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東籬

孟東籬(本名孟祥森,曾使用筆名漆木朵,1937年5月25日-2009年9月21日),生於中國河北省定興縣,台灣已故文學作家,力行耕讀澹泊的生活方式,以生態、哲學為主題寫作,並大量翻譯艱深的外文巨作著稱,素有綠色生態作家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東籬
  • 別名:孟祥森
  • 出生日期:1937年5月25日
  • 逝世日期:2009年9月21日
孟東籬,生平,私人生活,精選譯作,

孟東籬

孟東籬終生奉行其“愛生”的哲學觀念,身體力行其簡仆與親近自然的生活模式,不求名利、不求物質,更因不忍殺生而茹素,雖有高知名度卻離群索居,從譯作的選擇與個人著作中表達自己的信仰。但是,孟氏生性風流,棄糟糠、離紅顏,多次外遇,從不掩飾其喜好女色,此類行為最引人詬病。

生平

孟東籬1937年於中國河北省定興縣,1946年隨母親至東北錦西與從軍的父親相見,1948年隨父母移居台灣,定居高雄縣鳳山市黃埔二村,讀誠正國小、省立高雄中學(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大學畢業於台灣大學哲學系,後入讀輔仁大學並取得哲學碩士學位。曾任教於台灣大學、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今並於國立東華大學)、東海大學[1]。
孟東籬愛好大自然,從陶淵明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取其筆名“東籬”[2],三十歲起大量翻譯英文書籍,種類包括文、史、哲、心理、宗教,著名的有《流浪者之歌》、《湖濱散記》,1985年開始以“孟東籬”為名出版其個人創作,著有散文、哲學論述類著作,先後出版如《幻日手記》、《耶穌之繭》、《萬蟬集》、《濱海茅屋札記》、《愛生哲學》、《素麵相見》等書[1]。

私人生活

孟東籬26歲時,與大學同班同學結婚,育有二子,婚後不斷發生外遇,後來分居,但仍一直保有婚姻關係,直到2008年在兒子的催促下才與妻子簽字離婚[1]。孟氏情史中,尤以與“苹苹”最為人所熟悉,孟氏在花蓮任教時,結識了年滿18的高三學生“苹苹”,展開熱烈追求,苹苹父親嚴厲反對,並舉家遷往台中,經過3年時間的漁雁往返後,孟氏拋下妻兒,苹苹不顧父母,兩人私奔至東海大學附近定居,1979年春天,在東海別墅開設“大度山房”賣書,並在東海大學任教[3][1]。
孟東籬因嚮往《瓦爾登湖》(在台灣後來更名為《湖濱散記》)所描寫的生活方式,1984年攜苹苹遷往花蓮縣鹽寮村,兩人親手於海邊,用木、竹、茅草、鐵皮搭建起數間簡易的房屋居住,取名“濱海茅屋”,在此先後生下了兩子[4][1][3]。此後孟氏攜苹苹與二子,在台北市新北投與鹽寮兩地反覆居住,惟因孟氏仍發生外遇,1997年孟氏離開在花蓮的苹苹與兩個兒子,定居陽明山直至去世[5][1][3]。
2008年孟東籬被診斷罹肺腺癌,2009年9月9日,因病重入住台北和信醫院,延至9月21日下午5時病逝,享年72歲

