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渡鎮

兩渡鎮

靈石縣轄鎮。1958年設兩渡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15公里。面積99.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115人(2017年)。南同蒲鐵路、108國道、大運公路過境。鎮企業以煤炭、焦化、運輸、商貿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蔬菜

兩渡鎮地處靈石,介休,孝義三縣(市)交界處,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兩渡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靈石縣
  • 面積:99.01平方公里
  • 人口:15115人(2017年)
鎮情概況,基本信息,城鎮建設,社會事業,行政區劃,兩渡村,索洲村,崔家溝村,冷泉村,桑平峪村,賀家莊村,集屯村,徐家山村,軍營坊村,新莊村,曹村,圪台村,景家溝村,張村,后庄村,楊家垣村,南續村,房家莊村,人口數據,經濟建設,基層組織建設情況,兩渡站,

鎮情概況

基本信息

兩渡鎮位於靈石縣東南部,位於城北20公里處,西連呂梁孝義市,北接介休義棠鎮,橫跨汾河兩岸,108國道、南同蒲線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99.01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5115人(2017年),耕地32469畝。

城鎮建設

採煤沉陷區治理高效推進。我鎮緊緊抓住被列為全省採煤沉陷區治理試點和晉中實施108經濟廊帶一體化發展規劃的機遇,全面鋪開了採煤沉陷區搬遷治理工作。一是調查摸底,規劃先行。由專門小組進行詳細摸底後,統一制定了搬遷治理規劃和實施方案,完成了可研編制及評審工作,保證搬遷工作程式的規範性和政策的透明性。二是實施搬遷,穩步進行。按照一個標準,充分尊重民意,認真細緻落實,2014年完成胡家窊、小太西、馬家山三個自然村搬遷工作,同時完成9個村的丈量和地上附著物清點工作。三是落實資金,搞好安置。積極落實各級政府配套補助資金,並與5家煤炭企業達成出資意向。我鎮採取建設規模小區集中安置和實行貨幣補償分散安置兩種方式。金朝陽移民安置小區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工程立項等手續已經辦理完畢,7棟樓主體已封頂;東山移民安置小區“一書兩證”等手續已經全部辦理完畢,即將開工建設。四是配套設施,同步進行。爭取縣財政投資2200萬元實施採煤沉陷安置小區周邊道路配建、河道治理及國小、幼稚園建設工程。目前已完成道路和河道治理任務,完成投資800萬元。2014年11月,我們作為八大試點鄉鎮之一成功迎接了李小鵬省長的調研。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全面開展了鄉村清潔工程,因地制宜採取“三位一體”模式,實行市場化運作和村企共同治理模式。日常工作實行包片包村負責制,以村委整治為主;各村成立日常保潔隊伍,聘用108名保潔人員,實施分區保潔,形成長效化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縣財政資金55萬元完成108國道曹村、張村、軍營坊、索洲村、賀家莊、后庄村、景家溝7個村環境衛生整治工程,主要完成垃圾池、煤泥池及護牆修建、外牆翻新等。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藉助民眾路線活動的有利契機,針對民眾反映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我鎮利用縣財政補助的225萬元、實施了除環境衛生整治外的其餘12項微民生工程,工程實行以片負責督促、各村具體實施,有效提升了集鎮化承載能力。

社會事業

對全鎮低保對象進行了認真調查核定,重新確定了197戶、419人為低保對象。城鎮及農村低保、五保、臨時救助工作,做到嚴格審查程式,按時發放低保金167.8422萬元、五保戶涉及46人、發放資金13.018萬元、發放臨時救助12.5萬元、發放災款11萬元、發放大病救助40.66萬元,真正為困難民眾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按時按量完成農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工作。文教衛生方面,完成崔家溝新建教學樓工程、何澤慧紀念館工程。目前,何澤慧紀念館已開館,作為全縣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為後人學習先輩事跡提供了平台;利用農家書屋、黨員遠程教育平台、農民就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繼續嚴格落實計畫生育政策,全年長效節育落實率達88.58%,符合政策率91.55%,同時落實獎勵扶助資金58440元。老齡、武裝、檔案、文化等工作都有新的發展。

