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昭皇后

孝文昭皇后

孝文文昭皇后高照容出生於高句麗,父親高揚,母親蓋氏。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貴人、宣武帝元恪之母,死後追封為皇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照容
  • 別名:孝文昭皇后
  • 出生地:高句麗
  • 出生日期:公元469年
  • 逝世日期:公元497年
  • 諡號:文昭
簡介,人物背景,人物發展,人物故事,人物結局,

簡介

孝文昭皇后高照容(469年-497年),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貴人,宣武帝元恪之母,為文昭,追封為皇后。父親高颺,母親蓋氏(碑文記載為袁氏)。高照容和兄弟姐妹既生於東裔,後來移居至中原。高照容年幼時曾夢見被日照灼身,被認為是成為帝母的預兆。高家移居至中原後,有人向馮太后進言說高照容頗具姿容與德行,適合選入後宮。馮太后親自前往面見後,感到相當驚訝,便讓她入宮,成為孝文帝貴人,這時她十三歲。
高照容出生於高句麗[1],父親高揚,母親蓋氏[2],十四歲時父母攜帶包括她在內的四子三女[3]移民入北魏。所在地方奏明她“德色婉艷”,可以成為嬪妃孝文帝的嫡祖母文明太后馮氏親自面見,驚異於她的美貌,遂將她帶入後宮。她相繼為北魏孝文帝生下兩子一女,即元恪(北魏宣武帝)、廣平武穆王元懷和女兒長樂郡長公主元瑛。497年暴卒於宮中,亡年二十九歲,其子元恪後來娶她的侄女高英皇后

人物背景

孝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父揚,母蓋氏,凡四男三女,皆生於東裔。高祖初,乃舉室西歸,達龍城鎮,鎮表後德色婉艷,任充宮掖。及至,文明太后親幸北部曹,見後姿貌,奇之,遂入掖庭,時年十三。

人物發展

初,後幼曾夢在堂內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熱,後東西避之,光猶斜照不已。如是數夕,後自怪之,以白其父揚,揚以問遼東人閔宗。宗曰:“此奇徵也,貴不可言。”揚曰:“何以知之?”宗曰:“夫日者,君人之德,帝王之象也。光照女身,必有恩命及之。女避猶照者,主上來求,女不獲已也。昔有夢月入懷,猶生天子,況日照之徵。此女必將被帝命,誕育人君之象也。”遂生世宗。後生廣平王懷,次長樂公主。及馮昭儀寵盛,密有母養世宗之意。後自代如洛陽,暴薨於汲郡之共縣,或雲昭儀遣人賊後也。世宗之為皇太子,三日一朝幽後,後拊念慈愛有加。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久留後宮,親視櫛沐,母導隆備。其後有司奏請加昭儀號,謚曰文昭貴人,高祖從之。世宗踐阼,追尊配饗。