精選譯作

1967年,《克爾凱郭爾一生的故事》.華爾泰·勞銳(Walter Lowrie)著.孟祥森譯.台灣商務出版.
1967年,《克爾凱郭爾日記》.克爾凱郭爾撰.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68年,《作為一個作者我的作品之觀點:一份對歷史的報告以及其他有關作品》.克爾凱郭爾撰.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69年,《死病》.克爾凱郭爾撰.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69年,《憂懼之概念》.克爾凱郭爾撰.孟祥森譯.台灣商務出版.
1969年,《地下室手記》.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69年,《愛的藝術》.佛洛姆著.孟祥森譯.志文出版.
1970年,《沉思錄》.巴斯噶撰.孟祥森選譯.水牛出版.
1970年,《呆子伊凡:寓言故事》.托爾斯泰撰.鄧寧格(Aon Dunngan)英譯.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71年,《狂酒歌:魯拜集》.奧馬開儼撰.費滋傑羅(Edward FitzGerald)譯.孟祥森譯.晨鐘出版.
1971年,《存在主義哲學》.考夫曼撰.陳鼓應、孟祥森、劉崎等譯.台灣商務出版.
1971年,《誘惑者的日記》.克爾凱郭爾著.孟祥森譯.志文出版.
1971年,《基督教義的心理分析》.佛洛姆撰.孟祥森譯.晨鐘出版.
1974年,《禪學隨筆》.鈴木大拙著.孟祥森譯.志文出版.
1974年,《西洋哲學思想史》.波爾曼(Chaïm Perelman)撰.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4年,《加繆評介:歐洲的, 非洲的》.歐布麟(Conor Cruise O'Brien)撰.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5年,《人類破壞性之剖析》.佛洛姆著.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6年,《異鄉人》.加繆著.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7年,《我的朋友-羅素》.魯伯特·克勞榭-威廉斯(Rupert Crawshay-Williams)著.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8年,《近代社會運動》.卡瑪倫(Wm. Bruce Cameron)著.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9年,《人性枷鎖》.毛姆撰.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79年,《內在之聲:用第三隻耳朵聆聽》.狄奧多·芮克(Theodor Reik)著.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79年,《如果麥子不死:紀德自傳》.紀德撰.孟祥森譯.志文出版.
1979年,《附魔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撰.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79年,《鼠疫》.加繆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0年,《弗洛依德的使命》.弗洛姆著.孟祥森譯.牧童出版.
1980年,《現代人論烏托邦》凱特伯(George Kateb)編.孟祥森譯.聯經出版.
1980年,《戇第德》.伏爾泰撰.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0年,《死靈魂》.果戈里撰.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1年,《土地的成長》.哈姆生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1年,《偽幣製造者》.紀德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1年,《賭徒》.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2年,《明娜》.傑洛拉普撰.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2年,《瓦爾登湖》.梭羅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6年,更名為《湖濱散記》.書華出版.
1982年,《羅馬史》.蒙森撰.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3年,《人之樹》.懷特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86年,《蘇菲之路》.伊德里斯·夏(Idries Shah,波斯語:ادریس شاه‎)輯.孟祥森選譯.聯經出版.