行政區劃

轄兩渡、索洲、崔家溝、冷泉、桑平峪、賀家莊、集屯、徐家山、馬家山、李家山、余家莊、曹村、軍營坊、新莊、袁家溝、圪台、太西、朱家嶺、東方紅、楊村、楊家垣、西后庄、南續、房家莊、張村25個村委會和崔家溝二村、四千米老工村、樓區、車站4個居委會。鄉
兩渡鎮

兩渡村

地處靈石縣與介休市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5′——47′,北緯36°54′——55′。自古有驛道通達南北,為晉中通往晉西南的必經之地,明清兩代,秦、陀、川、青諸省進京者亦多經此。兩渡村含長安、河溪、橋望三個自然村。兩渡據傳初名“回水灣”,因汾河水流經此地,水勢重又疊蜿漪漩轉,故得其名,後村莊逐漸擴建,村南有一條汾水溝桃溝,村北有一條洪水溝名河溪溝,由村南到村北,必涉水兩次,故得名“兩渡”。
兩千年前的兩渡村,僅是汾河東岸的一個小村莊。因長有茂盛的大槐樹,人稱“槐樹鋪”。後經不斷發展,特別是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兩渡何氏始祖何立本,自明代從河南省湘川大石橋遷居該村後,兩渡村有了較快發展,成為靈石縣北陲重鎮。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兩渡村已成為全鎮乃至全縣在經濟、社會、交通、文化等方面都舉足輕重的大村。
現全村有1280戶,3540人。姓氏有:趙、白、韓、杜、李、尤、劉、任、關、吳、王、張、楊、田、藺、孟等二十多種,加之兩渡村是兩渡鎮政府所在地,駐有汾西礦業集團河東煤礦、兩渡信用社、兩渡地稅所、兩渡工商行、糧站、兩渡公安派出所等十二個單位,有通宇、富源、永宏三座鐵路煤炭發運專線,以及西山農村移民新遷戶,共有居民18000口人,何姓現居124戶,434口人,占全村人口的12%。
兩渡村全村約六平方公里,耕地2200畝。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村民主要靠採煤、經商、運輸和種地為生。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蘋果、黃豆、綠豆、糜黍等。蔬菜有:南瓜、錦瓜、白菜、蘿蔔、西紅柿、韭菜、黃瓜、紅薯、土豆等,是我縣農作物和蔬菜發展的基地之一。

索洲村

位於靈石縣城10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4′,北緯36°54′。距鄉政府5公里,座東朝西,面向汾河,南同蒲鐵路穿村而過。據傳過去南關鎮至索洲鎮象一條般,為來往要道,索洲好似般頭上繩索拴般之地,故名“索洲”。索州村總人口632人,250戶,耕地644畝,村民以種地為生,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黃豆、蔬菜、架豆等。近年來隨著黨的惠民政策的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2011年被兩渡鎮授予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計畫生育工作、農村街巷硬化工程建設先進村。

崔家溝村

位於靈石縣城北12公里處的汾河岸邊,緊鄰汾西礦區,是靈石縣的北大門,距兩渡鎮2公里,東面接兩渡的集屯村,西面接介休的田村,南面是兩渡,北面是介休,,南同蒲鐵路穿村而過,108國道隔河而過,全村面積0.63平方分里,耕地1500多畝,占地面積0.03平方公里,綠化面積0.016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40%,被列入“綠化示範村”。
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435戶,1132人,主要姓氏有:張、李、宋、崔,占70%,村民種植玉米,平均畝產500斤。土質為黃土, 2004年被列為省級新農村試點村。2006年評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該村先後被授予省級“生態文明村”、“巾幗示範村”、市級“五好婦代會”、“新農村建設十個有標兵村”、“創建零家庭無暴力先進村”、“法制示範村|”、“基層文化先進村”、“晉中市老齡工作示範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縣級“科普興農先進集體”、“文明和諧村”、“環境衛生先進集體”、多次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村有聚義集團實驗有限責任公司、新型強體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新型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聚義集團實驗有限責任公司安排勞力95%。

