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青銅器

婦好墓青銅器

婦好墓青銅器(Bronzes from the Tomb of Fuhao),是指中國商王武丁的王妃婦好(一說是康丁配偶妣辛)墓所出的青銅器。197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發掘。墓室未遭破壞,故隨葬器物完整地保留了商代王室墓隨葬青銅禮器組合,顯示出商代晚期中段(殷墟文化第二期)青銅文化的繁榮景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婦好墓青銅器
  • 外文名:Bronzes from the Tomb of Fuhao
  • 發掘時間:1976年
  • 發掘人安陽工作隊
緣由,分期,青銅器的銘文,數量與種類,代表性作品,器主,

緣由

婦好墓青銅器婦好墓青銅器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生活於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中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據甲骨卜辭記載,婦好曾多次主持各種類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動,利用神權為商王朝統治服務。此外,婦好還多次受武丁派遣帶兵打仗,北討土方族,東南攻伐夷國,西南打敗巴軍,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武丁對她十分寵愛,授與她獨立的封邑,並經常向鬼神祈禱她健康長壽。然而,婦好還是先於武丁辭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約100米處。墓葬在1976年發掘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西北,保存完好。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寶石器。婦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展示了當時很高的制玉水平,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研究商代雕塑藝術、商代人種、服飾制度、階級關係、生活情態等方面的寶貴資料。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裝飾而用,非獨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創作中已具備較準確地掌握頭部五官位置和身體比例,並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頭部的寫實能力;注重髮式、冠式的服飾等已顯示人物不同社會地位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無表情、雙目突出的特點又正是當時流行的雕刻裝飾手法的體現(這在許多青銅器的獸面紋飾中較普遍),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分期

婦好墓的墓葬年代,依甲骨卜辭的記載,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墓主人婦好是第一期甲骨卜辭中的“婦好”,即武丁的配偶,廟號稱“辛”,辛周祭祀譜中稱為“妣辛”,死於武丁晚期,墓葬年代應屬殷墟第二期;一種意見認為墓主人是三、四期甲骨卜辭中的“婦好”,即康丁的配偶“妣辛”,年代屬於殷墟文化第三期,約當廩辛、康丁、武乙、文丁之時。兩種意見的分歧,不僅涉及考古遺址的斷代,而且涉及所出青銅器的斷代。
婦好塑像婦好塑像

青銅器的銘文

有 “婦好”、 “司母辛”、“司母”、 “亞”、“亞其”、 “亞啟”、“束泉”以及“ ”、“官”等 9種,可分若干組,多是為墓主之葬而專門鑄造的,絕少見使用痕跡。因此,不僅可以判定其禮器的性質,還可以判定其絕對年代,確立商代晚期青銅器的斷代標準器。

數量與種類

婦好墓出土青銅器共 468件,其中禮器 210件,其餘為武器、工具、雜器、樂器,還有銅泡千餘件。禮器等銅器大多放在棺槨之間,成層而有規則地圍在木棺四周,有方鼎、圓鼎、偶方、三聯、簋、尊、方、 壺、瓿、缶、觥、、 、爵、 觚、盤、甑形器、箕形器等,幾乎包括了殷墟出土銅器的所有品種。銘有“婦好”或“好”的禮器 105件,可視為一組,有炊器、 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是成雙、 成套配置,製作精緻,造型凝重,最具代表性。婦好三聯由長方形六足聯架和 3件大甑組成,造型之奇特,為前所未見[婦好三聯]" class=image>。 婦好偶方狀如兩個方合在一起,上有蓋,下有長方形足,全身凸棱八道,並有附耳。蓋部為殿堂屋頂狀,也屬僅有[婦好偶方]" class=image>。另外,一對婦好尊和一對司母辛四足觥也為稀見之珍品。
青銅兵器出有 130餘件。其中銅鉞 4件,二大二小。大者通長39.5 厘米,寬37.3厘米,重 9千克,鑄有“婦好” 2字。青銅戈90餘件。工具錛、鑿、刀、鏟等44件,樂器編鐃 5件一組,鈴18件。編鐃 5件一組是首例發現。銅鏡四面皆為圓形,面部近平,背面正中有拱形環鈕,四邊飾葉脈紋或弦紋兼密布的豎直短道,風格與商文化遺物有別,可能是其他文化的製品。

