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戲劇運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海抗戰戲劇活動。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中國共產黨組織留滬的部分劇人到未被日軍占領,時人稱為“孤島”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繼續開展抗戰戲劇運動,史稱孤島戲劇運動。孤島戲劇運動由於伶主要負責。1937年12月3日,於伶和歐陽予倩、阿英等,組織成立了青鳥劇社,揭開了孤島劇運的序幕。1938年7月,於伶等又以中法聯誼會名義在法租界另組上海劇藝社。它的成立標誌著孤島戲劇運動進入了新的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島戲劇運動
  • 地區:上海
  • 時間:1937年
  • 背景:日本侵華
簡介,重要力量,運動期間演出,運動結束,

簡介

上海淪為“孤島”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戲劇活動。孤島戲劇運動由原左翼劇聯黨團書記、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組織部長(後兼秘書長)於伶主要負責。1937年12月3日,於伶和歐陽予倩阿英、許幸之、李伯龍等,以原上海救亡演劇隊10隊、12隊部分留滬隊員為基礎,成立青鳥劇社,從1938年元旦起公演許幸之導演的《雷雨》、歐陽予倩導演的《日出》、於伶編導的《女子公寓》、阿英編劇、於伶導演的《不夜城》、洪謨導演的《大雷雨》等。不久,青鳥劇社解散。於伶團結李健吾顧仲彝朱端鈞吳仞之等青鳥劇社大部分演職員,著手組建上海藝術劇院。在籌建過程中,為救濟上海難民義演了《梅蘿香》(王爾德編劇,顧仲彝改編,李健吾導演)和《女子公寓》。後在敵偽的破壞和法租界當局的阻撓下,劇院未能建成。1938年7月,於伶等又以“中法聯誼會”名義在法租界另組上海劇藝社。它的成立標誌著孤島戲劇運動進入了新階段。它由中共江蘇省委文委書記孫冶方主管,文委委員於伶直接領導,是孤島劇運的骨幹力量。它的演出稱大劇場活動,從1938年秋至1941年底,除演出反映現實生活的《夜上海》、《花濺淚》、《不夜城》等劇目外,還演出了幾十齣寓有抗敵意義的外國劇和歷史劇,激勵“孤島”人民在艱難的條件下保持民族氣節。

重要力量

孤島戲劇運動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1938年初組成的上海業餘戲 劇交誼社,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沙文漢主管,姜椿芳、楊帆等負責領導。它的活動先於上海劇藝社,演出稱小劇場活動,是以若干業餘戲劇團體中的中共地下黨員為骨幹,進步民眾為基礎,用交朋友聯絡感情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民眾業餘戲劇活動組織。屬業餘戲劇交誼社領導的劇團有各大中學校的業餘劇團、社會職工的業餘劇團,還有在工人夜校中組織的業餘劇社共120多個。業餘劇團在戲劇交誼社的領導和影響下,以各種方式組織不定期的演出,並曾以星期實驗小劇場名義作連續性的星期早場公演。1938~1939年間,上海愛國人民對皖南新四軍後方根據地進行慰問,業餘話劇界也於1939年7月假黃金大戲院舉行慈善公演。 參加公演的有11個劇團,演出多幕劇7部、獨幕劇3部。銀聯劇團演出《緩期還債》(夏霞導演);華聯劇團演出《醉生夢死》(徐渠導演);保聯劇團演出《日出之前》(原名《群鶯亂飛》,魯思導演);工華、益友、職婦、精武4劇團聯合演出《阿Q正傳》(章傑導演);夜鷹劇社演出《永久的朋友》(予且導演);復旦劇社演出《生死戀》(吳仞之導演),互助劇團組織舞女姐妹演出反映自己生活的《花濺淚》(藍蘭導演),贊助這次公演的戲劇團體有上海劇藝社、雪社及海關俱樂部的樂文劇團。公演連續進行了11天、22場,有300多業餘劇人參加。公演所得的款項除演出開支外,全部捐獻給新四軍。
孤島戲劇運動孤島戲劇運動
孤島戲劇運動

運動期間演出

在孤島戲劇運動開展期間,唐槐秋領導的中國旅行劇團曾在“孤島”演出《林沖》、《碧血花》和《雷雨》等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主思想的劇目。上海職業劇團演出了《蛻變》、《邊城故事》,中法劇校演出了《阿Q正傳》,天風劇團演出了《清宮怨》、《浮生若夢》等,都受到孤島人民民眾的好評。屬於國民黨系統的曉風劇社也曾作過有益的演出活動。孤島戲劇工作者還出版過一些戲劇刊物,其中有李伯龍等主辦的著重於戲劇理論建樹的《劇場藝術》月刊;於伶、林淡秋主辦的專門論述戲劇文學的《戲劇與文學》月刊以及張可等主辦的以介紹劇情為主的報紙型刊物《戲劇新聞》等。

運動結束

1941年12月7日清晨珍珠港事變發生,上海全部淪陷,上海劇藝社、上海業餘戲劇交誼社等停止活動,孤島戲劇運動便告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