冷泉村

位於靈石縣兩渡鎮東北部,距鎮6公里,108國道隔河而行,南同蒲鐵路穿村而過,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421戶,1211人,勞力598人,共有耕地1080畝,林地160畝,2007年被命名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2010年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人均收入達到9750元。
村黨支部、村委會紮實開展組織建設,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冷泉村實現了山、水、田、煤、林、路的綜合治理,在低碳經濟,轉型發展的前景下,兩位民營企業家分別成立了晉達包裝廠和傑泰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力解決了村裡的剩餘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整體快速發展。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努力下為百姓營造了一個富裕安寧秀美的家園

桑平峪村

位於靈石縣最北端,地處靈石、介休交界處,為靈石縣的北大門,緊臨汾河,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9’,北緯36°58’。該村原桑樹較多,座落峪內,故得名“桑平峪”。桑平峪村原在鐵路以內的山溝里,由於人口增加,現移居到村南路東西和村北路東。全村現有460戶,1096口人,人均年純收入8806元。姓氏以張、馬、李為主,還有馮、宋、溫、劉、周、薛、梁等姓氏,其張姓世祖張天祿由介休后庄村遷來。該村有耕地面積1050畝,其中山地860畝,河灘地190畝。農作物以玉米為主,蔬菜為輔。主要礦產資源有乾炭煤層、腐植酸煤層、青石、沙石等。村民以運輸、外出務工、採煤等為主。2002年完成電網改造,沿街安裝了路燈。2005年戶戶通了自來水,修建兩(渡)義(棠)公路,安裝了電視轉播台。2006年整修南北兩條大街,硬化並拓寬了道路,新建了垃圾池,配備了灑水車和環境衛生監督員,改變了以前“髒、亂、差”現象。現村內有標準化幼稚園1座,文化活動中心1處,有60萬噸洗煤廠1座,現代化養殖場3個。

賀家莊村

位於靈石縣兩渡鎮北部山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9′,北緯36°56′——57′。由賀家莊村和楊家莊村兩個自然村組成,其中楊家莊自然村與介休市義棠鎮麻凹村為界。賀家莊村因賀姓在此先居,故名“賀家莊”。全村112戶,300餘人,勞力100餘人。耕地面積760畝,土質為黃土。

集屯村

位於兩渡鎮邊界、靈石縣最北端,東至靜升鎮,西至賀家莊村,南至和家山村,北至介休義棠鎮劉家山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9′,北緯36°56′。距靈石縣城20公里,距鎮政府10公里。相傳該村古代曾有過-活動,又因村小,糧食多,故得名“集屯”。地處土石山區,民居座北向南,面溝而居,整個村落呈U字型。集屯村歷史悠久,戰國時已有先民在居住,最早為梁氏獨姓,光緒三年後,逐漸有武、閆、李、劉、張姓遷移至此落戶。村現有160戶,470人,勞力230個,耕地1048.7畝,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高梁、穀子、豆類等,2012年人均收入9013元。
集屯村文化底蘊深厚,自古重視教育。雖然地處山區,四面環山,但卻造就了集屯人勤勞善學的優良品質。到現在已有大學生20名,研究生兩名。該村於2013年元月已實施整村移民搬遷。

徐家山村

位於靈石縣城東北山、兩渡鎮東南部,距縣城10公里、距兩渡鎮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8′,北緯36°54′——55′。東南與靜升鎮的蘇溪村毗鄰,南與翠峰鎮的延安村土地接壤,西與河溪兩渡村隔溝峙立,北和馬家山村相連,是東山片較大的村落。地形高低不平,山勢起伏連綿,是靈石縣的最高頂點。該村委下轄徐家山、馬家山、李家山、尤家山4個自然村,554戶,1445口人,其中男747人,女698人,村內共有耕地4914.45畝,村內年輕勞力都在在附近煤礦打工,年紀稍長的則在村內靠種植業、養殖業謀生。目前村內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核桃樹、種植西瓜。近年來,徐家山村委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內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去年,我村委人均收入達到了10631元,達到了小康水平。