人物故事

高照容十三歲入宮,北魏太和七年(483年)閏四月,於平城(今大同市)生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後生廣平王元懷、長樂公主;加昭儀號。高祖太和二十年(496年)暴薨於汲郡共縣,給以“文昭貴人”的稱號,世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后,配饗太廟;肅宗即位上尊號“太皇太后”,史稱孝文昭皇后。
高照容是高颺的女兒。高颺有4個兒子、3個女兒,都生於原籍。後因避中原戰亂,舉家逃往高句麗,到了北魏高祖初年(約471年)才西遷平城。高颺一家到達龍城鎮後,鎮守表奏高祖元宏,說高颺的女兒高照容品德嫻淑、端莊漂亮,具備選入後宮的條件。高照容送進京城之後,文明皇太后馮氏親自到北部曹面試,一見面,就為高照容的姿容折服了,立即批准高照容入宮。
據說,高照容還在幼年的時候,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大廳里,陽光從窗子射進來,照在身上,感到火辣辣的。為了避開陽光,她東躲西藏,但無論走到哪裡,陽光總要趕上她,照到她身上。這樣的夢,一直做了好幾個晚上,她感到非常奇怪,將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高颺向遼東人閔宗請教。閔宗說:“這是一個非常吉祥的徵兆,富貴奧妙不可言傳。”高颺說:“為什麼這樣說呢?”閔宗說:“天上的太陽,代表了人世間的美好品德,是帝王的象徵。陽光照在你女兒身上,一定會有皇上的恩寵降臨;你的女兒千方百計躲避,陽光還要照在身上,這是說,皇上有求於你的女兒,你的女兒就是不願意也是不行的。過去有人夢見月亮入懷,還要生真龍天子,何況是陽光照身的徵兆。你的女兒一定會得到皇上的寵幸,孕育統治天下的君王。”還真讓閔宗說中了,高照容果然生下了世宗皇帝元恪,之後又生了廣平王元懷和長樂公主。後宮有個馮昭儀,是太皇太后馮氏的侄女,當朝太師馮熙的女兒,她得到皇上的寵幸以後,暗地裡產生了將世宗收到自己宮中養育的想法。後來高照容從代(今大同)到洛陽途中,突然死在汲郡的共縣(今河南輝縣),有人說是馮昭儀派人毒殺的。高照容去世後,有關部門奏請為她加“昭儀”稱號,上尊號“文昭貴人”,高祖聽從了這個意見。世宗是個非常孝順的人。他即位後,立即追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配饗太廟。為永久紀念自己的父母,也為了給去世的父母祈求冥福,他又下令,在龍門石窟濱陽洞為自己的父親孝文帝雕鑿了《皇帝禮佛圖》,為自己的母親雕鑿了《皇后禮佛圖》。
高照容先葬於洛陽城西長陵東南,陵墓矮小不合禮制。根據世宗的旨意,就地封土,起造山陵,號“終寧陵”,安排500戶的租稅,做為守護陵墓的經費。肅宗即位後,又下詔說:“文昭皇太后,道德操守具有國母的威儀,端莊賢淑具有賢妻的美德,上天配於高祖,生育聖明的君主。但由於過去處置失當,墓塋獨處一地。先帝(世宗)孝心由衷,沒有來得及遷葬,為此一直心抱哀痛,長眠地下心裡不安。應當像漢代廢除呂氏尊崇薄太后那樣重申大魏朝的禮儀。”又下詔說:“文昭皇太后尊配高祖陵墓,神主奉祀太廟、確定廟號,立刻依禮遷葬。自高祖以來,太后即為後宮之主,應當再上尊號稱太皇太后,以便符合漢、晉兩代的禮制。”
令高照容想不到的是,她的兒子世宗作了皇帝,又將她的胞兄高偃的女兒高英選入後宮作了皇后,像自己一樣成為北魏王朝後宮傾軋和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北魏世宗景明四年(503年),高英納為世宗宣武帝元恪夫人,正始五年(508年)拜為皇后。延昌四年(515年)世宗崩,高英出家為尼。北魏孝明帝元詡神龜元年(518年)九月二十四日薨於瑤光寺,當年十月十五日葬於洛陽邙山。
