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粉沉積

孢粉即植物繁殖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孢子和花粉。在顯微鏡下可見的菌類孢子、溝鞭藻、硅藻、盤星藻、疑源類化石等,也被歸人廣義的孢粉學範疇。由於孢粉的產出數量大、體積小、具抗腐蝕的孢粉壁等因素,地史時期的孢粉記錄十分豐富,它們對於劃分和對比地層、恢復古環境和古氣候等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孢粉沉積
  • 外文名:Sporopollen deposition
  • 種類:溝鞭藻、硅藻、盤星藻等
  • 研究意義:對比地層、恢復古環境和古氣候
  • 分布:大多植物生長於陸地上
  • 成分:與沿岸植被成分有緊密的依賴關係
分布,成分,規律性,

分布

大多植物生長於陸地上,孢粉經風、河流等的搬運之後沉積於水盆中,但水生植物、沼生植物的孢粉主要為原地埋藏,因此可以指示沉積區的生態環境(周山富和楊方之,2007)。可以依據沼生、水生植物和藻類生長或生活於不同水深和湖盆的環境來劃分孢粉生物沉積相。周山富(1994)將泰州組劃分為藻類河、湖邊相,挺水孢粉植物沼澤相,浮水孢粉植物濱湖相,沉水植物淺湖相,無水底植物深湖相,浮游植物淺湖相和輪藻植物濱湖相等相帶。浮游植物淺湖相區分布於水深4.5~7 m的淺湖區,在適宜的條件下,盤星藻十分發育,尤其是在該相區植物帶的內緣。盤星藻是一類無定型有機質,是良好的生油母質。因此浮游植物淺湖相區的內緣至無水底植物深湖相區的外緣是良好的油氣源區(周山富和楊方之,2007)。

成分

不同沉積相中的孢粉組合特徵與沿岸植被成分具有緊密的依賴關係(王開發和王憲曾,1983),因此沉積物中的孢粉(通常以孢粉百分含量曲線圖等孢粉圖譜來表示)通常被用於古植被恢復。河床、河漫灘沉積物中的孢粉圖譜大致能夠反映河流兩岸的植被類型。湖底沉積物中的孢粉圖譜能夠反映湖緣地區的植被成分。海洋沉積物中,近陸淺海沉積物的孢粉圖譜能正確地反映沿海地區的植被特徵,而深海的孢粉圖譜只能反映陸緣綜合的植被特點;海洋沉積物中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沉積區距岸的遠近,海相沉積的孢粉圖譜中,松型具氣囊花粉往往大於其在植被中的真實比例(王開發和王憲曾,1983)。

規律性

由於古氣候條件、水動力、水介質的物化條件等的差異,不同沉積盆地中的沉積相帶與孢粉分布之間顯示出不同的規律性聯繫。高瑞祺等(1999)對松遼盆地白堊紀地層的沉積相帶和孢粉的分布規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從沉積盆地邊緣到中心,孢粉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岸上沉積中,孢粉少或無,湖區內沉積孢粉豐富;洪積相、泛濫平原相、山前平原淤積相一般不保存孢粉,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濱湖相孢粉較少,含孢粉樣品僅占分析樣品的10%~20%,三角洲前緣相、淺湖相孢粉最為豐富,半深一深湖相孢粉較豐富,含孢粉樣品占分析樣品的80%以上;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濱湖相一般孢粉較少,組成成分不複雜;三角洲前緣相孢粉相當豐富,組合成分十分複雜,深湖相一般孢粉比較豐富但成分較單調;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濱湖相內的孢粉一般被石化,化石顏色較淺,三角洲前緣相、半深一深湖相及沼澤相內保存的孢粉一般被炭化,化石顏色相對較深;淺湖相環境多變,屬弱氧化或弱還原的地球化學環境,孢粉來源豐富,通過河流等搬運來的孢粉粒多半在這一相帶內沉積下來,大部分被炭化,一部分被石化,因此顏色變化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