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是女權主義運動第一次高潮中的重要流派,它的一系列的女性話語如“他者”、“超越性”、“內在性”等成為後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中重要的話語,對後來的女性主義流派產生了極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哲學基礎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強調對所謂的女性“內在性”的超越,企圖擺脫“他者”和“他性”狀態,使女性主體意識得以樹立,使女性成為一個自由的主體,實現自身的價值。
波伏娃的《第二性》是現代女性理論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從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和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中汲取了思想前提,他們存在主義哲學中的“他者”、“超越”、“內在性”等概念建構了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範疇。
海德格爾認為自我與他人世界之間存在著一種否定性的辨證關係。自我之為自在,永遠處在一個客體存在即“他者”的存在方式和創造性的、超越性的、主體性的存在方式的緊張關係之中。薩特則把自我的存在分為兩維:自為和自在。認為自為是超越性的自我;自在是內在性的自我。同海德格爾一樣,他認為自為和自在之間永遠保持著辨證關係,自為依賴於自在並且在自我超越和自我創造的過程中構建了人的自由與解放。
波伏娃的《第二性》把存在主義哲學運用到對於女性狀況的分析和研究中,系統地闡述了她的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思想觀念,勇敢地向世俗宣言:“我們將以存在主義的觀點去研究女人,給我們的全部處境以應有的重視。”“我們的觀點是存在主義的觀點。”基於上述存在主義的立場,作者立足於人類意識的宏闊視野,從大量的神話、文學作品中極力捕捉男性意識的閃光,對兩性的人類文明進行了探索並指出男人如何通過將自己定義為自我(Self),將女人定義為他者(Other)而確立男性的本體地位的。她寫到:“定義和區分女人的參照物是男人,而定義和區分男人的參照物卻不是女人。她是附屬的人,是同主要者(thees-sential)相對立的次要者(theinessential)。他是主體(thesubject)、是絕對(theAbsolute),而她則是他者(theOth-er)。”序對於女性的“第二性”、“他者”地位的形成原因,作者闡述道:“女人並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只有另一個人的干預,才能把一個人樹為他者。”也就是說,她認為女人的“他者”地位總是和她的總體“處境”息息相關的,是存在主義的。一是源於男權制度和男權意識。波伏娃認為:“要女人呆在家裡的父權制,才確定她是感情的、內向的和內在的。”正是在男性意識的主導下導致了女性“內在性”的形成。二是源於女性的“內在性”。從生物學角度而言源於她的生育功能;從歷史角度而言源於史前的勞動分工:撫養幼兒。正是生育和撫養幼兒等女性的這種所謂的“內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為“他者”、“第二性”。因此,波伏娃認為男性是自為的、超越性的自我;女性則是自在的、內在性的自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