據史載,高英生下一個皇子,但沒有活下來,年齡很小就死了,之後又生了建德公主。後來高英拜為皇后,可見深得世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肅宗即位後,上尊號“皇太后”。高英出家為尼,修行於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得入宮。神龜元年,靈太后胡氏出宮拜見母親武邑君,發現天象有不利於朝廷的變化,便於當天夜裡令人毒殺了高英,企圖用高英的死規避天災。不久人們知道了高英的死因,對靈太后的做法十分不滿。
新中國建立後,河南洛陽出土高英墓誌。墓誌稱,高英“志願道門,出俗為尼”。這只不過是墓誌撰寫者對北魏後宮黑暗腐朽的封建禮教草菅人命的遮羞之詞。北魏世宗於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去世,當月肅宗即位,立刻殺掉了世宗的親信大臣、高英的叔父司徒高肇,高肇一族的權勢,頃刻土崩瓦解。高英於此時出俗為尼,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避禍,二是有詔令不得已而為之。據史載,南北朝時,帝王強令嬪妃出家為尼,時而有之。如南齊武帝時,湘東王子建的母親謝氏不得寵,武帝度之為尼;明帝即位,又令其還俗。北齊文宣皇后李氏,後主皇后斛律氏,都曾因朝廷下令而出家為尼。高英失去了世宗的庇護,又沒有了家族的靠山,作了僧尼也沒有擺脫被吞噬的厄運。
儘管高照容、高英姑侄二人的命運是悲慘的,但她們貴為皇后,為高氏一門爭盡了光彩,她們的家族也因她們的尊榮走向了新的輝煌。一世高颺,字法脩,高祖初年(471年)自原郡西遷至代郡(今大同)投北魏,拜厲威將軍、河間子,世宗初年贈左光祿大夫、渤海公、給予“敬”的稱號。弟高乘信,拜明威將軍。二世高肇,字首文,高颺所出,高照容兄,世宗景明初年(500年),封平原郡公,拜尚書左僕射、領吏部、冀州大中正,娶世宗姑高平公主、遷尚書令,延昌初年(512年)遷司徒,延昌四年世宗崩,高肇被殺,靈太后臨朝,贈營州刺史,永熙二年(533年)贈使持節、侍中、中外諸軍事、太師、大丞相、太尉公、錄尚書事、冀州刺史。弟高顯,景明初(500年)封澄城郡公,歷官侍中、高麗國大中正。長兄高琨,襲封父爵渤海郡公,贈都督五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冀州刺史。高琨弟高偃,字仲游,太和十年(486年)去世,正始中(506年)贈安東將軍、都督、青州刺史,給予“莊”的稱號;景明四年(503年),世宗納其女高英為貴嬪,五年後(508年)立為皇后,繼而封高英母王氏為武邑郡君。高偃弟高壽早卒,高壽弟即高肇。三世高植,高肇所出,歷官中書侍郎,出為濟州、青州、相州、朔州、恆州刺史,臨五州皆以清廉著稱,時號為“良刺史”,贈安北將軍、冀州刺史。高猛,字豹兒,高琨所出,娶世宗同母妹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中書令、雍州刺史、殿中尚書,死後贈司空、冀州刺史,又贈太師、大丞相、錄尚書事。
為了解高照容族人的顯赫地位,對他們的官秩品級作進一步地考證分析。厲威將軍為北魏武官,官秩從六品上階,河間子全稱為河間縣開國子,第四品下階;光祿大夫為文散官第二品,渤海公全稱為渤海郡開國公,官秩第一品,高颺生前為四品大臣,死後贈官第一品。明威將軍為北魏武官,官秩第六品上階,高乘信為六品將軍。平原郡開國公為北魏封爵、官秩第一品,尚書左僕射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行政長官,與尚書右僕射同掌尚書省,官秩第二品;尚書令為北魏最高行政機構行政長官,官秩第二品;司徒“主徒眾,教以禮儀,凡國有大疑大事,與太尉同(《通典?