬人口有8萬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面對這一局面,孫光堂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他連續一個多月,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分析思考,常常是忘記休息,徹夜不眠。孫光堂認識到,左權要擺脫貧窮落後,實現趕超發展,必須從改革抓起。2001年,在尚無先例的情況下,一場觸動 “產權置換和職工身份置換”的工商企業二次改制在左權大地大張旗鼓地展開。當時企業職工思想阻力大,職工身份轉換資金籌集難度大,職工妥善安置困難大。這些事情解決不好,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乃至丟掉“烏紗帽”。有人曾勸孫光堂,不要捅馬蜂窩,穩妥點,等一等再說。孫光堂說:“黨派我來老區,不是來當官的,是來為人民做事的,要做事,就要有勇於開拓的精神。”
為了安置好職工,他跑遍了全縣所有工商企業,傾聽民眾意見,制定合理改制方案,改制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經過一年的努力,左權縣成為山西省率先推進國有企業改制最徹底而又最平穩的縣份。二次改製取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了國有股置換、職工身份置換、股權集中三個“一步到位”,這為後來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體制基礎。
勇於開拓,勇於創新,敢為人先,這是孫光堂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他的帶領下,左權縣在全省率先推開了鄉村煤礦體制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糧食系統改革,同樣取得巨大成功;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級城市集中供熱,極大拉動了城市化進程。目前縣城集中供熱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省內外多個縣市來左權學習取經;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實現了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公車、固定電話、移動信號,拓寬硬化公路總里程是“十五”前45年的10倍;在全省率先創辦縣城寄宿制學校,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全免費,率先普及高中教育,普及率達到90%;在全省首創“生態莊園經濟”發展模式,被專家學者讚譽為 “山區縣份在推動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偉大創造”。
發展生態莊園經濟同樣是孫光堂的開拓之作,創新之作。當時既無先例,更無成功經驗,因為有關政策不明確甚至有人提出異議。
孫光堂認為,只要有利於山區開發,有利於農民致富,有利於生態綠化,就要大膽探索,大膽實踐。2005年,孫光堂身體力行推進莊園經濟開發,親任生態莊園經濟開發領導組組長,他積極引導鼓勵企業主、離退休幹部等社會各界人士投資開發莊園經濟。他無數次深入全縣各莊園經濟點調研視察,親自執筆撰寫莊園經濟的調研文章。
幾年過去了,生態莊園經濟蓬勃發展,發揮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肯定。2009年4月18日,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和山西省改革創新研究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左權縣生態莊園經濟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達成共識:發展生態莊園經濟意義重大,有利於山區綜合開發,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有利於加快扶貧開發步伐,有利於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今年7月,全省生態莊園經濟現場會在左權召開。左權發展生態莊園經濟的經驗在全省山區縣份全面推廣。
“貧困山區要實現經濟騰飛,必須鍥而不捨抓項目,只爭朝夕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
2009年7月26日,左權縣上半年經濟工作會隆重召開。會上,孫光堂鄭重宣布:華能左權大電廠項目、西安水電站(二期)工程批准立項。頓時,會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許多人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人們沒理由不激動,華能左權大電廠、西安水電站,老區人民望眼欲穿幾十年,一朝夢想成真,能不激動嗎?其中華能左權大電廠一期發電工程靜態投資就達48億元,不僅是左權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而且比新中國成立以來左權工業企業累計總投資還多10個億!
人們知道,在這兩個項目的背後,凝結著縣委書記孫光堂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他經常說,“貧困山區要實現經濟騰飛,我們必須鍥而不捨抓項目,只爭朝夕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否則,我們就愧對黨的培養,愧對人民的養育。”
左權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縣域經濟總量小是最大的桎梏。孫光堂認為,左權要擺脫貧困,必須實施項目戰略,大上項目、上大項目。而要上項目,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推動改革、創優環境。為此,他組織縣鄉村三級幹部、企業家赴沿海發達地區和海外考察學習,掛職鍛鍊,邀請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到左權授課、講學,使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有了根本性轉變。
思想解放了,體制理順了,環境最佳化了,發展提速了。這幾年,孫光堂親自抓項目,親自抓招商引資,左權縣每年都有20-30個項目上馬,先後引進了陽煤、華能、香港俊安等六個全國知名的大企業集團到左權投資開發。形成了源源不斷的經濟成長點。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全面、協調、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先後突破了1億元、2億元、3億元大關,去年達到4.62億元,8年增長近10倍,年均增長43.8%。
“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民眾的事情裝在心裡,樁樁件件抓落實,只要民眾滿意,我就高興”
在工業迅猛發展、城市建設蒸蒸日上的同時,孫光堂始終惦記著在偏遠山區的民眾,他們不僅生活貧困,而且還面臨著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發展難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讓這些民眾儘快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孫光堂主持制定了“一城34村”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以縣城為龍頭,同時確定基礎好的34個行政村為中心村,通過有計畫、有步驟的移民搬遷,引導山區民眾逐步進入縣城和中心村。現在,這個規劃正在迅速穩健的實施當中,全縣已有3萬多民眾走出大山,走進縣城和中心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孫光堂關心教育,關心“山里娃”,現在左權縣山里娃可以和城裡孩子一樣坐在同樣寬敞明亮的縣城寄宿制學校讀書;從國小到國中上學不用從家裡再拿一分錢,從2008年冬季開始,每位住校生還可享受到一杯熱騰騰的豆漿;全縣所有國中畢業生都可以就讀高中,農村孩子上職業高中還可享有更多的資助。在孩子們眼裡,孫光堂就是他們的 “護花人”。在孫光堂的關心下,全縣10個鄉鎮鄉鄉有了敬老院,五保戶、孤寡老人全部得到敬養。在孤寡老人眼裡,孫光堂是知冷知熱的貼心人。現如今,全縣新建、改建了縣城醫院和所有鄉鎮衛生院,新建了65個村級衛生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普及。在貧困特困人眼裡,縣委書記孫光堂是值得信賴的實心人。
孫光堂說:“我是縣委書記,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民眾的事情裝在心裡,樁樁件件抓落實,只要民眾滿意,我就高興。”
近年來,他先後被省市授予“大接訪優秀縣委書記”“教育書記”“信訪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這一項項榮譽無不浸透著他孜孜以求的心血、默默奉獻的汗水。在孫光堂的帶領下,老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5.5億元,比2000年淨增21億元,家用轎車以每年1000輛的速度“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幹部民眾眼裡,他是帶領全縣人民走向富裕幸福生活的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