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火燒

孝義火燒

孝義火燒 是山西省孝義市具有獨特風味的一種傳統餅類小吃。孝義火燒種類眾多,各人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不同的口味食用,火燒味道鮮美,口感酥脆,綿軟不粘,香鮮可口,層次均勻,質地酥脆,宜於熱吃。

孝義火燒有糖火燒、菜火燒、鹹火燒之分。鹹火燒是內包鹹鹽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時,若佐以蔥花、大蒜、醋、醬油、鹽、味素,更是美味可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孝義火燒
  • 外文名:xiaoyihuoshao
  • 別稱:火燒
  • 主要原料:黃油,白面,餡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澱粉
  • 適宜人群:所有人
  • 副作用:無副作用
  • 儲藏方法:乾燥避光
特點,製法,歷史傳說,種類,糖火燒,菜火燒,素火燒,鹹火燒,

特點

孝義火燒種類眾多,各人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不同的口味食用,火燒味道鮮美,口感酥脆,香氣四溢。

製法

將面和好,適度發酵,根據不同的種類加入不同的餡,做成圓餅,然後放在鐵鏊上烙烤,最後放入爐中烤熟即可。

歷史傳說

孝義火燒據說與“火燒中陽樓”有關。孝義舊城中央,有一永安市場,市中心有一座宏偉高大、壯觀絢麗的古樓——中陽樓。此樓相傳建自漢魏,自漢唐設郡以後,孝義為一方重鎮,車騎繽紛,商賈彌至,往來郡城者,多道出其間。凡事至邑者,必身臨其境,瞻仰其樓,而後贊之:真乃高矣!如此數代相傳,頗有名聲。而孝義人也常以其傲之。逢人便說:“俺孝義的中陽樓,半個還在天上頭!”此話確有欺天之意,久之惹惱上帝,遂派火神下界燼之。
孝義火燒
清朝順治辛卯年四月十五日,永安市場大會,中陽樓下的四條大街,商鋪錯落,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小吃攤上人們品嘗著各種風味小吃。
中午時辰,街市正紅火。中陽樓下又增添了一位頭髮斑白、衣衫襤樓的賣火燒老翁。老翁眉頭緊鎖,似有憂悶之情。他一面製作火燒,一面高聲反覆叫賣;“世人快來買火燒,吞掉火燒,火就不燒”。
老翁奇特的叫賣聲,引來眾人圍觀。一個年青的後生問老翁:“多少錢一個?”翁答:“百兩黃金,千兩白銀”。“小小火燒,這般昂貴,怪事!”圍觀的人們議論紛紛,深感怪異,百思不解。老翁憤激地說:“嫌我的火燒小,那你們等大火燒吧!”說罷,老翁收攤而去。
中午剛過,中陽樓突然起火,不到一刻,便成瓦礫一堆。
事後,人們把中陽樓火災與賣火燒老翁的出現聯在一起,以為是神的點化。於是,城裡人普吃火燒,認為不吃火燒,火即燒房燃屋,隨著鄉里人也照做。此後,火燒便成了邑人的食俗。至今,汾孝一帶過年都吃火燒,多在大年除夕夜食,謂之“翻身火燒”。
孝義火燒

種類

孝義火燒有糖火燒、菜火燒、鹹火燒之分。

糖火燒

糖火燒的製作將老酵、鹼面和涼水一起放入盆內攪成稀糊,再倒入麵粉和成團、面和好後,以手蘸涼水反覆搓揉,直到麵團光潤時,蓋上濕布餳三十分鐘。同時把紅糖芝麻醬桂花攪拌調成糖醬。然後把麵團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搓成長條、切塊、摁扁,再橫著擀成五寸長、三寸寬的厚片,然後,左手(拇指在上,其它四指在下)拿著厚片的左端將面提起,再反腕向案板右方一甩(甩時勁頭要勻,動作要利落),“啪”地一聲橫落案板上成為尺把長的面片。上面抹勻糖醬,用左手托起面片左端輕輕向外伸長,同時右手把面片由右向左捲成卷,搓勻後揪成面劑,捏成桃形,收口朝上摁成圓餅。按此法將其餘面塊全部做完。
鐵鏊在微火上燒熱,徐抹麻油,火燒餅坯放鏊上烙烤,烤約五分鐘,再翻過來烙正面(兩面約烤十分鐘左右)。隨後放在烤爐中,用微火烤成醬黃色即可。

菜火燒

菜火燒有葷素之分。葷火燒豬肉羊肉剁成肉沫,配以蘿蔔白菜,再加花椒、鹽、姜沫、味素、蔥,攪拌成餡。
孝義火燒

素火燒

素火燒純蔬菜綃拌調料。面用溫水和起,放入蘇打,揉均勻,蓋上濕布餳30分鐘。在案板上鋪撒麵粉,將餳好的麵團放在上面,搓成圓條,揪成面劑,並摁成圓皮,包餡,揪去收口處的面頭,再摁成圓餅,上鏊烙烤。

鹹火燒

鹹火燒是內包鹹鹽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時,若佐以蔥花、大蒜、醋、醬油、鹽、味素,更是美味可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