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勝蛇藥

季德勝蛇藥

季德勝蛇藥從清代康熙年間流傳至今,在南通及周邊地區久負盛名,中國範圍也是知名的家族傳統名品中藥。季德勝蛇藥系一代著名蛇醫季德勝先生在繼承季家六代祖傳秘方,醫治蛇毒技藝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幾十年的捕蛇療傷解毒的實踐經驗,研製而成的著名蛇藥名聞遐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德勝蛇藥
  • 分類:蛇藥
  • 地區:江蘇南通
  • 用途:治療蛇咬傷
由來,季德勝,性狀,規格,組成,功能主治,貯藏方法,用法用量,新用途,

由來

傳奇色彩極濃的一代蛇醫季德勝先生祖籍江蘇宿遷,一生與蛇緊密關聯。解放前,季德勝作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蛇化子”,闖蕩江湖數十年,解放前夕定居南通。1954年,市政府為挖掘民間醫藥,遍尋名品古方。當時的市衛生局領導及著名中醫朱良春(後任中醫院院長)親赴天生港一所破舊土地廟里誠邀季德勝出山。經歷新舊社會兩重天,飽嘗人間辛酸和新社會政府關愛的季德勝,毅然決定把凝結著季氏家族六代人心血凝成的蛇藥秘方獻給人民政府,先在中醫院小批量試產,後由市政府指定南通製藥廠獨家生產。季德勝蛇藥片不僅在醫治毒蛇、毒蟲叮咬方面具有神奇獨特的療效,在抗病毒、鎮痛及有關醫療保健範圍的功效也已日益顯見。季氏蛇藥由於廣搜博採,集中了許多卓效的單方草藥組合,療效遠遠超過了其它種類的蛇藥,因這些蛇藥不少都是單味草藥,而季德勝蛇藥則集中了十多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定痛、息風制痙、止血強心的動植物藥材冶為一爐,從而起到“協同加強”的作用。所以它的治療功效超常的廣泛和明顯。
季德勝蛇藥片季德勝蛇藥片

