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城

子母城,湖南省益陽市沅江市景點。位於沅江市北部的黃茅洲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母城
  • 位置:湖南省益陽市沅江市
相關歷史,由來故事,

相關歷史

公元1121年農民領袖楊麼聚眾起義,後自立為楚王,常率其部隊征戰四方,其妻和兒子常年據守在寨中,便決心以這塊廣闊的湖洲為根據地。他以土堤為城,竹柵為寨,他母親則在附近另立一個水寨。就因為這裡有一城一寨,兩相呼應,官兵不敢來犯,為楊麼母子贏得了發展壯大的時間。加以官兵不悉水性,楊麼的將士又最擅長水戰,他們相機出擊,殺貪官,除殘暴,開倉濟貧,百姓無不擁護,義軍因而大大發展。這時,楊麼為了進一步鞏固這個根據地,按照他母親的教訓,以原來的一城一寨為基礎,建成一座永久性城堡,城內修有聚義廳、演武場及跑馬坪等。新中國成立以後,此地還存有13棵大栗樹,傳說就是當年楊麼訓練騎兵跑馬射箭用的靶樹。城堡竣工後,眾頭領恭請楊麼的母親為城堡題名。楊母不假思索,也不推讓,揮筆題寫“子母城”三個大字。隨即編成金字大匾,掛上城樓。自從子母城建成後,軍威大振,後來即與夏誠、周倫等諸路義軍匯合,楊被擁戴為總首領,稱為大聖天王。自此,他統率義軍20萬,屢破宋軍,勢力遠及今湖南、湖北兩省部分境域