軍營坊村

位於靈石縣城北10公里的汾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4′,北緯36°55′。村莊座北向南,面河而建。大運路橫穿腳下,同蒲鐵路隔河而過,汾河縱貫南北。東與曹村接壤交錯,西與景家溝隔溝而峙,山川秀麗,土地肥沃,是兩渡鎮較大的村莊,全村415戶,1171口人,耕地面積1453.1畝。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小麥、高梁、穀子、豆類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葵花、大馬等,瓜果、蔬菜品種也極為豐富、應有盡有。近年來隨著惠民政策的落實,村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是遠近文明的小康村。

新莊村

位於靈石縣北端,大運路西側,交通相對便利。這個村包括新莊本村、朱家嶺村、太西村三個自然村,總人口約1399人,戶數約434戶,耕地約4495餘畝,人均收入為5990元,駐村企業有6個,是一個經濟發展較快、人民安定和詣的新農村。榮獲兩渡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勝村、退耕還林管護優勝村。

曹村

位於靈石縣北端,大運路西側,交通相對便利。這個村包括曹村本村、東方紅自然村,有375戶村民,1141口人,耕地1185.5畝,緊鄰汾河,108國道穿村而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村裡有10個駐村企業,人均收入 6075元,被晉中市命名為“文明村”稱號。

圪台村

位於靈石縣兩渡鎮西南5公里處,轄圪台、郭家河底、益莊3 個自然村,共有201戶,515 口人。近幾年,圪台村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包括聚義公司、中心煤化、華苑煤業在內的20多家企業,解決了近95%村民的就業問題,農民收入實現穩步增長,2013上半年,圪台村實現人均收入11354元。圪台村先後先後榮獲縣、鎮先進集體、文明村等光榮稱號。

景家溝村

位於靈石城北10公里的汾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4′,北緯36°54′。距兩渡鎮5公里,是兩渡鎮較大的村莊,座西面北,建兩小山溝腳下,與軍營坊村相鄰,離村西北角一公里處是閣老窳村,全村有385戶,1700餘人,主要姓氏為景氏,耕地1400畝,河灘地400多畝。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等雜糧,糧食畝產量達1000餘斤,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鐵礦、石灰石、耐火泥土等.閣老窊村為景家溝村委自然村,隨著黨的惠民政策的引導,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張村

位於靈石縣城北10公里處,距兩渡鎮政府約1公里,是兩渡鎮的中心村莊,由兩個自然村組成,現有248戶,768人,土地面積約3.5平方公里,耕地900餘畝。村民生活主要靠種植、發展第三產業為主,年人均純收入6295元。近年來,張村以汾河綜合整治、108國道改擴建為契機,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拆遷安置107戶,約兩萬平方米,在108國道西25米處修建了張村新區,建築面積九千平方米,總投資1200萬元,該工程於2009年3月開工,現已接近尾聲,可望於10月底前全部竣工,整個工程配套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基本實現綠化、硬化、亮化,極大地方便了人民民眾生活。

后庄村

位於兩渡鎮西山,東接南續村,西接英武鄉業樂村,南接楊家垣村,北連孝義市,距靈石縣城20公里。包括前莊、前莊、王家莊三個自然村,現有139戶,378口人,耕地面積385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穀子、高粱、玉米、豆類等,核桃經濟林922.5畝。近年來,村支部書記古四明個人投資,完成了后庄、南續、楊家垣至兩渡的水泥路硬化工程,同年投資興建村級文化活動場所。現已基本實現家家戶戶能用上免費的自來水,近年來,隨著黨的惠民政策的落實,村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楊家垣村