季德勝

1889年10月16日出生於江蘇省宿遷縣鄉村。
季德勝蛇藥
1906年宿遷旱災, 隨父流落江湖。
1923年其父去世,獨自以祖傳秘方為人治蛇傷。
1933-1955在無錫、南通、蘇州等地養蛇,制秘方蛇藥。
1956年獻祖傳秘方,進入南通市中醫院,任蛇毒專科醫師。
1958年出席全國醫藥衛生經驗交流會,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1981年病逝於南通。
1898年10月生於江蘇省宿遷縣郊外的一座破廟裡,其父季明揚靠祖傳秘方賣蛇藥為生,是個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的蛇醫郎中。儘管季明揚有點本事,也還是地無一畝、屋無一間,全家過著極度艱苦貧困的生活。季德勝和父親相依為命,從早到晚跟隨父親到荒郊野外採集藥草,捕捉蛇、蠍、蜈蚣等蟲類,配製祖傳蛇藥,並走街串巷,擺地攤,耍蛇賣藥。父親捉蛇的技巧,養蛇的方法,採藥煉秘方的訣竅,治療蛇傷病人的技術,季德勝從小耳濡目染,10歲時已初步“入門”。  1924年,季德勝父親病故,時年25歲的季德勝已是孑然一身,他決心遵照父親的囑咐,把蛇藥秘方繼承下來。傳到季德勝手中的蛇藥秘方已是第五代了,他的先祖在一代一代地傳授秘方過程中,不曾有任何文字記載,而是靠口授腦記,親自實踐。他父親傳給他的是一個囊括幾十味動植物藥的“亂方”,如半邊蓮、黃開口等草藥都是中醫常用的解毒止痛藥物,沒有固定的藥物劑量,一般憑目測、憑經驗信手抓藥配製而成。季德勝心想:“既然祖宗的秘方一代勝一代,代代有發展,到了我手中,能不發展嗎?”他先將原方中的藥物一味味地鑑定,憑著直觀和這種原始式的嘗藥方式,去粗存精、增良剔莠,反覆篩選,確定每味藥物的性能功效,以單方、複方反覆交替在自己身上試用,讓毒蛇咬傷自己的肩部、手臂、足趾等部位,再外敷內服自己配製的秘方,一次一次地鑑定自己配製蛇藥的療效。在保證藥物對人體安全有效的情況下,再套用於蛇傷病人。他花了近10年心血,終於實現了夙願:將秘方中的各種藥物研成粉末,加藥液調和,用手工做成黑色藥餅,和一種狀如梧桐子的藥丸,每個藥餅和藥丸都印有紅色“季”字標記,亮出了“季德勝蛇藥”的牌子。
季德勝在為人聞蛇傷季德勝在為人聞蛇傷
1948年,季德勝來到南通繼續擺地攤、耍蛇賣藥。此時他對蛇傷的研究已有較深造詣,加之蛇藥的特殊療效,在當地頗有名氣。任何蛇傷病人,只要經他一看,就能鑑定病人是被何種毒蛇咬傷的,從傷口留下的齒印和深度,還能鑑別出是雄蛇、雌蛇、出洞蛇、進洞蛇、空腹蛇、飽腹蛇乃至懷孕蛇……
1955年,南通市衛生局為貫徹落實中醫政策,對於季德勝治療毒蛇咬傷的醫技和蛇藥秘方的療效,他們極為重視。相關人員在季德勝家中訪問時,正巧南通縣李港鄉有個被蝮蛇咬傷的病人,從腳趾腫到膝關節,坐著獨輪車來求治。經過內服藥餅,外敷藥粉,銀針放毒,病人很快消了腫,當晚就能自己走回家。
1956年,南通市衛生局吸收季德勝進入南通市中醫院,開設蛇毒專科門診。這是季德勝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轉折,結束了他流蕩江湖、窮困潦倒的前半生昔日的“蛇花子”,爾今成為國家醫院蛇毒專科醫生。
季德勝蛇藥秘方,雖然有出人意料的療效,但僅僅是靠有效經驗組成的,還沒能上升為理論。他對秘方的療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至於藥理機制,更是不甚了了。況且這一秘方還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如原方需現做現用,長時間放置,易霉爛變質;秘方中各種藥物的劑量, 需要憑經驗信手抓配,依據經驗改變劑量,辨證論治,隨症治之;原劑量是黑色大顆粒丸和黑色藥餅,服藥後牙齒長時間呈黑色,且有較大的腥味。針對這些情況,醫院成立了蛇傷研究組,季德勝和研究組成員一起對原方進行研究、調整、修正,消除了上述弊端。尊重季德勝的意見,蛇藥定名為“季德勝蛇藥片”。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棕褐色;味辛、苦。

規格

每片重0.4g

組成

七葉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錦草等藥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毒蛇、毒蟲咬傷。

貯藏方法

密封。

用法用量

口服,第一次20片,以後每隔6小時續服10片;危急重症者將劑量增加10~20片並適當縮短服藥間隔時間。不能口服藥者,可行鼻飼法給藥。外用,被毒蟲咬傷後,以本品和水外搽,即可消腫止痛。

新用途

季德勝蛇藥,又名南通蛇藥片,系江蘇南通蛇醫季德勝祖傳六代秘方,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傳統套用專治蛇傷。已經發現,用季德勝蛇藥治療其他疾病,也有較好療效。
隱翅蟲皮炎:方法是取季德勝蛇藥片6~8片研碎,加冷開水約10毫升調成糊狀,塗搽皮疹處,30分鐘左右1次。每日塗藥4~10次,一般用藥2~5日可治癒。
流行性腮腺炎:將季德勝蛇藥研為細末,用陳醋將藥末調成糊狀,外塗於患兒一側或雙側腮腺範圍至頜下。每日3次(睡前必塗1次)。並服用季德勝藥片2片,每日早、中、晚各1次。
帶狀皰疹:季德勝蛇藥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同時用季德勝藥片加50~60度白酒調藥糊搽患處。
外耳道炎: 外耳道癤腫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外耳道癤腫為外耳道軟骨部毛囊細菌感染所致 ,且多為革蘭氏陽性葡萄球菌。季德勝蛇藥片由七葉一枝花、半枝蓮、蜈蚣等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能。頭孢氨苄膠囊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好的殺滅作用 ,尤其對耐青黴素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 ,對部分革蘭氏陰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兩藥合用於外耳道癤腫治療具有緩解疼痛明顯、紅腫消退快、療程短等優點 ,且價廉,配製方便。筆者在臨床套用季德勝蛇藥片結合西藥治療外耳道癤腫 ,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