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說范宣子輕幣

子產說范宣子輕幣

《子產說范宣子輕幣》作者子產,春秋後期政治家,鄭國執政。鄭穆公之孫,名僑,亦稱公孫僑。該文主要說明治國必須照顧多數人的願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則不能成功。通過上書也讓皇帝減輕了百姓稅負。

《子產說范宣子輕幣》原文,譯文,注釋,子產,子產介紹,子產貢獻,范宣子,本人,家庭成員,左傳,

《子產說范宣子輕幣》原文

《子產說范宣子輕幣》(題目後加)——《左傳》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幣。

譯文

范宣子(晉卿)當權,諸侯向晉國貢獻的負擔很沉重。鄭國的人把這事看作憂患。二月,鄭國國君往晉國,子產(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委託書信給子西(子西隨鄭伯如晉),帶給范宣子,信上說:
“您為政於晉國,四鄰諸侯沒聽說(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卻聽說(向諸侯索取的)貢納很重,我呢,對此很不理解。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的,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名聲。說到那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公室,那么諸侯就會離心離德;如果您的私家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當時范宣子當權,所以有可能占據諸侯的貢物,而使晉國其他貴族因不滿於范氏以權謀私而懷有二心)。諸侯離心離德,晉國受到損害;晉國人離心離德,您的私家就會受到損害。為什麼昏昧糊塗呢?那時如何使用貢物?說到那好名聲,是載德以行的車子;德行,是國家的根基。有基礎就不致毀壞,為什麼不致力於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與大家共同享樂,眾人快樂就能統治長久。《詩經·大雅·大明》說:(獲得擁護而)喜樂的統治者(只:句中語氣詞,可譯為“啊”),是國家的基石,是有美德的啊!‘上帝監護著你(武王),人民就不會對你懷有二心’,是有美名的啊!用‘恕’的思想來顯示美德,那么好的聲譽就會載著美德傳播推行,因此遠方諸侯來歸附,近鄰諸侯能安心。難道不應該讓各國人都說您‘您確實是我們的養育父母’,卻要讓人們說您‘您榨取我們來養肥自己’嗎?大象有牙齒而使自身遭受圍獵,這是因為象牙珍貴可以作為財物啊!”
范宣子很高興,於是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注釋

