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碑

東漢隸書碑刻。全稱《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延熹七年(164)七月立於縣孔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廟碑
  • 全稱:《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 分類隸書碑刻
  • 年代:東漢
簡介,名人,

簡介

額篆書(陽文)“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二行十字。有穿。有碑陰。碑陰額篆書(陽文)“門生故吏名”五字,下隸書題名三列,各二十一行。《金石萃編》載:碑高七尺三寸,寬四尺。字共十五行,滿行二十八字。現存山東曲阜孔廟。碑主人孔宙,字季將,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第十九代孫。歷官郎中、都昌長、元城令、泰山都尉,卒於延熹六年正月,六十有一。死後,門生故吏勒銘頌其德。是碑自歐陽修《集古錄》收載之後,代有著錄,對後世影響較大。
孔廟碑
《孔廟碑》書風屬方整秀潤一路,與《史晨》《乙瑛》、《華岳廟》諸碑相近。結字中宮綿密,左右開張,橫畫甚長,波磔分明,用筆圓轉遒麗,有篆書意味。書勢婉秀端謹,是漢隸中以韻致勝者。碑陰字尤方正蘊籍,與碑陽之字非出一人之手。明清以來,金石書家多稱譽之。《分隸偶存》稱:“字較諸碑特巨,規矩整齊,一筆不苟,而恣態卻自橫溢,有《卒史》之雄健,而去其板重,化《韓麴》之方幅,而有其清真,碑陰隸法亦精,似別出一手。”明郭宗昌《金石史》謂:“其書尚存分法,且結體古逸,殊不易造。……漢碑陰字多潦倒,此獨超逸古雅,非魏人所及。”清初朱彝尊云:“《孔宙碑》屬流麗一派,書法縱逸飛動,神趣高妙。”(《曝光亭集》)翁方綱謂:“碑與碑陰書出二手者,獨是碑耳。然皆漢隸之員醇美者。”(《兩漢金石記》)萬經謂:“規矩整齊,一筆不苟,而姿態卻自橫溢。有《卒史》(《史晨》)之雄健而去其板滯,化《韓勑》(《禮器》)之方輻而有其清真。”(《漢魏碑考》)郭尚先稱其“結體寬博而綿密,是貞觀諸大家所祖。褚中令(遂良)勒筆皆長,亦濫觴於是。”還說:“近人每以《豫州從事碑》(《尹宙》)與此並稱‘二宙.’,實則《尹碑》不及遠甚。其結體運筆已開《受禪》、《大饗》二石意矣。”(《芳堅館題跋》)楊守敬跋其碑云:“波磔並出,八分正宗;無一不飛動,仍無一字不規矩。視《楊孟文頌》之開闔動宕、不拘於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極其妙,未易軒輊也。”
傳世拓本以“訓歿辭”等字完好者為佳;論者又以“高”字下口部與下泐處汪相併者為宋拓,“”字下半未泐缺者為明拓,考見《校碑隨筆》。有有正書局影印宋拓本、文明書局影印明拓本、藝苑真賞社影印清初拓本等。

名人

于謙,杭州錢塘人,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會試時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試策論指斥時弊,觸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蒙古大軍直抵北京城下,國家危亡之際,于謙挺身而出,率軍民在德勝門外惡戰一場,擊退敵軍,保住了北京城,後來反被昏庸誤國的明英宗殺害。其故居在東單西裱褙胡同,後闢為紀念館。
商輅,浙江淳安人,明正統十年(1445年)乙丑科狀元,是明朝89科會試唯一連中三元者,曾協助於謙主戰抗敵,反對遷都南逃。
嚴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廟中的“觸奸柏”,即因柏枝曾剮掉了嚴嵩的烏紗帽而著稱。
麻勒吉,正黃旗滿族人,清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狀元,是清朝第一位滿人狀元。西城區平安里曾有麻狀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所而得名。
鄧廷楨,江蘇江寧(今南京)人,清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科第二甲第9名,曾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抗擊英軍,後與林則徐同被革職充軍伊犁。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26名,淮軍首領,鎮壓太平天國起家,北洋水師的創建者,《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談判者和簽訂人。
張謇,江蘇南通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狀元,以興辦實業和教育著稱,曾任袁世凱政府農林部、工商部總長。
錢能訓,浙江嘉善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第二甲第18名,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王的後代,曾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
譚延闓,湖南茶陵人,1904年末代進士,第二甲第34名,辛亥革命時任湖南軍政府都督,國民黨元老,曾反對袁世凱獨裁統治,出任過國民黨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長等要職。
沈鈞儒,浙江嘉興人,1904年末代進士,第二甲第75名,參加過辛亥革命,1935年因主張抗日被國民黨逮捕的“七君子”之一,曾任新中國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