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探測器

嫦娥六號探測器

嫦娥六號探測器,是嫦娥探月計畫第六個探測器。

2017年1月報導,按國家航天局對未來月球探測的規劃,中國構想未來五年、十年開展兩次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的探測。歸納起來,就是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發射嫦娥六號等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極區採樣返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嫦娥六號探測器
  • 外文名:ChangE 6 satellites
  • 所屬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 目前狀態:正在研發
  • 目的:探測和地質布景勘測
  • 地位:嫦娥探月計畫第六個探測器
  • 發射時間:2020年左右
  • 發射地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簡要概況,主要任務,最新進展,8台科學儀器5台已開工,科學成果,熱點回應,未來行動,

簡要概況

2013年12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表示,嫦娥三號任務整個過程做到了“準時發射、精確入軌、安全著陸、可靠分離、成功巡視”,表現非常完美。目前任務為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研製進展順利,預計於2017年前後完成探測器研製並擇機發射。嫦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務由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來執行。三期的任務難度更大,將突破包括月面的起飛技術、月面的採樣封裝技術、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技術以及返回地球的高速再入返回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
2018年10月1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中國願意與各國開展航天合作,將在嫦娥六號的軌道器和著陸器上為國際合作夥伴提供10公斤的載荷。

主要任務

嫦娥六號的第一個科學方針是展開著陸點區的描摹探測和地質布景勘測,獲得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闡發數據,創建現場探測數據與實行室闡發數據之間的聯繫。重要包含:著陸區的地形地貌探測:採樣點四周描摹與布局機關特性;撞擊坑的描摹、巨細與散布等。物資成份探測:採樣點的物資成份特性;月壤物理特徵與布局;月殼淺層的溫度梯度探測等。第二個科學方針是對返回高空的月球樣品進行體系、持久的實行室研究,闡發月壤與月岩的物理特徵與布局機關、礦物與化學構成、微量元素與同位素構成、月球岩石構成與演變進程的同位素春秋測定、宇宙輻射與太陽風離子與月球的互相感化、太空風化進程與環境演變進程等,深入月球成因和演變汗青的研究。
第二個科學目標是對返回地面的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與月岩的物理特性與結構構造、礦物與化學組成、微量元素與同位素組成、月球岩石形成與演化過程的同位素年齡測定、宇宙輻射與太陽風離子與月球的相互作用、太空風化過程與環境演化過程等,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嫦娥五號和六號將共同完成中國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務,即實現月球採樣後自動返回。它們將帶著“四件套”升空,分別是月球著陸探測器、月面巡視器、月面上升器和軌道返回器
要實現中國第一次月球採樣返回,需要突破很多技術,如樣品採集技術、月面上升起飛技術、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等,因為是高速返回,還需要突破載錄技術等。
據了解,採樣方面,不僅要採獲月球表面的月土,還要打孔,從2米底下的月球土層中取出不同深度的材料,拿回地球,因此嫦娥五號上還將攜帶鑽機。

最新進展

8台科學儀器5台已開工

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昨天表示,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各攜帶4台科學儀器,用於在月亮上觀天、看地和測月。
著陸器上的降落相機在嫦娥三號降落過程中已開展工作,從距離月面3公里左右到降落月面過程中在不同高度拍攝照片。12月16日9點半左右,月基光學望遠鏡開機,圖像清晰。截至目前,8台載荷中已有5台陸續開機工作。鄒永廖介紹,“我們用月基光學望遠鏡開展巡天觀測,對一些有價值的天體進行長時間觀測,以對天文學最基礎的在強磁場和強引力場下的物理過程技術進行研究,這是在科學上未來要開展的。”
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與巡視器全景相機相互合作完成了兩器互拍,並從月球傳回了五星紅旗的生動畫面。巡視器測月雷達15日晚打開,獲取月壤層30米和月表淺層100米的精細結構。
鄒永廖表示,接下來,巡視器上的紅外成像光譜儀將進行巡視區月表紅外光譜分析和成像探測。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將對月表物質主量元素含量進行現場分析。它們共同對巡視區能源和礦產資源進行綜合研究。著陸器上的極紫外相機將在30.4納米波段觀測地球電漿層。