范宣子:春秋時晉國大臣,晉平公時執掌國權晉卿。又名士匄GAI4,謚宣子。
為政:等於說當權。當時士匄將中軍,執掌晉國大權。
幣:本指用禮物的帛,擴大指其他聘享的禮物。這裡指諸侯向盟主晉國貢納的禮物。“幣”從巾敝聲,本義指用於饋贈或獻神的繒帛。常用的引申義有:凡用作禮物(包括敬神)的皮、帛、玉、禽等也統稱為“幣”。諸侯之間貢納的財物也叫幣。泛指財物。漢代“幣”也專指錢幣。近代以後“幣”才主要用於指錢幣。
病之:把這事看作憂患。以……為禍患。病:患,用作意動。
鄭伯:指鄭國國君簡公。
如:往。又如“如華泉取飲”。
子產:鄭大夫,簡公時為卿,公孫氏,名僑,字子產。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
寓:寄,託。又如“請寓乘”。
子西:鄭大夫,公孫氏,名夏。當時他隨從鄭伯一起前往朝拜晉國,子產委託他帶書信給范宣子。
子:對對方的尊稱。
為晉國:等於說為政於晉國。
為:是一個適應性很廣的動詞,這裡可譯為治理,執政。
令:善,美。
僑:子產自稱其名。古人稱名表示親昵或自謙,稱字表示尊敬。、
也:句中語氣詞,常置於主語後面起舒緩,提頓作用。又如《論語八章》:“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不安。”
惑:迷惑不解。
長國家:等於說掌管國家。長:動詞,作……之長。
賄:財物,通常指用作禮品的財物。這個詞在上古不含貶義。“賄”從貝有聲,本義為財物。又可以作動詞,指贈送財物。引申指賄賂(後起義),即為了某種不正當的目的而送錢財。“賄”“賂”意義接近,“賄”常用為動詞,“賂”多用為名詞;從詞義看,“賄”指一般性的財物,“賂”還用於指土地城邑和禮器的贈送。
之:兩個“之”都用於復指前置賓語。
難:畏,憂慮。又如“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夫FU2:句首語氣詞,表示要發議論,這裡略含有輕微的反指示意味,可譯為“說到那”。
公室:諸侯國君的家族,這裡指晉公室友。
貳:懷有二心,即離心離德。“貳”本義是一分為二。常用引申義為:分開,離心離德。原物的複製品、仿造品。事物不統一。“貳”和“二”音同義近,區別在於“二”是一般的數詞,“貳”則含有一分為二的意思。
吾子:對對方的尊稱,語氣比稱“子”更親昵些。這裡指范宣子的私家。當時范宣子當權,所以有可能占據諸侯的貢物。
晉國貳:指晉國其他貴族因不滿於范氏以權謀私而懷有二心。
按,貢物由諸侯公室占有在當時的名正方順的,倘若由卿大夫占有則名不正言不順。
壞:這裡國或家的損害。“壞”本義指建築物之類毀壞。常用的引申義有:破壞。事物的毀壞敗壞。生物收到損作。軍隊潰敗(後起義)。注意:古代漢語中的“壞”沒有現代“不好”的意思。
子之家:與“晉國”相對,指范氏私家。春秋時諸侯稱“國”,卿大夫稱“家”,與今義很不相同。家,指諸侯分封給大夫的封邑。
沒沒MO4:昏昧糊塗的意思。
焉:疑問代詞,哪裡。
輿:車。又可以作形容詞,表示眾多。如“無令輿陷入君地。”
基:根基。
無壞:不會有毀壞。
無亦:略等於“不亦”,表示“反問”。
是:指示代詞,此。這裡作“務”的賓語。
務:致力,努力從事。“務”從力矛務聲,本義是致力,從事。常用的引申義有:聽致力的事情,事物。副詞,一定,務必。“務”、“事”意義相近。它們的區別在於:作動詞時,“事”指做事情,從事某項工作;“務”致力於某件事,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地去做。作名詞時,“事情”指事情,事物;“務”指迫切要解決的事,是要事、急務。不過,“務”有時也可以泛指一般的事情。務:還有務必,力求的意思。事則沒有這種意義。
有德則樂:有美德就能與大家共同享樂。
久:指統治長久。
只:句中語氣詞,略同“哉”,可譯為“啊”。
君子:指統治者。
邦:國。
也:句末語氣詞,表示對所陳述的原因的肯定。夫: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
臨:下視,監視。“臨”本義是俯視,常用的引申義有從上往下。上級面對下級,高貴的面對卑賤的。靠近,逼近,多用於上對下,強對弱。遇到,碰見。哭,多指哭悼死者。這個意義讀LIN4。
女:第二人稱代詞,後來多寫作“汝”。
按,這兩句詩與下文意思不相承。古人引《詩》多斷章取義乃至歪曲原意,作者引這兩句應理解為:上帝監護著你(武王),人民就不會對你懷有二心。“臨”在這裡表示上對下的暗中佑護。
恕:在古代有其特定的含義,表示“以心揆心”,即今所謂“將心比心”。孔子概括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裡暗諷晉國對諸侯的勒縈違背“恕”道。
明德:使美德顯明昭彰。明:用作使動。
載而行之:之指德,是載和行的共同賓語。
邇:近。
毋寧:常用於反問句句首,對後面所表述的內容進行否定。
實:副詞,表示對行為真實可靠性的強調,略等於“確實”。
生:養育。
而:連詞,錶轉折。
浚:取,索取,榨取。
齒:指象牙。
焚:古代放火燒林進行圍獵,這裡用作使動,使自身遭圍獵。
賄:指象牙珍貴可作為財物。
說:高興、喜悅,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悅”。本文題目中的“說范宣子”中的“說”是遊說、說服的“說”,讀SUUI4。
輕:用作使動。