卷第二十》”,北魏設司徒,官秩第一品;使持節,即皇帝賦予大臣代表朝廷在一個行政地方行施任免、處置一定品級官員的權力;侍中為門下省長官,為親近之職,掌坐從儐相、盡規獻納、糾正違缺,官秩第三品;北魏設都督中外諸軍事,以朝廷重臣充任,官秩從一品;太師為三公之一,地位尊貴、官秩第一品;大丞相,時為贈官及榮譽職銜;太尉為北魏三公之一,官秩第一品;錄尚書事參預朝廷機要,自魏晉以來,公卿權重者任此職,北齊朝位在三公之上;刺史掌一州軍政,官秩上州第三品、中州從三品、下州第四品下階;無論實封或贈封,高肇都是當朝一品,位極人臣。澄城郡公官秩第一品,中正為北魏行政區的佐吏,以有才幹的官吏充任;因高顯為澄城郡公,最高官秩第一品。鎮東大將軍為北魏武官名,官秩第二品,因高琨襲父爵渤海郡公,生前最高官秩第一品。安東將軍為北魏武官名,官秩第三品,高偃為三品大臣。北魏設中書省,傳達皇帝詔令、執國法政令,行尚書省職權,實際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中書侍郎位在中書令、中書監之下,北魏設四人,官秩從四品;安北將軍為北魏武官名,官秩從三品,高植生前為四品大臣,死後贈官三品。駙馬都尉,漢武帝年間始設,南北朝劉宋武帝永初(420年)以後,公主的丈夫才得此封,北魏亦有此職,官秩第六品下階;中書令為中書省最高行政長官,官秩第三品;殿中尚書為北魏中央行政長官之一,統領協調殿中、三公、儀曹、駕部等四曹,掌宮廷禁衛、吉凶禮制、斷罪收囚、宮廷車輿之事,官秩第三品;司空為古官名,《周禮》曰:“司空為冬官,掌邦事。凡營城起邑、復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國有大造大疑,諫諍,與太尉同”,北魏設司空,官秩第一品,高猛生前為三品大臣,死後贈官第一品。
另據《魏書?高肇傳》,延昌三年(514年),因高氏父兄封贈,詔令祖塋遷葬。“肇不自臨赴,唯遣其兄子猛改服詣代,遷葬於鄉。”也就是說,高肇於北魏延昌三年,奉旨由侄子高猛代表自己將祖塋由平城遷回原郡條縣。清代康熙年間景州境內(清代為山東德縣境內)出土高英弟高貞碑,證明上述記載是準確的。高貞官至太子洗馬,死贈龍驤將軍。高貞生前為五品東宮屬官,死後贈官三品。嗣後景州又出土高植墓誌,現收藏於山東博物館。近年洛陽先後出土高猛及其妻墓誌。據墓誌記載,高猛及夫人死後葬於洛陽邙山,而沒有遷回原籍,原因可能是高猛作了北魏的駙馬,成了皇親,按當時的禮制,就在北魏元氏皇族的墓地安葬了。
清代乾隆年間,山東德縣第三屯(今景縣北留智鎮境內)出土高湛墓誌。據墓誌可知,高湛為高颺孫、高肇子,官至持節、都督南荊州諸軍事、假鎮軍將軍、揚州將軍、員外羽林監行荊州諸軍事、南荊州刺史、當州都督。於東魏元象元年(538年)去世,享年43歲,死贈假節、督齊州諸軍事、輔國將軍、齊州刺史,於第二年即元象二年十月十七日遷葬於故鄉司徒公高肇塋。高湛事跡正史無記。
從高貞、高植、高湛墓誌出土情況看,高肇一支的祖塋並沒有在景縣王瞳鎮小高義村附近的高氏墓群,而是另有墓地。墓地應坐落在今景縣境內運河西岸北留智鎮第三村附近。

人物結局

後先葬城西長陵東南,陵制卑局。因就起山陵,號終寧陵,置邑戶五百家。肅宗詔曰:“文昭皇太后,德協坤儀,美符文姒,作合高祖,實誕英聖,而夙世淪暉,孤塋弗祔。先帝孝感自衷,遷奉未遂,永言哀恨,義結幽明。廢呂尊薄,禮伸漢代。”又詔曰:“文昭皇太后尊配高祖,祔廟定號,促令遷奉,自終及始,太后當主,可更上尊號稱太皇太后,以同漢晉之典,正姑婦之禮。廟號如舊。”文昭遷靈櫬於長陵兆西北六十步。初開終寧陵數丈,於梓宮上獲大蛇長丈余,黑色,頭有“王”字,蟄而不動。靈櫬既遷,置蛇舊處。
孝文昭皇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