科學成果

嫦娥部分科學數據世界共享
鄒永廖表示,探月工程實施以來,港澳台科學家積極參與。比如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參與了嫦娥三號地形地貌相機指向機構的研製。國防科工局制定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科學數據的發布政策,把科學數據分A、B、C三類進行管理。A類數據由直接參與研製的單位及相關人員獲取;B類科學家套用委員會成員獲取;C類全世界的科學家用戶和科學愛好者共享。在數據研究期間,作為承擔工程地面套用系統任務的國家天文台負責數據的接收、處理、套用和研究,向這些科學家發布了超過50個TB的數據,有300多個用戶和研究團隊進行數據收集。數據已經向全世界公布了,任何人可以在網上直接下載嫦娥一號和二號的數據。
嫦娥一號探測器嫦娥一號探測器
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在談到探月工程國際合作問題時也表示,嫦娥一號、二號所獲得的科學探測數據是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的。在一期工程中中國與歐空局開展測控合作,相互交換了智慧一號和嫦娥一號的科學探測數據;在二期工程中與歐空局測控合作方面,歐空局提供了一個飛控中心、三座測控站來參與嫦娥三號的任務;在三期工程中國際合作會更加廣泛。

熱點回應

探月意在帶動技術發展
國內一些網友認為,我國探月工程是花架子,花了很多錢但沒有太多實際用處。同時,國際上也有人認為,中國探月是想稱霸太空。
嫦娥二號探測器嫦娥二號探測器
對此,吳志堅表示,我國實施探月工程是遵循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貫宗旨,在具備開展航天活動基本的物質條件、技術條件以及經濟許可的條件下所做出的選擇。目的是要從科學角度了解月球,同時發展我國的航天技術,帶動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探月工程在航天工程技術方面要逐步突破環繞月球探測技術、月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技術、自動採樣返回技術,通過這些技術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探月科學和工程體系;同時,為未來開展深空探測逐步積累技術基礎。
吳志堅表示,探月工程所帶來的高新技術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技術、深空探測和通信技術、遙科學技術、光電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對於我國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未來行動

2017年前後從月球採樣返回
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務是實現環繞月球探測。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務是實現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包括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共三次任務。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務是實現無人採樣返回,包括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兩次任務,已於2011年立項。
嫦娥三號探測器嫦娥三號探測器
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介紹,嫦娥三號任務成功後,探月工程將轉入三期,主要目標是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執行這一任務的嫦娥五號研製進展順利,預計於2017年前後完成研製並擇機發射。
對於嫦娥四號,吳志堅解釋稱,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三號任務成功後,工程技術人員正在考慮對它進行適應性改造,對它的工程和科學目標進行最佳化,使它能夠為嫦娥五號的任務驗證部分關鍵技術。嫦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務是要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它的任務由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來執行。
據了解,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務難度更大,突破的關鍵技術很多,包括探測器月面起飛、月面採樣封裝、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以及返回地球的高速再入返回等技術,吳志堅稱,這些對於我國來講都是以前沒有做過的。
他同時表示,探月工程三期任務的完成也不會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結束,而是另一個新的起點。“探月工程三期之後的規劃還在研究中。此外,我國的深空探測經過多年討論研究論證已經有了共識,科學界已有初步構想,相關方案正在研究中。”
在國外建深空探測站勢在必行
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後續的深空測控能力要比現在已經達到的6400萬公里遠得多。
嫦娥五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
周建亮透露,嫦娥二號探測器已成為圍繞太陽飛行的小行星,目前它距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6400萬公里,這個探測器仍然處在深空站的監控下。深空探測真正能夠延伸到多遠的距離,是由探測器和地面設備共同作用的結果。立足於現在的兩個深空站,再加上未來的深空探測器的配合,後續的深空測控能力要比現在已經達到的6400萬公里遠得多,我國的深空探測能力將不斷增強。
周建亮還透露,目前中國已經建成兩個深空站,一個是佳木斯深空站,一個是喀什深空站,充分利用了中國國土的東西縱深,即使這樣,對深空探測器的測控跟蹤也不能做到全天候覆蓋,每天也會有8-10個小時跟蹤的盲區。為彌補測控盲區,做到全天候的跟蹤覆蓋,中國在國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實現對未來深空探測的全天候的測控跟蹤,這樣的建設勢在必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