位於靈石縣兩渡鎮西山,下轄任家坡、圪梁、楊家垣三個自然村,該村因楊姓一大家族而得名“楊家垣”。 全村現有160戶,450口人。主要姓氏為楊、閆、張、段等,楊姓占全村人口的67%,土地面積7000餘畝,耕地面積200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黃豆、綠豆等。村民以種地、打工為生。近年來,國家投資200萬元,村委集資80萬元,村支部書記古四明個人投資8萬元,完成了后庄、南續、楊家垣至兩渡的水泥路硬化工程,同年投資40萬元,整修楊家垣文化活動廣場。村頂建有一座100立方米的水池,基本實現家家戶戶能用上免費的自來水,近些年來,黨的惠民政策的落實,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以及村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楊家垣村楊家垣村

南續村

位於靈石縣西北角25公里處,距兩渡鎮1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3′,北緯36°59′。據傳說在很早以前該村只居一戶人家,因全家病染,無錢醫治,只得將僅有的房產出典給別人,病癒後,典戶刁難,不予贖回,故稱“難贖”,故諧音演變為“南續”。
該村原名“南蜀村”,由北部村莊南遷於此聚集而成,座落在靈石、介休、孝義三縣邊沿的三角地帶,分別距介休圪塔頭村、孝義馬家岑村約2公里。1993年村民朱少龍犁出古墓祭磚,刻有:“維大金國河東北路汾州靈石縣孝義鄉南續村 王高妻武氏男王堅王道新婦馬氏郭氏壬戌十月初一日遷葬永垂”考證推斷,該村建於女真族阿骨打至顏承麟時期,即公元前1114年——1234年,可追溯到879—759年前。南續村原為姓氏雜居村,有渠、裴、韓、王、張、安、林、胡、朱等氏族,現在獨居該村的朱氏,是當年由朱家岑朱氏倆兄弟其後裔繁衍生息至今。村東南隅,原有石基磚砌三孔窯的“佛爺廟”一座,1958年總路線-,在變死寶為活寶中拆毀此廟。村中有兩棵生長約二百年之久的古槐,2009年秋末,政府為它們豎起兩塊石碑。先輩傳承的非物質文化之一的“河澇腔”文藝戲曲秧歌,後因傳承中斷,至今蹤影全無。

房家莊村

地處靈石縣城東北山,兩渡鎮東南部,距縣城10公里,距兩渡鎮4公里,包括原家莊、上方莊、下方莊、梁家山四個自然村,西面接翠峰鎮的延安村,南面接翠峰鎮的池家莊村,北面接兩渡的河西村,東面接翠峰鎮的張家垣村,村民131戶,318口人,主要姓氏有:耿、房、余、景,占70%,耕地面積2183.4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現有核桃林100畝,有海鷗養殖廠,養羊場,在惠民政策的指引下,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2011年被授予造林綠化工程、農村街巷硬化工程建設先進村。

人口數據

兩渡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701

13888

12813
家庭戶戶數
7955
家庭戶總人口(總)
26314
家庭戶男
13538
家庭戶女
12776
0-14歲(總)
7400
0-14歲男
3912
0-14歲女
3488
15-64歲(總)
17819
15-64歲男
9239
15-64歲女
8580
65歲及以上(總)
1482
65歲及以上男
737
65歲及以上女
74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3805

