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婦科的常見病,是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於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從育齡期到絕經後的女性,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人群。目前病因未明,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以超聲診斷為主,子宮腔內聲學造影敏感性更高,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宮腔鏡下息肉摘除術是子宮內膜息肉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息肉易復發。子宮內膜息肉偶有惡變,尤其是絕經後陰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時,應以癌前病變看待。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ndometrial polyps
  • 就診科室:婦產科
  • 多發群體:育齡和絕經後女性
  • 常見病因:未明,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
  • 常見症狀:子宮不規則出血、腹痛、白帶異常、不孕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1.內分泌因素
因雌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增生而產生月經,因而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與雌激素水平過高密切相關。圍絕經期及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經常吃一些激素類的保健品,都會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
2.炎症因素
長期婦科炎症刺激、宮腔內異物(如避孕環)刺激、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手術操作或機械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且長期的炎症刺激會使息肉越來越大。
3.其他
年齡增長、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乳腺癌術後長期套用他莫昔芬等,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因素。

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但常見於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症狀,常由於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進行大體檢查時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時發現。部分患者可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1.子宮不規則出血
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或絕經前子宮異常出血,但症狀輕重與息肉的數量、直徑及位置無關。
2.腹痛
常於月經後半期開始,進行性加重,隨著月經乾淨後逐漸消失。主要是由於子宮內膜息肉的阻礙,導致經血排出不暢所致。
3.白帶異常
少數息肉較大的患者可出現白帶增多或者白帶中帶血絲,也可為接觸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後及蹲著用力大便時極易出血。
4.不孕
子宮內膜息肉若長在子宮頸管內,可能會阻礙精子進入宮腔;若長在宮腔內,則會妨礙受精卵著床或影響胚胎的發育,從而導致不孕。

檢查

1.婦科檢查
子宮稍大,如子宮內膜息肉蒂長者,宮頸口可見到或觸及贅生物。
2.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子宮腔內可見常規形狀的高回聲病灶,其周圍環繞弱的強回聲暈。在月經周期增生期檢查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意義。月經期乾淨後重複超聲檢查有助於區分“息肉狀子宮內膜”與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腔內聲學造影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高。
3.宮腔鏡檢查
宮腔鏡不僅可以在直視下觀察子宮腔內的情況,直觀清晰,並可以取出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重要方法。
4.病理檢查
最常見的類型是局限性的內膜腫物突出於子宮腔內,單個或多個,直徑從數毫米到數厘米,蒂粗細長短不一。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壞死,亦可合併感染,如蒂扭轉,則發生出血性梗死。
病理檢查可見子宮內膜息肉由子宮內膜組成,表面被覆一層立方上皮或低柱狀上皮。息肉中間部分形成纖維性縱軸,其內含有血管。

診斷

根據患者的症狀、婦科檢查和超聲檢查,可初步做出診斷。宮腔鏡引導下取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查可確診。注意與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等鑑別。

治療

1.保守治療
對於小的、無症狀的息肉,可暫時不加干預,有部分息肉可自發消退,不推薦藥物治療息肉。
2.宮腔鏡電切術
有明顯臨床症狀者,B超發現宮腔內有贅生物,或者宮腔內贅生物無法完全排除惡性可能性的患者,均建議手術治療;另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可能的,也建議手術後再試孕。宮腔鏡息肉切除術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相關風險較低,切除的組織全部送病理檢查。
(1)一般在月經乾淨後3~7天進行手術;術前3天禁止性生活;術前可適當憋尿,便於術中B超監護。
(2)術後至少休息1周,術後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3)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宮腔鏡電切術後2個月內可有少量陰道出血,若出血較多,及時就診。第3個月可恢復正常月經。
3.根治性手術
對40歲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狀明顯,上述治療不能根除或經常復發者,可考慮全子宮切除術。

預後

25%子宮內膜息肉(特別是直徑小於1cm)的可自行消退;75%~100%病例通過宮腔鏡息肉切除術可改善子宮異常出血的症狀;不孕症患者去除子宮內膜息肉可以提高生育能力。本病容易復發,手術後應定期複查,每3個月複查一次,但對無症狀者,不必反覆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