198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貝德葉夫(Nicholas Berdyaev,俄語: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ердяев)著.孟祥森譯.時報出版.
1988年,《佛陀:至善的覺悟者》.麥可·凱里澤(Michael Carrithers)著.孟祥森譯.時報出版.
1989年,《哲學新世界》.卡普蘭(Abraham Kaplan)著.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89年,《生命的展現》.佛洛姆著.孟祥森譯.遠流出版.
1990年,《內在之聲》.狄奧多·芮克著.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93年,《美麗新世界》.赫胥黎著.孟祥森譯.遠景出版.
1995年,《伊凡·伊列區之死》.托爾斯泰著.孟祥森譯.水牛出版.
1996年,《動物解放》.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著.孟祥森、錢永祥譯.關懷生命協會出版.
1998年,《ㄋㄧˇ也做得到!:愛護動物101》.英格麗·紐寇克(Ingrid Newkirk)著.孟東籬譯.關懷生命協會出版.
1998年,《西雅圖的天空:印地安酋長的心靈宣言》.西雅圖酋長著.艾利·吉福特(Eli Gifford)等編.孟祥森譯.雙月書屋出版.
1998年,《感情世界的性別差異》.狄奧多·芮克著.孟祥森譯.圓神出版.
1998年,《永遠的春天(The sense of wonder)》.瑞秋·卡森著.孟祥森譯.雙月書屋出版.
1999年,《終極演化:人類的起源與結局》.伊安·泰特薩(Ian Tattersall)著.孟祥森譯.先覺出版.
1999年,《希望:珍·古道爾自傳》.珍·古道爾、菲立普·柏爾曼(Phillip Berman)著.孟祥森譯.雙月書屋出版.
2000年,《屈辱》.柯慈著.孟祥森譯.天下遠見出版.
2000年,《社群時代》.羅伯·狄奧巴(Robert Theobald)著.孟祥森譯.方智出版.
2001年,《與神對話問答錄》.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著.孟祥森譯.方智出版.
2001年,《你正在改變世界:有意識的演化》.芭芭拉·馬克斯·胡巴德(Barbara Marx Hubbard)著.孟祥森譯.方智出版.
2002年,《在自由的國度》.奈波爾著.孟祥森譯.天下遠見出版.
2002年,《富先生的12堂必修課》.布雷恩·麥考米克(Blaine McCormick)著.孟祥森譯.方智出版.
2002年,《回歸心靈本質:創造21世紀新世界》.瑪麗安娜·威廉森著.孟祥森譯.方智出版.
2002年,《世間之路》.奈波爾著.孟祥森譯.天下遠見出版.
2002年,《迷人的夜晚》.史蒂芬·米爾豪瑟(Steven Millhauser)著.孟祥森譯.皇冠出版.
2002年,《在另一片天空下:悲欣雪藏行》.瑞克·瑞基威(Rick Ridgeway)著.孟祥森譯.雙月書屋出版.
2002年,《他與她的情感世界:一個心理學家的兩性觀察》.狄奧多·芮克著.孟祥森譯.究竟出版.
2002年,《戀人的心:一個心理學家眼中的愛》.狄奧多·芮克著.孟祥森譯.究竟出版.
2002年,《耽溺》.彼得·伊斯特海茲(匈牙利文:Péter Esterházy)著.孟祥森譯.圓神出版.
2002年,《浮生》.奈波爾著.孟祥森譯.天下遠見出版.
2003年,《獨處中的沈思》.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著.孟祥森譯.方智出版.
2003年,《紀伯倫的智慧(The wisdom of Gibran: aphorisms and maxims)》.紀伯倫著.約瑟夫·薛賓(Joseph Sheban)編著.孟祥森譯.圓神出版.
2005年,《凱利幫》.彼得·凱利著.孟祥森譯.皇冠出版.
[編輯] 書作
1967年,《幻日手記》.漆木朵撰.水牛出版.
1967年,《耶穌之繭:一首多重變奏曲》.漆木朵撰.水牛出版.
1978年,《萬蟬集》.孟祥森撰.遠景出版.
1978年,《佛心流泉》.孟祥森譯撰.長鯨出版.
1985年,《濱海茅屋札記》.孟東籬著.洪範出版.
1985年,《愛生哲學》.孟東籬著.爾雅出版.
1985年,《野地百合》.孟東籬著.洪範出版.
1986年,《素麵相見》.孟東籬著.爾雅出版.
1988年,《念流》.孟東籬著.漢藝色研出版.
1989年,《生態環境的第二十九天》.孟東籬著.社會大學出版.
1991年,《道法自然:老子的生態觀》.孟東籬作.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1992年,《以生命為心:愛生哲學與理想村》.孟東籬著.張老師文化出版.
1996年,《人間素美》.孟東籬作.圓神出版.
1997年,《東籬說禪》.孟東籬作.圓神出版.
1997年,《給你一枚禪的果》.孟東籬作.圓神出版.
1997年,《給你一朵禪的花》.孟東籬作.圓神出版.
1998年,《關於性的最高觀點》.孟東籬等著.圓神出版.
其他作品
2009年4月,在病榻中為3月去世的文壇好友曹又方寫下“我所認識的曹又方”悼文[8]。
2009年,《聯合文學》第295(五月號)、296(六月號)期,發表“情書一束”上、下兩集,為孟東籬於1970年代,在濱海茅屋同居前後,寫給“苹苹”的情書謄集。
2009年7月26日,在得知自己癌末時寫下“我的禱詞”一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