經濟建設

一是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近年來,靈石縣兩渡鎮瞄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緊緊圍繞轉型發展、跨越發展這條主線,轉“黑”為“綠”,採取政府主導、企業投資、鄉鎮實施、部門監督、全民參與的模式,全面鋪開了核桃基地建設工程,截止2010年新栽植核桃6814畝,其主要特點:一是組織領導措施硬。該鎮領導組成員成立了由鄉鎮一把手任組長的核桃發展領導小組,並明確工作職責,按照核桃產業發展任務目標的要求,制定了核桃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驗收辦法,將任務層層分解。二是土地流轉機制新。該鎮抓住省委提出的轉型發展的機遇,利用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生態環境治理保證金,積極抓規劃、抓服務、抓宣傳,採取企業+協會+農戶的模式,將土地以每年100元/畝流轉給企業,各村成立生態建設協會組織農民實施,採取林權股份制,保證利益均衡。三是技術支撐抓得實。鎮政府專門組織各村協會落實進行核桃種植、中耕追肥、病蟲害防治、樹體管理等撫育措施及環節的培訓。同時,由縣林業局、鎮林業站對工程進行全程監督指導,嚴格按照核桃標準栽植技術規程的要求,大力推廣徑流林業整地、覆蓋保墒等技術措施,統一整地、統一調苗、統一栽植、統一管護,確保了核桃基地的順利實施。四是資金投入大。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按照靈石縣委、政府提出的“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的生態修復補償要求,生態經濟示範園工程總投資2428.7萬元,由保利能源公司利用礦山環境治理保證金全額投資,委託兩渡鎮人民政府組織新莊、張村兩村組建生態建設協會承辦。五是綜合治理效果好。在工程實施中,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針對不同立地類型採取多樹種配置、多模式混交,立地條件較好的緩坡地帶栽植核桃樹22.79萬株,立地條件較差的荒山荒坡栽植刺槐29.66萬株、山杏5.57萬株、火炬8.19萬株、側柏4.29萬株,並新修和加寬了園區循環路15公里,行道栽植國槐0.28萬株,停車點栽植油松0.2萬株。通過對工程區內綜合治理,真正達到了增綠與增收並重,造林與造景並舉的目標。
兩渡鎮
兩渡鎮通過實施保利生態經濟示範園工程,既有效整合了農村“四荒”資源和企業的資金,實現了造林綠化投資模式多元化,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力的就業和致富問題,使農民由祖祖輩輩的單一種糧轉變為林業產業工人,在家門口靠植樹管林的工資收入和產品收入實現致富目標。

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兩渡鎮黨委設2個總支、38個支部,其中農村支部17個,機關支部6個,有2個企業黨總支,15個支部。共有黨員877人,女黨員144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39%,其中農村黨員549人,預備黨員33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5名。有崔家溝村、冷泉、后庄、南續四個村實行支部、村委“一肩挑”。
(一)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實踐操作的能力。加強機關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整治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素質;進一步規範民主決策程式,深入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一步深化黨務、政務和村務公開,做到公開內容全面、真實。
(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緊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兩條主線,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一是深入開展重點工程、重點工作、黨旗紅活動。每年鎮村兩級黨員幹部年初公開承諾要辦的實事好事,黨員認真負責,做出莊嚴承諾,年度評優評獎,以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來帶動各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全鎮共承諾辦實事、好事420餘件,完成398件。二是不斷深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成立新莊工業小區、聚義、冷泉工業小區企業聯合支部,使全鎮非公企業黨支部達到11個,黨員達67人,強化了黨在非公企業的滲透力和發展的帶動力。三是常抓學習、陣地、作風三項工作不鬆懈。全面加強了廣大黨員的理論學習教育,牢固樹立科學、民主、依法的執政理念。突出抓好全鎮各支部陣地建設,為組織活動提供了堅強的陣地。作風建設上,以“辦實事、求實效、見實績”為主題深入推進了創先爭優活動,狠抓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行了政務、村務、帳務三公開,使鎮村兩級幹部黨的宗旨觀念明顯增強,管理日趨規範,自我約束不斷強化。

兩渡站

站址在山西靈石縣兩渡鎮,郵政編碼031302。建於1934年。離太原站156公里,離華山站372公里,隸屬太原鐵路局介休車務段管轄。現為三等站。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不辦理行李、包裹託運,辦理售票業務(火車票代售點,需要每張5元的手續費)。貨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零擔僅辦理直達整零貨物發到。 是在於晉中市,位於介休市和靈石縣之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