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檔塔

字型檔塔

字型檔塔,四川叫“字型檔”或“惜字宮”,其他地區亦有叫“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爐”等的,它是古人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建築。據史料記載,字型檔塔始建於宋代,到元明清時已經相當普及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字型檔塔
  • 又名:惜字宮
  • 始建於:始建於宋代
  • 普及於:元明清時已經相當普及
  • 別名:敬字亭
  • 由來:文人圖騰崇拜載體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簡介,別名,建造背景,興起原因,字型檔的由來,人們的認識,現在的字型檔,

景點簡介

字型檔塔通常被建造在場鎮街口、書院寺廟之內、道路橋樑旁邊,還有些大戶人家則建在自家院裡。塔龕中多供奉倉頡、文昌、孔聖等神位,並配以相應的楹聯、吉祥圖案等,別致精巧。
從外觀看,字型檔塔具有不同風格與造型,大多採用六角柱體或八柱體,也有的建成簡樸的四柱體。塔身通常有一小孔,或方、或圓或倒U形,字紙便從這裡投入。塔頂及塔身裝飾風格各異,大都雕樑畫棟,特色突出;有的則非常古樸,青磚碧瓦,未加更多修飾。而這個字型檔塔高9.2米,六角雙層,通體呈青灰色。
據介紹,該字型檔塔修建於光緒6年,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各種原因,字型檔塔被拆除。而今天所看到的字型檔塔則是近幾年修建的,但是當地政府在修建時考慮到了修舊如舊的原則,就採用了清代的磚。這些清代的磚,都不是仿製品,而是大慈寺拆遷時,從那裡買過來的。

別名

“字型檔”、“惜字宮”、“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爐”、“聖跡亭”、“文風塔”

建造背景

古人為什麼要將廢棄的字紙放到專門修建的塔中焚燒呢?這是受我國傳統文化中“惜字如金”、“敬天惜字”觀念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習俗。舊時,讀書人廢棄的字紙是不能隨意丟棄,更不能有將之擦屁股之類的穢用舉動,民間有種說法,糟蹋字紙會生瘡害病、瞎眼睛,受到懲罰並禍及子孫等,所有用過的字紙或廢書,都要統一收集起來,放到一個地方集中焚化。焚燒字紙時非常鄭重,不但有專人,還有專門的禮儀,並且建有專門的場所和設施。過去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還組織有“惜字會”,除了自願外,人們義務上街收集字紙,也有的由地方政府、大富人家或祠廟宮觀出資雇專人收集。書籍在其老祖宗的心目中是非常神聖的。所有用過的經史子集,磨損殘破之後,是不得隨意丟棄的,要先將其供奉在字型檔塔內十年八載,然後擇良辰吉日行禮祭奠之後,再點火焚化。

興起原因

流沙河先生在其《故鄉異人錄》中講:家有良田百畝的何老太爺患有眼疾,視物模糊,每日背著寫有“敬惜字紙”的竹簍,提著鐵柄火鉗,沿街拾字紙於簍中,再背到南街字型檔焚化,以此期盼能早日重見光明。據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講,流沙河先生所描述的景象在過去自貢各處的大小場鎮經常都可以見到的。
字型檔塔的興起除了先人的文字崇拜外,還與科舉考試的盛行分不開。古代百姓要想升遷致仕,只能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進入“公務員”行列,“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崇拜文化,尊重讀書人,進而演變為對文字的崇拜就順理成章了,字型檔塔自然就逐漸成為了文字和文化的載體,人們因而頂禮膜拜,祈求金榜題名。
洛帶字型檔塔全景洛帶字型檔塔全景

字型檔的由來

“字型檔”——一個年代久遠的名字,也是一個年代久遠的文人圖騰崇拜載體,在今天看來已經再難煙火裊裊,難有昔日的鼎盛了。但是作為一種即將消失的歷史見證物,我們已經很難再看到。而今天在這裡看到,雖然字型檔塔里沒有了灰燼,也沒有了燃燒後的餘溫,但是透過那塔身的小孔,我仿佛看到了曾經文人們焚燒字紙時的虔誠,那似乎是對文字的一種崇拜,對文字這一傳承文明載體的一種尊崇。這也許就是“字型檔塔”存在的最初原因吧?而這在客家人中體現是十分明顯的。每個客家居住地都建有字型檔塔。傳說客家人從不亂丟亂處理有字的紙,而是將有字的紙集中起來在字型檔塔進行燒毀。否則就是對文字、對文化的不尊重。

人們的認識

其實對字型檔塔的存在單純的理解為是對文字和文化的尊重的話,我想那是片面的,也是不完整的。字型檔塔自宋代開始以來,普及於明清,在這千年之中能永遠的存在,並被推廣和流行開來的話,其一定有更深的原因的。只要我們縱觀文字的歷史也許就能找到一些原因和存在的左證。
在古時候,我國歷來有自然神崇拜的淵源,先人對文字的敬畏,最早源於倉頡造字的傳說。相傳黃帝史官倉頡造字時出現了“天雨栗,鬼夜哭”、“龍乃潛藏”等驚天動地的奇觀,這樣的故事寓意著文字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深遠意義。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獨特習俗———“敬天惜字”。於是,焚燒字紙就變得非常的鄭重,不但有專門的禮儀,還建有專門的場所和設施,於是“字型檔塔”就應運而生,也就成了古人專門修建來焚燒字紙的小型建築。由此可見,古人愛惜字紙,其實是對字紙所負載的文化頂禮膜拜。人們認為,文字是“古聖賢心跡”,因此字紙不可穢用,而應該“羽化成蝶”,而糟蹋字紙會得罪神靈,受到懲罰並禍及子孫;更有甚者,輕賤字紙會瞎眼睛,穢用字紙還會生瘡害病等。其實這樣的尊崇應該說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對整箇中國文字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不得不說是中國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也正因為這樣的一種尊崇,繼而上升到了一種獨特的禮儀文化,對文字和文化的一種禮儀,而字型檔塔就是這禮儀文化中的一個凝固的符號。
但是對字型檔塔的尊崇也有思想觀念固化的一面,還摻雜著古人求取功名的功利主義思想。隨著科舉考試的盛行,“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字型檔塔也就逐漸演變為一種祈福的載體。人們將它設在衙門、書院,有的設在寺廟、街口、鄉間地頭,還有些大戶人家設在自家花園中,供上倉頡、文昌帝君、孔聖人等文神之位,希望得到庇佑而金榜題名。但是在中國以儒家文化為先導的主流意識中,這樣固化的思想也是很正常的。也可以這樣的理解,是從另一種道德的角度來約束和引導了人們的思維,發展為應該對字紙的尊重,其實也就是對文化的一種尊崇。從而也推動了字型檔文化的發展,捍衛了字型檔的千年存在。
記得,在小的時候,老一輩的人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文字極具靈性,是很神聖的,即使是廢棄的字紙,也不能輕慢,必須在字型檔塔中焚燒“過化存神”。

現在的字型檔

當然,現在的字型檔也僅僅是歷史的一個見證了,也沒有人去使用字型檔了,即使有人把字紙在字型檔里“羽化成蝶”,我想那也是一個儀式,一種祭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