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狂歡(1998年吳伯凡編著圖書)

孤獨的狂歡(1998年吳伯凡編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孤獨的狂歡——數字時代的交往》是吳伯凡作品,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收錄於網路文化叢書(共7冊),這套叢書還有 《資訊時代的世界地圖》、《黑客》、《得樂園失樂園--網路與文明的傳說》、《網路創世紀-從阿帕網到網際網路》、《21世紀網路生存術》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孤獨的狂歡——數字時代的交往》
  • 又名:《孤獨的狂歡》
  • 作者:吳伯凡
  • ISBN:9787300025322
  • 類別:網際網路文化 哲學 媒體 傳播
  • 頁數:292頁
  • 定價:16.40元
  •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1
  • 裝幀:平裝
目錄,目 錄 編者的話,第一部分 “沒有盡頭的青春期”,第二部分 大眾時代的按摩,第三部分 我的數字新娘,第四部分 數字時代的創世紀與末日審判,主要內容,經典語句摘錄,

目錄

目 錄 編者的話

我的世界與我的視窗(代序) ............................... 3

第一部分 “沒有盡頭的青春期”

導言 數字時代的海
第一章 美國人與孩子 ............................................29
第一節 美國人:發明者與犯規者 .......................... 29
第二節 賽柏空間裡誰是最大的? ...........................30
第三節 美國人與“孩子” ...........................................31
第二章 生於七月四日 ............................................ 36
第一節 橄欖球與足球 ............................................ 36
第二節 從“紳士”到“牛仔” .........................................40
第三節 “溝通”與“自我依靠”倫理 ............................. 44
第四節 兩種“獨立宣言” .......................................... 50
第三章 “自我依靠”的個人電腦 ............................... 53
第一節 “嬉皮士”——美國精神的真正傳人 ............. 53
第二節 從“嬉皮士”到“黑客” .................................... 54
第三節 黑客與刺客 ................................................ 57
第四節 罪犯與功臣 ................................................ 63
第五節 “紅字”與“黑客” ........................................... 66
第四章 “沒有盡頭的青春期” .................................. 72
第一節 一切歸功於“離經叛道” ............................... 72
第二節 “男孩革命家” ............................................. 77
第三節 人腦與電腦的“做愛” .................................. 83
第四節 “PC 就是 PC” ............................................ 86
第五節 蓋茨的哲學 ................................................ 89

第二部分 大眾時代的按摩

第五章 媒體即“按摩” ............................................ 95
第一節 服裝——隨身攜帶的旗幟 .......................... 97
第二節 “他們”:無所不在的眼睛 ........................... 101
第三節 “娼妓化交往” ............................................. 104
第四節 按摩與麻醉 ................................................ 107
第五節 “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 114
第六章 媒體與權力 ............................................... 119
第一節 “巴比倫塔”與“焚書坑儒” ............................. 119
第二節 “媒體節日” ................................................. 121
第七章 兩種視窗 ................................................... 125
第一節 大眾化視窗與個人化視窗 .......................... 125
第二節 “馬賽克化”——大眾傳媒的宿命 ................. 128
第八章 PC——“按摩”的終結者 ............................. 132
第一節 “消費者電子學” .......................................... 132
第二節 主奴關係與傻瓜相機 .................................. 135
第三節 從按摩到挑戰 ............................................ 139

第三部分 我的數字新娘

第九章 漫長的蜜月.............................................. 144
第一節 遠程電腦 .................................................. 144
第二節 “各位觀眾” ................................................. 146
第三節 人與電腦的“蜜月” ...................................... 148
第十章 救命的稻草 ............................................... 151
第一節 大眾一直在反抗大眾傳媒 .......................... 151
第二節 “廣播”與“窄播” ........................................... 153
第三節 置頂盒的致命局限 ..................................... 154
第四節 頻寬——PC 技術的暫時瓶頸 ..................... 158
第十一章 網路就是電腦 ........................................ 164
第一節 “叢林中的豪華汽車” .................................... 164
第二節 “互動連線”——PC 的命脈 ........................... 165
第三節 “多媒體”與“單媒體” ...................................... 168
第四節 光碟與“雞毛信” ............................................ 169
第十二章 WEB 與“超適用性” .................................. 173
第一節 WEB、INTERNET 與 NETWORK 區別....... 173
第二節 多媒體與 WEB ............................................. 175
第三節 多媒體與“文本” ..............................................176
第四節 “多媒體”並不“多” .......................................... 180
第五節 “超文本”:從“死書”到“活書” .......................... 182
第六節 “文獻宇宙”(Docuverse) ........................... 186
第七節 “互動性”與“超適用性” ................................... 191
第八節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經不住推敲 ................ 192
第十三章 虛擬現實:“天上”與“人間” ........................ 197
第一節 “虛擬現實”——真正的“多媒體” ..................... 197
第二節 比“神話”還神奇的現實 .................................. 202
第三節 “遠程虛擬現實” ............................................. 204
第十四章 “我的數字新娘” ......................................... 206
第一節 “消費者”的末日 ............................................. 206
第二節 同質性與異質性的 ......................................... 210
第三節 數字時代就是一個“手指時代”......................... 216

第四部分 數字時代的創世紀與末日審判

第十五章 “數字時代”與“手指時代” ............................ 221
第一節 “數字”與“手指” ............................................... 221
第二節 從“模擬”到“虛擬” ........................................... 224
第十六章 比特與原子的命運 .................................... 229
第一節 “0”的發現 ...................................................... 229
第二節 比特與“陰陽” ................................................. 232
第三節 《易經》中的“比特” ...................................... 234
第四節 二進制與兩個世界 ........................................ 239
第五節 世界的“輕”與“重” ........................................... 241
第十七章 反抗沉重 .................................................. 244
第一節 “曹沖稱象”的啟示 ......................................... 244
第二節 “石頭化”與“反石頭化” ................................... 246
第十八章 數字時代的神話與現實 ........................... 249
第一節 兩種“變形記” ............................................... 249
第二節 “飛速”與“光速” ............................................ 252
第三節 生命中必不可少之“重” ................................ 261
第四節 蓋茨的 WINDOWS 與“上帝的視窗” ........... 267
結語 ....................................................................... 280
後記 ...................................................................... 282
參考文獻說明 ........................................................ 289