代表性作品

司母辛方鼎:兩件成對,其中一件通高80.1厘米,口徑64×48厘米,重128公斤,另一件略小。其造型與商代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相同,而年代更早。立耳、折沿、方唇,腹下部略收,足為圓柱形,空心。口沿下有饕餮紋裝飾帶。腹中部留出素麵,左、右、下部為乳釘紋。足上部飾獸面紋,四角有觚稜,為商代青銅器中的代表性作品。
司母辛方鼎司母辛方鼎
婦好偶方彝:通高60厘米,通長88.2厘米,重71公斤。長方形,有蓋,附耳,圈足。器形碩大,紋飾華美,遍飾饕餮紋、夔紋、鴟□紋、小鳥紋,兩側並有立體的象頭。整個造型可能是模仿當時的宮殿建築,其蓋上部很像四阿式屋頂,頂上有對稱的兩個四阿式短柱鈕。口沿長邊上部有方形槽,背面有尖形槽,各7個,蓋下部有相應的方、尖形蓋,蓋合後,有如一列屋檐下的椽頭。
婦好鴞尊:兩件成對。一件高45.9厘米,重16.7公斤;一件高46.3厘米,重16公斤。整體是一個不很寫實的鴟鴞形,頭在頂上成獸面形,有倒夔紋的高冠。喙很寬厚。蓋開於腦後,上有立體的夔、鳥相逐。雙足粗壯有力,與鴞尾共同構成3個器足,穩定地支撐住整個的器身。器腹上的鴞翼由蟠蜷的蛇紋構成。背後鋬下裝飾著展翅飛翔的鴞紋。婦好鴞尊比之商代後期的各式□尊更富神秘氣氛,造型更質樸、厚重(見彩圖鴞尊(商)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司母辛四足觥:兩件成對。一件高36厘米,通長46.5厘米,重8.5公斤;一件高36.5厘米,通長47.4厘米,重8.4公斤。有蓋,四足。器物的造型特徵為鳥獸合體。前端為獸形,頭形如馬首,有大卷角一對,前為雙獸足,奇蹄。後端的紋飾為鳥形,頭在下,作牛首形,左右有巨大的羽翼分張於器腹背部的兩側。後足為鳥腿形,有4趾,朝向後方。
司母辛四足觥司母辛四足觥
⑤婦好圈足觥:兩件成對。一件高22厘米,通長28.4厘米,重3.35公斤;一件高28.2厘米,重4公斤。有蓋,□,短流,形體扁長,圈足,和司母辛四足觥的造型意匠相同,也是鳥獸合體的器形。蓋前端作虎頭,與器身相連直達圈足,成為前肢抱頸,後肢蹲坐的虎形;蓋後端是一個鴟□頭,與器身相連,雙翼分展,與虎相背而立。鳥獸合體,是商代後期□觥一類器物習用的造型形式。

器主

所出青銅器中,銘“婦好”的器物最多,也最隆重,因而墓主當是婦好,而兩件銅鉞則是她擁有較高軍事權力的象徵。有“司母辛”銘文的銅器為一對大方鼎,一對帶蓋四足觥和一件有方形圈足器。據甲骨卜辭記載,武丁的 3個配偶中,有一個廟號稱“辛”。“母辛”是子輩對其母的稱謂,故推測婦好即母辛,婦好是生稱,辛是死後的廟號,司母辛組器可能是婦好的子輩所鑄祭器。銘“司母”的銅器共26件,另有 2件銘“後(司)母癸”的大方尊。對“司母”的解釋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母”可能是婦好的字,銘“司母”的銅器可能是婦好的母族為她作的祭器。也有人認為這組銅器可能屬於武丁另一個配偶“癸”。“亞”、“亞其”、“亞啟”見於甲骨卜辭,其銅器也見於著錄。“亞”、“亞其”應是商代方國,則這 3組銅器當是方國獻納的貢品。束泉又作“子束泉”,有人認為應是商代“多子集團”的成員,那么束泉組銅器應是多子集團的子束泉敬奉婦好的禮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