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通鄉

孝通鄉

孝通鄉位於陝西關中平原東北蒲城縣南部,距縣城20.1公里。東鄰黨睦鎮,西接原任鄉,北靠陳莊鄉,南連渭南吝店鎮。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8,8公里,面積44.2平方公里。轄:孝東、孝西、白廟、羅家、秦家、杜楊、高樓、冉家、府華、池頭、劉家、樊家、董樓13個村委會,71個村民小組,24個自然村,一個自然鎮,3795戶,17871人,均系漢族。水利條件較好,東方紅乾渠通過鄉境。境內交通方便,渭(南)清(澗)公路自南而北穿過,境內長4公里(該鄉今屬黨睦鎮轄)。

近年來區域內盛產酥梨因而得“酥梨之鄉”之美譽,近年來也有多種植紅提,西瓜等水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孝通鄉
  • 外文名稱:Xiaotong Country
  • 別名:方言稱 號通、喇叭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 電話區號:0913
  • 郵政區碼:715509
  • 地理位置:陝西省關中平原東北部
  • 人口:3570人
  • 方言:中原官話-關中片-蒲城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周邊有 鹵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下吉鎮慧照寺
  • 機場:蒲城內府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蒲城東站
  • 車牌代碼:陝E
  • 特產:酥梨
  • 民族構成:漢族
卷一 建制,標準地名.來歷,卷二地理環境,姓氏,卷二十三 文物古蹟,卷二十五 宗教與風俗,卷二十七 人物,交口抽渭志,

卷一 建制

第三章
據1984年地名普查時對部分村落歷史所作的考查,清代早期以前形成的,歷史年代比較清楚的村落孝通鄉有:孝通鎮、井家村、樊家村(明)。
孝通鄉因駐地孝通鎮而得名。清乾隆初,屬南呂原鄉之孝通里。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改鄉聯制後,屬四區(駐地黨睦)二、三、四、六鄉,二鄉駐地秦家;三鄉駐地孝通;四鄉駐地樊家;六鄉駐地白鹵。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黨睦人民公社之孝通、蔣吉兩個管區。1961年成立孝通人民公社(駐地孝通鎮),轄孝東、孝西、白廟、羅家、秦家、高樓、冉家、府華、池頭、劉家、樊家、董樓12個生產大隊,71個生產隊。一九八四年三月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將孝通人民公社改為孝通鄉,下轄12個生產大隊(其中秦家大隊分為秦家、杜楊)改為13個村民委員會,71個生產隊改為71個村民小組。

標準地名.來歷

孝通鄉以鄉政府駐孝通得名。
孝通鎮(自然鎮)相傳明末李自成義軍過境,在此休整,義軍皆用白布包頭作標記,故名孝同。後諧音轉化為孝通。清初設鎮,解放後,設有日雜百貨,收購供銷門市部和信貸儲蓄等企’事業單位,每日有班車通往縣城。為蒲渭兩縣交界地區,民眾物資交流的場所。
孝東村委會以村委會駐孝通東街得名。共299戶,1,400人,耕地3,968畝。
東門外村道東門外村道
孝西村委會以村委會駐孝通西街得名。共389戶。1,752人,耕地4,687畝。
西南莊(村)因位於孝通鎮西南得名。共32戶,141人。
白廟村委會以村委會駐白廟村得名。共390戶。1,732人,耕地5,038畝。
白廟(村)以村西南角有年久泛鹼牆壁發白之古龍王廟得名。共172戶,780人。
興隆村(村)取藥王廟鐵鐘銘文中 “興隆”二字命名。共105戶,477人。
郭家(村)以姓氏得名。共’113戶,475人。
羅家村委會以村委會駐羅家村得名。共132戶,661人,耕地1584畝。
羅家(村)原名南鹵村:以位於鹵陽湖之南得名。後以姓氏更名羅家。共132戶,661人。
秦家村委會以村委會駐秦家村得名。共398戶,1,818人,耕地7,655畝。
秦家村(村)相傳初以位於南洛村之北,取名北洛村。後因村民多秦姓,更名秦家村。共398戶,1,818人。
杜楊村委會以村委會駐地杜楊村得名。共187戶,840人。
杜楊村(村)以杜、楊兩姓首居此地得名。共187戶,840人。
高樓村委會以村委會駐高樓村得名。共136戶,612人,耕地1,852畝。
高樓(村)相傳因村旁原有一磚砌樓房而得名。共136戶,612人。
冉家村委會村委會駐冉家村得名。共337戶,1,623人,耕地4,426畝。
冉家村(村)相傳初由渭南獨佑莊遷居此地,仍名獨佑莊。明末因村多冉姓,更名冉家村。共119戶,529人。
周魏村(村)以周、魏兩姓合居一村得名。共72戶,308人。
池岸楊家(村)因楊姓居住東鹵池邊故名。共56戶,235人。
樊東莊(村)以該村由樊家分遷村東居住得名。共43戶,288人。
樊西莊(村)以該村系樊家分遷村西居住而得名。共47戶,263人。
府華村委會以村委會駐府華村得名。共255戶,1,226人,耕地3,840畝。
府華(村)原為仇姓首居阜丘,遵守信義,名聞鄉里,取名仇信阜。後遷入異姓俗稱阜上。公社化時,諧音雅化為府華。共152戶,734人。
北蔣家(村)以方位和姓氏得名。共47戶,231人。
南蔣家(村)相傳初以蔣姓首居此地,得名蔣家。後戶族分遷村北居住。另成一村,遂更名南蔣家。共56戶,261人。
池頭村委會以村委會駐地池頭得名。共504戶,2,338人,耕地6,120畝。
池頭(村)因地處東鹵池西端之南高地而得名。共194戶,987人。
池頭莊(村)因該村由池頭村分遷建村,故在地名普查中命名池頭莊。共29戶,130人。
井家村(村)相傳明洪武年間,以馮姓首居此地,得名馮村。後遷入井姓,更名馮井村。清同治年間,全村皆為井姓,遂更名井家村。共179戶,685人。
佛殿(村)相傳因位於古寺佛殿舊址得名。共102戶,536人。
劉家村委會以村委會駐地劉家得名。共191戶,889人,耕地2,676畝;一
劉家(村)相傳原名棗園劉家,因廣植棗樹而得名。後簡稱劉家。共191戶,889人。
樊家村委會以村委會駐樊家村得名。共394戶,1,915人,耕地5,597畝。
樊家村(村)相傳明末樊季良,由罕井鎮遷居此地。井水苦鹹,乃挖池蓄雨水飲用,得名甘池樊家。後簡稱樊家村。共394戶,1,915人。
董樓村委會以村委會駐董樓村得名。共175戶,949人,耕地3,063畝。
董樓村(村)以沿用原籍河南董樓故名。共115戶,640人。
密城村(村)因沿用原籍河南密城故名。共60戶,309人。
註:因戶籍人口數較為久遠,僅供參考。