主要內容

本書說的是媒介的文化,是獨立的個人在電腦時代的“狂歡”,書中關於“交往”的討論比較好玩。人與電腦的“交往”,之所以同人與“電視”的交往不同,正是因為人與電腦是在“溝通”,而絕非單方向的“傳播”,也是因為人既可以和電腦閒聊扯淡,也可以將之引為“知音”。

經典語句摘錄

1、成為知音(“溝通”或“交往”的另一種說法)首先是雙 方分別與自己的自我的相遇,是分別預先奠定“共同的知識基礎” 。 唯有在此前提下,兩個人的“自我”才可能因為一個或一組符號表達 的信息而相遇,如同兩條遙遙相隔的河流匯入到了大海,進而匯入大 洋中——這才叫真正的 communication(溝通、交往、共在)。
當兩個人相見時感到相知相契時,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事實上,一切有價值的“相見”都是“晚”的,相見者在相見的一刻都 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因為在這相見之前兩個人都不自覺地為這次 相見作了長時間的、細緻的準備,都不自覺地等待著這一刻。
2、尼葛洛龐蒂的《數位化生存》一書,是他發表在《連線》雜誌上的專欄文章集結、整理而 成的。他能成為《連線》雜誌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首先要歸功於他 的兒子——正是由於兒子的推薦,他才注意到這份雜誌。在為《連線》 雜誌撰定文章的過程中,他發現,在這份雜誌的讀者中,有很多是 10 到 15 歲的少年。這些小讀者不僅自己閱讀這份雜誌,而且把它作 為聖誕禮物送給父母。這種現象說明,數位技術作為一種知識,打破 了學習一般知識時父母充當老師,孩子允當學生的常規。面對數位化技術,孩子們如魚得水,父母輩反而感到焦慮。兒童和少年在數字時 代來臨的時候之所以如魚得水,是因為數字時代本來就是一個少年精神的時代。要知道“在賽柏空間裡我們是誰”,就要看我們在多大程 度上擁有或保持這種少年精神(少年氣或牛仔氣)。如果我們有太多 的成人氣甚至老人氣,那么在賽柏空間和數字時代里只能是充滿焦慮、 無所失從的落魄者,只能淪為信息和財產(在數字時代,此二者其實 是同一回事)上的窮人。只有懷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強 制性地使自己陷入不安寧的狀態”,“持續不斷地再度發明我們自己”, 我們才能不至於在如早年美國西部那樣動盪不寧的賽柏空間裡喪魂落魄。
3、在敏感的心靈和智慧之間,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在目光與聲音之 間移動的難以覺察的實體。總之,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注意到三個 特徵:一、極度輕微;二、不斷地運動;三、是一種信息的矢量。
世界既以它的“重”(重量)作用於我們——這種作用常常表現 為限制和擺布,也以它的“輕”(與重量無關的狀態)作用於我們— —這種作用常常表現為給予我們以不同程度的自由。換句話說,我們 既生活在原子構成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由一種沒有重量的東西構成的 世界之中。一塊石頭是完全受制於世界的“重”的,它與世界的“輕” 或者說與“輕”的世界沒有任何關聯。植物也基本上是生活在“重” 的世界中,它們對於“輕”,即來自它們生存環境中的信息幾乎沒有 感應。(當然有少數植物,如含羞草,對某種信息有某種感應,有植 物學家通過實驗發現,有些植物對音樂有輕微的反應,但這種反應很 難與物理性反應——如對聲波的反應區別開來。)動物按其等級的差 異,對世界的“輕”有程度不一的反應。當然,只有最高級的動物(人) 才最大程度地生活在“輕”的世界中,即最自由地(雖然自由總是有 限度的)生活在重的世界中。以至於有人把人定義為“信息的動物”。
只有“重”才是原子和由原子構成的世界的固有屬性,“輕”不 是世界的客觀、固有的屬性。世界的“輕”或“輕”的世界是因為人 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人從這個世界消失了,這個世界的“重”,即 世界的“物性”仍然存在,而世界的“輕”或“輕”的世界連同人一 起消失了。與世界的“輕”打交道的器官其實是創造出世界和人自身 的“輕”的器官。一般說來,人的此類器官少一種,比如他失去了視 覺或者聽覺,來自世界的“重”對他來說也就加重一層,他就會感到 自己更加笨重。相反,人的此類器官和機能的“延伸”、擴張,就意 味著世界的“重”的程度(即重對於人的約束、拖累)的減少,人的 身體也相應變得更加“輕”。“輕”與“重”就是這樣呈此消彼漲之勢。但這並不是說世界的“重”真的減少了,而是說人在某個領域裡使世 界和人自身的“重”對人來說在意義上變得“無足輕重”了。
人的體力是人擁有的一種克服世界和人自身之“重”的能力—— 使具有重量的外物和我們自己的身體發生位移。但這種能力給予人的 自由度遠不及許多動物憑自身的體力和體能而獲得的自由度。就此而 言,人是自然界中相當笨重、魯鈍的物種。但人擁有使世界在自己面 前失重的能力,即感知世界、使世界不是作為原子性的存在,而是作 為無重量的信息而存在的能力,也就是將“物性”信息化的能力。實 際上,人類的求知活動都是這種信息化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