由來故事

益陽去沅江,在進市區之前,必經過一處高崗,這就是湖湘聞名的“子母城”。子母城,這個逆人情之倫的倒裝詞起於何時,因何而來?走訪當地老人和查閱有關資料,有這樣一則傳說: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大聖天王”楊麼去攻打桃源,叫兒子南寨主在後方留守,南寨主立功心切,違背軍令帶兵向桃源方向進發,不料夜間迷路,一位老媽媽見是楊麼的軍隊,便叫兒子為義軍帶路,卻不幸與官軍相逢,老媽媽的兒子中箭死去,訊息傳到楊麼處,於是火速派兵救援,殺退了官兵,整軍回寨。但楊麼執法如山,賞罰分明,對違抗軍令的兒子南寨主執行斬決。楊麼殺子的地方,就是傳說中今天泗湖山南邊的“石子埂”。益陽人“石”“殺”同音,原意實則是“殺子埂”。而對支援義軍並獻出兒子生命的老媽媽,則拜為母親,並在老媽媽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城堡,取名“母城”。後來,義軍在母城旁另修建了一座城寨,為紀念老媽媽的兒子,取名“子城”,兩城連起來叫,就是今天的“子母城”。
這是記在縣誌中的一個傳說,細想一下,未免發現許多邏輯上的錯誤;一是史上從無楊麼斬子和賞城的記載,況賞城並以此命名,更是鮮為奇聞,命名母城而無姓,更是不合邏輯。二是此城既然為楊麼所命,那么楊麼被鎮壓後,此城名就應該被定為“匪名”,不得再叫,這是政治遊戲的起碼規則,豈還有流傳到今天的道理?
但通過這個故事的流傳,我們則可以看到另一種貧民大眾文化,那就是反映了廣大底層社會一種樸素的情感思潮。是這種情感思潮支撐和產生了這個傳說,但真正的產生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我們可以用歷史和事實的方法予以考察論證。
公元1130年的南宋,是一個國破綱紀廢的亂世,北邊基本上被金人所占,蒙古早就虎視眈眈,坐觀虎鬥,而南宋內地也是兵凶四起,軍隊內部,地方武裝,紛紛揭竿而起,自立門戶。在洞庭湖的邊上,以鐘相,子昂、夏成、周倫、楊太等五個農民也在漢壽沅江一帶成立“老爺”巫教,提出“等富貴,均貧富”的農民政治主張。鐘相為老大,故又叫老爺,楊太最小,當地人稱小為“麼”,故楊太就是以後的楊麼。1130年夏天,另一支名叫孔彥舟率領的地方武裝串蕘鼎州(常德)時,鐘相與楊麼的老爺教以“保衛家鄉”的名義乘機率眾起義,由於老爺教籌劃時間久,故很有民眾基礎,一下便成為方圓十九縣的最大地方武裝。但由於鐘相起義時與孔彥舟結仇,後來在一次戰鬥中,鐘相與子昂被孔彥舟所俘,於建炎四年(1130)冬雙雙被害,但這個仇很快就被楊麼率兵報了過來,因此,楊麼也很自然的被新生的農民政權擁戴為“大聖天王”,但楊麼卻十分仗義,而是立種相的小兒子鐘子儀為太子,定都洞庭湖邊(現沅江的子母城),紀年大聖元年。
楊麼定立政權後,可說是做了兩件使人稱道的事情;一是保一方平安,“大聖天王”所轄地,基本上是以洞庭湖區為主,楊麼雖擁有二十萬之眾,但卻不要老百姓納稅,是以屯田的方式維持政權的存在,所謂“兵農相兼,陸耕水戰”,正是“大聖天王”境內的理想農耕文化特色,老百姓自然是擁護,自然,也決不許外族和其他的武裝組織來侵犯。二是民族意識分明,其時,投降金的齊國劉豫部將李成曾派使前來與楊麼商議共攻南宋的事宜,楊麼立場十分明朗,堅決不予接待,表示決不投靠外族,也不宋人自殘,並把來使投入洞庭湖處決。這兩件事都是有史記載的。
然而,此時的南宋趙氏政權卻並不領楊麼的情,紹興五年(1135),派御營前營統制張俊和副營統制岳飛前來鎮壓,岳飛於紹興三年(1133)曾鎮壓江西地區農民起義,被朝廷授予“精盅岳飛”的旌旗。此次雖為副統制,但卻十分的意氣風發,大有要建功立業、揚名天下的勢頭。張俊雖為正,但年已五十,長岳飛17歲,見岳飛有如此的爭功氣勢,也就樂得少管事,因此,此次鎮壓楊麼,名為張俊為主,實則是岳飛一力當家。
岳飛首先就攻克了“大聖天王”城,俘獲了太子鐘子儀和其母親,而楊麼和水軍則逃到洞庭湖去了,抓到鐘子儀和其母親後,岳飛逼其母子二人給楊麼寫信投降,並威脅要押母子二人到洞庭湖去尋找楊麼,母子二人堅決不肯,太子鐘子儀更是大罵岳飛亂國奸賊,恩將仇報,罵畢,觸柱而死,年僅14歲,其母見狀,也咬舌自盡。而坐在主堂上的張俊見此烈性大義,也不免赫然動容。
這年冬天,楊麼也被岳飛所俘,楊麼聞知此事後,掙脫押解的武士,投入洞庭湖而死。一場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轟轟烈烈洞庭湖農民起義,歷時五年就此而宣告結束。
但岳飛回朝廷後,由於兵權日盛,大有問鼎朝廷之勢,於是,在紹興十年(1110),比岳飛權大位高的張俊主動配合秦儈,首請解除兵權,岳飛也因此而被動,不得不解甲,任樞密副使。次年,被告謀反,其中就有張俊提供的勾結太行義軍,而殺害不降外族、鐘子儀母子的的實情,岳飛也多少因此被害。鐘子儀母子也因其氣節受到張俊的奏表,高宗感其忠義,母子遇害的城,便被封為“子母城”。
以後,鐘子儀的遺體又被楊麼昔日的下屬移回祖籍漢壽,此事又是由張俊奏表,鐘子儀遺體下葬之地設立祠廟,經孝宗皇帝批准,御賜“太子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楊麼民族氣節的肯定和表彰。眼下,“太子廟”是319國道上一個很著名的鎮。也是常德和益陽間一半的路程標誌。
就這樣一個簡單真實的歷史事實,當地卻為何要用前面那個編造的故事來掩飾?這裡,我看除了底層社會樸素的情感思潮外,只怕還有很大的政治意識傾向在裡面,更有傳統意識的“尊者諱”。
但,不管現代和過去的人的情感如何,尊重歷史,尊重事實這應該是擺在首位的前提,也是我們如何看待歷史和現實的起碼科學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