卷二地理環境

第一章 地質
第三節 礦藏
該地區主要礦藏有鹽、鹼、硝鹵泊灘屬重鹼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含硫酸鈉、氯化鈉、氯化鉀、碘化鈉等多種鹽類化學元素。其中硫酸鈉占總含量的60%,氯化鈉占30%,其餘占10%,是生產芒硝、碘鹽、硫化鹼、元明粉等較好的天然原料。
第二章 地貌
第四節 河谷
一級階地分布在孝通等鄉(鎮)的南半部,海拔370~390米,由全新統早期粘質沙土、砂和砂礫石組成,階面平坦,土質肥沃,渠道縱橫,灌溉方便,是糧棉高產地區。北部為二級階地。
孝通鄉

姓氏

第三章
第三節 姓氏
”孝通鄉甘池樊家之樊姓,見記於《明大中丞樊公墓表》:“公諱東謨,字伯明,別號昌南,先為晉巨室,居上黨,後有諱良者,始徙甘池。”

卷二十三 文物古蹟

第一章 古遺址
第二節 秦漢遺址
鄭國渠遺址 東西橫貫鹵泊灘南。鄭國渠系秦王嬴政十年(前237)採納韓國水利家鄭國建議所開鑿。首起中山(又名仲山、北仲山,在今涇陽縣西北)瓠口,經三原、高陵、富平三縣入蒲城原任鄉,由孝通、黨睦以南經鈐鉺鄉重泉村,從晉城南向東入洛河。70年代,陝西省水利廳對遺址沿線作了初步調查,並在重泉村北入洛河處作了勘探。 依我個人實地考察遺址大體位於孝東村北-孝西村北通往府華公路西側。

卷二十五 宗教與風俗

第一章 宗教
第一節 佛教
垂慶院(寺) 原址在孝通鄉初級中學所在地,當地人稱“南寺”,建於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隆慶六年(1572)再修。原有六角六級石塔一座,每層均用六塊石頭所壘,石縫既未掛灰抹泥,也沒有填縫灌漿,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取名“六合塔”。當地人稱其建築藝術為一絕。今塔已毀。

卷二十七 人物

第二章 人物錄
第一節 政治軍事界
魏秉孝 明代蒲城孝通人。字執中。成化二年(1466)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東副使。
樊東謨(1551~1628) 字酉樞、伯明,號昌南。孝通鄉樊家村人。萬曆十四年(1586)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郎中,廣東順德知府,山西巡撫。縣城文廟六龍壁兩側石牌坊,即其所建。座右書有“志不可滿,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四語,常以自警。
第三章 烈士英名
第四節 抗美援朝烈士
劉寶平 孝通鄉人,1922年生。1949年參軍。志願軍二七四團六連副排長。共產黨員。1952年在戰鬥中犧牲。
秦自明 孝通鄉人。1947年參軍。1952年任志願軍二四七團軍械員。在南日島戰鬥中犧牲。
李文斌 孝通鄉人,1921年生。1951年參加志願軍,戰士。1953年在戰鬥中犧牲。
王炳全 孝通鄉人,1933年生。1951年參加志願軍,司號員。青年團員。1953年在戰鬥中犧牲。
第五節 剿匪平叛烈士
劉文義 孝通鄉人,1930年生。1951年參軍,戰士。1952年在青海戰鬥中犧牲。

交口抽渭志

孝通方田工程通過省水利水保廳驗收,被評為良好工程(見圖6-1)。1988年12月,省政府決定在關中涇惠渠、交口抽渭、寶雞峽三大灌區建設500萬畝高產穩產農田,方田建設被列入全省計畫項目。1989年4月,管理局成立灌區方田建設指揮部,下設方田建設辦公室,灌區各地(市)、縣(市、區)和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指導機構。7月管理局與省水利水保廳簽訂了方田建設責任書。方田建設材料費由省、地、縣和民眾四方負擔(每畝方田計畫材料費34元,其中省財政補助15元,地(市)財政匹配5元,縣財政匹配9元,民眾自籌5元),建設資金由管理局和有關縣、鄉分別管理,勞力由受益區村組調劑解決。管理局方田建設辦公室按《方田建設施工細則》、《方田建設階段驗收辦法》等技術標準指導施工,按各方田面積大小、建設進度、工程質量發放省政府下達資金。1993年底,全灌區建成高標準方田32.07萬畝(其中渭南地區23.97萬畝,西安市8.10萬畝),襯砌斗、分渠道676.65公里,新修維修各類斗分渠建築物13588座,完成任務的106.1%,1990年~1993年連續4年管理局被省水利廳評為方田建設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