子產

子產介紹

(?~前522) 春秋後期政治家,鄭國執政。鄭穆公之孫,名僑,亦稱公孫僑。青年時即表現出遠見卓識。鄭簡公元年(前565),其父公子發率軍攻蔡,大勝,鄭人皆喜。他卻指出這將導致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兩年後,公子發在貴族內訌導致的政變中被殺,鄭簡公亦被劫持到北宮。子產沉著機智,部署周密後始率家兵攻打北官,遂在國人支援下平息變亂。新任執政公子嘉制訂盟書,強調維護個人特權,引起貴族大臣反對。公子嘉打算強制推行,子產又力勸他焚毀盟書,平息眾怒,以穩定政局。鄭簡公十二年,公子嘉終因專權被殺,子產得立為卿,任少正。在同霸主晉國的一系列交涉中,他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儘量維護鄭國的權益。

子產貢獻

簡公十八年,他隨執政公孫舍之攻打陳國,也能注意軍紀,遵守傳統禮制。事後在向晉國獻捷時,又有理有據地駁回了晉人的責難,迫使其承認鄭國的戰績。為此鄭簡公給予子產重賞,他卻只接受了與其地位相稱的部分。次年,楚康王為慰撫許國率軍伐鄭,子產主張堅守不戰,讓楚軍獲取小利後滿意而歸,以換取較長期的和平。鄭人照此辦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簡公二十三年,鄭國大臣內訌,執政伯有被殺。子產嚴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數人的尊重,遂在顯貴首領罕虎的支持下,出任執政。子產治國特別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顧大貴族的利益,團結依靠多數;一方面對個別貪暴過度的貴族斷然給以懲處,以維護政府威信。他不毀鄉校,允許國人議論政事,並願從中吸取有益建議。而對自認為有利於國家的改革,卻不顧輿論反對,強制推行,對於晉、楚兩霸,他既遵照傳統禮制謹慎奉事,不給對方尋釁的藉口,又在有條件時大膽抗爭,駁斥其無理苛求。他宣稱“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對迷信鬼神星象,卻又承認貴族橫死能為厲鬼,而要將其子孫立為大夫加以安撫。他被孔子稱為仁人、惠人,是守舊的士大夫景仰的人物,卻又“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典,執行嚴格統制人民的“猛政”,創立加重剝削的“田洫”、“丘賦”等新制以“救世”。這說明子產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他雖然力圖維護傳統的舊制,卻不能不適應形勢的變化而從事必要的改革。子產曾指出:“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求逞於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就是說,治國必須照顧多數人的願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則不能成功。他又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即遇事應胸有成竹,執行中要堅持既定規劃而不輕易越軌。他還注意搜羅人才,用其所長,並能廣泛聽取建議,擇善而從。子產執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廣泛斥責,但他不為所動,堅決推行。其後改革成效顯著,人們又普遍歌頌他的政績,甚至擔心後繼乏人。

范宣子

本人

士匄(?~前548),祁姓,范氏,名匄,其名范匄。因范氏為士氏旁支,故又稱士匄。春秋時期晉國人,史稱范宣子。范宣子出生於晉國名臣大將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薰陶,家族的門望也為他的仕途鋪平了道路,使這位歷史名臣在晉悼公時就較早地登上了晉卿之位,擔任中軍佐,為悼公建立霸業起了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員

其祖父士會曾在晉成公時任上軍將,晉景公時任中軍將,執掌國政。其父士燮(範文子)歷任上軍佐、上軍將、中軍佐。一女嫁欒黶,生欒盈;一子士鞅(范鞅),即范獻子。

左傳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